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语言”技能培养路径研究

2018-07-18郭昆周琳

对外经贸 2018年4期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技能语言

郭昆 周琳

[摘 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专业+语言”技能培养的核心就是结合社会、学生的需求及学校的实际提炼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专业+语言”的技能培养需要构建与之匹配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在优化、重塑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上,整合专业教学团队资源,形成“教材+课程+项目”的良性互动发展格局。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专业+语言”技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8)04-0131-03

Abstract: The core of the “professional + language” skills training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professionals is to combine the needs of the society, students, and the actu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hools in cultivating international trade professionals so as to enhance their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The “professional + language” skills training needs to build a matching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ogram, and on the basis of optimizing and remodeling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and practical teaching, integrating professional teaching team resources to form “teaching + curriculum + project” The positiv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pattern.

Keywords: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Professional + Language” Skills; Path

隨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中国加入WTO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国国际经贸发展需要一大批具有理论基础、熟悉国际经济贸易实务的专业人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主要有:跟单员、报关员、商务文员、外贸翻译等。这些岗位要求从业者不仅要熟练掌握国际贸易理论知识,法律法规及相关流程业务,还要具有较强的国际沟通和写作能力。因此,“专业+语言”是实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语言”技能培养要求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学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技能培养要求主要由市场决定。徐小斌,田金月等(2013)依据KSAO模型框架,通过问卷对重庆、上海、天津50余家涉外型企业(包含英、法、德语企业)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工作岗位能力需求进行了调研,得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包括四个板块,即K板块(系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体系和系统全面的经济管理基础知识)、S板块(国际贸易实务知识、一定的国际市场拓展及策划能力和国际商务沟通谈判能力)、A板块(持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和O板块(健康的性格特征、良好的工作及竞争态度以及行为习惯)。其中,K、S两个板块能力是专业的核心竞争力。考虑到学校所处区域的经济贸易发展状况与重庆、上海、天津等城市存在较大差距,笔者于2017年3月、5月先后两次到所在城市的两家大型外贸企业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外贸企业希望学生在校期间能够系统地学习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营销、报关实务以及外贸综合实训等课程,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毕业后能够开展报关、报检以及国际市场开拓等工作。另外,随着“互联网+外贸”的发展,很多外贸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意愿较为强烈,企业希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能够掌握跨境电子商务技能。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国际经济与贸易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就业时需要具备国际商务沟通、国际贸易执行和国际市场经营三种能力,三种能力的核心表达就是“专业+语言”。“专业”技能主要体现在学生需要熟悉各种贸易业务流程,能够实际操作外销、跟单、制单、报关、报检、投保、租船订舱、电子商务等具体业务;学生需要掌握国际市场经营的基本方法,具备先进的国际市场经营理念,在跨国经济贸易与管理活动中具有良好的经营分析与决策能力。“语言”技能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商务英语的听、说、读、写,具备一定程度的商务英语口译能力和第二外语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语言”技能培养体系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语言”的技能培养需要构建与之匹配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该培养方案应依托国贸岗位职业技能要求设计学科平台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优化、重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由于学科平台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国家教育部有明确的专业方向,对于这两类课程,全国各高校的开设情况基本上一致,而专业选修课程每所高校可以根据学校所处的区位及社会需求情况进行差异化的设计。例如笔者所在学校为一所西部地方院校,区域进出口贸易主要面向南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出口货物以花卉、蔬菜、水果为主。因此,可以结合区域国际贸易业务实际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专业选修课程,如泰语、东盟经济概论、泰国经济、农产品贸易学、边境贸易实务等。

国际贸易专业属于实践应用型专业,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了更好地将国际贸易的理论课程运用到实践中,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创新型动手能力的国际经贸人才,应强化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作为理论课程的补充,能够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实践课程作为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点,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近年来,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传统外贸业务流程发生了变化,与外贸行业相关的海关、商检等处于日新月异的变化状态,因此,专业实践课程可以在原开设课程的基础上增开跨境电子商务实务这门课程。另外,国际贸易单证实训、经济学沙盘模拟实验、商务礼仪等专业实践课程可以提升学生的国际贸易执行和国际市场经营能力,在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可以供学生选修。通过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程讲授和务实的实践教学环节,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的“专业”技能会有所提升。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的“语言”技能培养也需要依托相应的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结合专业岗位要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语言课程应围绕“公共外语—商务英语—外贸英语函电—第二外语”这条主线展开,在课程设置中不仅要引入英语、第二外语等语言技能训练项目,还应结合外贸业务员相关职业要求,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外贸英语函电等专业主干课程的双语教学,形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语言”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语言”技能培养路径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语言”的技能培养需要相应的课程资源、师资和实践平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语言”技能培养的有效路径就是整合专业教学团队资源,形成“教材+课程+项目”的良性互动发展格局。“教材+课程”的本质是开发符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语言”技能培养的课程资源。不同学校会依据人才培养的区域性开设相应的专业选修课程,加之新开课程没有配套的教材,需要结合教学目标编写相应的教材。例如,有的学校开设了东盟经济概论这门专业选修课,由于出版教材较少,并且难以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教学团队需要结合教学目标编写教材。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的语言基础不同,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导致学生对现有的很多国贸专业课程(英文版)产生了畏难厌学情形,影响学习效果,任课老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编写相应的教材或提供课程辅助资料。

“教材+课程+项目”是在开发课程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国际经济与贸易仿真教学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仿真教学项目可以分为语言训练项目、专业实操项目和创新创业项目三种。语言训练项目可以通过相应的语言课程和语言软件展开,该项目实施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语言听说能力。专业实操项目可以依托专业实践平台开展,其功能是强化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国际贸易专业认知能力。例如,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融合了国际经济学、电子商务理论和外贸实务流程,模拟了国际贸易的真实环境。通过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可以让学生了解整个外贸行业的流程和惯例,并在虚拟的国际贸易环境中亲身体验国际贸易的风险和乐趣。创新创业项目主要通过让学生参加各类全国性的比赛展开。通过让学生参加全国、省级创业大赛、沙盘推演、营销策划等活动,培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开拓能力和积极心态,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随着教学模式、外贸业务全面进入“互联网+”模式,传统的教学、外贸业务模式受到了挑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绝大多数老师和学生的授课方式、授课理念以及实践教学内容较为传统,很多老师难以快速接受并尝试进行教学改革,导致教学与现实脱节;另外,由于各个高校创新创业的环境存在差异,导致绝大多数高校的国贸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创业意愿不强烈。针对这些现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语言”的技能培养需要转变师生观念,通过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一系列活动开拓师生视野,组织老师参加国内权威的学术会议,学校间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经验分享,请国内、本地知名的外贸企业负责人到学校交流。

目前,全国701所本科院校中有384所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如何针对社会需求,明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模式,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定位,培养具有竞争优势的人才是当前各类本科院校必须思考的课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探索“专业+语言”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深化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专业+语言”技能培养的核心就是结合社会、学生的需求及学校的实际提炼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林新竹,夏雨.国贸专业学生英语实践能力提高途径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1).

[2]高静.案例互动与SimTrade平台融入我国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外貿英语函电教学探索[J].对外经贸,2016(4).

(责任编辑:张彤彤 蓝亮)

猜你喜欢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技能语言
高级技能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双语课程教学模式现状及问题分析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现状及问题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校政企多向嵌入合作应用型经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当前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