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孩子说“妈妈帮我”时,你最应该这样回答

2018-07-18大J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8年6期
关键词:动脑筋袜子品格

大J,百万粉丝微信公众号“大J小D”的创始人。因为照顾早产的女儿,她结识了很多纽约著名的育儿专家,学习了专业的儿童早期教育,著有《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和《跟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两本畅销书。2018年,本刊特别邀请大J,和大家分享她最走心、最有温度、最接地气的育儿实践心得。

“妈妈,我渴了。”

“爸爸,我的玩具车坏了。”

“妈妈,我找不到袜子了!”

“爸爸,我要搭一座桥。”

当孩子会说话后,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进行着。看到孩子会表达了,我们很开心,赶紧替他解决问题。渴了马上递水;不仅递上袜子还帮他穿好;玩具怎么玩儿立马演示。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多久,我们开始抱怨了,这孩子怎么这么懒,不动脑筋,什么都要我们帮着做。当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就试着不再提供“帮助”,希望孩子自己动脑筋。“你可以的。”“你自己试试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是,孩子总是说,“妈妈,帮我做。”“爸爸,我不会。”

于是,我們和孩子之间进入了一个怪圈:一边抱怨孩子,一边却又替他做了很多事,因为我们觉得他“需要”我们。而孩子在我们空洞地鼓励、不停地抱怨下毫无长进,甚至变得越来越“无能”。

虽然我们知道问题在哪里,但总是解决不了。有人问:“孩子向我求助了,我也鼓励他自己解决,但他就是做不到啊,难道我坐视不理吗?”的确,孩子人生最初的那几年,是从我们的反馈中形成自我认知的。当孩子需要我们时,我们的确不能忽视,我们需要让他明白,任何时候他都是会得到支持的。这份底气是孩子迈向独立很重要的前提。可既然无法坐视不理,鼓励也不管用,我们到底怎么做呢?其实,只需要说一句话,就可以扭转局面。你只需要问孩子:“宝贝儿,你想一想,可以怎么做到呢?”

简单的一句话,对于父母来说,是个暂停键。它提醒我们如何真正爱孩子,凡事都替他做了,也就剥夺了他迈向独立的机会。这句话,对于孩子来说,则是个开始键。它让孩子的大脑开始参与思考这个从未想过的问题,“是啊,除了让父母帮忙,我还能做什么呢?”不要小看了这样的思考,它可以让孩子变得坚毅、独立、有责任心。这些品格不是凭空养成的,而是在一点一滴的过程中形成的。从小到大的困难时刻,孩子自己解决了,自己承担了后果,哭了、受伤了,然后擦干眼泪继续完成了,这些优良的品格也就属于孩子了。

一开始,孩子也许无法想到其他方法,也许还会着急,一直嚷嚷,“妈妈帮我!”这时,我们千万不要着急,因为这只是由于打破了之前固有的习惯,孩子还不适应自我思考。而这也恰恰提醒我们,不要再继续剥夺孩子思考的机会了。

我们可以用语言向孩子描述我们想到的解决方式,“如果我是你,会先去回忆一下,袜子经常放在哪些地方。”“如果我是你,会先想象一下我要搭的桥是什么样的。”这样的描述,相当于我们在向孩子展现我们的思考方式。所谓的“动脑筋”并不是天生就有的,是需要引导的,需要告诉孩子我们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步骤。

随着孩子慢慢适应我们这样的提问,并且可以答出解决方法后,我们就可以继续提问,“哦,这是一个好方法,那还有其他方法吗?”追加的提问,可以进一步启发孩子,让他想出更多的解决方法。这不仅仅锻炼了孩子的思维,更关键的是,它传递给了孩子一个信息—方法永远比问题多。如果孩子从小具备这样的思维,长大后就不会害怕面对困难,更有勇气去接受挑战。

“妈妈,帮我!”

“孩子,想一想,可以怎么做到呢?”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经常问一问孩子,不要因我们的“超能”导致孩子的“无能”。真正聪明的父母都是脑子快一拍,行动慢一拍。

猜你喜欢

动脑筋袜子品格
动脑筋,仔细看
品格提升在小学语文亲子阅读中的渗透
动脑筋,仔细看
袜子叠成“豆腐干”
动脑筋,仔细看
动脑筋,仔细看
袜子
给人带来快乐的袜子,一年销售1亿美金
冬季暖男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