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镇青年引领下的娱乐营销

2018-07-17梁欣萌

国际公关 2018年3期
关键词:娱乐小镇消费

梁欣萌

编者按:3月27日,中国移动互联网数据库Questmobile发布《“小镇青年”洞察报告》,从“小镇青年”的移动互联网渗透率、消费表现等多个维度,通过系统的数据分析,得出对于“小镇青年”这一时下焦点群体的深刻洞见。慢节奏的生活方式、更多可自由支配的财产和更高的消费力、更为“轻量级”的文化娱乐需求,“小镇青年”已经逐步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该报告显示,伴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用户的下沉,截至2018年2月,小镇青年的规模已经高达2.12亿,渗透率同比增长38.6%。

鉴于此,本期品质沙龙活动以“小镇青年引领下的娱乐营销”为讨论主题,对“小镇青年的娱乐行为画像”、“小镇青年的娱乐营销策略”、“小镇青年引领下的娱乐营销会给文化产业在中小城市的发展或变现带来哪些机遇”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

本期沙龙的特邀嘉宾主持是危机管理专家曹志新,对话嘉宾分别是北京尚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娇,何仙姑夫&贝壳视频合伙人/CMO邢川,睿符品牌传播高级总监刘巍,以及赞意互动高级总监王凯。

曹志新:真知灼见,一期一见!

欢迎各位嘉宾来到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参加由《国际公关》杂志主办的第81期品质沙龙活动,本期沙龙我们将要讨论的主题是“小镇青年引领下的娱乐营销”。

这期沙龙活动的话题非常新颖,我也整理了一些资料和大家分享。何谓“小镇”——当互联网人口红利在最优市场一二线城市日趋饱和,更为广阔的中小城市和县城成为新市场的参与者。2016年《第一财经周刊》对中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分级标准,将全国三四五线城市和六线的县级区划作为我们定义“小镇经济”的研究范围。这里的“小镇”并不是我们头脑当中乡镇的概念,它代表了和一二线城市相对差异化的一种消费生态。何谓“青年”——我们讲青年样本的范围定义为15岁到24岁,再向低年龄段进一步下滑,基于互联网生态和硬件向年轻群体的更快速普及,15岁到18岁的群体俨然成为了互联网泛娱乐消费用户的重要组成。还有一个重要的数字,三线城市的人口数量是一线城市的6倍以上。从人口基数来说,未来消费升级的重要消费群体必然是在人口规模更大的三四线城市,而小镇青年则是这个消费人群的主力军和生力军。

我们希望通过对这期话题的讨论,洞悉三线及以下城市年轻用户在泛娱乐消费领域的特征,包括视频、游戏、阅读、动漫、音乐等,成为公关服务企业进行市场重新布局的一个重要参考。

那么,小镇青年的娱乐行为画像有哪些呢?下面就听听各位嘉宾的观点。

彭娇:首先,小镇青年的娱乐时间是相当充分的,因为在小镇工作压力相对较小,生活环境简单又熟悉。去年我看过腾讯做过的一份报告,称小镇青年平均每天至少有4小时以上的时间可以用来娱乐。其次,在内容选择上,由于互联网的发展,手机和其他智能设备的普及,小镇青年在线上娱乐内容的选择上和都市青年是没有太大差别的,只是当地实景的娱乐项目选择相对少,线下的娱乐内容选择有一定差别,比如小镇青年的线下内容我们总结叫“老四样”,吃饭、聚会、唱K、麻将,而都市青年可参与很多实地体验类的娱乐活动,比如动漫展、彩色跑等。最后,我认为小镇青年为娱乐内容付费的选择更为自由。有报告显示,在某些层面小镇青年的付费支出比都市青年更大,花钱的地方少,也不用还房贷等,但他们可支配的收入较少,所以我不认为小镇青年在娱乐消费上会有很大的爆发力,但可能未来他们的收入增加之后,会在娱乐上支出更多。

王凯:2017年下半年,我们帮客户做了一个调查。到二三线城市,甚至下沉到四到六线城市。重点分析三部分内容,一是影视类,比如综艺节目等;二是电竞类,主要是手游;三是阅读类。小镇青年目前最爱影视和阅读,但是每天花在游戏和影视的时长最多,更经常在网络影视上花钱。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很大的趋势是,视频网站的会员规模和会员收入增长趋势较为明显,从国内的视频网站到国外的YouTube,在一线城市发展之后,都将会向中部、尾部发展用户。

邢川:贝壳视频作为国内专注短视频品牌孵化和升级的MCN机构,现在有40到50个头部红人,他们有很多头部内容就是聚焦小镇青年的。我自己的感触很深刻,在美食、旅游、搞笑、情感等等品类中,我发现搞笑和情感目标客群的小镇青年比较多。贝壳视频所有头部账号都是全网运营,就是多平台、多分发,我们发现,像以小镇青年作为目标客群的头部内容,在多平台上的活性是最高的,而且通用性最高。什么意思呢?比如一个搞笑内容,在快手、抖音、微博都很火,这就说明小镇青年对于搞笑娱乐的需求量是比较大的。另外,小镇青年在各大平台上的互动性是最高的,黏性、转发性、完播率也是最高。这一方面与小镇青年宽裕的时间有关,还和他们本身对娱乐内容的参与度和相对较低的防備心理有关。

刘巍:我们一些客户有做“小镇青年”这样的需求,一个是内容,一个是渠道,都要下沉。刚才各位嘉宾的观点我都很赞成,我再强调一点,线上内容的设置上有一些区别,比如抖音和快手,一二线城市和三到六线城市的内容是不一样的。还有我很赞同刚才彭总讲到的线下内容有很大的区别。今天的营销强调的首先是大环境的变化,新一线城市的崛起,消费升级,改革开放的深入,整体来看,小镇青年所在的区域消费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需求,因此想深入到特定区域做营销,一定要注意本地化和细分化。

曹志新:小镇青年的娱乐行为特点我们越发清晰了,那么对比一线城市的娱乐营销策略,小镇青年的娱乐营销策略具体是怎样实施和落地的?

王凯:我认为小镇青年的娱乐营销没有一个具体的大策略,因为针对每一个项目,具体做法都是不一样的。如果是下沉式的做市场,分级式的营销是一定要做的。刚刚刘总讲到的线下活动,或者叫传播,结合本地化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国际一线品牌,下沉到常州、无锡这样的城市,结合本地文化的调性,用户是非常愿意接受,并消费的。本土文化区域性的内容,加上整个市场的策略和传播资源,再搭配全国的营销效果,这样才能收获好的传播营销成果。

邢川:对于我们来说,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阶段,比如精细化,包括垂直类,其实在2015年的时候我们就分别做内容,微博、优酷、腾讯的重合度并不高。2017年之后,开始做全网分发。今年有一个特别明显的变化是,又重提精细化运营。比如抖音是30秒的内容,美拍、微博是3分钟,腾讯、优酷、爱奇艺这些可能是10分钟或20分钟。做这样垂直、精细化的运营,主要是把握住三方面,第一是内容维度,选择小镇青年喜欢的内容,比如我刚才说到的搞笑、游戏、情感等;第二是形式,从我们现在的数据分析来看,像今日头条、快手等平台的下沉做的非常好;第三是选择平台,也就是渠道,现在所有的数据分发都是算法制了,选择好的算法制,用好的内容和形式触达小镇青年。分享一个今年和我们合作较多的客户案例,就是天猫。他们现在侧重的战略就是下沉,原来主打时尚、形象好的女性做推广,而现在强调用快手的红人来做传播、做营销。

彭娇:我们公司是以影视剧制作、艺人推广为主,同时做品牌与影视剧的植入和传播,以及植入后的营销。一部影剧策略制定前,最核心的就是确定观众在哪里,选择有效渠道和生产有目的性的营销内容,因为现在渠道的繁多,我们甚至会围绕目标观众在渠道的选择去做详细的调研。我们现在正在做电影《给19岁的我自己》的宣发,首先根据经验我们预设电影的受众是18岁到30岁女性观众,那么她们到底是都市青年还是小镇青年呢?于是我们做了好几轮试映会,反馈结果显示二线和三线城市的女性更喜欢这部电影。其中一个原因是这部影片中的主演都曾经演绎过小镇青年追的剧,比如男主角林柏宏凭借电影《六弄咖啡馆》获得“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女主角石安妮主演过青春偶像剧《杉杉来了》。那么这个区间范围内的小镇女青年是学生群体?是白领?还是有了孩子的妈妈呢?我们又到不同城市举办试映会,包括武汉、重庆、襄阳等,最终得出22岁到28岁区间的白领女性对这个话题最感兴趣,因为电影讲述的是19岁的自己,大学还没毕业的学生对刚刚过去的19岁没什么概念,而恰恰是毕业后刚步入社会开始打拼的年轻女性,或是生完孩子后自己的事业和家庭遇到了瓶颈期的女性,对这部电影有一定的情感共鸣。所以,我们以这个定位去筛选电影推广的渠道,比如和职场女性、年轻妈妈喜爱使用的APP合作。此外,在传播的原生内容上,针对女性观众的痛点和情绪点,创作有关的文案和物料。

刘巍:刚才邢总说到的全网分发,我们也在帮客户做全国性的传播,但具体到某一个区域,比如华南区、华东区,再具体到某一个城市的时候,就一定要细分。为什么要细分化,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成千上万的小镇肯定有差异化的内容。比如十几年前格兰仕、美的这样的客户在南方一个小镇全年创造的GDP,会超过北方一个地级市全年的GDP。这样小镇里的青年见多识广,日常的娱乐文化消费一点不比城市青年差。因此,做营销时要从心理上重视他们,真正去研究他们,到一线去调研,比客户还要懂客户的客户。当然,现在我们离不开大数据等科技手段的运用,但是仅用技术是不够的,还要结合线下实际的调研,不断的融合、研究、创新,只有把不断迭代的科技手段加上成熟的、甚至显得很“笨”的人力手段的融合,得出的结果才是更可行、更靠谱的。

曹志新:从一二线城市走到三四线城市,品牌是否需要牺牲原有调性达到品牌下沉的目的呢?

彭娇:谈不上品牌调性的牺牲,因为品牌在做传播时,调性的把控是归属于品牌自身。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智能设备的普及,小镇青年接收的信息,他们的视野和见识与都市青年是没有很大差别的。产品进入目标群体的时候,是需要品牌找到适当的契合点,把握原生传播内容的尺度,但不是为了迎合目标群体而牺牲品牌的调性。

邢川:我认为品牌下沉分两部分,一是营销下沉,二是品牌下沉。还是以我們公司为例,几十个IP内容也是品牌,我们用做品牌的方式去做内容。坦白地说,精细化运营中,品牌也是细分的,一线城市的品牌就是一线城市的品牌,三线城市的品牌就是三线城市的品牌。品牌下沉到三线城市,并不影响品牌调性,只是产品落地了。比如和我们合作的品牌,在三线以下的城市做活动和促销最多。从内容结合点来说,也不是以品牌逻辑、品牌调性为主打,而是主推使用场景和消费场景。一些国际大品牌也会找小镇青年喜欢的搞笑博主,但不是讲品牌高大上的故事,而是演绎小镇青年喜欢的场景,从而实现产品的销售和品牌的落地。所以说是品牌在下沉,但品牌调性是不会变的。

王凯:我认为品牌平移到三线城市去做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做营销的重点不再是讲品牌故事,而是针对性的去打开市场。

刘巍:我认为说品牌下沉,只是概念上的说法而已,真正实际做的其实是渠道下沉,或者说是业务下沉、服务下沉。品牌的战略也是需要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比如,肯德基在中国推出的早餐有中餐的品类,这种品牌策略就是加入了本地的基因,但品牌的总基调是不会变的。

曹志新:刚才我们也谈到小镇青年已经成为了娱乐营销的主力军,在他们的助力下,快手、火山小视频等APP也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那么这些开发者要如何把握住这个风口让自身拥有更好的收益呢?比如会员付费制度,品牌植入合作等。

邢川:下沉对于这些软件的开发者来说是一个人口红利,从增长上来说,他们肯定要付出的更多,关注收益的问题,但是目前来说,我认为这样的平台实行会员付费制度可能行不通,因为目前大部分付费是支持大IP的内容,比如《芈月传》、《琅琊榜》。而快手、火山小视频上的内容都不够精细化,因此用户付费的可能性相对较低。

再来说品牌植入,这是2B的逻辑,广告是可行的,找适合下沉的平台,会收获很大的收益。有一个做的很好的例子就是B站(哔哩哔哩),他们游戏联运的模式占了其营收的很大一块,而且增长率非常高。刚才提到的快手和火山小视频在转化率上很高。那么继游戏花钱之后,就是充钱,这就是联运。联运逻辑是什么?就是用户充钱之后,开发者分成收益。我认为这种2C的模式覆盖小镇青年是可行的。

刘巍:我想还应该强调一个前提,快手和火山小视频迎来爆发式增长是因为小镇青年庞大的需求而增长。我们说消费升级,现在三线到六线城市的需求增长是飞速的,有了新的需求,这些平台才能站在风口上。随时研究小镇青年新增的需求,看清大的发展趋势,是我们要抓住的机会点。

彭娇:刚才邢总提到跟游戏或者影视的联运,我有一个朋友是做游戏分发的自有平台,他正在研究在平台上建立一个商城,我觉得快手和火山小视频这样的平台也可以抓住这种机会。它们首先是满足了小镇青年的基数和体量,人口红利的流量有了,怎么确认这些青年把手头上的可支配性收入花费在愿意花费的地方,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渠道和转变的方式。通过技术的手段可以实现在看视频时产品的推送,不管是跳转到别的商城,还是自有商城,都是值得这些平台去探索的。

王凯:2016年,迪奥推出的Lady Dior Small七夕限定款手袋通过线上限量发售,乐视超级电视的用户可以第一时间在迪奥企业台中“边看边买”,抢购这款商品。通过用户观看的内容,利用大数据分析便可以画出用户的“画像”,从而使用乐视智能终端的用户收到“投其所好”的定制商品推送,将与内容紧相关的商品推到用户眼前。现在抖音也在尝试开放这样的入口,对于二三线城市来说爆单还是很多的,带货很强。

曹志新:在各位嘉宾实际做业务的过程中,哪些领域的娱乐营销是小镇青年所偏爱的,并且最能吸引小镇青年消费?

刘巍:一部分是网络影视、网络游戏,也有一部分是K歌。像“全民K歌”这种APP非常受小镇青年的欢迎,他们很愿意把“当明星”的感觉分享到朋友圈。另一部分是阅读,我理解这块是小众化的。

邢川:小镇青年所偏爱的一般是短视频、直播和游戏。如何能够吸引他们消费呢?我们和客户合作的模式是优惠模式,比如此前合作过的“一起买买买”、“拼多多”,因为他们本身的产品模式就是优惠和实惠,就会打动小镇青年,与我们合作做活动,效果就会更好。在消费方面,我觉得不分领域,重要的是看它能否促销,因为小镇青年还是追求性价比的,而一线城市的年轻人更追求潮流、个性。因此如果产品是促销式、积分换礼式、拼团式,对小镇青年的消费刺激就会更大。

王凯:从实操的经验来看,短视频的营销在小镇青年中是比较受欢迎的。从我们给客户做的案例来看,无论是性价比,还是到达率,短视频也是最高的,但是内容一定要好。我们更强调粉丝营销,很多品牌找了明星代言之后,如何让受众知道这件事情?比如易烊千玺的粉丝群体,一线到六线城市都有,可能更集中在三线到六线城市的学生群体和上班族。他们的传播力是很强大的,品牌借助他们的力量进行扩散,一个粉丝可以实现1到N。比如《创造101》,做了一系列的粉丝周边,购买力非常强,特别是小镇青年,他们接触的内容相对一二线城市青年较少,所以有新鲜感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就比较有吸引力。

彭娇:刚刚王总说到视频类的娱乐营销现在都比较火,我也是感同身受。现在越来越多的品牌找我们做影视剧的植入,近年来大火的都市热门剧《好先生》、《欢乐颂》等都有不少品牌的植入。影视剧的植入在各大电视台和视频平台的传播体量都非常大,植入创意做的好,容易全民热议,比如“三只松鼠”和“唯品会”在《欢乐颂》中的植入,热议曝光品牌就能收获较高的引流。而且小镇青年的娱乐方式比较有限,现在一二线城市的青年很少看电视了,但三四线城市的青年有很多会看电视,即便是玩着手机,也会打开电视机,这可能是一二线城市中老年人做的事情,所以影视剧的植入会越来越多。这些领域的娱乐营销怎么吸引消费?内容和创意都是很重要的,要契合小镇青年的特点——时间多,耗流量这块一定是吸引他们的。还有就是邢总说到的优惠促销,做营销创意时要寻找结合点,吸引他们消费的概率就会大。

曹志新:在小镇青年中崛起的娱乐营销,可能会出现哪些负面问题呢?比如低俗传播、缺乏精神内涵。对此,我们又该怎样去规避和解决这些问题?

王凯:内容下沉,或者渠道下沉,结合本地,内容低俗是没有办法避免的。快手在小镇青年中是很有流量,但内容的确是有风险的。对于品牌来说,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否则对品牌造成的伤害是极大的。我认为除了尺度的把握,还有就是品牌与正向的艺人、优质的内容合作,保证高于低俗的基准线。

彭娇:这其中面对的两个问题是生产内容和传播内容。我不建议营销人为了赚取流量,在自己做内容和定策略时只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所谓缺乏精神内涵的低俗传播,我认为是对小镇青年的误解。如今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小镇青年接触到的信息与都市青年基本是同步对等的,他们也是有美好追求的。只是个别追求短平快红利的客户错误的引导,才会造成小镇青年喜欢低俗内容的印象。我们作为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要树立好正确的价值观,在公关行业倡导生产有价值的内容,制定审查规范,在内容生产上把控好尺度。

曹志新:内容真的很重要!现在有一个非常积极的好现象,像国家征兵的短视频,还有前不久播映的电影《厉害了我的國》,通过传递正能量,引起了公众强烈的反响和共鸣。想要依靠低俗的内容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不仅会受到严格的查处,而且对品牌形象也是致命的打击。

邢川:大品牌,包括我们这种企业,是绝对不会做低俗内容的。很多做低俗内容的都是山寨产品,根本谈不上有品牌,他们的生存压力极大,有时候会借由低俗内容打开销路。这个现状在发展中的中国是不可避免的,但目前行业的审查日趋严格,监管力度也在逐渐加强,所以相信随着整个国家的发展进步,低俗内容的产出和传播将会越来越少。

曹志新:彭总之前说到电影《给19岁的我自己》正在宣发阶段,你们公司做了很多场试映会。彭总有没有感触,在小镇青年引领下的娱乐营销,会给文化产业在中小城市的发展或变现带来哪些机遇?这里,我先分享一组数据,横店影视在2017年的自营影院数和屏幕分别达到266家和1684块,增幅21%和19.26%,主要布局三四五线城市。且至今拥有的 266 家自营影院和 300 多个已签约影院储备项目中,三四五线城市占比达到70%。

彭娇:的确,长期来看小镇青年对影视行业的发展肯定是利好的,因为体量巨大,同时,随着国家的精准扶贫等政策,小镇青年的可支配收入也会越来越多,这也是为什么营销人和内容生产方都在想办法抓住这群用户的原因。在电影院线的增加方面,影视行业的讨论有很多,其实增加县级城市的影院数量对票房增长是机会和挑战并存的,因为县级城市中的青年大多都外出务工了,而且小镇青年去影院观影的消费频次并没有那么高,但这对于网络影视就是一个很大的机遇,网络剧、网络大电影的变现能力很强,爱奇艺的会员就达6000多万。所以我认为再过两三年,等小镇青年的可支配收入变的更多、人流回归更多的时候,实体的体验经济才会增长起来。当然,可能还有一些新的模式值得我们探讨,比如相较于建立影院花费的高额成本,是否放映车露天巡演的方式更能快速带动中小城市观影消费的增长。

刘巍:从大的趋势来讲,首先要尊重小镇青年。不要小看三线到六线城市蓬勃增长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要真正放下心态,跟他们做朋友,去研究他们。其次注重新的消费可能,一二线城市的流行文化,比如演唱会、音乐节,走到三四线城市的越来越多。我们也合作过音乐平台,做小型音乐会的线上直播,先从线上的形式火起来,再逐渐走下去,需要一个时间过程。

邢川:今天参加沙龙活动之前,我对小镇青年没有特别的研究,和大家聊过之后,我对自己的事业更有信心了。回过头来说,小镇青年引领下的娱乐营销对我们公司来说利好特别多。比如对小镇青年的重视度越来越高,投放广告就会越多,广告端的收益就会越来越大。还有一点我感触特别深,5年前我们自己做过电商,当时一个月才卖了几百块钱,而现在我们公司旗下最新的卖零食的红人,一个月就能卖300万,我想这与小镇青年的人群崛起密不可分,因为内容是完全相似的,但结果却是天壤之别。

王凯:我和邢总的感受很像,我们公司之前做过的案例没有特别明确的人群划分,我想今后在做品牌策略和创意策略的时候,可以多打开一个思考維度了。对于公司的业务,我认为有两点启发,第一是有产品适合在三线到六线城市做小镇青年的创意和策略,我们要为客户提供思路;第二是在粉丝经济中,小镇青年占比很大,我们要更重视这一块粉丝的力量,传播的渗透率很强。

曹志新:通过今天的讨论,各位嘉宾都更深刻地领会了“得青年者得天下”的内涵。小镇青年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都市青年,未来在内容制作上、人群的差异化上,我相信各位嘉宾都会更加重视小镇经济,考虑到小镇青年的特点,生产出他们愿意看、愿意听、愿意读、愿意传播的内容,这对效益的倍增也是极大的利好。

最后,请各位嘉宾展望未来,你们是否看好小镇青年引领下的娱乐营销?

刘巍:刚才我们强调了小镇青年差异化和细分化的需求,随着消费升级的深入,小镇青年所在区域的消费能力持续走高,这对营销、公关和品牌发展来说是绝佳的机遇。小镇青年引领下的娱乐营销前景如何,我不好预测,但是一个实例可以证明,那就是vivo和oppo,它们深入到小镇青年中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然,随着人群需求的变化,品牌自身也要不断更新,沟通内容和沟通渠道要与时俱进,深耕这部分内容,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邢川:现在营销都在讲精细化运营,针对小镇青年的解决方案目前还没有听说,比如有的广告公司只打小镇青年,有些产品只卖给小镇青年,所以我认为未来行业全方位的服务都是有区域针对性的可能。第二,从制作内容的角度来讲,未来针对小镇青年的内容会更丰富,因为现阶段已经在讲地域下沉了,包括方言、当地的吃喝玩乐,开始有体验式的内容,比如美食探店。第三,小镇品牌是一种可能性,这个品牌就服务一个县,之前做品牌都是全国化的,因为当地的消费力有限,但如果小镇青年真正崛起了,变成了中产层级,十几年后,很有可能一个小镇的消费力足够支撑一家企业生存了,那么这个镇的矿泉水和隔壁镇的矿泉水就是两个不一样的品牌。

王凯:首先我是看好小镇青年引领下的娱乐营销前景的,因为三线到六线城市还潜在着巨大的市场增量空间。随着娱乐文化的逐渐推进和普及,肯定会有更多的小镇青年参与到其中。其次我认为小镇青年的消费习惯会发生转变,从看剧付费到内容付费,从基础消费类型转变成精神消费类型。

彭娇:我和大家一样看好这种模式,因为体量很大,加之国家政策的倾斜,大城市的青年回流,在大城市培养出来的消费习惯也会逐渐回到小镇,并延续下去。但是有时间周期的问题,目前来讲,小镇青年的可支配性收入太少了,到了一定的时间节点,可能会迎来小镇青年的爆发式消费。至于小镇青年引领下的娱乐营销未来会如何演变,我预测更多的是与女性相关。我看过一些文章分析称,未来社会主体的消费力是小孩,女人,狗,男人。所以我认为要想抓住小镇青年,重点是抓住小镇女青年,因为她们的消费力远大于小镇男青年。

曹志新:任何一个市场的形成包括三个阶段,一是发现市场,二是培养市场,三是收割市场。感谢各位嘉宾带来的精彩观点,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期沙龙的探讨交流,各位公关同仁能够重视小镇青年,研究小镇青年的特点,制定出符合小镇青年特点的营销推广策略,更好的服务小镇青年,更好的开发小镇经济,实现公关在新时代、新阶段服务新人群的跨越。

本次沙龙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猜你喜欢

娱乐小镇消费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国内消费
熊的小镇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