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晏殊祝寿词探析

2018-07-19张翼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晏殊祝寿词人

张翼

(兰州大学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北宋建立后不久,虽然也涌现出了晏殊、欧阳修、张先等词人,但总体来说词作仍未脱离五代花间词的风格,词中多写宴会歌舞,并没有对词的意境作进一步的扩大。晏殊作为北宋词坛一位大家,因其词风颇似南唐冯延巳而被后人评价为“晏元献得其俊”[1]10。观其词集,可知他在小令上造诣颇深,但是他的祝寿词却被认为“读之味如嚼蜡”[2]507-508,“在文学上毫无价值”[3]168。晏殊是北宋时期第一位大量创作祝寿词的词人,据统计,其祝寿词共有28篇。文章拟从写作背景、分类及内容、特点与创新三方面对晏殊祝寿词作详尽的分析。

一、晏殊祝寿词的写作背景

北宋初期,很多文人词作中都出现了祝寿词。晏殊作为北宋写祝寿词数量最多、成就颇高的词人,在祝寿词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北宋前期祝寿词的快速发展与三个方面有关。

第一,与当时朝野上下的祝寿风气以及北宋统治者所提倡的享乐风气有关。早在唐代,生日就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节日,洗儿、食汤饼成为庆祝生日的活动。唐玄宗为自己的生日置诞节,举国欢庆,这是唐代乃至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创举。《唐会要》记载,唐朝诸帝的诞节,肃宗为天成地平节,代宗为天兴节,文宗为庆成节……后来的各位皇帝也都有自己的诞节。到了北宋,这种风气便逐渐演变成一种习惯,往往在新皇帝即位时,由当朝宰相率领群臣奏请为皇帝定立诞节。由此可知,当时的祝寿风气虽比不上南宋,但也已经很浓厚了。同时,宋朝建立后,因为害怕重蹈唐朝地方藩镇割据之覆辙,统治者提倡享乐风气。北宋建国后一段时间的和平稳定局面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在经济繁荣、内外无事的情况下,从被人所熟知的“杯酒释兵权”,到真宗所说“天下无事,大臣相与饮酒,何错之有?”[4]9672,享乐之风在官僚集团中愈演愈烈。因此,举办宴会时,与会者往往通过向主人献祝寿词这种方式来增进彼此的关系,从而间接地促进了祝寿词的发展。

第二,与当时道教之兴盛与理学的兴起有关。早在北宋建国之初,太祖、太宗便对道教十分推崇。宋真宗即位后,为了洗刷“澶渊之盟”的耻辱,采纳王若钦建议,封禅泰山,在全国掀起一阵道教之风。从晏殊祝寿词中“道家装束”“鹤炉”“篆符”等词亦可以看出他深受道家思想影响。祝寿词为祝长生之语,符合道教的“长生”理念,因而当时道教之兴盛对祝寿词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而理学作为一门融合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学说,由宋初三先生胡瑗、孙复、石介提出后便迅速发展。北宋统治者为了使自己的政权具有合理性,接受了理学思想,采取了一系列文化措施来巩固政权,“通过礼制的恢复与重建,由一系列的礼仪,确认权力的天赋正当性”[5]170。因此,理学的兴起强化了封建礼教与伦理道德规范,人们通过祝寿词表达自己对上司或长辈的尊敬与祝愿,如晏殊词作中“家人拜上千秋寿”便是通过家人对自己的祝寿反映出封建社会的孝道与人伦。

第三,词作为一种文体,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发展,这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祝寿词的发展。最初,词是供歌儿舞女传唱用的。正如欧阳炯《花间集序》中所说,“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妖娆之态”[6]2。当时人们所写的多为女子和爱情,在宴会上传唱久了也就没有了新意,因而便有一些灵巧的歌女在宴会上唱出对高官的祝愿,既扩大了词的写作内容,又得到了官员们的青睐。如冯延巳的《长命女》:“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长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常相见。”[7]31可知词本身的音乐属性与娱乐功能,对祝寿词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晏殊祝寿词悉论

晏殊的祝寿词可分为圣寿词、他寿词及自寿词三大类。

(一)圣寿词

晏殊圣寿词中清新的自然意象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上文已提及,促进北宋祝寿词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北宋统治者倡导享乐之风。虽然晏殊的圣寿词也会沾染这种享乐风气,但是作为一流的词人,即使在这种应制文体中,晏殊也会将对皇帝的祝福与清新明朗意象融合。例如:

风转蕙,露催莲。莺语尚绵蛮。尧蓂随月欲团圆。真驭降荷兰。 褰油幕。调清月。四海一家同乐。千官心在玉炉香。圣寿祝天长。(《喜迁莺·风转蕙》)

首先用“风转蕙”写出了花随风动,同时“露催莲”点明了写作时间为夏天。“莺语”“绵蛮”“月欲团圆”等语都与《宋史》中所记载的宋仁宗的生日为四月十四日相吻合。紧接着,“真驭降荷兰”,宋仁宗出现,百官齐呼“圣寿祝天长”。全词辞藻富丽堂皇,但又不失清新舒朗,可谓圣寿词中的佳作。再如:

歌敛黛,舞萦风。迟日象筵中。分行珠翠簇繁红。云髻袅珑璁。 金炉暖。龙香远。共祝尧龄万万。曲终休解画罗衣。留伴彩云飞。(《喜迁莺·歌敛黛》)

全词以宫中宴会为起笔,虽然没有第一首词那么多自然景物的描写,但此词写景状物,除了“尧龄”二字微微点题,从其他表述根本看不出这是一首应制词。“迟日”“尧龄”说明,这首词与上一首词同样都是为仁宗皇帝祝寿。但是,这首词文字独特典雅,故被赵尊岳赞赏:“述皇家恩荣之作,每多滥调,又必须颂圣,易流庸率,即《珠玉集》中有不能免者。此首独无斯弊,则虽记宴,而非应制,故只以‘尧龄’一语轻轻带过正题,惟全词气象仍穿插殿阁风光,有别于园林之观耳。”[9]158

(二)他寿词

他寿词又可以分为为夫人写的祝寿词及为贵人写的祝寿词。其中,为夫人而写的祝寿词风格亲切,没有圣寿词中那种明显的距离感。“用词上尽量避免了祝寿词中常见的连篇累牍的陈词滥调——但是,由于祝寿词体制规范的限制,晏殊又不可能真正脱离‘寿比南山’‘古松’‘白鹤’等祝寿意象。”[10]127总体来说,晏殊为夫人所写的祝寿词仍具有可观性。例如:

杏梁归燕双回首,黄蜀葵花开应候。画堂元是降生辰,玉盏更斟长命酒。 炉中百和添香兽,帘外青蛾回舞袖。此时红粉感恩人,拜向月宫千岁寿。(《木兰花》)

此词是晏殊写给妻子王夫人的。起句“杏梁归燕双回首”,描写欲南归的燕子频频回首,不忍离去,以示主人王夫人非常善良,恩及禽鸟。次句则点明了王夫人的生日时间。“画堂”二句,不仅说明当时正在举行家宴为王夫人贺寿,更指出晏殊亲自斟酒为王夫人贺寿,夫妻情深。最后两句中“红粉”指的是晏家的侍女,侍女都感恩主母的善良平易,因此频频向主位上的主母拜寿。这首词风格亲切优雅,不仅写王夫人善良平易,深得下人爱戴,更写出了词人与妻子夫妻恩爱,亲密无间。

为贵人所写的祝寿词,如其《长生乐》:

阆苑神仙平地见,碧海架蓬瀛。洞门相向,倚金铺微明。处处天花撩乱,飘散歌声。装真筵寿,赐与流霞满瑶觥。 红鸾翠节,紫凤银笙。玉女双来近彩云。随步朝夕拜三清,为传王母金录,祝千岁长生。

“从词语的隆重和场面的宏伟看,寿主是皇族中一位地位极高的王公。从史实推测,此人很可能是仁宗帝的叔父荆王元俨。他是宋太宗第八子,人称八王,即民间故事中的八贤王。”[11]61《宋史》中说八王赵元俨曾“祠太清宫,加兼中书令”[4]8705,因而词中晏殊使用道教用语也就不奇怪了。“阆苑神仙”写赵元俨的风流神态,“碧海”“蓬瀛”相传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洞门”“倚金铺微明”写赵元俨府邸之豪华。“处处天花撩乱,飘散歌声”则写为庆祝主人生日,府中一派富贵景象。最妙的是上片最后一句,“装真”的意思是挂出南极仙翁的画像作为装饰,“装真筵寿”为寿堂上挂着南极仙翁的图画,仿佛寿堂上图画里的南极仙翁都端了一杯神仙饮的酒,为赵元俨祝寿。下片中“红鸾翠节”“紫凤银笙”都是指玉女的仪仗,好似驾着彩云而来的玉女也来为赵元俨祝寿,众人便一起对三位天尊拜谢。词的最后,又写到当朝太后亲传懿旨,为赵元俨贺寿。

可见,晏殊在写给夫人的祝寿词中所表达的感情真挚亲切,而在写给王公贵人的祝寿词中则迎其所好,频繁用典,虽然没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但是仍有其独特的艺术性。

(三)自寿词

晏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自己给自己写祝寿词的词人。北宋时官员的待遇极其丰厚,加上北宋政府提倡享乐之风,甚至在大臣生日时,皇帝会派专使到大臣家中庆祝并赏赐礼品,“亲王、宰相、使相生日,并赐衣五事,锦彩百匹,金花银器百两,马二匹,金涂银鞍勒一”[4]3572。皇帝的这一举动大大提高了群臣庆祝自己生日的积极性,晏殊也不例外。但是,在晏殊的自寿词中,除了对宴会、舞乐的常规描写,读者也能体会到晏殊对生命深切的感悟与对长寿的向往,因而其自寿词具有独特风格。

晏殊一生经历过很多至亲之人离世。晏殊的长弟晏颖从小才华出众,“元献与弟颖举神童,入秘阁,而颖夭”[12],晏颖离世之时晏殊22岁。晏殊之父晏固,据《宋史·晏殊传》载,“东封恩迁光禄寺丞,为集贤校理。丧父归临川,夺服起之,从祀太清宫”[4]10195。可知,晏固应卒于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至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间,即晏殊19~22岁之间。晏殊之妻李氏,据唐红卫考证[10]22,卒于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至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间,即晏殊22~24岁之间。据《宋史·晏殊传》载,“从祀太清宫,诏修宝训,同判太常礼院。丧母,求终丧,不许,再任太常寺丞”[4]10195,可知,晏殊之母卒于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至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间,即晏殊23~25岁之间。晏殊长子晏居厚,据欧阳修所撰《晏元献公神道碑铭》“长居厚,大理评事,早卒”[13]351,可知亦为早夭,据考当时为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晏殊45岁。由此可见,晏殊从宋真宗的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到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23年间便失去了5位至亲的人。因此,对生命的思索以及对长寿的向往便体现在了他的自寿词中。如其《渔家傲》一词:

荷叶荷花相间斗,红娇绿嫩新妆就。昨日小池疏雨后。铺锦绣,行人过去频回首。 倚遍朱阑凝望久,鸳鸯浴处波文皱。谁唤谢娘斟美酒。萦舞袖,当筵劝我千长寿。

词的起句“荷花荷叶相间斗,红娇绿嫩新妆就”体现了一股生机勃勃之气。后一句则写刚刚经历了小雨的滋润而愈发艳丽的荷花引得路人频频回首。词的上片写景,但是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却夹杂其中。下片“倚遍朱阑凝望久”,看着“鸳鸯浴处波文皱”,思索生命的真谛。最后,府中摆开宴席来庆祝主人寿诞,席上侍女歌舞频频,为主人祝酒,祝主人延年长寿。乍一看,最后一句“当筵劝我千长寿”仿佛与之前的词意不搭,但是细细一品,才发现有了最后一句整首词仿佛才有了“神”。整首词在感叹生命之美好,但生命过于短暂,因而才会有最后“千长寿”的祝语。

而另一首《诉衷情》对感情的表达更加直白:

幕天席地斗豪奢,歌妓捧红牙。从他醉醒醒醉,斜插满头花。 车载酒,解貂贳,尽繁华。儿孙贤俊,家道荣昌,祝寿无涯。

这首词用刘伶“幕天席地”与“石崇王恺斗富”之典抒发豪气,之后作者便如“狂士”一般,醉复醒,醒复醉,情不自禁地插了满头花。又用了“解貂换酒”之典,进一步描写了词人在寿辰这天风流豪放的情态。最后则用“儿孙贤俊”“家道昌荣”来为自己的寿诞许愿。晏殊在自寿词中抒发对生命的感悟与对长寿的向往,正是这份真挚的感情,才让他的自寿词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

三、晏殊祝寿词的特点

南宋张炎曾说:“难莫难于寿词,倘尽言富贵则尘俗,尽言功名则谀佞,尽言神仙则迂阔虚诞,当总其三者而为之,不失其寿可也。”[14]266可见,寿词并不容易写。作为北宋写作寿词数量最多的词人,晏珠的祝寿词自然有其独特之处。

第一,与前人相比,晏殊的祝寿词扩大了写作范围,拓宽了写作题材。不管是《诗经》中的《小雅·南山有台》,还是唐五代时的《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感皇恩·四海天下及诸州》,都是臣下为皇上祝寿的诗词,祝寿对象是皇上。唐代杜甫所写的诗歌《宗武生日》,祝寿对象为其幼子宗武。晏殊开创了自寿词这个题材,把写作的对象变成了自己。其词中所写的“当筵劝我千长寿”“摘承金盏酒,劝我千长寿”等等,都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词人对长寿的向往与期盼。同时,在其自寿词中,又有诸如“倚遍朱阑凝望久,鸳鸯浴处波文皱”这种对生命意义的感叹。

第二,晏殊祝寿词用典新颖。从其圣寿词两首《喜迁莺》便可以看出,晏殊对典故的应用可谓得心应手。词人用典多从古书之中寻找,如《楚辞》中的“光风转蕙”,《宋书》中的“尧阶蓂荚”。用楚辞之典,使祝寿词的思想内涵提升了一个层次,仿佛具有了屈子“纫秋兰以为佩”的高洁品质。而用帝尧的典故,是把仁宗比作古代长寿的贤君尧。在晏殊写给八王赵元俨的《长生乐》中有很多道教意象,如“碧海”“蓬瀛”“装真”“三清”“王母”等等。二人都曾担任“祀太清宫”一职,对道教颇为熟知。所以晏殊便用道教所追求的“长寿”之意来为赵元俨祝寿。试比较南唐冯延巳的圣寿词《寿山曲》[7]55:

词句几乎全部为环境描写,无一用典,最后一句“侍臣舞蹈重拜,圣寿南山永同”点明祝寿之旨。由此可见,晏殊在祝寿词的用典上具有创造性。

第三,晏殊祝寿词中有的词牌名为其自创,其中一些用其自创词牌而写成的寿词被后人奉为该词牌之正体。如《少年游》:

芙蓉花发去年枝,双燕欲归飞。兰堂风软,金炉香暖,新曲动帘帷。 家人拜上千春寿,深意满琼卮。绿鬓朱颜,道家装束,长似少年时。

此词因最后一句“长似少年时”而得名为《少年游》。它是晏殊创造的一个全新的词牌名。《渔家傲》也因为晏殊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而得名,后晏殊亦用《渔家傲》这个词牌名来写祝寿词。而以寿词为正体的词则有《长生乐·玉露金风月正圆》,据清代《钦定词谱》记载,《长生乐》一词,见晏殊《珠玉集》,但不确定是否为晏殊所创,其正体为晏殊祝寿词。

四、结语

历来,人们对祝寿词评价并不高。如王国维曾说:“词人观物,须用诗人之眼,不可用政治家之眼。故感事怀古之作,当与寿词同为词家作禁也。”[14]4264他把祝寿词作为词家之禁。寿词作为一种文学题材,唐末五代开始出现,经历北宋的发展,在南宋集得大成。北宋晏殊祝寿词多融入个人对生命的感悟,而南宋辛弃疾祝寿词则表达家国之志。我们不能因为祝寿词含有某些政治因素或有些阿谀的作态就不去关注它,而要从有限的作品中发现其特有的艺术性。晏殊作为北宋写作祝寿词最多的词人,对祝寿词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可小觑,其祝寿词对后世祝寿词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因而值得人们讨论与研究。

猜你喜欢

晏殊祝寿词人
群仙祝寿图
党中央两次为谁公开祝寿?
晏殊换题
词人的职业
晏殊的忘年知音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
外婆的祝寿野餐会
晏殊换题
晏殊《完溪沙》
林逋梅妻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