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评估分析

2018-07-19张晓伟张少先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7期
关键词:超声检查甲状腺癌评估

张晓伟 张少先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收治甲状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42例,分析其超声检查敏感度、超声表现及其临床资料。结果:超声检查敏感度最高(90.00%),多见对侧复发,颈部淋巴结转移率最高(59.52%)。结论:颈部和局部淋巴结在甲状腺癌术后复发转移中比较多见,超声检查评估价值较高。

关键词 超声检查;甲状腺癌;术后复发转移;评估

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不断上升,部分患者存在复发转移现象[1]。此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42例甲状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进行超声检查,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甲状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42例,通过活检、手术、病理检查予以确定;其中男11例,女31例;年龄13~69岁,平均(44.6±7.9)岁;颈清扫术12例,颈清扫术+甲状腺癌根治术30例。所有研究对象的术前超声检查信息完全,初次手术3个月随访,分析超声检查结果,未见残癌。

方法: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参数设置为7~13MHz,分析其超声图像,详细记录超声特点;同时分析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肿瘤病理类型、术后复发位置、超声表现等,予以详细记录。

统计学方法: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21.0软件,予以统计分析。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x±s)为计量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肿瘤复发病理类型:复发转移42例中,有乳头状癌29例,髓样癌6例,滤泡状癌5例。术后6个月发现有2例并发髓样癌与乳头状癌。复发转移患者的肿瘤病理类型与原发相同,乳头状癌类型比较多见。

甲状腺癌术后复发位置与超声检查敏感度:术后复发转移患者42例中,有原手术部位对侧复发12例,局部复发10例,局部复发并气管受累8例,累及颈内静脉7例,累及颈动脉3例。42例患者均存在转移现象,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7例,颈部淋巴结转移25例。超声检查敏感度最高(90.OO%),多见对侧复发,颈部淋巴结轉移率最高(59.52%),见表1。

甲状腺癌术后复发转移超声表现:①原手术位置复发髓样癌的超声提示局部低回声,呈团块状且实质不均匀,形态不规律,与四周组织边界模糊不清,无声晕,内无钙化,后方存在回声且无变化。②复发滤泡状癌超声提示有均质低内部回声,边界清楚,呈椭圆形,无钙化。③复发乳头状癌超声检查提示边界模糊,内有回声且不均匀,形态欠规则,后方回声逐步衰减。④锁骨上、颈部淋巴结转移超声检查提示,不见淋巴门,淋巴结形态变化。部分表现为形态失常,外形比较圆,不见淋巴门结构;其余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四周组织受压,可见淋巴结内存在钙化现象,呈小沙砾样点状。

讨论

近两年来随着临床医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超声检查技术也随之不断趋于完善,为甲状腺癌早期诊治、肿瘤定位、手术治疗提供了有效手段,降低了甲状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可能性[2]。此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42例甲状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进行了分析,由于本次研究中未选择转移复发但无法进行手术的患者、随访期间失去联系的患者,所以参与研究、分析的病例数较少。

有研究报告称,乳头状癌发生率75%。88%,髓样癌发生率2.7%。3.5%,滤泡状癌发生率10%~17%。此次研究的42例复发转移者中,乳头状癌29例,髓样癌6例,滤泡状癌5例。髓样癌发生率之所以这么高,是因为甲状腺上极滤泡旁细胞的髓样癌,细胞呈束状、巢状排列,具有较高的恶性程度,容易浸润癌旁组织,故发生远处转移的概率更高[3]。髓样癌6例通过甲状腺全切术后,累及颈静脉、颈动脉、气管3例,累及范围广。乳头状癌术后转移复发的概率较高,且时间长,多见淋巴结转移,可能是因为乳头状癌具有较低的恶性程度,故发病率较高但生存期较长。术后6个月有2例局部复发乳头状癌并髓样癌,分析原因,与癌基因改变、肿瘤隐匿性相关。滤泡状癌转移复发时间处于髓样癌、乳头状癌之间,恶性程度也处于中等,多见对侧复发。由于甲状腺癌的生物学特点、病例类型的不同,甲状腺癌术后转移复发超声图像也各不一样,残存叶和局部复发超声检查提示为类似于原发肿瘤病理类型的组织回声特点,大部分肿块回声不均匀,边界形态紊乱,四周组织存在压迫、挤压、浸润现象;超声提示内部有丰富血流,走形弯曲且血管较粗[4]。相比于四周肌肉,转移的淋巴结呈低回声表现,但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乳头状癌呈高回声表现,且偶有点状钙化或是细小钙化,也时常表现为液性坏死、无回声。

除此之外,本次研究发现超声检查淋巴结转移、不同肿瘤复发位置,结果发现对侧复发率最高,超声检查敏感度高达90.OO%,但是在肺转移、纵隔淋巴结转移中,超声检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说明针对这些区域的检查,超声诊断虽然价值高但依然是有限的,胸部CT增强、PET-CT等优势更为突出,检查范围更广[5]。

总而言之,颈部和局部淋巴结转移在甲状腺癌术后复发转移中比较常见,也存在远处转移的可能。甲状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超声表现各不相同,应用超声检查时注意鉴别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局部术后瘢痕形成,针对疑似病灶予以超声指导下细针穿刺,取得细胞学检查结果,并与其他检查方法相结合,进一步提高转移病灶的检出率。

参考文献

[1]薛红红,肖阳,贾红娥,等.甲状腺髓样癌的超声特征及病理学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7,11(23):3849-3851.

[2]郑璇,陈松旺.普通超声与实时弹性超声在诊断甲状腺癌转移性颈部淋巴结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5,30(6):50-54.

[3]郭辉,张宇哲,陈静,等.超声联合增强CT检查在甲状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残留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19(3):373-376.

[4]宋海国.超声结合增强CT对甲状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残留的诊断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5,30(2):298-300.

[5]郭培杰,陈松旺,赵美丽.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特征[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6):169-172.

猜你喜欢

超声检查甲状腺癌评估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超声检查在小儿急慢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上腹部横切面在产前超声诊断心房异构综合征中的价值
超声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颅脑超声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
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适应证选择及并发症防治
评估依据
精细解剖保护甲状旁腺技术在甲状腺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
最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