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院后阶段性电话回访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肢体功能锻炼的影响
2018-07-20张明凤郑芹姜宁孙燕
张明凤,郑芹,姜宁,孙燕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普外科,上海 201805)
世界卫生组织[1-3]调查报告显示,乳腺癌已成为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高居全球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占妇女恶性肿瘤的30%。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趋势明显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目前,乳腺癌的治疗仍是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由于手术范围较广泛,损伤淋巴循环和静脉回流导致淋巴组织不能够正常的回流而易产生包括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上肢功能障碍在内的多种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至关重要,可以防止长时间的关节制动而造成的关节内黏连,进而促进上肢功能恢复[4],是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机体器官功能恢复和预防畸形的重要措施[5]。因此指导患者术后进行功能锻炼,预防术后患肢功能障碍,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科室采用了出院后阶段性电话回访这一模式,提高了患者患肢功能锻炼的主动性和依从性,保证了功能锻炼的规范和系统,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肩关节的活动度有明显改善作用,并且促进了乳腺癌术后患者患肢功能的恢复。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普外科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1-6月3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7-12月30例患者为观察组,纳入标准:临床上已确诊乳腺癌的患者;愿意参与本研究,能给予配合者。排出标准:诊断不知情的患者;既往和目前有精神疾患者及合并心、肺等重大疾患者;言语不通者。对照组:年龄32~75岁,住院天数18~33 d,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0例,高中及专科9例,本科及以上1例。其中行乳腺癌根治术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6例;观察组年龄36~70岁,住院天数13~37 d,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1例,高中及专科8例,本科及以上1例。其中行乳腺癌根治术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手术方式、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通过。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两组乳腺癌患者住院期间均按照乳腺癌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出院后护理两组方法如下。
1.2.1.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即:发放健康教育册,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以不感到疲劳为宜,患肢可从事日常工作,做轻便家务,同时宣教出院后继续上肢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教会患者功能锻炼操,以及及时来院进行后续治疗,积极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出院前一天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出院指导,同时征求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并发放患者联系卡片;嘱咐患者如有特殊情况,应随时复诊或打电话与主管医师或责任护士联系;要求患者出院回家后按照指导内容进行,家属协助监督执行,但不主动电话回访。
1.2.1.2 观察组 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基础上,出院后进行主动电话回访,主要内容包括:(1)电话回访的准备。建立电话回访登记本,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诊断、职业、出入院日期、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回访者、回访时间、情况反馈等。(2)电话回访时间。观察组回访时间为术后14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回访工作由高年资、经验丰富的护师担任,每月统计回访情况,护士长全面负责监督。(3)电话回访的内容。了解患者是否每天坚持按时锻炼,了解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程度、频次,有无不适,对技能性目标可采用回示法[6],让患者回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方法,并告知患者现阶段所能进行的功能锻炼及其意义,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1.2.2 评价方法 (1)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达优率。评价标准以术后21 d的患肢功能与术前功能测定值相对比。上举功能,优:相差≤5 cm;良:相差5~10 cm;差:相差≥20 cm。外展功能,优:达180°;良:达150°;差:达90°;旋转功能,优:达360°;良:达300°;差:达270°。上述3项功能恢复情况中,3项均达优为总评价优;至少有1项不达优,没有出现功能差的为总评价良;只要有1项功能评价差为总评价差[7]。(2)运用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作为测量功能康复的客观指标。使用专用的量角器测量健侧和患侧肩关节于术后15周肩关节活动度(肩前屈、肩后伸、肩外展、肩内收)。以患者未出现不适或疼痛为宜。关节活动符合以下条件定义为肩关节活动度(ROM)达标:肩关节外展0°~50°,内收0°~75°,屈曲、外展0°~180°。
1.2.3 质量控制 电话随访人员与测量人员均为本课题研究小组成员,经过统一培训,确保电话随访的一致性和测量的准确性。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功能锻炼达优率的比较 见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肢功能恢复好,两组患者术后功能锻炼达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术后21 d功能锻炼达优率的比较(n)
χ2=4.32,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肩关节活动度达标率的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15周肩关节活动度达标者有29例,达标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21例达标,达标率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8,P<0.05)。
3 讨论
3.1 出院后阶段性电话回访提高了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主动性和依从性 胡爽爽等[8]研究表明,乳腺癌术后患者锻炼依从性处于偏低水平,主要表现在不能完成计划锻炼项目或不能达到要求的锻炼强度、频率,不能长期坚持锻炼计划等。本研究表明,术后21 d对照组功能锻炼达优率73.33%,观察组经过阶段性电话回访后功能锻炼达优率升至93.33%,结果显示患者肢体各项功能锻炼的达优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阶段性电话回访根据不同阶段按时有效的督促和提醒乳腺癌患者出院后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化被动为主动,提高了患者术后肢体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3.2 出院后阶段性电话回访提高了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规范性和系统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5周肩关节活动度对照组达标率70%,观察组达标率96.67%,两者相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乳腺癌术后患者功能锻炼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需要医护人员为患者进行长期有效的功能锻炼。李春兰等[9]报道,忽略锻炼的患者其淋巴水肿和肩关节活动受损的发生率高。本研究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有医护人员的监督指导,患者均能坚持正确有效的功能锻炼,但出院后对照组患者未给予阶段性电话回访,随着患者出院时间的推移,病痛减轻,健康教育知识遗忘,功能锻炼的意识降低,未能及时、准确地进行患侧肢体功能锻炼,导致术后患侧肢体恢复不理想,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观察组患者,医护人员通过阶段性电话回访能掌握患者每一阶段的功能锻炼情况,帮助患者建立功能锻炼意识,促使患者早期、正确有效地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并提供正确的技巧指导,纠正动作偏差,提高肢体功能锻炼的正确性与规范性,督促其按计划的强度、频率进行锻炼,能循序渐进,有计划、有目的、分期分段实施功能锻炼[10],从而避免因锻炼计划设计或实施不当造成的负面影响,不断优化功能锻炼的计划,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11],并提高自我护理水平和生活能力。
3.3 出院后阶段性电话回访体现了住院护理的延伸性和持续性 阶段性电话回访能有效巩固患者的康复治疗,能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从医院延伸到家庭,改变了传统医学护理模式。应用现代化通信工具对乳腺癌术后出院患者进行回访,将乳腺癌术后肢体功能锻炼的相关信息输送给患者及家属,使整体化护理延续到院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让患者感受到医院的人文关怀,为患者提供肢体功能锻炼的延续护理,增进健康,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4 小结
出院后阶段性电话回访是全程、有组织、有计划的根据患者术后不同时间阶段进行的有针对性功能锻炼指导,能使患者系统、规范、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锻炼,可提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和功能锻炼的效果,促进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的恢复和改善,是住院护理向家庭护理的延伸和持续,并有助于帮助其早期回归社会,对改善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