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参与课程评价的实践与思考

2018-07-20

幼儿100 2018年18期
关键词:骑车小朋友幼儿园

幼儿园课程评价是改善幼儿园课程的主要方法,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由此可见幼儿作为价值主体参与幼儿园课程评价的重要性。但目前幼儿园课程评价主要来源于教师,幼儿作为被评价的对象,实际参与课程评价的几率较低。我们在幼儿园也采访了一些教师,多数教师反映幼儿主要是参与对自己或同伴作品的评价,比如对绘画、手工作品等;而在课程评价的其他方面,幼儿几乎是旁观者。由此可见,教师并没有树立让儿童参与课程评价的意识,更没有为幼儿参与课程评价创造有利条件。那么如何关注并引发幼儿积极参与课程评价?如何以专业的眼光审视幼儿参与课程评价的时机?如何以专业的素养分析和解读来自于幼儿的评价信息?如何基于幼儿的评价信息以专业的智慧开发调整或拓展深化课程?笔者尝试从自然状态下儿童的评价、教师引发的儿童评价以及行政考核机制中的儿童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敏锐捕捉——自然状态下的儿童评价

一日活动中儿童的评价无处不在,教师应注重一日活动中的细致观察,密切关注幼儿的行为表现及变化,重视幼儿独特的评价方式,只要我们教师做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和倾听,就能捕捉到来自于幼儿自然状态下的评价,并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和兴趣需求进行适时的反思和调整。

案例一:消防演练

幼儿园每学期都会开展一次消防演练,在近期的消防演练中,大家听到哨子声之后,快速奔跑到幼儿园比较空旷的地方,当演习结束回班后,一小班幼儿评价道:“把我吓死了,原来是假的!”这样本真的评价,促使教师不得不思考: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前后活动应不应该有其逻辑联系?活动实施前要不要做相关说明或准备?答案是肯定的。教师通过幼儿在自然状态下的评价的思考,就收获了课程实施中最重要的能力——建立活动目标和内容的内在逻辑性,力求循序渐进。

案例二:好玩的海洋球

小五班在开展波波池与海洋球的活动中,提供了许多捞网,孩子们可以用捞网到波波池里捞各种颜色的海洋球。一开始孩子们对这个活动爱不释手,玩得不亦乐乎,但是没过多久,孩子们之间便开始窃窃私语——“每次来玩海洋球都是这样捞啊捞,一点也不好玩。”孩子无意中的一句话,引发了教师的思考:孩子们已经对长时间这样捞的活动失去了最初的新奇感,怎么办?随后我们的教师与孩子一起对捞网进行了巧妙的改造,将捞网上的网用皮筋扎了起来,使捞网变成了有弹性的多功能网拍,不但可以捞小鱼,而且可以利用网拍与海洋球玩“赶小猪”“跳跳球”“捉迷藏”“打怪兽”等生动有趣的游戏,孩子们体验着别样的捞网带来的别样乐趣,再次激起了参与活动的欲望。关注幼儿自然状态下的真实评价,理解儿童,真心地接纳儿童的意见,才能让我们更贴近儿童的心灵。

二、适时诱导——教师引发的儿童评价

基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的需求,除了幼儿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真实生活情境中自然引发的评价以外,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或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发幼儿积极参与课程评价,从而寻找到课程新的生长点,使课程更有趣、更生动、更有效。

案例三:快乐骑行区

画面一:视频回放,引发评价

户外游戏开始了,中四班的孩子们来到骑行区,有的将圆厅下面的小车往外推,有的在摆障碍物,大家分工明确。她们用粗麻绳和塑料玩具将马路分割成了两车道,车道上还有木质小斜坡。大家开始坐上小车子,向前骑着,同一个车道都有两个来自不同方向的小骑手,大家争着往斜坡上骑,有的小朋友的小车左轮子滑到了斜坡下,有的小朋友骑的小车的右轮子卡在了斜坡的边沿上,整个场面非常混乱。于是老师借助每天的分享环节,引发了幼儿参与的第一次评价:

首先,老师将拍好的视频进行回放,接着鼓励孩子们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师:孩子们,今天你们玩得开心吗?看过视频后你们有什么想法?

幼儿A:我们玩得很开心,但是好像感觉有点乱。

幼儿B:同一车道骑车的小朋友不是朝一个方向骑的,很容易撞起来。

幼儿C:不骑车的小朋友在中间窜来窜去,很危险的。

幼儿D:我们在骑车的时候老是有旁边的球滚到我们车子下面来。

大家评价之后,老师适时追问:为什么会这样的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幼儿:有的小朋友不懂得谦让,还有的小朋友不遵守游戏(交通)规则,骑行区和玩球区靠得太近了……

教师: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孩子们又开始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

幼儿A:我们可以换一个地方玩骑行游戏,这样就不会有球滚过来,影响我们骑车了。

幼儿B:我们可以在马路上画一些箭头标记,这样大家就可以按照箭头方向骑车了。

幼儿C:还可以设计斑马线,让过马路的人走斑马线……

收获:通过视频回放,真实地再现、还原了孩子们在骑行区的游戏状态,教师抓住契机组织幼儿对游戏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价,把评价的权利真正还给幼儿,同时让他们通过观看视频、评价反思自身或同伴的游戏情况,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有心引发儿童参与课程评价,给予了幼儿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能有效地帮助幼儿树立参与课程评价的信心,也让教师从中看到了放手后孩子们参与课程评价的能力。

画面二:灵活调整,多元评价

随后,幼儿自发地分成了8组,开始分组去幼儿园的户外寻找适合骑行的场地,并按要求将自己找到的场地画下来,小组成员共同商量,设计车道、箭头。教师抓住时机适时与幼儿一起展开了第二次评价。

教师:请每组派一名代表来进行分享,说说自己组选择骑行区场地的理由以及马路上车道和箭头的设计意图。

A组:我们组想把骑行区换到三楼去,这样就不会有球踢到我们的车道上了。而且我们还可以绕着圆圈骑。

(幼儿1:不行,小车子拿上去很不方便。)

B组:我们想换到后面种植区,那里有长长的场地,就像马路一样,旁边还可以停车子。

C组:我们可以在做操的操场上玩骑行游戏。

(幼儿2:不行,这样还是会有球滚过去的。)

在这个过程中,每组都积极参与了自我评价,每当有来自同伴的不同意见时,大家都会展开激烈的辩论。最后,在举手投票下,大家决定把骑行区调整到一楼北边种植区旁的长廊。

收获:为了推进课程,让课程更适宜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在幼儿小组合作寻找、规划新的骑行区后,教师及时组织幼儿以绘画、投票、辩论等多元化表征参与到课程评价中,积极引导幼儿开展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在辩论中孩子们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学会了辩证的思维方式,同时也生发和拓展了课程内容,深化了课程的内涵和价值,使灵动的课程绽放精彩。

画面三:角色参与,推进评价

骑行区的位置调整之后,孩子们及时创设了箭头标记、斑马线等场景,大家按照箭头,有序地骑着自己的小车。为了拓展游戏情节,我以“导游”的身份加入到了游戏情境中,带着游客穿越斑马线。在过马路的时候,有游客对着骑车的孩子叫道:“等一下,等我们先过去,你要礼让行人的。”可是,有一位骑车的小朋友停在斑马线中间不走,他说汽车没油了……还有的骑车的小伙伴等着等着就不耐烦了。

活动结束后,教师再次组织幼儿对骑行区的游戏进行了回顾和第三次评价:

教师:刚才我们在游戏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怎么办呢?

幼儿A:过马路的时候没有红绿灯,经常会碰到骑车的小朋友,下次我们还是做个红绿灯吧。

幼儿B:我们还要再设计一个加油站。

幼儿C:下次我来当警察,谁不遵守交通规则就罚款。

……

收获:教师以角色扮演加入到幼儿的游戏中,与幼儿共同体验游戏,并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边游戏边引发幼儿进行深入思考,在随后的评价环节,教师能与幼儿一起梳理来自于幼儿的评价信息,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迁移至当下的游戏情境,丰富了游戏的内容,延展了课程的内涵,同时教师以幼儿玩伴的角色巧妙地介入游戏,适时适度地推进评价,使幼儿的评价显得更有意义和价值。

三、专业反思——行政考核机制中的儿童评价

为了提高教师综合能力,幼儿园不定期会采用调查问卷、随机访谈的形式对每一位老师进行测评,现在教育部门也会进行随机的电话调查。随着对幼儿参与课程评价的认识,我们开始将幼儿邀请到对教师的评价中来,听取幼儿对课程的意见,孩子们开始对教师形象、态度、开展评价。幼儿园行政部门对幼儿的评价进行记录,并反馈给老师们。在一次对中班幼儿的访谈中,有的说:“我喜欢蔡老师,她每天都是笑眯眯的。”有的说:“我有点不喜欢李老师,她太胖,不漂亮,声音很响。”有的说:“我喜欢和华老师一起跳舞、唱歌。”还有的说:“姜老师瞪大眼睛看着我的时候,我会害怕。”

上述评价传递的信息,一是教师态度对儿童接受教育很重要;二是儿童舞蹈是幼儿喜欢的课程内容;三是教育评价应结合儿童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特别是要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性。访谈结束后,幼儿园管理者与两位教师一起对孩子的发言作出深入分析,检查自身儿童观、教育观和课程执行力方面的问题,探讨改进措施,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反思。

儿童是最好的老师,不光是那份独有的纯真值得我们学习,还有直率的表达、敏锐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都是弥足珍贵的,用心倾听他们的声音、重视他们独特的表达,是实现儿童学习主题,课程主体的必要途径,也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课程评价是考察课程架构和实施是否完善、科学的必要手段,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一环,而引入教育对象参与课程评价,有助于教师反思和改进,提高教师课程建设和实施的能力,培养幼儿表达和评价能力,实现师幼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骑车小朋友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骑车不练腿 生活不完美
爱“上”幼儿园
小朋友们都哭了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边骑车边充电的充电夹
Let’s DIY Po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