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黄疸光疗的临床观察与综合护理分析

2018-07-19黄燕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14期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光疗综合护理

黄燕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光疗治疗中观察和综合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收治接受黃疸光疗的新生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治疗3d和5d后的胆红素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光疗的黄疸新生儿给予综合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患儿胆红素水平,加快黄疸消退,且减少治疗期间不良反应。

关键词 综合护理;新生儿黄疸;光疗;胆红素水平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同时也是造成新生儿病死的疾病。新生儿黄疸主要是因为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异常而造成胆红素增高并未与血清结合,最终发生皮肤和巩膜黄染[1]。情况严重的新生儿还会造成其中枢神经系统障碍,患上胆红素脑病[2]。随着现代新生儿黄疸发病率逐渐升高,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和关注,目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方法为光疗法,同时结合优质的护理能提高黄疸的治愈率[3]。本文就针对新生儿黄疸光疗的综合护理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新生儿黄疸患儿12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男39例,女21例;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患儿、心理护理、喂养指导及健康知识宣传教育等。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①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有的新生儿家长对光疗缺乏认识,通常会产生焦虑、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及时向患儿家属教育新生儿黄疸、光疗的相关知识,从而消除患者家属的不良情绪,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安排。②光疗前的护理:将光疗过程中所需的设备准备齐全,并将光疗箱的水槽注入2/3高度的水,然后在电源接通之前检查线路是否完好和灯管的亮度是否适宜,光疗箱中的温度保持在30-32℃,根据新生儿的大小及日龄将湿度控制在55%-65%,护理人员同时也要注意手指甲不宜过长,以免划伤患儿皮肤,将患儿的私处用纸尿裤遮挡、眼睛用眼罩遮住。③观察患儿:护理人员要及时关注光疗箱的温度,间隔2~4h测量患儿的体温并根据患儿体温调节光疗箱的温度;观察患儿是否有发热现象出现,如有患儿发热应当立即停止照射蓝光,体温正常后再继续。同时增加巡视的次数和频率,患儿出现抽搐、皮肤青紫及嗜睡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④抚触护理:按照脸部、头部、胸部、腹部、肢体、臀部及背部的顺序对新生儿抚触护理,注意在抚触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保持手部干净,动作轻柔和室内温度,抚触1次/d,20min/次。⑤喂养护理:新生儿应当尽早得到母乳,早期母乳喂养有助于婴儿尽快将胎便排出。除此之外,初乳中含有多种抵抗细菌和抗感染的免疫球蛋白,能增强新生儿的抵抗力,降低新生儿发生肠道疾病发生率等。母乳喂养应当按需哺乳,人工喂养至少间隔3h再进行喂养,此外护理人员指导产妇采取正确的喂养姿势。

观察指标:①治疗前和治疗后3d、5d时患儿胆红素水平;②黄疸消退时间;③不良反应,如发热、皮肤损伤及哭闹等。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组间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和黄疸消退时间比较:治疗前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和护理,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3d、5d的胆红素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3.5±2.0)d,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9.2±2.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发热、皮肤损伤、哭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原因是新生儿肝脏功能出现障碍,其中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胆红素的含量增加,而引发的皮肤黄染的疾病,即黄疸偏高,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将会导致核黄疸的发生,严重影响新生儿的健康[4]。临床治疗黄疸的方式是光疗法,因新生儿在接受光疗过程中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所以需要特别护理。本文主要探讨在新生儿黄疸接受光疗过程中运用综合护理的效果。首先,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知识宣传教育,转变患儿家属对光疗治疗及黄疸相关知识的错误认识,对消除患儿家属不良情绪具有促进作用;其次,对患儿进行光疗之前的护理,避免光疗过程中因设备问题而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然后进行光疗过程的护理,降低新生儿光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治疗效果。综合护理不仅促进护患之间的信任,还能提升医院护理质量。本文研究结果与孔艳霞的研究结果类似[5]。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能很好地解决光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从而提高蓝光治疗的临床效果,同时缩短了患儿的住院时间,有助于促进新生儿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昌辉,李茂军,吴青,等.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和治疗[J].现代临床医学,2013,39(2):154-160.

[2]朱晓萍,凌静,何晓英.腹部环形按摩联合扩肛法促进排便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3):278-279.

[3]黄青,刘丹,王惠芬.优质护理在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9):840-841.

[4]刘承梅.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9):171-172.

[5]孔艳霞.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及黄疸指数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6):168-168.

猜你喜欢

新生儿黄疸光疗综合护理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探讨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强化光疗的效果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LED冷光源与常规蓝光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对比
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中药退黄汤颗粒剂与传统饮片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
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双面和三面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