APP下载

生成性教学理念在小学音乐课堂实践探讨

2018-07-20王锦婕

关键词:生成性教学小学音乐小学生

王锦婕

【摘要】 生成性教学理念的核心特征是:实际的具体课堂中,教师教学灵活,超出预设的教学轨道,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表现出超出教师预想的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结果表现等生成性的行为。具有即时性、动态性、偶然性,教师若能仔细观察课堂上的生成性教学资源,运用到教学中,将有效促进学生学习。

【关键词】 生成性教学 小学音乐 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6-051-01

0

一、生成性教学理念的含义以及特征

相关的研究指出,生成性教学含义,即生成是一个相对于“预设”的概念,基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预先制定的教学活动的教学步骤、规划和安排教学活动,对于教学的效果与学生学习的反馈并不强调预设的教学目标,而强调课堂教学的动态变化过程,强调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构建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动态性

生成性教学理念下,更侧重教学的意外,存在灵巧的教学的弹性,是在具体教学情境中即时对教学进行感知、判断和操作,学生具体的对教学的反应态度与情绪,以及感悟都可以成为教师调整教学的依据,是非呆板规程下的教学。

(二)参与性

动态生成性教学理念下,是教师与学生统一构建的过程,更加强调学生参与课堂,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交互的“教”与“学”的统一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创新。在活跃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三)开放性

生成性教学的内在本质特征决定了教学过程应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对于预设的教学规划、教学步骤,开放性地适时、适地、适当地进行调整。同时允许学生的学习举止、学习反应、学习的效果偏离预设的目标,体现教学的一种包容性,在开放性的理念之中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二、生成性教學理念在小学音乐课堂具体的实践

音乐是一门怡情、审美的学科,其音乐特征决定了其对学生情绪的调节,情感的触动,思维感悟引发的独特作用,即有效地感染,让学生陷入思考与反思中,达到“知,情,行”统一的教学效果。

(一)灵活创设教学情境

由生成性教学理念可以知道,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依托于学生参与的课堂,由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有效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音乐是一种听觉上的物象,且小学生人生阅历比较浅显,可能对于歌曲的意境以及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不是很能够理解。因此可考虑以视觉感知,以实际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想象与思考,以增强画面感,增强音乐课真实的情境效果。

如笔者在音乐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听音乐、唱音乐,也让学生看音乐、画音乐。在学习《茉莉花》这首歌时,以多媒体播放茉莉花的图片,在民宿背景中,增强了歌曲的画面感,更显诗情画意,也使课堂更具有吸引力。在这个过程中,笔者计划先让学生自行进行想象,再展示画面。到具体教学时,发现学生对茉莉花缺乏具体的直观认知,于是笔者就以图画先给学生物象,再引导学生进入清新秀丽的江南美景画中,顺利启发学生的审美体验。

(二)灵活调整教学松紧

动态生成音乐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弹性,不只为完成目标而教学,而为培养学生思维习惯,提升学生学习技能与审美体验。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某一个知识点的讲解按原先的教学设计效果不好,可以适当加以调整,而对于一些教学设计中的本来是简单的知识学生感悟颇深,也可以适当加以拓展,以其促进相关知识的教学。

如在学习音乐的曲调时,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很难把握声调跟降调内容,但是熟悉的歌曲中又能够准确地进行判断。于是笔者就将曲调教学转移到学生熟悉的歌曲中,先让学生熟悉,再加大练习的强度,学生总算在循序渐进中,对曲调有整体的认知。因此,灵活调整教学的松紧,张弛有度,体现教学的动态生成。

(三)活用教学互动

在互动中研讨问题、分析问题、思辨问题最能使人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调动思维,发散思维,在某一个点中获取灵感。如此教师可以捕捉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并加以引导放大,培养学生的特长,活跃课堂氛围。活用教学互动,教师要尊重学生,对于学生产生的问题积极引导,对学生要以表扬与赞美为主,针对学生的疑惑点进行启发,针对学生熟悉的知识点,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层层深入,真正体现动态生成。

如对于二胡乐器的介绍,学生看到的二胡,上面有琴弦。而突然有学生问到那二胡的其他部位有具体的名称吗?同学们都只认识琴弦,而不知道其音乐知识领域的构成。这时,教师可以顺着学生问题的思路而介绍二胡的组成,包括琴筒、琴皮、琴杆、琴轴、琴弓等。在此过程中,学生听得十分投入,被乐器的神秘与特别所吸引,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由此,教学互动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四)重视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反思是提升学生学习,提升教师教学重要的环节,是调整教学的依据。教师要转教学结果评价为教学过程评价,思考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活动的表现,作为评价的依据,学生表现出来的对音乐乐感的提升,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甚至因为音乐而忘掉悲伤忧愁,由音乐而突生的情感态度与人生感悟,都值得教师列入教学评价中,这并非都能体现在教学预设的目标中,却值得教师思考,以便将此教学思维、教学方式运用到后续的教育中。

有言“不偏离主航线,就不会发现新的大陆”,生成性教学要求教师教学中允许教学计划有一定的偏离,张弛有度,在教学活动中依据实际灵活调整。

[ 参 考 文 献 ]

[1]王莹.中小学音乐课堂生成性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 2014.

[2]李红蕾.音乐新课程生成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 2008.

猜你喜欢

生成性教学小学音乐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小学语文生成性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生成性教学理念下的生物课堂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形成与运用
生成性教学视角下健美操教学的影响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