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康复护理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8-07-17莫敏骑
莫敏骑
摘 要 目的:探讨连续康复护理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收治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0例,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康复组采用连续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康复组膝关节功能恢复率和生存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采用连续康复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膝关节恢复率,改善其生存质量。
关键词 连续康复护理;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功能
资料与方法
2014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0例,依据入院前后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康复组各25例。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20~75岁,平均(48.94±12.25)岁;闭合性骨折18例,开放性骨折7例。康复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19~76岁,平均(49.65土12.83)岁;闭合性骨折20例,开放性骨折5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①正确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时刻关注手术部位皮肤变化,如颜色、温度和血液流通情况、脉搏情况、感觉状态等;②常规切口护理;③健康宣教;④指导患者按时服药。
康复组采用连续康复护理:①对患者健康水平、肢体运动情况予以全面评估,以便能够制定更为人性化的康复计划,且对患者施以全程指导。②患者入院时,应由医护人员施以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通过良好护患关系的构建,准确掌握患者情绪变化和心理活动,用以在疾病知识讲述的同时,减轻患者担忧,提高其治疗依从性。③在患者肢体康复锻炼时,应全程陪护,详细告知踝泵运动注意事项,加快膝关节机能的恢复;指导患者正确引体向上锻炼,即以健侧力量为支撑点,拉住吊环,在手臂、大腿等力量的辅助下,身体保持向上支撑的状态;叮嘱患者应按时运动,以此在提高自身免疫力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出现。④以循序渐进的形式,对患肢进行康复训练,即在适量增加负重的情况下逐步演变为完全负重,即保持患肢提高400,坚持60 s,每次锻炼15 min,早中晚各1次。但是,在此过程中运动强度切勿过大,应以患者耐受度为准,最佳锻炼时间在切口出现骨痂时,不可半途而废。⑤康复训练后,应强化其仰脚、屈膝等动作训练,逐渐过渡至仰卧屈膝、屈髋训练,3次/d,各动作反复锻炼40次,持续锻炼6个月。
统计学方法:以SPSS 19.O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0)表示,采用X2检验,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率比较:康复组膝关节功能恢复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对照组生存质量略差于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脛骨平台骨折作为骨科较为常见的下肢骨折,主要由交通意外伤引起。传统治疗中,借助钢板内固定的形式,对关节予以加固。再经膝关节功能锻炼的方式,加快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而在此过程中,连续康复锻炼可在预防患者肌肉功能萎缩的情况下,减少膝关节粘连并发症的出现,加快血液循环,不仅可起到消肿止痛的效果,还可促进胫骨关节面的重造。
总之,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连续康复护理工作的施行,可显著提高患者膝关节恢复率,改善其生存质量,存在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