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文物类节目的突破路径

2018-07-19田竞开

科技传播 2018年13期
关键词:历史文物故事化国家宝藏

田竞开

摘 要 《国家宝藏》的热播掀起了一股“文物”热,这档节目关注大众对文物知识与传统文化的认知,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今“快节奏、碎片化”的背景下,可谓是一股“清流”。文章将对《国家宝藏》和之前同样取得不错口碑的《国宝档案》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其中成功的原因与路径以及不足,从而更好对将来的文化综艺给予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历史文物;国家宝藏;国宝档案;故事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14-0016-02

文物是了解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展现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立体名片。但是由于文物本身性质的枯燥以及晦涩,导致文物资源的保护与推广收效不佳,相关知识的普及度不够高。文物类电视节目也同样由于节目题材的原因收视率惨淡。

1 《国宝档案》

1.1 《国宝档案》内容简介

《国宝档案》栏目是一档集权威性、故事性、观赏性的日播栏目。该节目主持人任志宏站在大屏幕前向观众诉说着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一个个与国宝文物有关的传奇故事。以国宝文物讲述中国历史,不仅吸引了普通的中国观众,还通过央视国际频道面向全球播出,让全世界观众了解了东方古国灿烂的历史文明,7.1%的最高收视率雄霸相同时段电视节目收视之冠[1]。扎实严谨的节目内容也获得了豆瓣8.6分的评分。

1.2 《国宝档案》节目特点

1.2.1 节目形式新颖简练

过去历史文物类节目一般一期节目在1小时以上,而《国宝档案》却另辟蹊径,选择缩短节目时长来把节目做精,一般每期集中在13分钟左右。短时长节目是为了迎合当下观众的阅读观看方式,快节奏的生活和逐渐缩减的专注度使部分观众无法花费大量时间观看一档栏目,特别是相对枯燥的历史文物类栏目,节目巧妙地缩短了时长,从而争取了更多观众的观看。对于节目形式,《国宝档案》对节目形式进行创新,选择“解说+故事“的方式对文物进行介绍,这样就突破了之前单一鉴定文物式的节目形式,对一个文物采取专题性重点介绍,又利用观众更好的消化吸收,不至于应接不暇,让观众在很短的时间就能记住关于文物的相关知识。

1.2.2 专业性与通俗性相结合

作为历史文物类节目,首先要保证高度的专业性。制作团队不仅由具有一定的文物知识储备与文物鉴赏素养电视台工作人员组成,同时,为了保证节目的专业性与严谨性,节目制作团队还专门聘请了多位文博专家做节目顾问。专家团队可以帮助制作团队准确无误地讲述文物知识、历史知识,而且也对比较有价值地文物选题进行商讨与推荐。节目制作团队则是站在观众的角度思考问题,力求使节目在专业的基础上通俗易懂,更多地面向普罗大众,节目的选题贴近生活,贴近时代。

1.2.3 内容真实具有代表性

节目制作团队在敲定节目选题之前,都会经过提出推翻到再提出再推翻的过程,在多轮细致入微地讨论后才会商讨出结果来,制作团队会根据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收藏价值等进行选摘,而且还需要考虑一定的代表性,比如《探秘京城古刹——乾隆巧修白塔寺》《探秘皇家陵园——“尴尬”的慕东陵》等,一些具有历史价值而且具有代表性的往往会优先播出。另外,为了保证节目的真实性以及让观众产生代入感,节目组还需要对国宝级文物的去向和传承轨迹进行实地跟踪拍摄,以强烈的纪实感和现场感给观众第一手的资料,带领观众走近国宝,探寻国宝的秘密。比如在节目组在拍摄《国宝档案—光辉岁月》系列节目期间,摄制组先后深入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桂园、周公馆、白公馆、渣滓洞、蒋家院子等10余处文物点取景;认真聆听“11.27大屠杀”脱险者郭德贤、孙重讲述脱险经历;采访文物专家,解读《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不可替代的文物价值、历史价值、资料价值。

《国宝档案》尊重文物历史的本真,既没有随心所欲地胡编戏说国宝的传奇故事,也没有从奇闻轶事的往事钩沉中制造噱头来吸引眼球。精心制作播出的每一期节目,既不是枯燥的历史文物资料堆砌,也不是国宝重器顺序排列编年史或流水账,而是从对浩如烟海的典籍史料进行的严谨考证中、从在各地博物馆的仔细搜寻中、从在历史考古现场与专家学者的深入探讨中提炼出来的精品。

2 《国家宝藏》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有言:“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使受众在娱乐的同时丧失着自己的精神、信仰和灵魂。娱乐节目如一味追求娱乐性,忽视节目文化品位及审美价值,受众在感官体验之后易出现精神虚无感。”[2]在当今阅读碎片化、浅层化,审美过度娱乐化”的背景下,娱乐综艺节目吸引了大批的流量与资源,而文化类综艺节目无法获得持续性热度,因而,《国家宝藏》对传统文博进行保护与宣传,通过综艺节目的形式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2.1 《国家宝藏》内容介绍

《国家宝藏》这档节目共10期,每集节目主要聚焦一家博物馆并介绍这家博物馆的3件镇馆之宝。节目邀请全国九大知名博物馆馆长坐镇背书点评,采用当红演员演绎情景短剧加上素人守护人与国宝的平凡故事相结合的形式,讲述国宝的前世传奇今生故事。融合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戏剧等多种艺术形态,开创了“纪录式综艺语态”,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让“文物活起来”。

2.2 《国家宝藏》节目特点

2.2.1 流量明星与顶级专家加盟

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具有一定的号召力与关注度。观众和粉丝群体会根据明星的加入产生兴趣,因而选择关注某个节目,這种号召力可以大大提升观众的收看人数,使节目组更好的利用他们带来的明星效应制造话题,在社会媒体上进行造势,从而增加收视率。同时,节目还请了故宫博物院等9位全国知名博物馆馆长为节目站台,这无形中大大增加节目的权威性与信服力。明星加专家的豪华阵容为节目话题度的暴涨与收视率的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强强联合的阵容也是之前节目没有出现的。

2.2.2 中国风与现代感结合

首先,节目开场就给观众展示了恢弘大气的开场视觉设计,舞台效果不仅让现代感与科技感完美结合,还融入了中国风元素,这种舞美使观众处于身临其境之感,收看节目就能触及到一件件充满厚重感的文物,体会其中的文化韵味。每一件文物地背后都有一段创作故事与背景,对文物背景故事的了解有助于全方位的了解这件文物,而单纯的由主持人讲述或者VCR播放会使其具有说教意味,导致传播效果大打折扣。节目组选择请当红演员情景短剧的形式呈现,在尊重原有事实地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虚构,生动地再现了当时地创作、产生背景,给观众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2.2.3 多渠道营销,分众深耕

在对节目进行营销的过程中,制作团队选择了B站等视频网站与社交媒体等平台进行话题造势,也取得很不錯的效果。节目组很用心的选择了B站作为宣传平台,B站是我国最大的弹幕视频网站,目前活跃用户达到了1.5亿,每天视频播放量超过一亿,弹幕总量超过14亿,用户平均年龄17岁,75%的用户年龄在24岁以下。B站的受众群体很大一部分喜欢古风、喜欢追星,文物与明星的结合方式恰好符合了B站受众的需求与品味,同时,爱发弹幕进行也是B站用户的一大特点,节目中乾隆鉴于乾隆爷非常迷恋,在人家的作品上刷弹幕(题字、盖章),无形中就抓住了B站用户的特点,找到了自己的分众市场。播出仅一天,就已获得20多万点击和2.9万的密集弹幕应援。另外,《国家宝藏》也进行“台网结合”战略,中央三套周日晚间 19:30黄金档首播,随之上线于各大网络视频平台,电视台与视频网站通过共享媒体内容和受众,进行交互式传播,达到了1+1>2的传播效果。

3 结论

通过两档历史文博类节目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呈现到观众面前是两档节目所共有的特质。故事化叙事能够使故事更加的生动有活力,赋予故事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在对文本叙事的再加工过程,将文字语言通过视听语言来重新建构故事的时空,从而使文本叙事更具有具象性,更加生动,更加吸引观众,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对电视节目,尤其是综艺节目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3]。历史文博类节目由于节目性质的晦涩与枯燥,摆脱“文物鉴定+专家点评”的单一模式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国宝档案》《国家宝藏》分别结合自己实际情况采用情景剧演绎、明星加盟等形式对节目进行创新,在收视率与观众口碑上均取得了不错的反响,这些都是今后此类节目值得借鉴的要素。

参考文献

[1]何丽.电视冷门节目高收视的成因分析——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国宝档案》引发的思考[J].新闻战线,2017(4):100-101.

[2]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北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苗腾.电视综艺节目故事化叙事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历史文物故事化国家宝藏
内蒙古历史文物艺术精粹
内蒙古历史文物艺术精粹
《国家宝藏》:讲述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
央视《国家宝藏》定档12·3 讲述“大国重器”前世今生
内蒙古历史文物艺术精粹
内蒙古历史文物艺术精粹
解析《国家宝藏》中的美国文化意蕴
法制类电视节目的叙事模式研究
陕西老字号文化的对外传播策略
论新闻故事探析和艺术化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