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维重T2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不同时相诊断单侧突发性耳聋

2018-07-19闵小红马琳琳郭晓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放射科高压氧科北京0000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8年7期
关键词:扫描时间内耳信号强度

闵小红,顾 华*,马琳琳,张 奕,郭晓娟,蒋 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放射科,.高压氧科,北京 0000)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1],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有以下学说:内耳微循环障碍、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因素及内淋巴积水等[2-3]。各种原因引起耳蜗细胞缺血缺氧性改变,可破坏内耳血-迷路屏障,导致听力下降。常规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FLAIR)、T1W及水成像序列均可显示膜迷路液体信号异常改变,但敏感度较低;而三维重T2 FLAIR(heavily T2-weighted 3D-FLAIR, HF)序列对显示此类病变较为敏感[4-5]。本研究比较HF序列不同时相诊断单侧突发性耳聋的效果,以期优化扫描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高压氧科住院的单侧突发感音性耳聋患者42例,其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27~77岁,中位年龄52.5岁;均有不同程度听力下降、耳鸣、眩晕及恶心呕吐。纳入标准[6]:①72 h内突然发生听力下降,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BHL;②未发现明确病因;③可伴耳鸣、耳闷、耳周皮肤感觉异常、眩晕及恶心呕吐。

1.2 仪器与方法 于患者入院1周后进行MR检查。采用Siemens Magnetom Prisma 3.0T超导型MR成像仪,64通道头部线圈。平扫序列:轴位T1W(TR 700 ms、TE 22 ms,层厚0.8 mm,矩阵256×256),内耳水成像3D-SPACE(TR 1 000 ms,TE 125 ms,层厚0.8 mm,矩阵320×320),HF(TR 9 000 ms,TE 537 ms,TI 2 250 ms,层厚0.8 mm,矩阵320×320)。增强序列:HF,对比剂采用Gd-DTPA,剂量0.2 ml/kg体质量,注射流率2.5 ml/s,对比剂注射后延迟10 min、4 h后行增强扫描。

1.3 图像分析 由2名具有10年以上影像学诊断经验且熟悉内耳MRI的医师分别评估内耳在各序列中信号异常情况,意见不一时经讨论决定最终诊断。判断内耳信号异常标准[7]:以对侧正常内耳的信号强度为参考标准,正常内耳信号在MRI上为极低信号,故患侧出现极低信号或与健侧信号相同时为无异常,明显高亮信号为明显升高,其他为轻度升高。根据Kim等[5]方法,以半定量法分析存在异常信号患者的患侧迷路图像,分别测量前庭、耳蜗信号强度值,勾画ROI,面积1 mm2;随后测量同层面小脑髓质信号强度值,ROI面积1 cm2;每个区域测量3次,取平均值。分别计算前庭、耳蜗信号强度比值,公式为前庭或耳蜗信号强度=前庭或耳蜗信号强度值/小脑髓质信号强度值。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比较HF序列不同扫描时间点前庭及耳蜗信号强度比值的差异,两两比较采用LSD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同一扫描时间点前庭与耳蜗信号强度比值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2例中,水成像序列均未见内耳信号异常改变。6例(4/42,9.52%)内耳T1WI呈高信号。HF序列中,18例(18/42,42.86%)内耳呈高信号(表1),其中平扫14例(14/42,33.33%) 内耳呈高信号,延迟10 min增强扫描16例(16/42,38.10%)呈高信号,延迟4 h扫描18例(18/42,42.86%)呈高信号,见图1、2。

HF序列前庭、耳蜗信号强度比值均随扫描时间延长而增大(P均<0.05),HF序列同一扫描时间点前庭信号强度比值均高于耳蜗(P均<0.05),见表2。

表1 18例内耳信号异常患者T1W及HF序列成像结果

注:―:未见异常

表2 前庭、耳蜗信号强度比值在HF序列不同扫描时间的比较(±s)

表2 前庭、耳蜗信号强度比值在HF序列不同扫描时间的比较(±s)

部位平扫增强扫描延迟10min延迟4hF值P值前庭信号强度比值1.99±0.342.33±0.48∗2.81±0.61∗#12.972<0.001 耳蜗信号强度比值1.56±0.201.92±0.54∗2.32±0.68∗#9.979<0.001 t值4.5802.3412.241—— P值<0.0010.0250.032——

注:*:与平扫比较,P<0.05;#:与延迟10 min比较,P<0.05

图1 患者女,17岁,左侧突发耳聋3天 A~C.HF序列平扫(A)、增强10 min(B)及4 h(C)延迟扫描示左侧前庭(箭)、耳蜗(箭头)信号较右侧轻度增高; D.T1WI示双侧内耳均呈等信号,左侧前庭(箭)呈点状高信号; E.水成像序列图像示双侧内耳均呈高信号,无明显信号差异,左侧水平半规管(箭)较右侧略毛糙 图2 患者女,77岁,左侧突发耳聋7天 A、B.HF序列平扫(A)、增强后10 min(B)扫描图像示左侧前庭、耳蜗信号无明显信号差异; C.增强后4 h示左侧前庭(箭)、耳蜗(箭头)信号较右侧明显增高

3 讨论

FLAIR及水成像序列是评价突发性耳聋的常用MR检查序列。Sugiura等[8]发现突发性耳聋患者内耳迷路在FLAIR序列呈异常增高信号,而这种高信号常出现于耳聋程度较重患者,并提示临床预后较差[9-10]。既往研究[4,11]发现HF序列较FLAIR序列对耳聋程度较轻患者更加敏感。本组18例(18/42,42.86%)内耳HF序列信号升高,阳性率高于既往研究[4,7,10](11%~35%),分析原因,可能在于采用了比较敏感的HF序列,以及选择不同的时间点进行扫描;另外,本组病例来源于接受高压氧治疗的住院患者,听力损失程度较重,而重度、极重度突发性耳聋患者在FLAIR序列呈异常信号的出现率明显高于轻-中度患者[12]。内耳异常信号常见于耳蜗底圈、前庭、后半规管近端,分布范围与眩晕的程度、听力损伤和恢复程度相关[9-10]。本研究显示,同一扫描时间点前庭的信号强度比值均高于耳蜗(P均<0.05),提示在前庭更易观察到高信号,但该区也易出现高信号伪影;耳蜗区信号虽相对较低,但更稳定,故医师在观察病变部位时,需结合二者进行评价。

Kim等[5]发现内耳FLAIR增强成像在延迟4 h后较10 min更敏感;Zhu等[13]认为HF序列延迟10 min与4 h扫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突发性耳聋患者HF序列前庭、耳蜗信号强度比值均随延迟时间延长而增大,故为提高病变检出率,应行增强扫描,且延迟4 h后扫描优于延迟10 min。但是,由于该序列扫描相对时间较长,部分患者无法接受长达4 h的等待时间,故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当的检查时间点。

突发性耳聋患者T1WI迷路内信号增高[14],可能是由于血管通透性增加,血-迷路屏障破坏,导致出血或高蛋白沉积[9,15]。对此常规治疗效果不理想,需谨慎使用降纤或抗凝药物[16]。本组6例内耳T1WI呈高信号,均出现在重度耳聋以上患者,且HF序列延迟4 h扫描中信号明显增高。相较于FLAIR序列,T1WI为低信号背景,更易发现微小信号增高。

内耳水成像序列主要是基于稳态采集快速成像技术的三维容积扫描,根据患侧内耳信号减低、半规管边缘毛糙及局部中断、不连续等征象来诊断突发性耳聋[17]。但水在该序列中呈高亮信号,易掩盖微小的信号变化,且半规管本身较为细小和伪影的存在,故目前多不直接将内耳水成像用于诊断突发性耳聋,而是用以显示血管、神经等周围结构,以除外其他病变[18-19]。

总之,HF序列增强延迟扫描更有利于显示单侧突发性耳聋病变,延迟4 h扫描对于内耳异常信号改变更为敏感。T1W和水成像可作为辅助检查序列。

猜你喜欢

扫描时间内耳信号强度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不同扫描信号强度对视盘RNFL厚度分析的影响
位置指纹定位中WiFi信号特性分析及处理技术研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中参数优化MRI的应用有效性和临床指导意义
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法检测60Co-γ射线辐照中药材
恐龙内耳的秘密
人工智能研发新核磁共振以缩短扫描时间
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诊断急诊肺动脉栓塞中的临床价值
急性脑梗死全脑CT灌注成像扫描时间优化
基于Otsu法的内耳MRI图像三维快速分割的研究
LDV在耳科学研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