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应用MRI与CT诊断的价值对比分析

2018-07-17王锋

健康大视野 2018年6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价值

王锋

【摘要】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应用MRI、CT诊断的价值。以提高基层医院对腰椎间盘突出诊断的认知。方法:2018年1月~2018年6月期间,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进修期间共收集3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遵循随机抽取双色球方式分组,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B组,两组患者人数均为30例。A组经MRI检查,B组经CT检查,比较两组诊断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诊断结果,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对比病理诊断情况,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检查中,应用MRI检查、CT检查,均具有一定的利弊,需结合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具体需求、实际经济状况,合理选择适宜的方式检查。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MRI;CT;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251-02

腰椎间盘突出,属于发病率较高的病症。为椎间盘自然老化,特发性供血减少—脱水。临床主要表现:腰椎间盘各部分存在不同程度退行性改变表现。在受到外力的作用,椎间盘纤维环发生破裂现象,髓核组织经破裂位置突出于后方/椎管内,使临近的脊神经根受到直接刺激/压迫,进而出现腰部疼痛症状[1]。腰椎间盘突出中,腰骶4~5腰5~骶1位置发病比较常见。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损伤、遗传、腰骶先天异常等,均为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原因[2]。本文重点分析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应用MRI诊断、CT诊断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遵循随机抽取双色球分组方法,将2018年1月~2018年6月收集的3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均分为A组及B组。A组中男性和女性各20例、10例;年龄范围为40~78岁,中位年龄(596±56)岁;病程范围为2~8年,中位病程(55±07)年。B组男性和女性各18例、12例;年龄范围为41~79岁,中位年龄(602±58)岁;病程范围为2~7年,中位病程(45±05)年。A组和B组腰椎间盘突出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性均不存在,P>005。

12方法

121B组通过CT检查,将扫描的参数设置为120kV、600mA,层厚度和层距、矩阵、机架倾斜角分别设置为:3mm、1mm、256×512、30°。取患者平卧位,摄取定位图像,对患者1/2、2/3、3/4,以及4/5腰51椎间盘位置进行扫描,密切观察患者腰椎间盘的具体位置、形态、密度,以及脊椎软组织窗、骨窗等状况,进而明确病变的具体情况。

122A组通过MRI扫描,选择GE 15T超导磁共振扫描设备,常规进行矢状位T2WI成像和横轴面T2WI成像, KV、mA、SFOV、Thk、Loc、Tilt、Exp分别为:120、200、320mm、5mm、5、1000。然后,取患者平卧位,对头——脚实行扫描,重点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矢状位椎间盘椎形态、信号变化情况加以观察。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诊断情况、病理诊断情况。

14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中,A组和B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临床相关数据,均经统计学软件SPSS200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形式表示;两组间的对比,均使用率%方式表示,统计学检验、处理运用x2完成。如果两组间的数据对比为P>005,则说明——差异性不显著;反之,两组间的数据对比为P<005,即可说明——差异性显著。

2结果

21两组诊断情况的对比两组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突出、椎间盘脱出、椎间盘游离、椎间盘结节比较,均具有对比差异,P<005,如表1。

22两组病理诊断情况的对比A组病理诊断符合率、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9333%(28/30)、667%(2/30);B组病理诊断符合率、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7333%(22/30)、2667%(8/30);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x2=43200。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即为因反复扭伤/椎间盘受力较大所致部分腰椎间盘移位病症,此时椎间盘边缘超过椎间隙,出现神经压迫、硬膜囊压迫情况,纤维环受到直接影响[3]。临床主要表现:剧烈疼痛、起坐困难等,严重情况还会导致患者无法正常翻身、站立,产生下肢放射痛表现。故此,临床方面需及早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诊治。以往,临床上多经腰椎X线平片、CT、MRI等方式检查,其中前者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均非常低,所以当前没有被广泛应用。CT为临床方面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扫描范围大、价格低廉等特点,采用CT检查能明确患者的病情。然而,鉴别、诊断腰椎间盘游离方面存在一定不足,同时具有一定的放射性,实际检查过程会对患者机体,构成不同程度的损害。MRI检查时间稍长,但是不具有放射性,检查安全系數较高。经T1WI成像和T2WI成像、脂肪抑制序列,对矢状面加以全面扫查,可保证诊断结果的真实性、可信度[4]。与此同时,分辨软组织效率较高,可清晰的显示出腰椎间盘突出、脱出等状况。多序列、全方位成像,能降低腰椎结构重叠成像。

总之,腰椎间盘突出诊断,经CT、MRI检查均各有利弊,需结合患者的具体状况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陆宝刚,卢庆叶,姚凯源等.比较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5):89-90

[2]杜红,胡含明.腰椎间盘突出症MRI与CT诊断的应用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86-87

[3]廖建军.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应用MRI与CT诊断的价值对比研究[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7,33(3):74-75

[4]尹生江.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临床价值对比[J].当代医学,2017,23(33):130-131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价值
X线、CT和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价值对比分析
脑CT对脑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舒适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体会
普拉提斯运动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小切口椎板开窗微创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