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某三甲综合医院2014年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监测分析

2018-07-19侯凯文王魁英蔡丹妮李运明

西南军医 2018年4期
关键词:年龄段传染性发病率

赵 莉,侯凯文,王魁英,蔡丹妮,李运明

非传染性慢性疾病(Non-infectious Chronic Disease,NCD),是指长期几乎不能被治愈也不能自愈的疾病。它不是特指某种类别的疾病,而是概括性对某一类隐匿起病、病程长且长期不愈,并且缺乏对传染性生物病因确切的证据和一些并未有确认病因的疾病的总称。非传染性慢性疾病主要包括: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糖尿病、慢性肝脏疾病和脂肪肝、精神异常和精神病、肥胖症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具有病程较长、病因复杂、损害健康及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1]。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已成为21世纪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2]。社会的发展及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此外,伴随日益加深的社会老龄化程度,非传染性慢性疾病也已成为我国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3]提出了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监测框架,将NCD监测内容界定为死亡、患病和行为危险因素。然而在确定监测方式、监测指标、监测频率、优先项目等方面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因此,全国各地在执行监测工作时,往往受到资源条件的制约,按照统一的框架要求持续开展监测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4]。为了解某三甲综合医院非传染性慢性疾病患病情况,笔者对该院2014年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监测数据分析。

1材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 从某三甲综合医院2014年首次确诊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发病报告卡中,选择住址为成都市(含七区十二县)、首次确诊为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病例,按年龄分为0-14岁组、15-59岁组、60岁及以上组,并经金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审核,资料真实可信。统计的四种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包括:恶性肿瘤、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和糖尿病。

1.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变量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进行统计学描述。年龄段分为0-14岁、15-59岁及60岁及以上。按照性别和年龄段计算四种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构成比,采用χ2检验比较性别和年龄段间构成比差异。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总体情况

研究调查期间内,该院四种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共报告6330例,其中恶性肿瘤3102例,占49.00%;脑卒中1299例,占20.52%;缺血性心脏病1164例,占18.39%;糖尿病765例,占12.09%。

2.1四种非传染慢性疾病当中,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其中恶性肿瘤男性远高于女性,其余病种男性均高于女性,但幅度在10%左右。见表1。

表1 四种非传染性慢性疾病患者性别分布比较[n(%)]

2.2四种非传染慢性疾病当中恶性肿瘤性别间存在差异,其中肺癌、肝癌、食管癌、胃癌人数男性远高于女性,只有白血患者数男性稍低于女性。而女性在乳腺癌及子宫颈癌两种恶性肿瘤中发患者数较高。见表2。

表2 恶性肿瘤中男、女性肿瘤发病发病率比较

2.3四种非传染性慢性疾病不同年龄段、性别间存在差异,0-14岁发病率较低,其中恶性肿瘤在该年龄段中发病较高。在所有年龄段中,15-59岁的发病率较高,60岁及以上年龄组呈现最高发病率。见表3。

表3 四种非传染性慢性疾病不同年龄段性别间差异比较

2.4四种非传染性慢性疾病中的恶性肿瘤,根据不同年龄段、性别间差异,发现0-14岁年龄中白血病差异不大。15-59岁年龄组中差异较大的是肝癌和食管癌,男性均远高于女性,除了女性特有的乳腺癌和子宫颈癌外,白血病的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60岁及以上年龄组,肺癌、肝癌、胃癌及食管癌发病率男性同样远高于女性。见表4。

表4 恶性肿瘤不同年龄段性别间差异比较

3结 论

3.1在所统计的四种非传染性慢性疾病不同年龄段及性别间的差异中,恶性肿瘤发病率居第一位,占四种非传染性慢性疾病不同年龄段性别间差异的49.00%。在恶性肿瘤中,对患病率较高的的肿瘤进行比较,肺癌在男性和女性中均为发病率第一的恶性肿瘤,可与肺癌高危因素、影像学检查及早期临床表现相结合,尽快建立一套完整的早期诊断肺癌流程,在大型综合医院门诊、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推广应用关于肺癌的防治关键技术,此外,一并开展对肺癌高危人群健康知识宣传、随访工作。

3.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应积极开展防治工作。建立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初诊及复诊档案,定期追踪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初诊及复诊患者的近期就诊情况,制定适合医院的针对性强、操作性好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方案,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315-59岁年龄段女性子宫颈癌和乳腺癌分别为顺位前两位的恶性肿瘤病种,严重影响女性健康。应进一步完善乳腺癌和子宫颈癌的早期筛查方法,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针对乳腺癌和子宫颈癌的高危因素进行干预,加强宣传健康科普知识,提高妇女关爱自身、预防疾病的能力。

3.460岁及以上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报告患病率最高,远高出其他各年龄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严重影响该年龄段人群的健康,建议加强对此年龄段非传染性慢性疾患者规范化管理,做好患者的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5该医院数据统计结果与成都市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情况的对比提示,男性脑卒中和肿瘤的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女性缺血性心脏病和糖尿病报告发病率高于男性。在恶性肿瘤发病成都市的数据统计中,顺位前5位分别是肺癌、肠癌、食管癌、肝癌和胃癌。糖尿病居4种慢性病发病顺位首位,肺癌居恶性肿瘤发病顺位首位[5]。见表5、表6。

表5 成都市与该三甲医院顺位前5位肿瘤发病报告对比

表6 成都市与该三甲医院四种慢性非传染疾病发病报告对比

4讨 论

根据监测结果,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往往发生在年龄较大的人群当中。这些疾病受到包括全球化的老龄化、迅速而无序的城市化以及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此外,监测数据分析显示,非传染性慢性疾病日趋年轻化,儿童、成年人和老年人都容易受到引起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的影响。因此应该针对全社会人群就非传染性慢性疾病进行全面监测。

随着中国社会步入老龄化,这种由于非传染性慢性疾病所致的人、财、力的消耗给国家带来的社会负担是巨大的[6]。此外,老年人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大多是由于年轻时的不良生活习惯所致,所以预防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关键是要改变年轻人的不良生活习惯。然而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历程[7]。相关研究表明,患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年轻人更容易被社会孤立起来,他们不去学校,没机会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和体育活动,加上教育的不全面,这些患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青年就可能找不到工作,导致更严重的疾病问题。因此,应该大力开展非传染性慢性疾病自我管理的模式。非传染性慢性疾病自我管理(ChronicDiseaseSelf-managementApproaches,CDSMA)是近年来在国际上兴起的针对非传染性慢性疾病患者的治疗及管理方法。它是指在医疗专业人员的协助下,患者承担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性保健、治疗任务,在自我管理技能指导下进行自我保健[8]。同时,考虑到目前我国的社区卫生制度,应在引入非传染性慢性疾病自我管理模式的同时,在社区开展防治工作,以实现社区综合防治目标,即通过以健康促进非传染性慢性疾病预防控制为主要策略的预防和保健措施,以降低人群中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控制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患病率。

猜你喜欢

年龄段传染性发病率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
大连港职工甲状腺结节发病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