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烙”笔生花之南阳人物烙画的艺术特征探析

2018-07-20朱巧灵

今传媒 2018年6期
关键词:烙画南阳艺术

朱巧灵



“烙”笔生花之南阳人物烙画的艺术特征探析

朱巧灵

(陕西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烙画亦称烫画、火笔画、火针刺绣,是为“南阳三大宝”之一,其静谧于中华之艺术,也如天河群星般璀璨;其磅礴于民族之文化,也如山川群峰般巍峨。史料记载,南阳烙画始于秦汉,兴于东汉,盛于明清,流传至今已为稀世珍宝。虽经历灾荒战乱,世事变迁却仍然幸存,后经有序传承,使其蓬勃发展。南阳烙画,以铁杆代笔,似笔而胜笔;烙融晕染,将断而未断。古朴典雅的色彩,独特绘制的奇观,可以说“天然浑成,千奇万态,出新意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大概因为南阳烙画内容繁多,如人物、如博古、如花鸟乃至山水,悉数娓道,卷帙浩繁。从人物烙画技法来看,以抛砖玉,以剖肌理,以究其神,以达其意。古代画技,纷繁芜杂,不过就是“痕、色、韵”三者,简述浅见。

南阳人物烙画;艺术特征;表现形式

一、南阳人物烙画的艺术表现

纵观南阳人物烙画之精品,人物多以古典名著、历史人物及敦煌壁画、现代人物肖像等为主,丝皮木竹、纸张绢帛皆可成器皿。无论古今、更无论仕女亦或肖像,皆讲究形准而传神,神准而传意。似不经意间,烙指轻弹,妙趣横生的人物、错落有致的事物、层次分明的景致跃然欲出,在皮革上、丝绢上、木竹上。由于取材广泛,器皿驳杂,历史上烙画精品不胜枚举,如:《瀛洲古八学士图》《竹林七贤》《东山报喜》等,皆以人物题材为见长,或摇曳千姿、或极尽百态、或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由此可见烙画的达雅、烙工的精湛、技艺的纯熟。早期南阳烙画多采用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人物造型多器宇轩昂、多英姿勃发,虽形神意蕴具佳,但细致精微处略有欠缺。后经历代艺人的不懈探索、技艺革新,西洋绘画技法多有糅合,历史传统人物变得精细微刻,极尽妍姿、栩栩如生。中西合璧的伟大创举,带来超乎想象的艺术效果。古之技法传承,并非一味固步自封、勉强自封,取精尚需去粗,窥他人技法精长作为互补,大成若缺是为道。所谓创作,起于心意、着于形态、潜于神韵,而并不是只指创作。难道“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1]下文笔者别从畅必精细,朴必典雅,韵必传情三个方面分别来阐述南阳人物烙画的艺术特征。

1. 古朴流畅的烙运之美

在解析南阳人物烙画中,“烙痕”其精髓所在。它是表达人物结构的骨架,是人物烙画中最基本、最简练、最具概括性的艺术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南齐谢赫在其《画品》中提出“六法论”观点之一的“骨法用笔”,正体现出“线(痕)”的重要性,而南阳人物烙画正是在传承了古人在国画中提出的有关“线”、这一理论,并结合西洋画技卓有创新。使得南阳人物烙画线条呈现出若隐若现(转折)、连绵起伏(顿挫)、或粗或细(浓淡)、疏密得当(开合)、蜿蜒盘旋(弯曲)、的古朴流畅之美感,且能根据主题需要灵活的运用‘烙痕’,这正是南阳人物烙画的一大特点,可谓“意在笔先,‘烙’笔生花也”。为后世对烙画的传承与探索奠定了基础。例如南阳人物烙画的经典之作《仕女图》中(如图1所示),人物衣着,则用强火力的粗阔笔或者侧锋烙制出较深浅不一的“痕迹”,以此达到线条的深浅起伏,谓之‘隐、现’;而仕女衣物、发丝则用尖细的烙笔烙出,并以较为聚合盘旋的线条加以衬托处理,谓之“密、结”。若“隐、现”不得当,画面则呈现无层次感;若“密、结”不呈现,则无对比感。无论前者还是后者,缺一则无法呈现出人物烙画的线条流畅感。而流畅所需达到的效果必然是精细,也就是所谓的“畅必精细”。如上述的作品中(图1),更可清晰体现出这一特征。画中人物的五官、毛发、衣纹可谓是“精”到了极致。如在烙人物头发时,必须掌控“轻、揉、虚”的线条,才能在烫烙人物发丝时能极好的把握由浅入深地线条来体现出微妙的视觉变化。从而通过流畅的“烙痕”体现出整幅画面的精细之感。

图1 局部(《仕女图》)

图片来源:作品图片由南阳烙画院提供

因此,把‘烙’的力量与‘痕’的变化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南阳人物烙画在形式美感方面的要求。所以当赏析南阳人物烙画时,总是能吸引观赏者的视觉。南阳烙画艺人正是挥洒着炽热的“铁笔”烙出奔放苍劲、凝练朴质、雄狂激越、隽秀工整的“痕迹”。从而这一独创功力,将南阳人物烙画中古朴、流畅、简洁的“烙”运美体现的淋漓尽致。

2. 简雅成趣的色泽之美

古语有云:“笔为骨,色为饰”,[2]南阳人物烙画也正是运用此手法为“痕”着上一层“素纱禅衣”,谓之“‘痕’为骨。‘色’为饰”。南阳人物烙画中的“色”——黄、褐?皆不尽然。而是充满古朴典雅的木色,是夕阳西下折射的金灿,是千年古城特有的稳重……虽“色”,并不仅限制于“痕”的粗细、深浅、点线面的变化表现,也可通过上色来丰富画面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因而有“素色”与“上色”(上色又可有‘淡’和‘重’之分)之别,无论何种艺术手法,皆以体现古与朴、典与雅、简与趣之美,是可谓各有千秋。

南阳人物烙画的色之美,是竹木与温度的交接、是铁杆与宣纸的亲触所体现出的美。当我们在赏析浩瀚的南阳人物烫画典作时,可以清晰地感触到“痕”不欺“烙”;“色”不欺“痕”,色是烙痕的辅助和丰富这一艺术表现手法,从而体现出对色的要求之高。例如《钟馗图》(如图2所示),人物的胡须毛发以及衣纹的转折阴影处是以烙画出的原色,有深有浅,层层烙染,有条不紊,从而体现出“痕”与“烙”的关系,使得整幅作品透露出一种古香古色、质朴典雅之美。而画作中面部红唇、宽松长袍、掌中宝剑又以淡淡的粉红之色进行晕染,不燥、不焦、不跳,将“色”与“痕”的处理和谐恰当,极具古朴稚拙、大巧不工之趣。其无浓艳的颜料,而是由于特殊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语言,使得它给人极大的视觉美感。

图2 局部《钟馗图》

图片来源:作品图片由南阳烙画院提供

3. 呼之欲出的神韵之美

明朝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到“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然而何为“韵”?美学特征是韵味深远,自然传神,天生化成而无人工造作的痕迹,体现出清空淡远的意境。③通俗地说,谓之传神或韵味。南阳人物烙画通过“痕”与“色”特殊的艺术语言,呈现出“神”与“韵”;“意”与“境”;“客观”与“主观”的审美境界。使得人物寄情于画面之中,可谓神形兼备。纵观南阳人物烙画经典作品中,所隐藏的不正是这种神韵之美吗?

例如葫芦烙画《钟馗图》(图2)中,对钟馗表情烙制的相当生动细致,其神韵藏匿于朦胧之中,流于交替之间,穿于人物的眼角眉梢。其钟馗人物眉目传神,炯炯有神,在其神威怒胆的背后蕴涵着一丝的“调皮”之感,寥寥几‘笔’,传神逼真。将人物的性格脾性表现的可谓是细致入微。而钟馗超脱飘逸的衣衫又透露出他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的气质。通过艺人精湛的烙法,用自成一格的“铁笔”,精致豪放的“烙痕”,把钟馗刚强正直的浩然正气烙制得呼之欲出。可谓令人身临其境,观其形而得其神也。神韵注重于人物形象的生动与传神。赏析南阳人物烙画作品时内心所产生的共鸣,谓之传神的境界。所烙制的人物不仅要生动灵活,色彩古朴、线条流畅,呼之欲出的神韵美悄然而至,这也是南阳人物烙画具有不朽生命力的根源所在。

二、 南阳人物烙画的艺术启迪

通过对南阳人物烙画的探析,其艺术特征可简要归结为“痕”“色”“韵”三个层次。“韵”是整幅作品的精神气、生命气所在,是画中最高境界的体现。可当代诸多作品中只有前两者,根本无“韵”可言,这是所有艺人们值得深思的一个棘手问题!笔者认为,“韵”的缺失,与“痕”“色”的苍白无力有着直接的关联。南阳人物烙画中的“痕”“色”是构成最基础的要素,其与“韵”的关系,甚是微妙。同样的“痕” “色”,不同艺人烙出的“痕”及赋染的“色”,其内在的“韵”将有天壤之别。南阳人物烙画创作所达到的高度是由艺人对传统中国烙画经典挖掘的深度所决定的。对古人技法的临摹,也是提高烙痕着色的过程,从而达到融会贯通。而当代许多艺人对传统烙画并没有过多的深入研究,一直追求创新及个人风格。那么,“韵”从何处来呢?

三、 总结

总而言之,南阳人物烙画应该是在继承中国传统绘画精髓的同时,融合西方绘画精华,立足自身,深入探索“痕”“色”的艺术发展规律,推陈出新,提高南阳人物烙画的‘精神气’。烙画作为南阳的民间艺术,它虽根植于民间,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它受到农民的喜爱,同时受到上层社会人士的喜爱。最初,南阳烙画是从筷子为主发展起来,筷子是东方人吃饭的必备工具。烙花筷子在选择质地上会选用一些质地精良的冬青药木,再经香油浸泡以后,呈现色泽淡雅,香气迷人,经工匠们的手画,即呈现出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图案精美,可供收藏的艺术品。“心顺铁笔出五彩,烙点人物入画图”。这不正是南阳人物烙画的真实折射吗?起初,南阳烙画工具简单,只有一盏油灯、一支铁签,也只能在烟斗、尺子、筷子上烙字画。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在的烙画用特制电烙笔,操作简易,创作各种大型艺术作品。著有“烙画筷子”荣获国家银质奖,并且远销国外。烙画“八骏图”“黄河在前进”、烙纸“清明上河图”、象略花筷子“颐和园”“江天楼阁”等精美工艺,深受国内外人士欢迎。南阳烙画当之无愧作为中华的文化遗产,作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扩大对外交流和提升南阳城市知名度、发展地方经济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必须让继承与创新紧握我们的灵魂;用我们坚韧不拔之信念,担当起中华民族的多元多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用我们毕生不懈之奋斗,开拓南阳人物烙画的新篇章。

[1] 朱林寿.中国烙画艺术大典[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8(01):30.

[2]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上海:东方出版社,2010(01):233.

[3]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20.

[4] 王刚.浅谈油画肖像的神韵美[J].剑南文学月刊,2010(4):216-217.

[责任编辑:艾涓]

2018-05-20

朱巧灵,女,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艺术设计研究。

J2

A

1672-8122(2018)06-0193-02

猜你喜欢

烙画南阳艺术
美术作品欣赏
南阳:高质量开展人大工作评议
烙画
烙画的流变与创新
纸的艺术
南阳人大“四有”监督的实践与探索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当代民间烙画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