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螺旋CT联合磁共振成像对中心型肺癌的临床应用

2018-07-19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准确度螺旋支气管

(河南省舞钢公司总医院,河南 平顶山 462500)

中心型肺癌是一种发生在叶支气管、肺段支气管、支气管的肺癌,以未分化癌、鳞癌较为常见。其发病隐匿,早期无典型症状,易被患者及家属忽略,通常发现时病情已呈中晚期,错失最佳手术时间。因此,如何有效诊断中心型肺癌已成为临床研究课题之一。既往临床多通过胸片诊断中心型肺癌,但其诊断准确度较低,不利于预后。随影像学技术进步与发展,螺旋CT因具有扫描速度快、图像质量高等特点得到临床推广及应用,但其对于密度变化小或局限于细胞水平的早期病变阳性检出率较低,且运动时易产生伪影,影响诊断结果,有学者研究显示,螺旋CT检查可产生电离辐射,对人体正常组织及细胞造成一定威胁[1,2]。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作为新型医学成像技术,主要通过射频磁场与静磁场使人体组织成像,且成像过程中无需造影剂、电子离辐射便可获取高对比度清晰图像。故本研究选取62例中心型肺癌患者,旨在探讨螺旋CT联合MRI在中心型肺癌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62例中心型肺癌患者,均经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其中男32例,女30例;年龄30~70岁,平均(50.12±10.25)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1.50±0.47)年;病理学分类:5例腺癌,22例小细胞肺癌,7例大细胞癌,28例鳞状上皮细胞癌;BMI 21~24 kg/m2,平均(22.51±1.06)kg/m2;文化程度:20例初中及以下,32例高中,10例大专及以上。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方法

a)螺旋CT检查方法。应用GE公司生产的64排多层螺旋CT扫描仪,行常规扫描,由胸廓入口至肺底,参数为:扫描管电流210~250 mA,管电压119 kV,肺门区层厚2~5 mm,肺底区和肺尖区层厚8 mm,矩阵512×512,间距1.1 mm,视野35 cm,螺距1.0~2.0,旋转时间0.56 s,通过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1.5 mL/kg非离子造影剂碘海醇,注射速度为3.0 mL/s,60 s后行增强扫描,参数为:螺距1.0~2.0,矩阵512×512,薄层重建层厚为1.17 mm,重建间隔为1.17 mm。扫描数据传输至工作站后,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表面遮盖显示等操作,观察肺部支气管图像,了解病灶大小、数量、形态等。螺旋CT表现:支气管腔内出现不规则肿块,受累支气管呈鼠尾状,甚至完全闭塞,部分肺部肿大,胸膜向远处转移。b)MRI检查方法。应用PHILIPS 1.5 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使用专用正交线圈,行冠状位、常规轴位、矢状位成像扫描。SE序列T1WI:TR=16 ms,TE=400 ms,T2WI2:TR=87 ms,TE=3 600 ms,扫描层厚为7 mm,矩阵为256×256,层间距为2 mm。MRI表现:病变部位T1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DWI部分病变部位呈等信号,部分呈高信号。c)统计对比两者联合阳性检出率、漏诊率及对疾病分期诊断准确度

1.3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8.0对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62例中心型肺癌患者,经螺旋CT检出50例中心型肺癌患者,经MRI共检出51例中心型肺癌患者,两者联合检出61例中心型肺癌患者。两者联合阳性检出率高于螺旋CT、MRI单项诊断,漏诊率低于螺旋CT、MRI单项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诊断结果对比 %

2.2 分期诊断情况

3 讨论

中心型肺癌属原发性肺癌,患病率与死亡率较高。相关数据统计,我国肺癌每年死亡人数约为21.57万人,平均5年生存率为10.95%左右[3]。加之中心型肺癌手术切除存在一定难度,只能选择全肺切除术,但多数患者手术耐受力差,且受局部外侵、病程、纵隔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影响,易增加骨转移发生风险,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相关研究指出,早期中心型肺癌发病部位多见于肺段或肺叶支气管,肿瘤直径≤18 mm,且未出现淋巴结转移[4]。因此,早期诊断对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作为诊断中心型肺癌金标准,具有较高阳性检出率,但其存在照射时间长、放射量大、对术者要求高等缺点。螺旋CT是在传统CT上发展而来,具有节省造影剂、不限制重建次数、无层间隔大小约束等优势。应用于中心型肺癌患者,可快速采集患者病灶及其特征,获取高质量三维重建图像,同时可有效显示肺叶肺段支气管部位病变情况及周围组织受侵情况,为后续确定手术方案及手术切除提供指导信息;且可通过估算残留肺体积,预防肺功能衰竭。但由于螺旋CT扫描中存在单侧肺组织磨玻璃样组织增高影,易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加以中心型肺癌的CT征象不具备明显性(轻度肺气肿变化,病变区域较小,靠近脂肪和血管等组织密集的纵隔区域),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误诊率[5,6]。而MRI软组织分辨能力较高,可清晰显现支气管狭窄、肿块大小、部位、形态,亦可早期判断肿块对纵隔淋巴结肿大及周围组织侵犯情况,为肺癌分期提供指导信息[7]。联合螺旋CT可为主治医师提供更加清晰的支气管受累征象、增厚支气管黏膜信号表现(呈蔓延状高信号),辨别脂肪、血管等组织丰富的纵隔区域的病变,从而有效提高诊断价值。此外,MRI可较早发现纵隔淋巴结、肺门、小原发灶转移、远处转移,有助于降低漏诊、误诊等发生风险[8]。本研究结果显示,两者联合阳性检出率、疾病分期诊断准确度高于螺旋CT、MRI单项诊断,漏诊率低于螺旋CT、MRI单项诊断,提示螺旋CT联合MRI可提高中心型肺癌阳性检出率及疾病分期诊断准确度,降低漏诊率。

综上所述,螺旋CT联合MRI可提高中心型肺癌阳性检出率及疾病分期诊断准确度,降低漏诊率,可为中心型肺癌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猜你喜欢

准确度螺旋支气管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曲霉与支气管扩张症研究进展
旋风“螺旋丸”
幕墙用挂件安装准确度控制技术
动态汽车衡准确度等级的现实意义
一款基于18位ADC的高准确度三相标准表的设计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