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研究
2018-07-17何仁杰
何仁杰
【摘要】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颌面部骨折患者(均为住院患者),所有病例均接受多层螺旋CT扫描,同时应用三维重建技术进行多平面重建(MPR)以实现成像,获得患者骨折相关信息。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病例一共发现骨折线322条,MPR能够发现骨折线321条(9967%),CT扫描图像发现骨折线256条(7950%),以上颌骨、鼻骨、蝶骨与筛骨骨折为主,上述骨折类型显著低于MPR,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较为全面的呈现出骨折情况,有助于提升诊断正确率,在颌面部骨折临床诊断中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 颌面部骨折;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价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023-01
颌面部骨骼结构复杂,且大部分和颅底骨质存在重叠关系,常规X线平扫无法精确的提供所有信息。三维CT成像技术是一种影像学新技术,其能够为疾病临床治疗提供直观立体的影像学资料,进而为临床医师诊疗工作的开展创造便利条件[1]。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三维CT在颅颌面部疾病诊疗中成功应用以来,该技术应用范畴不断拓展,本文对该诊断技术在70例颌面部骨折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现做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取2016年4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70例颌面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其中男49例,女21例;年龄20~61(378±37)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56例,暴力10例,高空坠落4例;所有病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的颌面部疼痛、面部肿胀与畸形、张口活动受限以及咬合关系异常等。
12仪器与方法
121仪器德国西门子SIEMENS64排螺旋CT扫描。
122具體方法扫描参数:120 kV、140 mAs,采集层厚度为06mm。横断扫描后把数据信息传导至图像处理工作站,采用多平面式图像重建法(MPR)、表面阴影式遮盖法(SSD)、容积渲染式成像法(VR)进行三维重建。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yngo.via.VB10B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率(%)表示计数资料,X2进行检验。将P=005设为组间差异检测标准。
2结果
参与本次研究的7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一共发现骨折线322条MPR能够从轴位、矢状位与冠状位3个方位观察骨折情况,图像清晰度与对比度优良(图1、图2),能够呈现出骨折线321条(9967%),CT扫描图像发现骨折线256条(7950%),其对上颌骨、鼻骨、蝶骨与筛骨骨折的诊断率分别为8390%(99/118)、7361%(53/72)、7353%(50/68)、8438%(54/60)显著低于MPR1000%(118/118)、1000%(72/72)、9853%(67/68)、1000%(64/64)。经统计学软件分析,MPR各分项诊断率显著高于CT诊断结果,组间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颌面骨骼类型繁多,主要由鼻骨、上下颌骨、颧骨、泪骨以及颚骨等构成,颌面骨解剖结构极为复杂,同时相互重叠,故此常规X线检查手段的应用,难以精确呈现出患者骨折的立体解剖面。在X线平扫中,需对特殊部位进行投影照射,在患者体位摆放不当情况下可能导致局部无法整体暴露出来,尤其是颌面部较深层次结构骨折,难以协助临床医师获得骨折部位存在的碎骨片的位移与数目信息。常规CT检查手段的应用,呈现的是二维图像,尽管该种图像能够有效规避重叠现象,但是不能体现出三维立体信息,故此无法整体性呈现出骨折线的走向与全程长度,也就是说X线平扫与传统CT诊断均存在缺陷,影响疾病诊治的精确性与科学性[2]。
有报道指出,多层螺旋薄层CT扫描能够有效监测出颌面骨骨折的复杂状况,在清晰呈现出颌面骨内部骨折形态方面体现出巨大优越性,故此成为颌面骨骨折的重要检测手段之一。本次研究中采用的16排螺旋CT能够显著提升扫描速度,提升图像的分辨率,同时具备强大的后处理功能,适用于颌面部骨折临床诊断的同时,在危重症患者以及儿童检查中也体现出一定价值。MPR是对多层螺旋CT扫描期间所得图像数据,从数个维度进行平面重组,进而协助临床医师从数个平面清晰观察与发现骨折线,疾病临床诊断中常用的平面以冠状面与矢状面为主,与此同时MPR还可以结合临床需求再建重组出不同维度的斜面。MPR能够采用调整窗位与窗宽的方式,发现细小骨折以及与扫描平面平行的骨折线。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MPR能够发现骨折线321条(9967%),CT扫描图像发现骨折线256条(7950%),以上颌骨、鼻骨、蝶骨与筛骨骨折为主,上述骨折类型显著低于MPR相应检查结果,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了MPR在颌面部骨折临床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与相关报道结果相似[3]。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还发现,MPR还能够更为清晰的呈现出骨折愈合期间结痂状况,以此为依据做出临床治疗相关评估结果。但是尽管如此,MPR为二维图像,缺乏立体性,难以使口腔医师建设与骨折位置相关的三维空间图像,进而无法直观的掌握骨折位置实际病理解剖关系,对临床有效治疗方案的编制没有体现太大的助益[4]。而将MPR与CT联合应用,两种诊断技术优势互补,显著提升骨折临床诊断的正确率,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谭庆辉.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4,18(16):157-158
[2]彭明, 石永久, 张佳文,等.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 27(4):608-610
[3]钱文昭.螺旋CT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建诊断颌面部骨折的临床价值[J].常州实用医学, 2016,45(3):163-164
[4]何建成, 邱型豪, 林星星.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三维重建辅助在颌面部骨折诊疗中的应用研究[J].医学信息, 2015, 28(47):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