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作家、记者史沫特莱泪洒黄土地
2018-07-20张军孝
张军孝
美国著名作家、记者史沫特莱泪洒黄土地
张军孝
(陕西省出版印刷公司,陕西 西安 710000)
本文着重叙述了美国著名作家、卓越的新闻记者、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社会活动家和中国人民的真诚朋友史沫特莱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做出的重大贡献,以及通过她在中国十三年的亲身经历和实践所展现出的对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人民的真诚友谊。
史沫特莱;记者生涯;中国情结;真实记述
史沫特莱,全名艾格妮丝·史沫特莱。1892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奥斯古德。她是美国著名作家、卓越的新闻记者、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社会活动家和中国人民的真诚朋友。1919年她赴德国,在柏林以教授英语为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并广泛参加社会政治活动。1927年在丹麦、捷克养病,完成自己的长篇自传《大地的女儿》。1928年经一位德国共产党人介绍,以《法兰克福日报》特派记者的身份来到中国,在上海参加中国进步文化运动,写了许多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行和讴歌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文章,陆续编辑出版了《中国人的命运》和《中国红军在前进》等书籍。1936年初,得知中共急需在西安设立秘密转运站以缓解红军奇缺的通讯器材和医药物品问题时,便与宋庆龄推荐的德国共产党党员、牙科医生温奇·海伯特去西安。在七贤庄一号开设牙科诊所作为掩护。
1936年秋,她以英国《曼彻斯特卫报》驻华记者的身份来到西安,暂住临潼华清池,边养病边写作,并准备从这里前往陕北苏区。12月初,蒋介石来到西安,把行辕设在华清池,督促实施大规模的“剿共”军事行动。史沫特莱被迫迁移到西安城内的西京招待所。12月9日,西安大中小学的数万名学生上街游行示威,高唱救亡歌曲,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她手持照相机,拍摄了许多学生游行的照片,因此受到国民党特务的威胁。12月12日凌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史沫特莱闻讯欣喜若狂,情不自禁地跑到院子里用中文高呼:“打倒蒋介石!”“打倒蒋介石!”她以极其敏感的政治触觉,用手中的笔,向世界人民报道了在西安所发生的一切。尽管她的身体尚未完全康复,却还是应东北军、西北军、红军“三位一体”之邀到广播电台工作,勇敢地担负起对外英语广播的任务,向全中国和全世界介绍西安事变的真相和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通过王炳南的安排,她和英国记者詹姆斯·贝特兰一起专门访问了杨虎城将军,询问了西安捉蒋的目的和意义、西安事变与两广事变的区别、西安释蒋的情况等问题,得到了满意的回答。她还和德国友人王安娜一起访问了西安事变后刚被获释的大约300名被俘的红军战士。
1937年1月12日,史沫特莱应邀北上陕北苏区。途中在红军驻地富平县庄里镇停留,采访了著名的红军将领彭德怀、贺龙、左权等,同月底到达延安。当天晚上,美国医生马海德就带她访问了红军总司令朱德。朱德那种平凡而伟大的性格深深感动了她,使她产生了要写一部朱德传记的念头。3月1日下午,史沫特莱到凤凰山麓毛泽东住处,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进行采访。毛泽东畅谈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新政策,告诉她统一战线是抗日的,不是反对一切帝国主义的;统一战线是全民族的,包括一切党派和一切阶级,只除开汉奸在外;向她介绍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政纲。此后,毛泽东常去她的住所,一起吃便饭,谈论国内外形势和文艺问题。
接着,史沫特莱开始着手较长期的写作计划,其中最重要的是有关朱德的传记。她经常在晚上对朱德作长时间的采访,由朱德讲述自己的生平,他们使用中文、德文、英文的混合语,有时还画一些红军行军、作战的简图,在难以沟通时便求助于翻译吴光伟、马海德和黄华等。为了写好传记,她细心观察朱德的一言一行,并从老红军那里搜集有关资料。就这样写出了在她死后六年才得以出版的《伟大的道路》一书。她在采访和写作的同时,还积极投身于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她吁请国际社会向延安提供物资等;她向中共领袖们建议,努力吸引外国新闻记者来延安采访;她坚决主张打破国民党对延安的新闻封锁,让更多的人知道红色中国的真相和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于是,她向所有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外国记者发出邀请,只要谁能设法抵达西安,她将负责安排接应他们,并把他们领到延安。在史沫特莱的帮助下,王安娜、埃德加·斯诺的夫人海伦·斯诺、《纽约先驱论坛报》记者维克多·基恩、合众国际社记者厄尔·列夫以及乘专车周游中国的欧文·拉铁摩尔博士和一批美国学者,都纷纷前往延安参观访问。
史沫特莱在延安看到了中国革命的未来。1937年3月4日,她正式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告诉她,应该留在党外,以便在外面和国外做更多的工作。她听后感到极为痛苦和伤心,便嚎啕痛哭,把对中国共产党真挚情感的泪水洒在了延安这块黄土地上,让人们不仅对她肃然起敬,而且也感动了在延安的共产党人和志士仁人。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只能用作为一名记者留在党外会起更大作用来安慰她。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朱德要率领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而史沫特莱对他的采访尚未结束。因此,她去问毛泽东:哪一样事更重要,更值得她做——留在延安写朱德的传记,还是到前线去报道战争。毛泽东回答说:这次战争与朱德在山西五台比过去的历史重要的多了。史沫特莱遂于9月中旬离开延安前往山西抗日前线担任八路军总部随军外国记者采访,向全世界宣传中国人民的抗日业绩。加拿大著名医生诺曼尔·白求恩、印度著名医生柯棣华都是在她的影响下来中国,参加了援华医疗队的工作,并为中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献出了生命。她先后完成了《中国在反击》《中国的战歌》以及朱德的传记《伟大的道路》等书稿的写作。
1940年初,史沫特莱因健康原因到重庆,同年9月去香港养病。1941年5月回到美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1949年流亡英国,1950年5月6日在伦敦病逝,时年仅58岁。史沫特莱在生命弥留之际,依然对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饱含真挚的情感,她在遗嘱中要求把她的遗骨埋葬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以及中国人民按照她的遗愿,于1951年5月6日,在北京为她举行了追悼大会和隆重的葬礼,她的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中国烈士陵园的苍松翠柏间。一块大理石墓碑上用金字镌刻着朱德写的碑文:“中国人民之友美国革命作家史沫特莱女士之墓”。
[责任编辑:思涵]
2018-06-12
张军孝,男,陕西省出版印刷公司出版总监,编审,学者型出版人,主要从事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的教学研究及编辑出版领域的实践和研究。
G214.2
A
1672-8122(2018)06-0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