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的穴位放血疗法
2018-07-17张全明
张全明
【摘要】高血压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在我国其患病率逐步增长:已由1959年的511%上升到2001年的1238%.据2004年统计,我国18岁及18岁以上的高血压患病率已高达188%[1].高血压病名在古医籍中未有提及,据其临床特点可归于中医学之“眩晕”、“头痛”、“中风”等范畴.其临床表现多为眩晕、头痛、耳鸣、视物模糊等.穴位放血疗法作为祖国医学的一种传统的针灸特效疗法,具有祛风清热、清脑明目、阵痛降压、平肝潜阳等作用.目前,穴位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病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46个基层常见多发病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之一.因其奏效迅速、简便易行,且安全、无毒、痛苦小等特点,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在基层临床得到广泛使用.本文就近5年来耳尖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病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214-01
收集近五年来,对我诊所就诊的400位有高血压症状者,其中有300名确诊为高血压病,100名为初次就诊查体发现血压超过140/90mmhg,通过观察穴位放血疗法短期疗效和长期疗效均有明显的效果,今总结如下,供大家交流学习:
一、刺穴放血的器械和材料
75%酒精棉球、16X35直径溶药针替代三棱针、一次性手套。
二、操作方法
一般分2步取穴法。即病人做2次穴位放血为一个疗程
取穴:第一天,病人仰卧位,取穴为百会、耳尖(双)、曲池(双)、太冲(双)。操作者带一次性使用聚乙烯手套或者橡胶手套,常规消毒上穴3次。视病人的体质状况,确定刺穴放血的刺激程度和出血的量,一般是刺破穴位皮肤后,让穴位自动流血数滴,总出血量不超过20ml。
第二天取穴:脑户(双)、颈部降压点(双)、大椎穴、至阳穴、委中穴(雙)。操作完毕后,让患者躺卧床上10分钟左右,让穴位出血自动停止,同时让助手用5ml针管吸取流出的血液,粗略估计出血量的多少,操作完毕后,嘱病人饮温水500ml左右,即可让其离开。5年来,患者有时因头痛或眩晕而就诊,检测血压超过140/90,做为症状性高血压治疗效果明显。对于服药的病人,即已确诊的高血压病人,并且有些已经有10年以上的高血压病史。正在服药的,嘱其短期之内不要停药,,两次放血后逐渐减少用药的次数或者药量。
通过观察,针灸疗法对于症状性高血压效果特别好,可以说放血一次就见效。血压降至正常,有效率为100%。对于药物维持的高血压病血压也有不同的程度的下降,降幅在20-50mmhg之间,有些可直接停药,有些减少了药量和服药的次数。
术后收缩压和舒张压、血脂、血液粘度、血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明显下降,
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放血疗法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减轻心脏的排血量和消除周围血管阻力,2~5年内不用口服降压药也没有上升之势,还有预防和降低心血管系统的栓塞、硬化、出血、缺氧等病理性改变,针炙穴位放血疗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三、典型病例
耿XX,男,63岁,2017年4月初诊,就诊时典型症状为头痛、眩晕、呕恶,病发5天门诊检测血压为160/100mmhg。当下症状已经很轻微,诊为“高血压病待诊”,给予放血疗法1次。取穴为仰卧取穴:百会、耳尖(双)、太阳(双)、曲池(双)、太冲(双)。第二天复诊时血压已降至正常,130/80mmhg。又嘱病人俯卧位,取穴脑户(双)、颈部降压点(双)、大椎穴、至阳穴、委中穴(双)。两次操作均在皮肤消毒的前提下,每穴放血量不等,有些穴位可以是刺破皮后自动止血,委中穴尽量点刺后出血,出血量在5-10ml之间。操作完毕后常规消毒皮肤,嘱病人喝温水400-500ml,然后离开。此位患者于2017年11月份后来门诊陪同他人看病,询其血压情况,一直稳定在120-130/80-85之间,无任何不适。
四、高血压病是西医诊断同名,在中国古典医籍中没有这个病名。高血压病的临床变现,按中医思维逻辑,散在于“头痛、眩晕、中风”等病名中其发病机理有以下四个方面:肝阳化风、痰风上扰、瘀血阻络、阳气虚衰。高血压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由于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的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改变,发病年龄渐有年轻化的趋势。目前我国的高血压病人已经突破3亿,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刺络放血疗法,着重于一个“通”字,即通过点刺穴位放血,起到通络、泄热、平肝潜阳、驱寒等作用。除了因为是创伤治疗,患者感觉疼痛外,基本上没有太大的禁忌。当然血小板减少,凝血机制异常者应当禁用。值得做为中医适宜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