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管理干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中的改善作用
2018-07-20章卫平王丽媛
章卫平,王丽媛
(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 心血管内科,湖北 黄石 435000)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导致的急性心肌缺氧缺血性病变,属于冠心病的急危重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经济状况、饮食习惯等因素的改变,急性冠脉综合征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同时,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与完善,患者对疾病与健康的认知不仅仅局限于生理状态,还包括身心健康状态[3]。因此,积极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负面情绪管理干预对策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压力管理干预是指患者应对压力事件及其引起负面情绪的能力。有研究[4]显示,压力管理干预有助于明显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在临床治疗与护理期间发挥重要的协同作用,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压力管理干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中的改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本院心内科住院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18例,年龄41~80岁,病程7个月至5年。根据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与对照组(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纳入标准:(1)全部患者均符合冠脉综合征的诊断标准[5];(2)具有独立自主行为;(3)自愿参加本研究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与伦理志愿书。排除标准[6]:合并肝肾功能障碍、肺功能不全、肥厚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与风湿性心脏病、严重高血压、严重糖尿病、造血系统疾病、智力障碍、文盲、妊娠哺乳期妇女、自身免疫性疾病、全身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肌肉骨骼系统疾病与精神性疾病等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医疗付费方式等一般资料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情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之间的对比结果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策,具体措施包括:(1)心理护理,由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心理医师向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心理疏导与心理训练,每次30~60 min,每周2次,共8次。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述疾病的相关知识,向患者讲述治疗成功的病例,以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对治疗与护理的配合度。(2)健康教育,定期为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提升其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3)生活护理,护理人员嘱咐患者合理饮食,要求盐摄入量<6 g/d。(4)运动指导,护理人员嘱咐患者选择步行作为最佳运动方式,并将个体所能到达最大功能的60%~70%心率作为运动训练的靶心率,训练时间为20~30 min。
1.2.2 观察组干预方法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对策的基础上采用压力管理干预,入院当天至出院后1个月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压力管理,每次20 min,每天1次。压力管理干预内容:(1)压力测试。入院当天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对患者的压力反应,评定患者日常减缓压力的方式,纠正吸烟、酗酒、高盐高糖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2)健康宣教。入院当天向患者及其家属详尽地讲述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定义、病因、诱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案、护理方案与预期疗效等知识以及压力的常见症状,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发展与压力的关系,评定压力程度,明确压力来源。(3)心理干预。加强与患者之间的心理交流与沟通,指导患者采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提高其对治疗与护理的配合度。(4)转移注意力。告知患者缓解负面情绪的方法,包括深呼吸与全身放松训练。同时指导患者采用谈心聊天、看电视、听广播与听音乐等方式转移注意力,限制探视人员与探视时间,避免周围环境刺激对患者的不良影响。(5)完善家庭与社会支持系统。与患者及其家属形成和谐的护患关系。告知家属支持与理解对减缓压力的重要性,嘱咐患者家属及其亲朋好友多照顾与关爱患者,促使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压力管理干预。(6)出院后随访管理干预。出院后1个月内采用个别咨询、电话随访(每周2次)与健康讲座等方式进行出院后随访管理干预。通过个别咨询,心理咨询师为患者提供压力应对指导;通过电话随访了解出院患者规律服药情况、心理健康状态、自我压力减缓情况与生活质量,完善压力管理宣教,1个月后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适当延长随访间隔时间;通过健康讲座,邀请患者及其家属交流治疗成功的经验,充分发挥患者角色的榜样作用。
1.2.3 观察指标 (1)负面情绪。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7]与Zung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标准[8]评定负面情绪,量表主要包括20个项目,总分值80分,分值越高提示焦虑或抑郁程度越严重。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与SDS评分的差异。(2)生活质量。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自评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该量表[9]主要包括疾病认知程度、治疗满意度、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程度与躯体活动受限程度等5个维度共计19个条目,用于评定生活质量。计算标准分值[标准分值=(实际分值-该维度最低分值)/(该维度最高分值-该维度最低分值)×100],标准分值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佳。(3)护理满意度。采用心内科护理管理质量标准[10]评定护理满意度,评定内容主要包括护理技术、护理知识、护理服务态度、护理责任心、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等,总分值100分,其中90~100分评定为非常满意,75~89分评定为基本满意,<75分评定为不满意。
1.2.4 资料收集方法 由经严格培训的心内科主治医师填写一般资料,由经系统化培训的调查员发放与回收调查问卷,现场指导患者填写调查问卷,现场回收调查问卷,及时检查调查问卷的完整性,避免遗漏项,由非参与本研究试验的资深护理人员录入与核对相关数据,避免研究试验参与者个人因素对研究结果产生的偏倚,提高研究客观性。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AS评分与SD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评分与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上述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AS评分与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干预后得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SAS评分与SDS评分比较分)
a: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1
2.2 两组患者SAQ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疾病认知程度、治疗满意度、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程度与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共5个维度的SA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上述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SAQ量表5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SAQ评分比较分)
a: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1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7,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对比结果[n(%)]
3 讨论
3.1 压力管理干预有助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缓解负面情绪 有研究[11]显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通常存在较多的负面情绪,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也有研究[12-13]显示,实施压力管理干预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疾病管理期间的主要环节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压力管理干预有助于明显缓解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负面情绪。压力管理干预作用途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压力管理干预通过促进患者表达自身的情绪反应,充分减缓与宣泄压力,从而有效缓解负面情绪[14];一方面压力管理干预通过持续与及时的心理指导与心理交流,及时解决患者因疾病引起的一系列情绪问题,进而有效缓解负面情绪。
3.2 压力管理干预有助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改善生活质量 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追求更佳的生活质量。有研究[15-17]证实,压力干预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针对由于心理压力导致的生理不适症状进行积极处理,对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急性冠脉综合征由于病情迁延反复,护理期间患者容易出现多种负面情绪,从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压力管理干预有助于明显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压力管理干预通过及时测试压力反应,明确压力来源与表现,并通过个性化的心理压力疏导促进患者有效减缓心理压力,从而提升生活质量。(2)压力管理干预通过激发患者的正面情绪,纠正不良生活方式,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升生活质量。(3)压力管理干预通过贯穿住院至出院恢复期的全过程,有效调整患者用药的规律性,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进而提升生活质量[18]。
3.3 压力管理干预有助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提升护理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压力管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护理质量。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1)压力管理干预要求护理人员更为注重患者的身心健康,深入推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保证护理服务工作变得更为规范化与人性化,从而提升护理质量[18]。(2)压力管理干预通过加强家庭与社会的支持系统,结合护理人员、患者、家属、亲朋好友的共同努力,丰富了护理服务内涵,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形成,进而有效改善护理质量。
4 小结
随着现代临床医学与护理技术的不断完善,常规医学与护理模式已经逐渐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护人员对于患者的生理与心理特征更为重视。本研究显示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加强压力管理干预有助于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从而提升生活质量与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