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俗画图解长洲往事

2018-07-18吴昭莹颜开张焯生

西江月 2018年7期
关键词:滚珠长洲梧州

吴昭莹/文 颜开/画 张焯生/书

“铲刀磨铰剪,冇利冇使钱”“收买鸡毛、鸭毛、鹅毛……鸡肾皮、牙膏壳……旧书纸、旧报纸、烂胶鞋!”如今,这些吆喝声对于年轻的梧州人来说已然陌生。随着时代的变迁,梧州老城的一些老传统、老习俗已逐渐退出长洲岛百姓的生活。

梧州市的长洲岛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桂江河畔绿水青山,三洲两岸老街古巷,都蕴藏着别具一格的地方民俗风情。为此,长洲区民俗风情采集工作室征集、整理了一批较能反映本土民俗风情的主题内容,将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中包括“风味小吃”“传统节庆”“儿童游戏”“古今行业”“农耕文化”“下俚传说”“发大水”“长洲菜农”“疍家生活”九个系列。

这近百幅民俗画质朴天然,极具浓郁乡土气息,展现出长洲古村落、梧州老城的往事和旧貌。以下是部分民俗画的简介:

腌酸肉

酸肉是长洲区倒水镇美食之一,旧时交通不便,物资匮乏,所以村民均喜爱用“酸坛”制作和储藏酸肉。

水浸糍

逢年过节,长洲人喜欢做水浸糍。制作水浸糍时,要将粉浆煮熟脱水,再把粉团高高举起,使劲摔打成鞋底的形状,故又称之为“鞋底糍”。

石磨豆浆

石磨豆浆是用石磨通过细工慢磨制作出来的豆类食品,其口感细滑,豆香浓郁,保留了黄豆中所富含的多种微量元素。石磨豆浆在长洲沿袭千年,长盛不衰,是老少皆宜的一种健康饮品。

春节

长洲的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灯笼、贴春联,人们不仅在大门前贴“新春纳福”等字样,在后房门也会贴上“后来更好”等楹联。春节前夕,常年在外打工的人即使辗转千里、跋山涉水,也会赶回家中,与亲人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团圆饭。届时,乡村街市一片欢乐祥和。

端午节

自古以来,长洲民间习惯于端午节时在门前插艾叶、菖蒲、香茅等芳草,以驱除瘴气、祛病辟邪,还会赛龙舟和包粽子,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中秋节

中秋之夜,一家人围坐在朗朗明月下,沐浴着凉爽秋风,孩童聆听着大人讲述“嫦娥奔月”“吴刚砍桂”的古老故事,老人享受着儿孙绕膝的亲情,可谓其乐融融。

跳橡皮筋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跳橡皮筋是女孩们最喜爱的课间游戏。下课后,操场上到处是跳橡皮筋的女孩。“1234567,马兰开花21,256、257、28、29、31……”女孩们边跳边唱着歌谣,快乐极了。

滚珠车

能够飞快滑动的滚珠车是孩子们喜爱的玩具。滚珠车主要由一块木板和三个滚珠轮子构成。孩子们喜欢选择陡峭而平坦的斜坡,坐着滚珠车从坡顶上呼啸而下。

弹棋子

弹棋子是男孩们喜欢的游戏之一,他们一下课便趴在地上玩弹棋子,指法了得的“常胜将军”往往成为孩子们的偶像。

扑鸡朦(捉迷藏)

旧时孩童常玩“扑鸡朦”(捉迷藏)游戏 。游戏当中,由一个孩子扮演“黄蜂”,“扑”(趴)在山体或者墙根处蒙着双眼,并高声叫喊:“躲鸡躲密实,冇俾(不给)黄蜂蜇屎弗(屁股)。”于是,所有扮演“鸡仔”的孩子都在叫喊声中躲到树下、草堆、床底、衣柜、水缸等隐蔽处,等待“黄蜂”将他们一一找出来。

换煲底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普通人家的铁锅或锑煲,即使用到穿孔漏水也舍不得更换,每逢门外传来“补锑煲——补镬头——换煲底”的吆喝声,家家户户就会把穿孔的铁镬、锑煲拿出来,让人修补。

阉猪佬

阉猪佬是一种特殊的行当。他们干活前,要用粗麻绳绑住小公猪的四脚,把小猪四脚朝天固定在一块门板上,然后施行阉割手术。被阉割后的小猪没有性激素,不再想入非非,吃了睡,醒了吃,全心全意长肉。

媒婆

旧时,梧州农村交通条件和通讯设备相当落后,很多适婚女孩生活在很小的圈子里,极少与外界接触,婚姻大事成了难题。因此,专门为适龄未婚男女青年穿针引线的媒婆就成为了一种职业。只要双方生辰八字匹配,她便使出“树上雀仔扼(骗)落树”的嘴上功夫,上门撮合一番。

剃头佬

走街串巷的剃头佬很受老百姓欢迎,他们会为客人修理蓬乱、过长的头发,顺便把客人的胡子也剃掉,让客人们容光焕发。

收买佬

收买佬通常肩挑箩筐、手摇铜铃,在街巷里一路高喊:“收买鸡毛、鸭毛、鹅毛……鸡肾皮、牙膏壳……旧书纸、旧报纸、烂胶鞋!”家家户户闻声而动,把家里的废旧物品卖给收买佬以补贴家用。

拔牙

过去,乡村卫生条件差,街边游医在没有任何消毒措施的情况下,在路边或者集市摆出一张小凳,就帮人拔牙。随着科学的进步,这种游医已经销声匿迹。

龙骨水车

龙骨水车是将低水位的水往高水位运送的一种抽水用具,一般用于农业灌溉,在两广地区多见。

蹚碓

人们在使用“蹚碓”时,用脚踏碓尾来控制碓头的升降,一上一下,一起一落,碓臼里的谷物就会慢慢被砸开谷壳,甚至被砸成粉末。

卖鱼花

长洲人善养鱼花,声名远播,20世纪中叶曾经创下全国产量之最。在塘边卖鱼苗是长洲的一道风景,卖者一边与客人讨价还价,一边手拿“鱼花碟”拍打水面给鱼充氧。

水上婚礼

渔民婚嫁与岸上婚嫁一样,都要遵照传统的礼节,而渔民举办婚礼的特别之处是要“搭船棚”。婚礼过程是第一天敬神,第二天祭祖,第三天“拜堂成亲”。新娘在夫家举行过祭祖仪式后,才算是夫家的正式成员。

晒鱼干

撒网捕鱼后,渔民会迅速将鲜鱼送到街市出售,挣钱养家。而在秋高气爽的季节,渔民会在河边支起竹架,将一些肉质较好的河鱼晒成鱼干,储存起来过冬时食用。这就是长洲人常说的俗语“好天揾好落雨柴”的最好写照。

长洲屎艇

长洲人的运粪船一般停靠在河东的牛屎码头,满载的粪船返航时,由于货沉又逆水,需要船工有相当的体力和技术才能确保不翻船。久而久之,船工练就一身过硬的驾船本领,用“老梧州”的一句俗话来形容就是:“长洲屎艇快过龙船”。

有粪罱无

以前,长洲岛人种菜需要大量农家肥,所以他们在天还没有亮时,就担着粪桶挨家挨户上居民家收粪。而居民出门倒屎尿时一般睡眼惺忪、头发蓬乱、羞于见人,因此也要趁着夜色未尽做好这件事,这就是梧州人常说的俗语“倒尿咁早”的来历。

淡定应对

洪水一来,居于高水位的家庭纷纷呼朋唤友“睇大水”;低水位的家庭对于这种周期性的轮回早已司空见惯,平静地看着洪水缓缓进屋、节节攀升。大家不慌不忙,水高一寸搬一寸,甚至水浸到脚踝,一些人还在悠闲地打麻将。一场洪水,见证了城市的淡定。

西水借用

在汛期,洪水如猛兽来势汹汹,水到之处,人们纷纷停工、停市、停学,动员一切力量“搬大水”。几乎一夜之间,高水位店铺和民宅的墙上,被贴满“西水借用”的字样,门前摆满了各家各户的被铺蚊帐、锅碗瓢盆,那是低水位家庭匆匆搬来的家当。城市秩序与生活节奏被洪水打乱,但是在非常时期大家能够互相体谅、帮助。一场洪水,见证了城市的包容。

空中购物

洪水上街,商贩则抓住商机纷纷租来板艇,载着油、米、面等食品,游走于被洪水浸泡着的大街小巷一路售卖。空中购物,让灾民有饭吃,不挨饿。一场洪水,见证了城市的智慧。

渔歌唱晚

泗洲自古美女多,其中最著名的是清末“疍家西施”钟一晚。每逢夕阳西下,渔舟逐浪,洲头到处是“渔歌唱晚”的美景。钟一晚最喜欢唱“日落西山醉云霞,波光水影照渔家。打渔撒网心欢畅,渔歌唱晚乐开花”的歌词。歌声一响,村里的后生仔便走出家门,欣赏美景丽人靓歌,梁炳贤便是其中之一,他常与晚妹以歌传情,最后终成眷属。据族谱记载,梁炳贤(1908~2004年)享寿97岁,其妻钟一晚(1908~2008年)享寿101岁。

唱下俚歌

明代嘉靖年间,泗洲岛乡绅李法现大摆宴席做寿,席间,主人举杯建议同唱下俚歌,众人齐声叫好,于是“下——俚”的悦耳声韵在泗洲上空回荡……此后,泗洲人每年元宵节都举办青山庙会,下俚歌也就成为洲人喜闻乐见的曲调。耕夫、撑船郎、学生哥、教书先生、蚕花姑娘等,闲时总喜欢唱下俚歌来抒发情感。

猜你喜欢

滚珠长洲梧州
数控机床滚珠丝杠副的法向截形对其传动效率的影响研究
中共梧州城工委
赞船工
一城一舰 心心相印
选拔赛
长洲水利枢纽建成“船舶吃水智能化检测与预警系统”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
太平清醮
我的家乡最美之梧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