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耦合效应下的城市文化空间构建
——以昆明翠湖为例

2018-07-18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34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翠湖文化节海鸥

高 旸(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34)

翠湖,位于昆明市中心区域的城市文脉之一。自明清时期起便是昆明城的文化中心,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三十年多年前,红嘴鸥第一次入滇停留在翠湖入冬,从此这处历史文化脉衍生出新的文化元素海鸥文化节。目前翠湖区域经过政府规划、企业融入和民众参与成为昆明市区一处重要文化辐射地,向城市市民和外来游客提供自然生态观光、文化体验消费等产品服务,并成为政府履行公共文化服务的依托平台和案例工程。翠湖城市文化空间的营造既存在翠湖文化与海鸥节庆的文化耦合效应,也包含着政府、企业、民众多方参与主体共同推动形成的区域复合型功能打造。对翠湖文化空间的文化资源耦合效应、功能服务内容以及相关主体参与方式加以观察研究,能够为城市文化空间营造提供案例借鉴。

一、翠湖文化与海鸥节庆的耦合效应

“耦合效应”,源自于物理学科对两个或两个以上运动方式之间相互作用互联结一体现象的形容。近年来耦合效应做为一种研究理论范式,成为文化产业研究中新的关注点之一。如杭敏(2014)针对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中的价值链耦合效应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得出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所形成的高度延伸价值链,可以在相互关联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耦合效应。这种价值链耦合效应能够提升区域文化产业的生产能力,也能够显著提高区域文化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1]胡潇(2015)从资本与文化的关系层面展开研究,思考在资本介入文化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耦合效应。并提出资本在介入文化生产过程中,资本逻辑必然会产生文化生产结构的改变,通过对文化生产中诸要素的重组,实现资本与文化的耦合效应,扩大文化生产的市场经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2]

与上述学者的产业经济学研究视角不同,本文试图借助文化耦合效应理论对社会生活中的节庆活动现象进行分析和思考。前人的研究表明在社会科学研究视角中翠湖与海鸥文化节之间的相互作用现象,同样可视作一种文化的耦合效应。翠湖本身具备的生态环境为红嘴鸥提供了越冬休憩的环境,而当人类介入到二者之间后由此产生了海鸥文化与翠湖文化的相互作用现象。在此过程中,翠湖的历史文化元素、生态文化元素与海鸥文化元素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进而形成了海鸥文化节,并由此产生了翠湖文化与海鸥文化的耦合效应。

翠湖与海鸥文化节的耦合效应,主要表现在翠湖文化空间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增强上。从空间视角上看,海鸥文化节是存在于翠湖文化空间内,带有明确时间周期性和空间固定性的节日活动。因此海鸥文化节的产生和发展成为提升翠湖文化影响力的推动力,对民众而言二者已然成为统一的城市文化生活空间。翠湖位于昆明市的中心地带,翠湖周边分布着云南大学、云南陆军讲武堂、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卢汉公馆等多处城市文化资源富含地。其中云南大学与翠湖仅一街之隔,因而一年中翠湖与云南大学之间的市民流动最为密切。在春夏两季,云南大学是明显的市民聚集地,翠湖则为市民分流地,市民多是从云南大学流向翠湖及周边的其他景点。而进入秋季之后,市民分布出现了明显的改变。翠湖成为区域内的市民吸聚中心,包括云南大学在内的周边景点则成为了市民的分流地。这种市民的聚集现象,表现为短时间内翠湖游客量的突破性增长。笔者在调研中收集了2017年10月27日至11月2日的翠湖公园游客参观数。在2017年10月27日,初次前往翠湖公园进行实地调研,当时湖面海鸥并不多。笔者留意到公园内的市民多为居住周边的老年人,当天的翠湖游览数为3364人。2017年10月29日翠湖海鸥文化节随着海鸥的增多开始了预热活动,时值周末翠湖公园的游客参观数迅速攀升至6783人。在实地观察中发现,游客中的年轻人比重出现了明显的增加,同时携带摄影设备的游客也明显增多。随后的几天间,翠湖公园的游客参观量处于持续的增长中,单日游览量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其中市民喂食海鸥、拍摄海鸥的活动明显增多,海鸥文化节带给翠湖文化空间的影响力提升效果日益明显。

二、翠湖城市文化空间的现有文化服务功能

当前翠湖片区是昆明市民文化生活的主要空间,也是昆明打造旅游都市的城市文化名片之一。围绕着翠湖文化、节庆文化以及市民文化等空间资源要素,翠湖已初步构建成兼具旅游观光、文化体验、节庆狂欢、学术论坛和市民休闲的复合型文化空间,向市民提供可供消费选择的多样化文化产品和服务。

(一)翠湖生态观光服务

自明清时期翠湖便是昆明城内的观景圣地,池边翠柳成荫池内碧波相映使翠湖成为市民消遣出游的好去处。民国时期袁嘉谷曾在翠湖作诗“左右树交绿城洞,浅深水涨碧添池。双堤车马人如海,让我花边觅小诗”,由此可见在民国时期翠湖就具有生态观光的空间功能。及至现代翠湖与毗邻的云南大学共同组成了昆明市著名旅游观光景点,吸引大量本地市民和外来游客前往观赏游玩。经过实地观察统计,翠湖文化空间可供民众观赏体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共计十三种,涵盖水域风光、园林植物、民族歌舞、古物古迹等多个类别。其空间资源的富集度和可供观赏参与性均远高于昆明市区其他景点空间,对周边区域的文化辐射作用也十分明显。

(二)海鸥文化节庆服务

海鸥文化节由翠湖内的“拾翠”文化企业提出并运营。拾翠是一家位于翠湖莲花禅院内的文创企业。该企业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民族民间手工艺品生产销售为主营业务,依托翠湖内的莲花禅院先后推出了云陶手工艺坊、良绣手工艺坊、龙云戏台等文化产品服务项目,使翠湖文化空间的大众文化消费功能日益凸显。海鸥文化节庆是拾翠企业深度挖掘翠湖文化资源的又一举措,经过多方协商筹措拾翠依托现有的商旅服务平台在每年的十一月举办翠湖海鸥文化节。节庆期间推出红嘴鸥科普展览、海鸥摄影大赛等文化观赏体验项目,并借助节庆举办推动企业利润的进一步增长。拾翠承办运作的海鸥文化节在昆明是市民文化生活中取得了良好的口碑效应,如前文调查所发现在海鸥文化节期间翠湖公园游客数快速增长,其空间文化的对周边民众的辐射和吸引能力也出现扩张态势。

图1 2017年10月27日至11月2日翠湖公园游客游览量

(三)市民生活休闲服务

在未将翠湖文化空间做为城市历史文化遗存资源进行活化利用之前,翠湖便是昆明市民生活休闲的目的地之一。云南省多民族世代杂居形成了多样的地域文化生态,其民族文化资源的富集性和多样性在翠湖这片空间内便可见一斑。每日翠湖公园向民众开放至夜间十点是昆明开放时间最晚的一处公园,其便捷的交通条件使民众的可到达性远高于其他城市生活空间。[3]在翠湖公园内围绕着翠湖、陆军讲武堂、莲花禅院等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市民展开了多样性的生活休闲活动。其中既有白族、苗族等民族的歌舞表演,也有乐器合作、科普展览等文化活动。

(四)文化学术论坛服务

文化学术论坛服务是近两年翠湖文化空间功能构建的新进展,2015年云南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迁入毗邻翠湖的王九龄故居。2016年云南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与云南省图书馆等多家单位共同推出翠湖文化论坛,不定期举办以城市文化、文化保护传承相关主题的学术论坛。除翠湖文化论坛之外,作为区域文化产业研究智库云南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以主办或承办的形式开展众多学术会议、沙龙,由此推动翠湖文化空间成为昆明城市文化学术研究的重要空间载体之一。文化学术活动的增多使翠湖空间属性从以自然观光为主向以自然观光和文化体验同时展开转变,也因此使整个空间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日益显著。

三、节日期间翠湖文化空间构建参与主体分析

政府、文化企业和民众做为文化空间构建的参与主体,是多数文化空间研究的基本关注点。对海鸥文化节期间翠湖文化空间的构建参与主体分析,同样围绕着三者的参与行为展开思考。

(一)政府:将政治影响力转为文化影响力

地方政府机构在海鸥文化节期间对翠湖文化空间构建的参与,主要是以海鸥文化节为媒介,将自身的政治影响力转化为文化影响,从而形成公共文化服务的生产和提供。政府参与是促使海鸥文化节诞生的根源所在,在参与的过程中政府利用自身的社会文化话语权和媒介宣传能力,将海鸥文化节与翠湖一起打造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翠湖观鸥”成为昆明城市十大文化名片之一。如何保证翠湖城市文化空间营造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公共性,是政府部门以翠湖文化空间为依托构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所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围绕着海鸥文化节和翠湖文化空间的构建,政府机构并不是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直接生产利用者,也不是文化服务样式的规划引导者。在文化空间的构建过程中,地方政府部门更多的是以外围参与的方式参与其中。昆明市委宣传部、市文产办等多家政府机构,利用所具有的行政资源,为海鸥文化节和翠湖文化空间的影响力和认识度提升提供平台渠道,以此履行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提供职责。政府在翠湖文化空间营造中以官方媒介宣传、政策引导以及行政管理等方式,实现了政府在海鸥文化节及翠湖文化空间中的权力在场。借助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完成了政治影响力与文化影响力之间的转换。

(二)企业:以灵活的方式融入文化空间营造

在翠湖文化空间营造中企业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与政府的行政引导性参与不同,企业在参与观念和参与方式上表现的更为灵活。从拾翠企业参与翠湖文化空间构建的过程可以发现,拾翠企业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生产观念始终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早期拾翠在文化产品生产方面以联络云南本土文化遗产传承人为主,将遗产传承人的作品置位于莲花禅院内的展示空间。在此阶段拾翠对翠湖文化空间营造的企业作用表现为将地域相关文化资源置如翠湖文化空间内,以文化展示的方式丰富翠湖文化空间的文化服务内容。

其后,拾翠企业进入“线上+线下”的文创企业发展阶段,企业产品服务的文化消费特征日趋明显,开启了定制型民族民间手工艺品文化消费的服务模式。在这一阶段拾翠作为翠湖文化空间内的文创企业,在文化空间营造参与上仍采用外部文化置如本地空间的方式,对翠湖文化空间本地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活化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因此海鸥文化节的诞生及相关文化产品服务的组合式设计,是拾翠参与翠湖文化空间营造的新阶段。海鸥文化节的出现标志着拾翠在参与文化空间营造方面,从外来文化引入进入了本土文化挖掘,企业开始以更为灵活的方式融入翠湖文化空间营造之中。

(三)市民:在空间营造参与中推动市民文化延续

市民,是翠湖文化空间营造中最为活跃的参与主体,也是空间文化的直接生产传承者。从早期的翠湖海鸥老人故事到当前的海鸥文化节庆,民众参与既为节庆的诞生提供了早期文化积淀,同时也推动了海鸥文化节的后续发展。当前市民在节庆期间主要以直接参与的方式参加到文化空间营造中,并在推动市民文化延续的过程中达成自身的参与目的。近年来,美国芝加哥学派所提出的文化场景理论,为现代城市的文化空间营造创造了新的契机。文化场景理论的主要观点可具体归纳为,首先,并不是城市推动了娱乐与消费的发展,而是娱乐与消费促进城市的发展。其次,文化设作为城市文化场景营造的依托,不同文化设施往往带有着不同的性格和功能。最后,城市的文化空间营造既要依托大型文化场所和设施,同时也更需要注重社区型文化设施的修缮与兴建。[4]

基于克拉克教授的文化场景理论,可以发现市民在翠湖文化空间营造中主要可扮演如下角色。当市民前往翠湖进行观赏和游览过程中,以饮食消费为主的消费活动能够激发翠湖文化空间的资本活力,使空间内的经济消费得到提升,进而推动了翠湖文化空间的整体发展。其次,海鸥节庆文化的出现和传播使翠湖文化空间与昆明市内既周边地区的文化空间相比,带有着一定的文化独特性。市民以节庆活动参与的方式成为翠湖海鸥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使翠湖文化空间的文化特色逐渐鲜明。而作为文化承载者的市民往往是城市文化生活中最为活跃的元素,也因此成为了翠湖文化传播的社会媒介。最后,当前翠湖已进入文化空间整饬、修复和再造阶段,社区居民的积极配合和主动参与是推动翠湖文化空间良性发展的基本前提。如何在翠湖文化空间营造中寻求合适的参与角色,以及采用何种态度面对翠湖文化的现代演变。既是周边民众实现有效参与获取经济收益的保障,也是行使民众个体文化权力的一种表现。

四、结语

塑造鲜明城市文化品格,是我国现代城市建设的首要目标之一。因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较为成熟,昆明市的城市形象始终带有着一定的文化旅游特色。位于城市中心位置的翠湖文化空间,既是市民文化生活的公共场所,也是城市文化品格塑造的基点所在。海鸥文化节的诞生与发展,其中既有政府和企业的推动,也有着市民的参与和认可。虽然节庆规模尚小,但也可视作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营造与市民文化参与的研究案例。文章研究发现,以某一主体文化资源为平台,吸附周边文化资源所形成的文化耦合效应,对城市文化空间的营造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若想实现文化空间的文化延续,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推动和企业的资本注入,更需要市民的认可和参与。

猜你喜欢

翠湖文化节海鸥
霸道海鸥谁能治
翠湖心影
“海鸥”展翅 “美好”起飞
第三届广灵湿地文化节开幕
我在翠湖等你
悦来动漫文化节震撼来袭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嗨翻天的悦来动漫文化节
翠湖印记
美丽的鸣翠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