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8-07-17韩菊芳

健康大视野 2018年6期
关键词:临床效果

韩菊芳

【摘要】目的:对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讨论。方法:选择我院骨科2017年12月-2018年5月期间就诊的176例上肢手术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样本,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各有88例的观察和对照两组,观察组给予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基于传统臂丛神经盲探操作,对两组两种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对患者分别实施麻醉后观察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有对照组相比较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引导下臂叢神经阻滞麻醉对骨科上肢手术患者应用,能够显著提高麻醉效果,为手术的顺利实施完成提供有力保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关键词】 B超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224-01

臂丛神经阻滞作为上次骨折手术的常用麻醉方式,与传统臂丛神经盲探操作相比,通常麻醉药物没法深入到理想的组织部位,让神经损伤的风险增加同时成功率不高。目前临床上对B超技术的采用,可以对神经组织进行定位,在B超引导下麻醉医师可以对麻醉药物的分布情况和穿刺针径路进行观察,将传统操作手法的缺陷有效避免。本文通过对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究,并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骨科2017年12月-2018年5月期间就诊的176例上肢手术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样本,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各88例的观察和对照两组。观察组给予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该组患者女性58例,男性30例;年龄17-56岁,平均年龄范围(431±06)岁;对照组基于传统臂丛神经盲探操作,该组患者女性39例,男性49例;年龄18-57岁,平均年龄范围(436±0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所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在麻醉前常规肌内注射100mg鲁米娜与05mg阿托品。护理人员帮助患者采取仰卧位,将软枕垫于患者胸背部,患肢向外伸展呈敬礼姿势,头部向对侧偏,患者保持肌肉放松并接受常规消毒穿刺皮肤[1]。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笔丛神经阻滞盲探操作,具体操作内容:选择腋动脉搏动最上点做皮丘,在腋动脉处用22G静脉套管针进行穿刺,进针缓慢直至刺破鞘膜,然后向前将套管针套管推进2-3mm,将管针枕芯取出后,对腋动脉和针套是否摆动一致进行观察[2],待一致后连接输液管路和针套,最后将25ml的025%布比卡因合剂和1%的利多卡因注入;观察组患者接受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体操作内容:在患者喉部使用B超探头进行扫描,对患者的颈动脉、颈内动脉和甲状腺进行观察,然后逐渐向外扫查至胸锁乳突肌外侧边缘,对比从神经横断面进行扫查并对其分支细节仔细观察[3]。在B超扫描图像下,距离B超探头外约05-08cm采用22G套管穿刺针经腋路进行穿刺,在腋动脉处垂直进针[4],通过B超对穿刺针的移动状态进行监控,将针尖的最佳位置确定后注入025%的布比卡因与1%利多卡因合剂,通过B超引导对麻醉药物的扩散和分布情况进行观察,待药物完全浸润神经阻滞后停止给药。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观察统计。优秀:患者在手术中的意识清醒,感觉不到疼痛;良好:手术中患者感觉不到疼痛,肌肉松弛不够但手术能够顺利进行;尚可:手术中患者偶尔会感到疼痛,肌肉没有足够的松弛度,需要辅助使用静脉镇痛;无效:手术中患者的疼痛感明显,需将局部麻醉改为全身麻醉。

14统计学处理文章数据用SPSS220软件处理,以x2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见表1。本次实验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经过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更加优异,P<005。

3讨论

在在骨科上肢运用臂丛神经阻滞断肢,再植血管等是其主要的手术类型,该手术操作有较高的麻醉要求,同时麻醉实施的难度系数也较大。臂丛神经阻滞作为神经吻合、上肢血管等手术常用的麻醉方式,能否成功实现阻滞麻醉的关键在于神经定位是否准确。如果只采用全身麻醉方式,患者术后有比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麻醉时间比较长,苏醒阶段患者极容易出现躁动不安,因此不建议采用这种方式[5]。臂丛神经的解剖结构复杂,传统解剖定位盲探法斑点肌间沟或腋路阻滞的麻醉效果通常不够完善,如果一次性使用大量的局部麻醉药物容易产生局部麻醉药物中毒等问题,即使大部分上肢手术的麻醉实施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方法加麻醉效果提高,使局部麻醉药物中毒风险降低,但依然存在部分麻醉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并且患者的血管和神经容易受到盲探法臂丛神经阻滞的损伤,传统臂丛神经阻滞盲探操作对麻醉的定位难度较大,患者的神经组织无法完全浸润,阻滞不完全的问题时常出现,麻醉效果不理想。

目前超声探头技术和高分辨率便携式超声设备的改良与出现,使超声技术在臂丛神经阻滞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多普勒高频超声能够将臂丛神经干的形态和位置良好显示,将其周围组织结构和走向清楚辨认,臂丛神经表浅,肌间沟水平的横断面声像图显示为椭圆形或圆形的低回声结构[6],点状回声组成内部,周边为高回声,纵断面以神经干呈树状显示,边界整齐且神清出口清晰可辨。B超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有着极为精准的定位,并且不会对患者身体造成过度损伤,操作比较便利。手术医师对患者血管内部和臂丛神经通过B超引导有了充分了解,麻醉操作人员可以明确掌握神经和穿刺针尖之间的距离,确保了穿刺定位的准确性,使麻醉能够准确注入至最佳位置,保护患者神经的同时帮助组织成功率全面提升,降低了麻醉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同时避免了术中再次穿刺,穿刺成功后经过B超协助可以对臂丛神经中穿刺针的穿刺和麻醉药物浸润程度进行观察,避免了盲目性的穿刺并降低了麻醉药物使用剂量[7]。本次实验结果显示,给予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观察组患者临床麻醉优良率955与对照组761%相比较更高,表明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与常规盲探操作相比较,对骨科上肢手术患者实施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更加优异,在麻醉应用中的麻醉质量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减少麻醉使用量,是临床上比较理想的麻醉方式。

参考文献

[1]赵延斌,张拴军,陈金权.比较研究B超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07):63-64

[2]张园.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及效果评定[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7,1(05):90

[3]张军.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3):175-176

[4]张磊.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6):8925-8926

[5]魏崇锋.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2):177-179

[6]王俊喜.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02):192-193

[7]潘英丽.B超定位下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疗效[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01):173-174

猜你喜欢

临床效果
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致宫颈扩张临床分析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早期应用大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