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新闻传播的正负效应分析

2018-07-19马艺丹

科技传播 2018年13期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真实性传播

马艺丹

摘 要 微博的出现和二次崛起,为新闻传播开辟了全新的路径,微博已经成为各大媒体发布新闻的官方平台和构建公共话语空间的中流砥柱。但从实际的传播情况来看,微博在为新闻传播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新闻的真实性带来挑战。文章从微博的传播特点出发,对微博新闻传播的正负效应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和优化新闻传播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微博新闻;传播;突发公共事件;真实性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14-0114-02

据微博发布的2017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微博月活跃用户数达3.92亿,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微博凭借其巨大的用户数量、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以及新兴的微博故事、视频后推荐等功能成为了当今新闻发现、发布、传播的首要工具。

1 微博及微博传播的基本特征

1.1 开放性和碎片化

微博之所以能够取代博客成为新一代社交平台,其最大的原因是其较低的发布门槛。“口语化”信息传播减轻了对外在因素的要求。同时,微博传播的开放性催生了其信息的碎片化,文字内容被限制在140字以内,这一特性适应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摆脱了传统媒体严肃性、枯燥性的传播方式。前谷歌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在微博上宣布自己离职的消息仅用了四个字“再见,谷歌”。

1.2 草根性和平民化

微博传播不再是媒体机构、明星达人的专利,普通用户从媒体传播的“旁观者”转变成“参与者”,这种全新的互联模式使得意见领袖的话语权下移,突现平民化和分众化的传播个性。“大胃王密子君”就是从一名普通的微博用户依靠发布吃播视频成长为一个粉丝量高达几百万的大V。

1.3 参与性和交互化

相比传统媒体一对多的单向、线性传播模式,微博形成了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相互传播的网状传播模式。首先,微博用户可以通过“互粉”形成的微博信息“互动场”。其次,微博的转发、评论、私信功能为用户提供了开放、便捷的讨论平台。可以看到,“杭州纵火案”“红黄蓝幼儿园”等一系列事件依靠微博传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甚至引发空前的社会大讨论,评论、转发达到上 万条。

2 微博新闻传播的正效应

2.1 在突发事件的传播上,微博具有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即时性

1)微博成为重大新闻事件、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平台。比如,在“7·23甬温线铁路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后,微博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成为了各类信息的主要来源。事故发生4分钟后,微博就第一时间发布事故信息,展现了微博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重要作用。

2)微博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了议程设置的功能。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两种议题设置模式:一个是各级党委、政府依托报纸等传统媒体,自上而下主动发布信息和解读信息而形成的“传统议题设置模式”;另一个是网民通过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自下而上发布信息和表达意见的“网络议程设置模式”。而后一种模式随着微博的兴起,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播过程中的作用更为明显。

3)微博影响着突发公共事件中社会话语空间的释放。个人信息获取和发布能力的提高,进一步消解了传统媒体主导下的社会话语权和信息传播权的中心化状态。随着微博的兴起,许多事件的亲历者通过微博迅速传来第一手信息。

2.2 微博用户群体不断壮大,成为构建公共话语空间的中流砥柱

回顾2016年,有31个热点事件出现在年度事件榜上。这其中,有“英国脱欧”等政治新闻、有“和颐酒店遇袭”等社会民生新闻,有“王宝强离婚”等娱乐新闻,涵盖领域之广,非其他平台能企及。

公众最直观的感受是,像2017年的“鹿晗关晓彤”等娱乐新闻,“红黄蓝幼儿园”等社会新闻都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大讨论,名人大V带动微博用户的齐齐发声一度导致微博服务器瘫痪。

2.3 有利于政务信息的公开,为政府和群众的沟通交流提供平台

微博因其用户规模大、即时性、参与性强等特点,成为政府与群众沟通以及回应重大舆情的有力平台。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政府机关看到了微博作为信息发布平台,在新闻发布、政策推广、获取民意等方面的巨大作用,纷纷开通微博,以便更有效地落实政务工作。比如,强台风“灿鸿”登录浙江舟山期间,浙江、江苏等20多个政务微博持续发布灾情预警,实现了大灾面前公眾不恐慌,谣言无市场。另一方面,微博作为自媒体平台,为人们提供了表达观点的机会,其强大的评论、转发、分享等功能也促进了民意的直接表达。虽然现在政务新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包括头条号、企鹅号、一点号等,其流量也很可观,但最受重视、运营最成熟的还是微博。

3 微博新闻传播的负效应

3.1 微博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存疑

1)未经考证和不完整的信息危害新闻真实性。首先,微博内容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和片面性。140字的容量限制,大多数用户不可能将新闻事件全部叙述完整,这会导致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一些非理性声音。其次,部分媒体在筛选新闻源的时候没有经过验证,便进行报道或转载。其原因不仅仅是新闻从业者职业素养的缺失,还有媒体之间的恶性竞争。

2)网络水军发布谣言破坏新闻的真实性。网络水军的存在,不仅干扰了群众对事件正常的思维,而且使得新闻偏离了原本的发展趋势。一方面,网络水军会出于利益考虑制造和发布大量不实信息。另一方面,他们会在某些新闻下面发布大量的恶意评价,扭曲事实,诱导群众进行错误站队。

3)专业主义和把关人的缺失催生虚假信息。首先,微博不同于传统媒体,微博用户大部分不是专业的新闻从业者,因此很难保证新闻的客观真实性。其次,相较传统媒体,微博缺乏了“把关人”环节,用户自身很难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严格把控。

3.2 新闻源更加窄化,用户出现阶层分化

一方面,微博发布、获取新闻信息的开放性和便捷性看似有利于大量信息的生产,实则使得新闻源更加窄化。记者们疲于进行信息采集,乐于在现成的新闻素材上进行编辑整理或者直接进行转发。由此可见,微博的出现使媒体同题报道的现象更加严重,雷同新闻增多。另一方面,看似没有用户地位差别的微博,实则出现阶层分化。首先,记者们表示,由于注意力和時间有限,他们通常会选择屏蔽微博上的普通用户。

3.3 微博用户讨论公共事务时会产生极化现象

微博中的意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极化趋势,使得弱势一方的声音随着强势一方的越来越强而陷入沉默。社交媒体上长期活跃的用户所形成的群体认同,沉默的螺旋效应这种网络下非但没有减弱,还呈现出加强趋势。同时,互联网环境下的个体人格往往与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大相径庭,难以达到哈贝马斯“公众领域”中对公共事务客观的表达,反而情绪更加偏激和情绪化。“键盘侠”“喷子”就是这种情况的极端表现。

4 优化微博新闻传播的对策

4.1 政府要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对互联网的监督与管理相对薄弱,至今还未出台一部明确的新闻法,通常是依靠相关领域的法律遏制虚假信息的传播。微博作为一个拥有近4亿月活跃用户的媒体平台,在运营和管理信息方面必然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的暴露也必然呼唤新闻出版法的出台。

4.2 微博平台自身要加强监管

微博平台自身要建立合法合规的常规监查制度,形成一套可行的惩罚体制。这有利于加强对虚假信息传播者的处罚力度,妥善处理好网络监管以及言论自由和隐私保护的关系。

为了规范娱乐新闻有序发布,有效遏制低俗媚俗之风,2017年7月27日,新浪微博社区官方微博发布《微博社区娱乐信息管理规定》。

4.3 微博用户要加强自律,提高微博自净能力

在微博平台中,每一个用户都是新闻信息的发布者、获取者、传播者,因此,用户自身的自律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是优化微博新闻传播的关键一环。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积极作用,利用名人微博的影响力以及判断力来揭穿假新闻,引导普通用户的关注。另一方面,要注意到意见领袖的自律问题,严防利用网民基于某一公共事件的普遍偏激情绪,故意制造消极言论,影响舆论导向。

参考文献

[1]夏德元.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传播的若干规律[J].新闻记者,2014(6):25-31.

[2]徐笛.微博时代的媒体与新闻源[J].新闻记者,2014(6):38-42.

[3]孟超.试分析微博新闻传播的优势与不足[J].新闻传播,2016(20):89-90.

[4]张怡千.浅析微博新闻的传播特点及影响[J].新闻研究导刊,2016(13):335.

[5]农文玉,韦浏.解析微博新闻传播的真实性问题及对策[J].新闻世界,2014(9):101-102.

[6]艾北芳.微博传播的正负效应[J].新闻世界,2012(7):156-157.

[7]姜皓天.微博时代的传播效应[J].新闻传播,2011(10):109.

[8]刘梦泽.微博的公共领域幻象—网络公共事务讨论中的扭曲沟通[J].北京:清华大学,2012.

猜你喜欢

突发公共事件真实性传播
广告的真实性
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框架分析
突发公共事件中微信公众号的谣言治理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雕塑真实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