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子、细胞与组织整合式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探索

2018-07-19孙雪青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生物学分子设置

杨 洁,王 英,孙雪青,易 静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生化与分子细胞生物学系,上海 200025)

分子、细胞与组织课程是本校建设的一门基础医学整合式课程,将细胞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组织学、生理学相整合。课程基于医学教育改革要求和卓越医学生培养目标,同时对照国际医学生培养模式而设计,既补充生物学基础,又训练医学生的生物学思维方式。课程实施初始阶段以探讨合理的课程设置为目标,明晰整合内容,培养整合式课程师资,之后进入全面铺开和深入阶段,既需总结前期实施效果,也需探索新型教学方法。目前课程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教”与“学”经验,也发现一些待解决问题。我们曾报道该课程的建设和实施[1],本文以此为基础再次总结新的经验,尤其强调和明晰课程设置的原则及教学方法的拓展和改革。

一、分子、细胞与组织整合式课程设置

(一)课程设置原则和与其他课程的比较。

分子、细胞与组织课程设置始于我校基础医学院从2008年起的系统整合式课程建设,将细胞生物学作为主干,整合传统医学基础课程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组织学、生理学,强调构成器官系统的分子、细胞、组织基础和共性。课程注重同一知识点的递进和不同角度,强调跨学科的融会贯通,同时联系医学问题和生理现象,使低年级医学生开始建立应用细胞和分子知识认识机体的思维习惯。

与国内其他医学院校相比,课程设置中相似的是细胞生物学均与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整合[2-3],但独特的是本课程整合组织学和生理学,强调医学的生物学背景。另一不同是与医学遗传学的关系[4],本课程中只保留了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共有的“DNA复制和基因转录”,而遗传学主干与胚胎学整合,凸显医学作用,弱化生物学相关内容。

(二)课程设置。

分子、细胞与组织体现系统、综合、在微观深入和宏观拓展地看待细胞的安排,课程的教学内容和顺序设置如下:(1)分子层面:介绍细胞的分子组成、生物大分子化学特性和活性;(2)亚细胞层面:深入至分子解释细胞超微结构和功能,并分析对细胞整体活动的贡献。(3)细胞到组织层面:介绍细胞构成的四大组织和,开始理解组织中细胞的特性。学习中仍然保留经典组织学学习方法,并增加对细胞个性特征辨别的高阶学习目标。(4)分子、细胞到组织层面:介绍细胞与其他细胞或细胞外基质联系的方式,包括细胞连接和黏附、细胞通讯和信号转导等,凸显分子和细胞层面对组织活动的解释。(5)分子、细胞到多组织层面:从细胞的电生理活动开始,介绍多细胞通过电活动相互调控的机制,尤其是腺体分泌、神经和肌肉活动。(6)分子、细胞和组织层面:介绍细胞的生命活动及在组织更新和个体发育中的贡献。

二、与整合式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改革

课程除了采用经典的理论教学方法外,实施多种新教学方法,以达到更高的学习目标,同时自觉适应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和思维的学生发展核心素质培养目标,最终适应当代医学模式和国际医学职业素质标准。

(一)自学/课堂讨论的混合式教学方法。

课程尝试应用自学/课堂讨论的混合式教学方法,选取重要知识点作为模块(Self Learning Module,SLM),课前提供课件和文献,同时设置思考题引导自学。自学时,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由学生自己把握;课堂讨论中,学生需回答提前布置的思考题,并回答引申问题,教师则纠正基本概念,引导问题思路。该方法已在多个班级中实践,学生评价为“思考更积极”“复习时唤起记忆更轻松,记忆更深刻”。考察教学效果时,初步结果显示与单纯授课的对照班级相比,该方法可能更优。

(二)小组报告。

课程持续应用“小组报告”形式完成对生理活动的整合式分析,如针对经典细胞生物学知识“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泌”,整合课程给出题目“胰岛β细胞的葡萄糖吸收和分泌胰岛素的分子、结构基础”,知识点涉及内分泌细胞、细胞膜转运体、腺细胞的电活动、蛋白质分泌、与疾病相关的基因异常。实施中,学生以组为单位,团队合作完成,课前寻找答案,进行PPT制作,课堂口头报告,接受提问。通过这种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方式培养合作精神,锻炼自主学习、解决问题、演讲和交流能力,同时达到对知识点系统理解和知识的最大留存[5]。

(三)团队为基础的测试和讨论。

课程应用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6],且采用的仍然为TBL测试方式。在每个阶段结束,均在课堂完成复杂选择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答案、解释理由,其他学生可追问。教师的角色为解释、厘清错误概念,给出评分,由此学生和教师均能获知学习效果。这个评分连同前两种评分一起,占到课程总评分的40%,最后的期末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Assessment)比例减少到60%,试题充分体现对整合能力、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评价。

上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匹配如下所示(见附表)。

附表 课程设置及新型教学方法安排

说明:SLM:自学/课堂讨论混合式方法,文中第一种教学方法。TBL:团队为基础的阶段测试,文中第三种教学方法。

三、实施效果和问题

课程在临床医学八年制中实施10年,在临床五年制中实施6年,建立了首席教师负责的团队和成熟的师资队伍,并首先了消除学科重复。在长远目标上,已整理出数个枢纽性知识点,形成整合讨论题库。在教师中统一课件形式,优化知识点的多学科解释、协调和前后衔接,养成整合思维的习惯。在学生中,团队完成的报告中解读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明显增加,独立思考问题也更发散,如解答“肠上皮细胞对肠道细菌的应答模式和效应”的开放性题目中,可综合分析膜受体信号转导、细胞凋亡信号途径、受体介导胞吞、与免疫细胞的关系等。自学/课堂讨论方式受到学生欢迎,发言积极,并积极讨论教学形式和效果的利弊。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测试成为学生最受欢迎的形式,教师也总结出以往没有注意到的易混淆概念。课程建设曾获得上海市重点项目的“优秀”等级,教学形式受到同行认可。课程的实施使学生在低年级阶段接受知识整合和自主学习的新模式,展现了快速提高的学习能力。目前课程组总结比较研究系统中教学效果差异,也已经申请教学课题,对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研究。

课程仍发现较多问题,主要是四个不同学科如何保持特色,又能够统一。教学方法尚缺乏科学方法考察实施效果。与自媒体相结合的授课、考察方法不足,未能利用其优势辅助整合课程。课程的科学性仍显不足,已有师资虽有研究经历,但如何实现科学思维在经典知识上的讲授上仍待提高。

猜你喜欢

生物学分子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分子的扩散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7招教你手动设置参数
“精日”分子到底是什么?
米和米中的危险分子
臭氧分子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