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骨骨膜窦一例报道

2018-07-18王树超叶世泰余龙洋邓勇陈铮立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外板骨膜颅骨

王树超 叶世泰⋆ 余龙洋 邓勇 陈铮立

作者单位: 310004 浙江杭州 解放军第117医院

颅骨骨膜窦较为罕见,特征性表现为局部骨膜膨起成囊状,多呈球形、半球形及哑铃形。囊内含丰富的静脉血,通过扩张的板障静脉与硬脑膜窦相交通,主要是上矢状窦,有时也可为横窦。好发于儿童,一般认为颅骨骨膜窦为先天性疾病,但目前有报道认为其由外伤或不同寻常的应力、劳损引起[1]。2016年9月本院收治l例颅骨骨膜窦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男性,69岁,因右额顶部头皮下包块50余年入院。患者于50年前摔倒致头部外伤后,右额顶部出现头皮下包块,初始包块较硬,有触痛,后疼痛逐渐消失,包块变软,其大小随体位变化而变化,站立位时消失,卧位时包块明显,3d前开始出现头皮包块疼痛,无头昏。体格检查:右额顶部中线旁头皮下包块,大小约2cm×2.5cm,质软,无搏动感,无透光性,低头及卧位时包块增大,立位或外加压力时包块消失,屏气用力等增加颅内压力时包块出现。辅助检查:头颅CT示右侧额顶部颅骨外皮下可见一椭圆形高密度影,CT值约35HU,局部颅骨稍显受压内凹(见图1)。头颅MRI示右侧额顶部皮下见一梭形长T1、T2信号影,边界清晰,大小约2cm×2.5cm(见图2)。手术治疗:切开皮肤,暴露病变,帽状腱膜下方见颅骨骨膜窦呈椭圆球形生长,充满静脉血,呈紫红色,用骨膜剥离子逐步剥除骨膜,可见多支血管与板障静脉相通,剪除骨膜血窦(见图3),见大小约为2cm×2.5cm,颅骨凹陷处见多处骨孔渗血明显,予以骨蜡涂抹止血。病理检查:镜下见无肌层血管结构,少部分管腔内可见血栓形成,符合血管瘤病变(见图4)。随访8个月无复发。

图1 头颅CT片显示

图2 头颅MRI片显示

图3 术中见帽状腱膜下方血窦形成,位于骨膜下,用骨剥逐步剥除骨膜,剪除骨膜血窦

图4 病理结果:不规则的血管腔,由纤维成分组成,腔内衬有单层内皮细胞(苏木精-伊红)

2 讨论

颅骨骨膜窦又称为血囊肿,局限性静脉曲张或骨血管瘤。其发生的原因尚不清楚,可由先天性、自发性或外伤性等因素所致[2]。也有学者根据大小,分为大、中、小三型[3-4]。此患者有明确外伤史,外伤部位与肿块发作部位相一致。发生机制主要为外伤直接导致骨膜下发生血肿,血肿经导静脉与颅内静脉窦相通,或由于颅骨外板骨折,凝血机制障碍及蛛网膜颗粒加深促进本病发生。

此类疾病在临床上极少见,均以年龄较小者多见,中老年人少见。大多数患者无明确症状,偶然发现就诊,此病误诊率及漏诊率极高。临床表现:(1)有随体位变化的头皮肿块,特点是增加颅内压后肿块增大明显。(2)头颅CT检查可进行初步诊断,CT平扫显示颅骨外头皮下均匀的软组织密度肿块,肿块边界清晰呈团块状或条索状,且无钙化者应高度怀疑此病。(3)头颅CT增强扫描,可见少许造影剂通过颅骨的缺损而弥散到颅骨内或颅内,形成明显的强化影即可确诊。(4)颅骨三维CT成像,影像可显示有小的颅骨缺损或1根血管大小的缺损,可进一步确诊。(5)如有头皮血管团块与颅内血管相联系者进一步行DSA检查,明确静脉引流情况,以确定治疗方法。

Sadahiro和Chung.Shi Wen等认为该病需与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等疾病鉴别。CT增强、三维CT重建可见点状或团块高密度灶及颅骨缺损;而海绵状血管瘤、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CT颅骨三维重建可直视下确诊[5]。另外,与颅内血管联系的,应进一步行DSA检查,这对制定治疗方案有帮助。

国内外有较多文献报道此病的影像学特点[6]。治疗方法有:手术切除加电灼颅骨缺口、骨蜡封堵导血管。手术切除血窦同时做颅骨外板切开,电灼颅骨板内的血管畸形,将颅骨外板重新原位固定的根治手术。结合上述方法,本例患者采取切除病变骨膜窦,颅骨外板采用骨蜡封堵治疗,术后随

访1年未出现并发症。综合国内外文献,目前有以下处理方式:(1)切除畸形血管时结扎由颅骨内穿出的血管,然后再稍加电灼,此类血管发育较好。(2)用电灼同时用骨蜡压迫止血。(3)前述方法如不能止血,则把颅骨外板或颅骨打开,电灼血管畸形,颅骨原位固定。

猜你喜欢

外板骨膜颅骨
婴儿颅骨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2例
When weird weather strikes 当怪天气来临时
眼眶MRI 在眼眶骨膜下间隙血肿的应用研究
骨膜反应对骨病变的诊断价值
2020 年第1 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侧围外板转角深拉伸起皱缺陷研究
侧围外板尾灯处排料困难的解决方案
汽车侧围外板A柱起皱缺陷分析及处理方法
颅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2019年第1期继续教育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