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策略分析

2018-07-19郭惠敏刘帅张苹沈琦葛英军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7期
关键词:策略分析健康教育高血压

郭惠敏 刘帅 张苹 沈琦 葛英军

摘要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基于高血压病分级分层理念的,偏重于个性化和自我管理模式的健康教育策略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策略。在策略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健康教育计划的系统性、长期性、周期性;注重针对不同人群(尤其是中青年人)的干预;注重患者心理问题的调节和干预;健康教育服务的目的要明确且有相应的评估措施,避免健康教育工作流于形式,真正使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健康教育效果事半功倍。本文对目前应用较广的几种高血压健康教育策略进行综述,分析目前高血压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 高血压;社区;健康教育;策略分析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近年来,高血压的患病率正逐年升高,高血压的发病年龄正趋于年轻化[1]。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2]。正确认识高血压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控制好血压[3]。本文综述当前应用广泛的几种高血压健康教育策略。

常用高血压健康教育策略

根据目标人群的特征及预期目标确定的教育方式、方法称为狭义的健康教育策略。广义的健康教育策略是在狭义健康教育策略的基础上包含了相关的社会、环境策略[4]。在此我们仅讨论的是针对目标人群的健康教育方式和方法,也就是狭义健康教育策略内容。

基于危险分层理论的高血压健康教育策略: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在国际危险分层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更新,为不同危险分层的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5]。即针对低危及中危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内容侧重点为饮食指导、戒烟限酒、适度有氧运动、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帮助患者掌握测血压方法;强调实施个体化的饮食和运动处方,科学用药,教会患者高血压急症的应急处理。

门诊患者的高血压教育结果显示,与单纯药物治疗患者相比,运用危险分层理论进行药物治疗联合健康教育的患者所需降压药种类明显减少。有学者应用危险分层理论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6],结果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率提高、血压控制水平显著改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危险分层理论强调个体化教育,提高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基于个体化的高血压健康教育策略:系统化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科学的身心教育,提高患者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改变行为的自觉性。缺乏健康知识是多数患者血压控制较差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给予高血压患者系统化健康教育,能够使得血压控制效果理想[7]。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定期举办健康讲座,或者通过专栏、板报、广播、播放录像等多形式、多途径的健康教育,向社区居民普及卫生知识和自我保健常识,针对不同层次的群体采取不同的策略。健康促进理论认为,生活行为的改变不是在短期内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8]。

基于自我管理的高血压健康教育策略:自我管理是在应对慢性疾病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对症状、治疗、生理和心理、社会变化的管理[9],强调医患双方的共同参与及患者对自身健康的责任。自我管理模式的目的是通过自我管理措施的有效干预,让患者具备应对和解决这些症状和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控制疾病症状、解决躯体的不适、积极改变生活行为方式等[8],提高生活质量。

高血压自我管理是指通过健康教育帮助高血压患者掌握健康知识、技能,帮助患者自己解决疾病给日常生活带来的问题。研究表明,通过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可提高血压控制达标率[10]。随着高血压患者数量的不断积累,现有的医护人力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弥补了原有的管理模式的不足,同时也大大改善了医患关系[11]。自我管理教育能让患者主动参与到疾病管理当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高血压自我管理的方法主要为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如小型讲座、分发宣传册子及健康沙龙等,向患者耐心地解释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现状及预后,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树立信心。但自我管理教育并非简单说教,而应包含教会患者解决问题的技巧,协助其做好疾病的管理。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包括认识何为高血压、如何设定目标与制定行动计划、如何进行疲劳的管理等。目前,自我管理健康教育主要应用在社区,改变以往单一的健康教育模式,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自我管理模式,使患者明白不良行为对疾病预后的影响;帮助患者消除引起复发的不良因素,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目前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策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中青年高血压的社区健康教育管理服务较少:有研究表明,社区健康教育对象目前多局限于老年高血压患者[12]。针对中青年高血压的社区健康教育管理的经验仍较少。因此应该结合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特点,进行有效的健康促进行为。

针对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服务较少:现代医学认为,医者应该把人理解为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3种属性的统一体,要从生物、心理、社会相统一的整体水平来理解和防治疾病。而目前针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服务却多是着重于高血压疾病本身的机理和诊断、治疗方法,往往忽略患者的心理干预[13],这也是目前高血压社区健康教育服务中的一大不足。

健康管理计划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在对社会公众进行关于高血压的健康教育时,往往没有考虑到高血压疾病治疗的长期性特点,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意识的形成的促进作用不理想。

健康教育服务的目的模糊:当前,社区健康教育的目的性不强也是广泛存在的问题,社区健康教育中,引导高血压患者树立对疾病的知、信、行的信念才是最根本的目的。而在当前的健康教育策略实施中却普遍存在着为了教育而教育的现象,健康教育工作局限于传授高血压客观知识的层面,实际效果往往事倍功半。

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策略展望

高血压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有效控制血压、防治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针对前文中所述的不足,我们认为,基于高血压分级分层理念的、偏重于个性化和自我管理模式的健康教育策略仍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策略,但在策略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制订健康教育计划的系统性、长期性、周期性;注重针对不同人群(尤其是中青年人)的干预;注重患者心理问题的调节和干预;健康教育服务的短期、中期、长期目的要明确且有相应的评估措施,避免健康教育工作流于形式,真正使得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冯宝玉,陈纪春,李莹,等.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发病关系的随访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5):606-611.

[2]雷雨穎.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血压水平的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17,15(3):30-32.

[3]王玉玲,莫亚兰,候昱竹,等.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7,15(11):30-33.

[4]周寒寒.高血压健康教育策略及其应用进展[J].护理学报,2011,18(3):25-27.

[5]李华萍,郑翠红,曾丽华,等.危险分层理论应用于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9,23(15):1319-1321.

[6]王伟.论社区护理对社区高血压病人健康 教育和危险因素的干预[J].中国医学创新,2008,5(31):140-141.

[7]陈淑英.高血压患者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学术版旬刊,2009,8(1):86-88.

[8]张莉娜,刘忠秀.社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相关行为的影响[J].浙江预防医学,2007,19(12):69.

[9]邢志敏.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3):21.

[10]魏容容,丁四清,谢建飞,等.自我管理模式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旬刊,2012,11(9):10-12.

[11]杨柯君,王敬丽,孙玮,等.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与分级管理模式效果比较[J].上海预防医学,2005,17(8):368-370.

[12]曹静,刘群,赵丽侠.北京市高血压患者社区健康教育近况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2014,12(4):53-55.

[13]吴智珊.高血压病人治疗的服从心理及健康教育问题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2(11):187-190.

猜你喜欢

策略分析健康教育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中医干预治疗高血压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