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大学继续教育发展机遇与创新模式研究

2018-07-17胡锐

继续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继续教育发展策略

胡锐

摘 要:建立在终身教育框架下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21世纪继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而高校继续教育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我国当前高校继续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着力研究与探讨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特别是双一流大学继续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与策略。

关键词:双一流大学;继续教育;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在当代和未来的社会发展中,高等学校的学历教育已不再是学习的终点,而将成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新的起点,高校继续教育也因此面对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续教育是知识经济的成功之本,是人才强化培养、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方式。继续教育将伴随人的整个职业生涯。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发展,这对继续教育是挑战也是机遇。综合性研究大学继续教育潜力巨大,其在高校继续教育发展中起着导向引领作用。因此,研究与探讨综合性研究大学继续教育发展战略与办学思路已经成为继续教育管理者与专家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仅以此抛砖引玉。

一、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机遇与困境

(一)发展机遇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为高校继续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也为地方高校对继续教育的需求注入了新的活力。

1.建设“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理念为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知识和信息是21世纪创造财富的主要资本,人力资源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将为个人的生存发展提供不同需求、不同阶段的学习机会和条件。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成员适应时代要求、实现自我完善的手段。大力发展继续教育事业是实现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长,继续教育必将成为终身教育的主体。

2.继续教育的制度化、法制化逐步完善拓宽了高校继续教育新空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继续教育是传统的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同时还将“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继续教育制度”,“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使公民接受适当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和终身教育”作为教育基本制度。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中也把发展继续教育、继续教育事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

3.高中低端人才接受继续教育需求的市场旺盛成为高校继续教育市场需求源动力。

正在成长伴随技术创新的国际化脚步,新的产业和岗位不断出现,技术人才的岗位变化与流动日益频繁,一个人根本无法在正规学校期间掌握工作所需的全部知识,从业人员的岗位竞争和工作压力迅速增大,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高中端人才对综合性研究大学品牌知名度与认可度、对继续教育需要增长与续性需求已经成为综合型研究大学发展与丰富继续教育办学的重要源泉。

4.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干部教育培训需求增长为发展高校继续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综合研究型大学已将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纳入高校“顶天立地”办学的重要举措,其继续教育发挥服务社会、传承文化职能已经成为高校体现实力与服务地方的重要窗口。立足于当地社会,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高地,是为地方经济建设输出各类人才的基地,是研究发掘区域特色、传播地方历史文化的载体。综合研究型大学已十分注重根据地方经济社会、产业结构和文化资源的特征设置相应的学科、专业和课程,通过省(市)校共建、校企合作、科技孵化等形式逐渐成为当地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信息交流和文化辐射的中心。因此,地方经济社会对综合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的需求空间很大,而综合研究型大学在地方人才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方面优势明显、口碑卓越。

(二)机构改革困境

1.办学体制与管理机制的制约。在办学体制上,学历教育目前仍是大多数综合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的主体,这也是综合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的优势所在。但由于受全日制办学的影响,继续教育中的学历教育在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上仍然沿用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培养模式陈旧,学生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应变能力和调节能力弱,社会竞争力不强。在管理机制上,由于学历教育涉及学校的各个专业学院,多部门的参与给继续教育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但同时由于利益驱动,人为地造成学校内部办学的恶性竞争,使得综合性研究大学继续教育政出多门、管理成本上升,甚至影响继续教育办学声誉与形象受损。

2.专业化人才缺乏。由于历史的原因,综合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办学规模较大,从其他專业学院调配过来的专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基数较大,加之普通高校近年来加强专业团队建设,强调以科研促教学,引入了不少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使得继续教育的机构较为庞大。这些“半路出家”的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从事职业和工作岗位发生变化,有的人员转变较快,迅速适应了新的职业与岗位要求,而有部分人员磨合后仍难以适应继续教育的工作要求。目前,综合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人员专业化队伍建设已经成为继续教育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重要课题。

3.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继续教育“隐患”的重视与关注成为“无形的压力”。当前继续教育发展存在着定位不准、思路不清、共识不多、抓手不足的问题已经受到国家教育部门主管领导的高度关注与重视。全日制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协调并重发展,理顺政府和学校各自的管理体制;根据学习者、社会、政府、企业的需求,尤其是社会需求,设计好继续教育课程资源;建立资源提供机制,分层分类整合资源;创新继续教育质量监管方式和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和学校各自监管机制,完善高校评价机制,增加继续教育服务社会的评价指标。这一系列重要问题与课题既是教育主管部门关注的课题,也是综合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急需解决的重要难题,因此,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关注与重视下,解决这些问题将成为综合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发展的压力和动力。

二、创新继续教育办学模式

综合研究型大学要谋求继续教育新发展,应理性选择以高端培训为重点,适度探索职业教育与学历继续教育衔接贯通的发展模式。

(一) 探索学历继续教育新模式,提升学历继续教育办学层次

培养高学历型职业技术人才和促进职业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办学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发展方向,而高等继续教育是我国实施人才培养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应从如何满足培养对象的终身学习需求出发开拓继续教育功能,使其成为容量大、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教育体系。在过去开办专科和本科生继续教育基础上,尝试探讨在职研究生教育试点,发挥综合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学习网点多与远程教育试点办学多年的优势,结合社会需要开办本校特色的研究生在职教育。

(二)规范非学历教育管理

非學历教育作为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越来越受到各个继续教育办学机构的重视,综合研究型大学内部的各个部门对承办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也很高涨。但是,如果各个部门与学院分开办学与管理,就会造成资源分散,不能突出学校的整体办学特色,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就不能有效地进行融合,使得管理随意性大,缺乏整体的宏观调控。为了充分利用学校优质的教学资源,发挥教学科研优势,提高社会效益,普通高校应当制定较为详细的非学历教育管理制度,对校内各办学单位的资质进行审查,对非学历教育的办学、招生宣传、咨询、教学管理以及培训证书的管理等工作进行规范管理。

(三) 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继续教育模式,提升办学质量

为实施继续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的多元化、社会化、产业化发展模式,必须从传统陈旧的办学模式中走出来,加强招生宣传,寻求合作单位和教育项目,共同办好校外教学点。创新多层次、多规格的办学模式,可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一方面提升继续教育对社会市场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增强学生的岗位能力,培养用得上、靠得住、学用结合的专门人才。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是对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全面开展创新教育的一种探索,必须改革和创新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运行机制,发挥综合性研究刑型大学多学科优势,突出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国家职业标准为参考,加强企业人才培训和技能培训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 提供多层次、多类型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真正实现个性化教育和需求教育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教育的终身化、多样化和社会化要求高校继续教育转向“市场型”,主要特点是: 招生办学的市场导向,教育教学的市场要求,规格质量的市场评价。在开展本专科学历教育的同时,要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在重视学校教育的同时,要走出学校,进入职场教育、社区教育。积极争取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搞培训,搞好培训为社会。走社会化办学之路,在人才培养方面坚持灵活性、开放性,要“走出去,请进来”,面向所在地域发展,面向地方产业需求,面向常住人口实际,建立与社会多方如企业、机关、协会组织、社区等的参与、合作机制,培养本土型人才,强化继续教育特色、地方经济社会特色、本校优势学科特色。扩大培训视野,真正使一些“短、平、快”项目满足社会需要,尽早服务于社会,使效益扩大化,因此,综合研究型大学在开设切实的继续教育上具有更突出的特色与优势。

三、构建特色,树立改革与创新标杆(一)改革继续教育的办学管理模式

1.实行一级办学模式。综合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实行一级办学模式的好处在于能迅速、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在一级管理模式下,主管校领导通常履行监管职能,继续教育学院统揽全校继续教育的全部工作,院长全权负责教学与管理。继续教育学院既是学校继续教育的组织管理者,也是实施教学工作的主体,具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办学的独立性与灵活性远优于其他普教专业学院。并且,继续教育学院在专业设置与课程开设上,可根据社会与市场需求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在教学组织上,直接负责教学安排,具有教师聘用权,可以直接聘请高水平教师进行教学;在教学管理上,一级管理模式减少了中间环节,继续教育学院可对具体的教学事务下达指令,管理效率高,令行禁止;在成本控制上,由于管理主体单一,管理机构能有效地控制,并在一定范围内自主使用经费,经费相对集中,可节约办学成本。

2.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综合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开展继续教育办学是履行服务社会职能的体现,在回报社会的同时,自身也会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对取得的经济效益进行合理分配以激励办学单位的积极性,综合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机构应充分调动各专业学院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高校应在坚持财务收支两条线的原则下,对全校继续教育的收益进行再分配,除留下一定比例的发展基金外,可设立专门的继续教育管理经费。管理经费应根据各专业学院参与继续教育教学的教师人数、教师总工作量、指导成教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情况以及继续教育工作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制定明确的标准,进行有区别的分配以达到激励的效果。在非学历教育方面,学校也可本着规范办学,扶持发展的思路,在归口管理的前提下,给予各办学单位较大的办学自主权,将收取的办学经费除去管理成本外,尽量划拨给办学单位按规定使用。

(二)优化内部机构与岗位

机构与人员岗位的调整涉及学校的稳定与和谐,综合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内部的机构与人员的调整,应根据国家的人事法规与政策,结合高校自身的人事制度改革与岗位设置及人员聘用工作进行。继续教育内部机构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到高校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按照有利于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有利于调动教职工积极性的原则,科学设置内部机构与各类岗位。要对设岗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本着优化结构、提高效率、合理配置的原则进行岗位设置,如对发展迅速的非学历培训业务与继续教育国际化的业务,可以适当增加岗位数量,而对于规模相对稳定的学历教育业务,可适当压缩原有岗位比例。对具体的每一个岗位,要制订岗位说明书,明确岗位职责、岗位纪律与任职条件。继续教育的所设岗位可以面向全校范围招聘,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继续教育机构内部没有合适岗位的原有人员通过竞聘的方式向校内其他部门流动,这样可以比较稳妥地解决原有机构富余人员的安置问题。

(三)合理整合继续教育资源

由于综合研究型大学对继续教育投入的有限性,合理整合教育资源对继续教育为学员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获得最大社会经济效益显得尤为关键。继续教育资源的整合能将普通高校乃至社会各种教育产品集中在一起,促进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完整、有效的教育产业系统,使高校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继续教育资源的整合需充分挖掘普通高校的内部潜力,减少内耗,提高内部效率,实现管理的科学化。普通高校继续教育要不断开发、组织和共享硬件资源、师资资源和资金资源,将有形资源的建设与无形资源的建设结合起来,走“混合”“磨合”“融合”的道路,实现继续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形成合力。

综合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机构的改革与创新,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和长效机制,改革的效果往往不能立竿见影,需要较长时间的检验。改革与创新的成效,也还处于探索与实践的验证之中,从我国知名高校的实践效果来看,有的改革进行了多年,也取得较好的成效;有的改革几经周转,渐渐步入佳境;另外有一些探索刚刚起步,还处于摸索阶段,改革的成败与效果还有待实践的进一步检验。但不管如何,都值得我们进一步地探索与实践。

(四) 引入市场运作推进产业化模式

建立起多元化的教育体制、充满活力的教育机制、多样化的办学模式,提升继续教育办学水平。目前,综合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办学模式基本还是单一的传统模式,缺乏市场意识, 观念落后, 甚至办学思想不正确, 办学缺乏活力。因此, 要变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实现由传统的封闭型教育模式向现代开放的教育模式转变。在继续教育发展上, 提倡办学主体多元化,引进竞争机制, 鼓励多渠道投资办学, 建立充满活力的内部激励机制, 形成多样化的办学模式,灵活采用全日制、业余、函授、自学考试、网络教育等多种多样的形式。

综合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与具有投资实力的相关投资机构加强合作,借助高等教育学校的资源优势,抓住机遇,尝试转变运行机制,走多元化投资办学之路,主动占领日益高涨的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市场。深入基层,深入行业、企业, 开展合作、联合办学,主动服务经济建设,服务社会。

(五) 贴近市场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内容要体现职业化、地方化、前沿化和国际化,要紧密结合社会实际,满足社会需求。要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课程, 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和职业性,注重解决经济生活、社会实践中的新问题,注重吸收新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成果,构建能快速反应新知识、新技能的新课程体系。

(六)以科学评估提升教育质量

发展综合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关键在于教育质量。应当打破旧有单一简单化地依靠分数评估教育质量高低的模式,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评估方法,摸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教育主管部门对继续教育的综合评估也必须建立在科学方法之上,努力寻找出科学评估继续教育业绩的尺度,不断推进继续教育质量的完善和提高。在教育质量评价中,要结合高校继续教育的自身特点、发展规律和新时代要求,坚持科学和切合实际的教育质量观,要树立发展的、多样化的、整体性、特色化的质量观,保证继续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七)加快远程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资源共享水平

现代远程教育是继续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构筑终身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综合研究型大学要充分利用互联网通过远程教育手段解决学习者学习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此种方式也适宜于偏远地区无法开展面授教学的客观需求。积极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可行性研究,争取学校加大对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力度,建设远程教育平台,使优质的教育资源覆盖到全国各联合办学单位和校外教学基地。

(八)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国际教育良性发展

综合研究型大学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有比较悠久的历史与良好的基础,继续教育更应充分利用本校国际化办学的优势与特色,加快推动继续教育国际化进程与国际合作项目办学的水平与影响力。

继续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终身教育的理念,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支撑,是高校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四大职能的重要途径。综合研究型大学在发展继续教育方面理应承担率先发展的重任,理应成为全国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排头兵,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已经为我国高校改革与发展起到很好的引领和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崇真,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策略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3).

[2]夏泽胜.试论地方继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效策略[J].继续教育,2009(8).

[3]王守城.当前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1).

[4]章慰.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瓶颈及对策[J].继续教育,2010(Z1).

[5]张超中.中国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消费导刊,2009(10).

[6]梁艳萍,黄大乾,构建学习型社会高等学校继续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J].继续教育,2008(8).

[7]谭胜国,廖吉娜,黄兆胜.关于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6(2).

[8]蒋开球.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发展的几大误区与出路[J].继续教育研究,2012(7).

[9]张超中.中国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消费导刊,2009(10).

[10]梁雅清,薛力峰.對高校继续教育发展问题的思考[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4)

猜你喜欢

继续教育发展策略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对继续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探究
关于促进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对初中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