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总论整合课程的建设和优化

2018-07-19亮,蔡军,黄莺,赵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总论五年制生理学

张 亮,蔡 军,黄 莺,赵 倩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 200025)

2008年以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率先开展了整合课程教学试点,以期达到“以生为本、能力为先、精简内容、启迪智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全面提升”的目标[1]。作为该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总论整合课程开始建设。本课程将传统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中的总论内容整合,编写了与之配套的教学大纲、讲义及课件,在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中试行;至2014年,全面推广到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文总结了该课程建设的历程,以期为在医学院校中全面推广系统整合式课程教学提供一定经验。

一、课程简介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医学生在学习了正常人体结构、功能及代谢等医学基础知识后,通过学习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和规律,为学习临床医学奠定基础。其中病理学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疾病的形态结构、代谢和功能等方面的改变,从而揭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2]。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状态时人体生命活动的异常改变,特别是生理与生化上的异常改变及其发生机制,阐明疾病发生本质的科学[3]。二者内容相辅相成,在学科上合称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但在传统医学教育中是两门独立的课程,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和规律,在整合式课程教学中,将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中总论部分整合为一门课程,称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总论,而涉及各个器官、系统疾病的病理和病理生理改变的内容,则在各器官系统教学模块中分别讲述。

1.教学内容。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有其自身的学科内涵,一方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所涉及的范围广泛,临床各科的任何疾病以及在动物模型上复制的任何疾病,都存在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问题;同一疾病在不同患者表现也不尽相同,即存在所谓个体差异。对于这些种类繁多、变化各异的疾病,要学习它们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问题,必须从点到面、从个性到共性,从特殊到普遍,在不同层次找到其中规律性的问题,最后应用于临床实践。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疾病现象和本质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当代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在不断吸纳和借鉴其它基础理论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形成了多学科之间的渗透和交叉,极大拓展了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领域和范围。因此,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总论在设置教学内容时,主要侧重讨论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规律性变化,同时也充分考虑当今基础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现状,更深入地从整体、细胞与分子水平上去认识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新的教学内容包括:(1)理论课:36学时,包括绪论与疾病概论;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损伤的修复;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应激;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异常与疾病;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炎症;肿瘤;免疫性疾病、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病理。(2)PBL课:6学时,通过临床案例的分析讨论,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问题,加强基础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之间的联系。(3)翻转课堂:3学时,通过对学科前沿问题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主动学习的精神以及批判性的思维。

2.教学形式与考核方式。 在教学方式上,除采用LBL传统方式外,还引入了PBL和翻转课堂。在PBL教学中将学生分组,每组由两名分别来自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系和临床教学医院的教师指导。讨论案例主要针对理论课所涉及的疾病的基本特征和规律,以临床病例的形式撰写,每个小组根据课前提供的病人资料制作PPT,由1-2位学生在课上进行汇报,并在各小组之间展开讨论;翻转课堂指导教师由医学院PI担任,讨论的问题是本学科最前沿内容,教师提前将题目给学生并提供两篇权威的研究综述,引导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并通过自己的方式在课堂上进行分组汇报交流。通过上述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有助于学生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帮助学生更好掌握相关内容。 在考核方式上,除传统期末考试外,加强了学习过程中的考评。平时成绩占总分的30%,主要包括PBL讨论、翻转课堂讨论、小论文撰写等;在PBL和翻转课堂讨论时,教师根据学生在讨论时的表现分别给每位学生打分,打分主要考虑学生的积极互动、主动参与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二、本课程在临床医学五年制中的推广

自2014年起,本课程在临床医学五年制展开,迄今已完成三届学生的教学。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及考核形式基本参考八年制教学。对近三年临床医学八年制和五年制学生的考核成绩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学分析[4],具体结果如下(见附表)。

对成绩进行分析可知,临床医学八年制和五年制学生成绩均呈正态分布,其中,八年制90分以上的学生占比高于五年制;两个学制的学生考试成绩有显著性差异(P=0.043<0.05),五年制学生比八年制学生平均成绩高,标准差低;虽然90分以上学生占比少于八年制学生,但成绩整体好于八年制。授课效果和考核情况显示,在临床医学五年制推行整合式教学是可行的。

附表 临床医学八年制和五年制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总论成绩频数分布和正态性检验结果

三、成绩与不足

总结本课程九年来的教学,首先在教学内容上更注重学科知识的交叉与融合,将传统上侧重机体形态改变的病理学与侧重机体功能和代谢改变的病理生理学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融合,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规律;其次在教学形式上有所突破,引入了PBL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通过临床案例及学科前沿知识的交流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主动学习精神以及批判性思维,为其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及未来的学术探讨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仍有以下不足之处:(1)教学内容有待拓展:国家卫生和计划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病理生理学》八年制3版以及五年制8版中[5-6],为适应我国疾病谱的改变,增加了临床常见的“脂代谢紊乱”和“糖代谢紊乱”,尚未在本课程中体现,未来我们将增加相关内容。(2)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有待优化:除了LBL、PBL和翻转课堂外,其他能激发学生能动性的教学方式如TBL等应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引入;在考核方式上也应进一步加强平时成绩,争取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占比40%,考核方式也更多样化,拟加入随堂测验、网站互动答题等。希望通过对以上不足之处的改进,进一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并为将整合式课程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全面推广做好充分准备。

猜你喜欢

总论五年制生理学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质疑与思考: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十个问题
环境法总论课程中自主评价与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
五年制高职企业实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在五年制生物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江苏:调整五年制高职顶岗实习时间
社会科学总论
自然科学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