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学视角下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与表达

2018-07-18王珊珊查泽骏张理政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词形词义语境

王珊珊,查泽骏,张理政

(1.安徽新华学院,合肥230008;2.安徽建筑大学,合肥230008)

1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环境语言维度基础向量

1.1 公共空间景观环境形态建构

景观形态可以从意向和实体两个层面建构认知。意象景观形态包含了节点景观形态、标志物景观形态、路径景观形态、边界景观形态等。意象景观形态的存在并没有一个具体的形状模式,但又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参与其中的活动场所。实体景观形态:如绿地景观、滨水景观、设施景观、竖向设计景观等。实体景观形态一般会有比较明确的分类,而且每一类都会有比较常用的设计手法及造型。

1.2 公共空间景观环境功能特征

功能性在设计中是最基础最根本的设计原则,既实用又美观、既舒适又安全是我们在空间中最希望得到满足的方面,一个成功的场所必然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公共功能:当代公共空间承载了更多的社会公共功能,一个好的公共空间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高效地组织人与城市的活动等。私密功能:私密性可以定义为个人有选择性的交往的过程,以此实现个人空间,满足个人心理需求。例如,“座椅效应”,人们喜欢坐在角落中的座椅看别人而不喜欢被看。

1.3 公共空间景观环境视觉感受

认识和理解城市空间的基础是通过视觉感知的,每座城市具有代表性的空间基本都是通过视觉感知强化人们的记忆,而这些公共空间除去一些基本的社会功能外,还能构成这座城市的代表,成为城市“名片”。

1.4 公共空间景观环境认知体验

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认知要素一般包含认知主体、客体及认知方式等。认知过程通常包含三个步骤:感知阶段,通过感官对城市空间的初步认识,例如,城市的大致外形及轮廓等。意象形成阶段,此阶段可以根据城市空间要素的位置、形态组合等形成浅层感知并逐渐形成城市意象。认知阶段,通过长时间反复接触而形成深层次认知。在认知的过程中也会存在主体的认知差异性、认知过程的必然性与偶然性、认知的统一性等特点。

2 景观环境设计语言表达的词法规则

2.1 词形的构成

词形即词汇要素的造型,词形的构成由材料本身的性能决定,景观构件所呈现的相关特征又受到材料所固有的相关性能的制约与影响,包括物理性能与力学性能等。因此,使承重和自承重的景观构件在各种外力的影响下不被破坏,这才是在景观语言运用中词形构成的前提。

景观各构件本身的性能,例如物理性能——各个构件要素在防水、防腐蚀、防老化等方面所显示的性能,也都与构架要素的具体运用有着密切的联系。另外材料本身的可塑性、可延展性,以及在词形构成上的肌理特征等,设计师也要敏锐地发现,这对于景观词汇的生成与创造也具有非常大的实际意义。

2.2 词义的表达

我们在设计景观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用词生硬或者词不达意的情况,那是因为违反了相关词义表达的规则。词义的表达不但要考虑与语境融合,而且还要与词形统一。在景观空间中我们可以把具有实用意义的部件和具有装饰意义的部件称之为“实词”和“虚词”,其词义的表达一般包含两种情况:一般表现意图和特殊表现意图。一般表现意图的词义表达只从构件的形式美出发,从造型上满足某种艺术或文化氛围。特殊表现意图往往不只是追求外在的形式美,更重要的是能够反映出更深层次的艺术内涵,除了对主题的反映,还要表现出其象征性和隐喻性的成分,因此在特殊表现这一类词义的表达往往会变得比较困难,但即使在这一类中也离不开第一种词义表达方式,只有合理地利用好这两种表达方式,才能达到更完整的描绘效果。

2.3 词汇的引用

说到引用,必然要考虑原有词汇的风格特征,尤其是一些非常经典的词汇,例如日本的枯山水风格,巴洛克的模纹花坛,以及动态均衡式构图的法国景观设计等,都有自己特有的词汇。同样是柱子、拱圈、拱顶,在不同风格的建筑中形成的艺术风格也是迥然不同。同样是木构建筑,中国、日本以及东南亚都有自己的木构词汇体系。因此,词汇的引用决不能只从词形上考虑,特别是一些经典性词汇,无论是古典园林的正统词汇,还是具有地域特色的方言词汇,只要我们想引用时,都应该了解这些词汇原来的风格特征,分析它们是如何统一词形与词义的,又是如何进行传情达意的。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进一步确定该词汇引用是否合适,如何引用才能够更好地融入特定的语境。此外,在引用词汇时,不一定照搬原有的词形,也可以根据特定的语境对该词形进行适当的处理或调整,使得上下文关系更加融洽。

2.4 词语的典型化

在设计中经过词形的提炼与变异从而重复使用的具有典型化特征的词语,我们可以称之为词语的典型化。在土人景观的相关设计中,总会有一些很有特点和审美情趣的景观构件在不同的作品中大量、重复出现,给我们带来难忘的印象,同时带来审美的愉悦。例如:几乎在每一个作品中都会出现的湿地植物,绿道中的红折纸、红旗渠太行天梯、波士顿中国城公园、庆喜公园、新西兰惠灵顿滨水公园这几个作品中出现的具有中国传统色彩的红色,给整个作品增色不少,以及红色钢构架、野草之美、线性木栈道及线性区域划分、廊桥等,这些可以说是土人景观经常被使用的典型词汇。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只有经过反复的推敲与提炼形成的典型化词语,才能达到文本的总体创意要求。

2.5 词组的统合

词与词通过构图建立起新的内在联系,并在此组合中形成新的词义与词形。

词与词的组合在景观语言中可以有两类:实词之间的组合,即承重部件与承重部件的组合,实词与虚词之间的组合,即承重部件与装饰部件之间的组合。但是可以称之为词组的并不是单纯的几个这样的词叠加在一起就可以,更重要的是词与词之间是否能够构成应有的内在联系。

词义组合逻辑的合理性。在最基本的结构、功能等方面的逻辑性以及在生态设计等方面的逻辑性是否合理,如果这些逻辑性在设计中被违背的话,这种景观构件之间的组合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了,必然会导致词义的混乱。

词组组合视觉形式的完美性。人们对事物的感知第一位的就是通过视觉获得。词与词之间能否建立起自己的小秩序,从而形成一定的艺术美感,这也是词组在词形组合上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新词义与新词形的统合性。必须具备一定的统合性,而不能产生相互排斥的情况。只有这样的组合才能最终建立一个有秩序,可以重复使用的新组合。

具有多种组合方式的词组在特定的语境下可以变化为“短语”甚至“句子”,例如我们常见的“柱梁式”景观设施,每一个柱子和梁我们可以分别看作是单个的词,如果将两根柱子并列排放,这就组成了双柱式排列。如果在两根柱子上加一个横梁,这便构成了一个新词义的词组。要是用造型新颖的镂空钢网(如图:上海世博后滩公园)水平的放在四根立柱之上,那它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景框”这个词义了,它就已经变为“广场装饰构架”这个短语了。另外,我们还可以改变此短语的语境,布置在整个公园的主入口处。此时,他就会由短语变为句子的意义了。通过这一词汇的组合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通过改变组合中的构图关系和语境,一个词汇可以演变成“一个短语、句子以至整篇文章”。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

3 景观环境设计语言表达的句法规则

如果说词汇是指各个景观构件的话,那句子便是一定数量的景观构件的组合体。在语言学中,比较完整清晰地表达一个意思最少需要一句话,所以,语法研究一般分析到句子为止。同样在景观语言中有相似之处,句子是构成景观空间的实体基础,之后再由句子构成景观空间的段落、章节直至文本。

3.1 句法之功能规则

功能与艺术之争在我们设计历史长河中早有争论,赛维将功能设计的原则置于建筑语言七大原则之首,起到纲领作用。在这里我们要把走向僵化之途的“功能主义”和在设计中挖掘原创性的“功能规则”区分开来。句法之功能规则通常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景观构件自身要符合功能设计的要求。景观构件之间的组合也要满足功能设计的原则。只有当二者都满足这个条件时,才能完整地表达“句子”的功能。

3.2 句法之简约规则

“简约而不简单”的景观类型往往给人印象深刻,这种风格更难准确地传情达意,更需要设计师深思熟虑创意和合二为一的创新手法的结合。

与照明结合图片来源:土人景观网站

休息平台图片来源:土人景观网站

红折纸图片来源:土人景观网站

例如:秦皇岛汤河公园——绿荫里的红飘带,将脏乱差的河流廊道改造成城市休憩地,就是利用最少人工和投入的红飘带实现的:红飘带与灯光、木栈道结合,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引导作用,又满足了休息椅的功能,同时在红飘带中设计灯光,又提供了照明,省去传统园灯的烦琐和普通。与解说系统结合达到科普展示廊效果。同时传统的中国红色彩与河谷林地形成鲜明对比。

土人景观中绿道中的红折纸,多样的功能通过统一的形式语言进行整合,既满足功能又具有一定的艺术效果。通过1:50的剪纸模型,由一条完整的玻璃钢材质制作完成。玻璃钢的高低错落,曲折变化也具备一定的导向性作用。

3.3 句法之强化规则

句法的强化规则与词语的典型化有很大的相同点,只不过在句法中会通过更多的景观构件去进行组合,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对其色彩、材质、肌理等进行提炼与整合,从而使其成为遣词造句过程中重点或重复使用的“典型句子”。经验告诉我们,“典型句子”的形成往往离不开“典型词语”,我们经常会看到那些颇具分量引人注目的“典型句子”中总会有一些“典型词语”的存在并传递着视觉审美的信息。土人的景观作品中“红色系列”的运用是再典型不过的词语了。

3.4 句法之插入规则

在景观空间的描绘中,我们经常会在某些“有意要引起注意”的地方插入一个独立语句,以打破常见的并列或主从关系。独立语句的插入一方面要考虑到要有单纯的背景来衬托,另一方面独立语句的存在也要与景观空间特有的语境相和谐。例如:沿红飘带中的5个节点,“云形”天棚分布其中,光线的变化会引起天棚网格投影的变化,夜间更能够塑造出一种通话氛围,伴随着土人常用的五种绿色观赏草:狼尾草、芦苇、大油芒、须芒草、白茅等点缀其中,使红飘带在绿意浓浓的丛林中更加鲜艳夺目、动感十足。这5个节点就是为了打破这种顺着红飘带行走的主从关系,在“有意要引起注意”的地方插入一个独立语句网格天棚,有绿油油的植被作为背景来衬托天棚,同时天棚的风格特征色彩等方面也与公园环境相得益彰。

4 景观环境设计语言表达的修辞规则

做任何设计都离不开两个阶段:一要文体明确,紧扣主题。这通常会从整篇文章的结构层面上去考虑;二要使整篇文章的表达更具有艺术效果,这个任务就落在“修辞”上了。在景观语言中,运用各种创作素材和语言素材,通过各种表现手法恰当地表达景观语言自身的魅力,除了要遵循词法规则和句法规则外,还要满足一些其他的规则。

4.1 词语修辞

词语修辞的主要内容是词形的选择、词义的表达以及词语所具有的感情色彩的准确把握,是否与特定的语境相协调。例如,在中国园林中,石头的造型艺术有很多种,多种石块组成的假山、特置的具有艺术造型的单独石块等,这些布局都可以反映出中国的文学典故、诗词歌赋等文化特征。而在日本,枯山水中的石头、石子的组合,可以反映出日本特有的禅宗文化。因此,同样的词汇由于语境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意蕴。

私家园林置石

日本枯山水置石

4.2 语句修辞

语句修辞的主要内容是语句形式的构成与提炼,语句与语境关系的协调以及语句所表达的情感色彩的把握等。《中国园林建筑语言》一书中关于叠山理水、植物配置等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以及点景、框景、借景等艺术手法。以叠山为例,叠石和造山都是叠山的手法之一,叠石可以象征山,根据所叠位置的不同又可以起到阻挡视线和分割空间的作用,而二者之间又存在一种“量”的关系,叠石可以在造山的过程中成为造山的一部分。因此,由于语法的不同,词语在构成语句的过程中会产生出不同的语义,从而影响感情色彩的表达。

4.3 文体修辞

展示不同文体语言的特点和所构成的文体特征是文本修辞的主要内容。其对象就是描绘各类文体形式,比如一般景观空间的叙事文体(街头绿地、街心公园等),表现永恒铭记主题的纪念文体(南京大屠杀纪念园),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抒情文体(政府类建筑景观多为严肃简洁的直线条形式、幼儿园景观空间多为活泼、流线型的形式等)。

我们已经知道,景观语言的修辞要从词语、句子和文体这三个方面进行。要从数量和方向上加以关注。方向即所采用的文体及具体的语境,数量即“多”和“少”的把握,这与设计师所追求的风格有很大关系。整体性规则下生动秩序的建立。可以说,修辞过程就是由局部到整体,由整体到局部反复调整修改的过程。语言风格的鲜明化原则。不管是朴素风格或华丽风格,简练或典雅风格,这些语言修辞必须先明确语言风格,然后再进行下一步。

由上可以看出,特定的修辞活动过程是理性思考与情感把握交织与融合的过程,也以此来达到语言修辞的目的。

猜你喜欢

词形词义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诛”的词义演变及其在古籍中的释义
如何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义*——何九盈先生《古汉语词义丛谈》评介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英语词形变异及其语义信息
根据认知语义学浅谈英语单词记忆法
带前置功能的词形《 в сопоставлениис 》的结构与搭配
飞行专业英语陆空通话词汇认知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