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杀气

2018-07-17陈崇正

清明 2018年4期
关键词:潮汕人潮汕普通话

陈崇正

1

在我十一二岁的时候,我有幸在收音机里听到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声音。那是一个午后,大概是夏日,或者是初秋,总之是个炎热季节。南方的炎热是一只大锅,持续蒸腾,让人昏昏欲睡。我在屋檐下的花盆里,摘了几片金不换叶子,揉碎了,放在鼻孔下面闻了闻,一股清凉沁人心脾,与此同时,我寻思着如何度过这个漫长的下午。这时我听到邻居的窗户里传来了一个抑扬顿挫的声音,他在谈论杀气。他说,像小李探花这样的绝世高手,站在那里一动不动,都会散发出一种杀气。我那个时候并不知道古龙,也不知道金庸,三千个常用汉字,也还没有认全。我站在窗台下,知道了一个叫小李探花的厉害人物,但故事就结束了。

第二天,我准时来到邻居家,坐在收音机下面,听完一集潮州讲古《小李飞刀》。在潮州,讲古就是评书。这个给我讲古的人叫林江。我从来没见过林江先生,在他去世之后,才在网络上的视频里见过他的音容笑貌,才知道他是个瘦子,颧骨很高,眉目清秀,手持折扇,很容易就让我想起《天龙八部》里的书生段誉。看着视频里的这个人,我感到陌生,我并不认识他;不看视频,只听声音,这声音如此熟悉,这样的言说方式如此熟悉。在我们的生命中会遭遇许多人,有些人一見如故,有些人却是一听如故,耳朵先于眼睛,让我们确立了爱恨。

我缠绵病榻的爷爷也喜欢林江先生的讲古。我曾和朋友说,如果有一个机会能穿越到过去,我会选择一个能和爷爷一起坐在收音机前一起听“射雕三部曲”的下午。那时候,爷爷在悲怆的暮年,贫病交加,常常咳得喘不过气来。我每天都奔跑于菜市场和药店之间,在小巷子里施展轻功,跑得飞快。我们爷孙俩住在一间破屋子里,我成为他唯一的寄托。很高兴在爷爷最后的人生岁月,有林江先生播讲的“射雕三部曲”陪他度过。当然,林江的背后站着金庸,是金庸写出了好故事,让爷爷能活在故事里。

这样说起来有点悲伤。在人生中遭遇生死,跟在故事中遭遇生死,虽然有截然的不同,但却有类似的悲怆。所以我们爷孙俩常常会为故事里的人物命运而牵挂,在那样一个杀气腾腾的世界里,我们能暂时忘记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忘记贫穷和耻辱,获得继续生活的安宁。

2

办完爷爷的丧事,我搬到母亲家住着。那时候母亲又生了三个孩子,一家人的生活非常艰难。开始我被派了任务,负责放鹅。放鹅和放牛不同。老牛稳重,不会乱跑,但一群鹅管理起来非常麻烦,特别是它们开心地在池塘里游水时,根本就不理我的吆喝。我又不懂鹅语,没法子跟它们讲道理,只能绕着池塘跑,捡起石头砸出水花,吓唬吓唬它们,驱赶它们上岸。一天下来,常常累得要命,如果弄丢了鹅,还要挨打挨骂。然而,放鹅与拔草相比,还是幸福的事。如果赶上需要给甘蔗拔草,那就真是要命:两行甘蔗中间会留出甘蔗沟,用于施肥和排水,所以沟里都是有水的。给甘蔗拔草的时候,人就不能蹲下去,蹲下去屁股就会碰到沟里的污水,但也不能站起来,因为甘蔗的叶子上会有倒钩,简直就是一把把小锯子,不小心就在脸上划出一道血痕。在不能直立也不能蹲下的甘蔗沟里拔杂草,加上炎炎盛夏,田野里的蚊子很野,常常杀气腾腾成群攻来。

对于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来说,我们以为穷就要多干活,但实际上勤劳并不一定能致富。地里能不能长出东西,还得看老天是否赏饭。有时候一场不请自来的台风,就能摧毁一个季节甚至全年的劳动。无休止的农活和家务活,真的让人苦不堪言。与诗人对田野的抒情不同,在曾经少年的我眼中,田野是一个没有杀气的世界,不断的重复让人倦怠。而唯一的欢乐来自一个偶然获得的随身听,那是以学英语的名义要来的,但我并没有真的用它来学英语,而是偷偷将英语听力的磁带换成BEYOND的摇滚。我穿着运动鞋,腰上挂着随身听,耳朵里塞着耳塞的形象,曾一度遭到家里人的嘲笑,他们料定我会像村里人那样最终选择向泥土要生计。这不怪他们,在我那个年代,方圆几十里内都没有什么传奇故事,农村子女最好的去处是考上师范学校当教师,端铁饭碗。所以我的行为当然是异类,他们不明白我为什么要把这样一个家伙带到田地里去,也不明白我为什么对听古那么痴迷。林江讲古是有固定时段的,错过了,就只能等待晚上再听,但晚上时间一般很忙,所以就会永远错过了。那些电波,都消失在虚空的过去时光,永不再来。

现实实在太苦,所以需要故事。有那么一阵子,我在家几乎每天都挨打,被打得手脚都是淤青,都因为各种事情没有做好,更重要的是因为穷,父母的情绪会因为贫穷而变得很坏。我还能记得某个除夕之夜,我甚至因为挨打而不能回家,怕回家被揍得更惨。我想过去爷爷的坟上哭泣,但夜太黑,山路遥远,我怕鬼。我也想过去死,但捏捏自己的手臂,又怕痛。只能依靠在墙角默默垂泪。这时,不知谁家的收音机里突然响起:“金庸原著,长篇小说《倚天屠龙记》,林江播讲……”我的耳朵就自然被带过去了,魂魄仿佛也不在了,跟随着那个熟悉的声音来到了光明顶,去往一个有杀气的世界。

3

所以我一度认为,能如此熟练操纵一门语言的人,一定是神。在视频里看到这样的一个弱书生,有点失望,显然,这是一个人,不是神。但关上画面,那个神又一直在那里。

潮汕话在中国的诸多方言里,是一个非常孤单的存在。在很多讲普通话的场合,潮汕话几乎成为一种密码,别人都听不懂,可能还会以为是一门外语。潮汕地区有很多华侨,有一年我去了泰国,也见了我们家的华侨。他们曾经在我爷爷最困难的时候用侨批寄钱过来,接济家里人免受饥荒之苦。但我去见他们的时候,老一辈人多数已经去世,我的上一辈,以及与我年龄相仿的年轻人,都已经不太会说潮汕话。他们用蹩脚的潮汕话表达了他们的疑惑,他们说曾经来过北京,但发现潮汕话并不能跟北京人沟通。我就笑了,说中国的方言太多了,很多方言之间彼此都不能沟通,潮汕话只能算是其中一种。他们听了,多少有点失望。因为他们发现千辛万苦学会的语言,却不是通行的标准语,只能算是方言中的一个特定小方言。这样的沮丧还是可以理解的。

其实使用潮汕方言的人,从老人到现在的年轻人,在一个普通话和英语并行的世界里,已经明显会带来不便,而且影响到在一些场合发言的自信。潮汕话成为一种俚语,更因为年轻一代的普通话教育而没有得到正面的更新升级。我们会唱粤语歌曲,但潮汕歌曲要么比较粗鲁直白,要不就文绉绉而让人不太习惯。甚至,我一度认为年轻人是无法用潮汕话向恋人表白的,最后的情话,都会用普通话说出来。

然而许多潮汕人依然会非常固执地使用潮汕话,珍视潮汕话,自己用潮汕话思维,也会教自己的孩子优先学习潮汕话,都是因為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在影响着我们。很多潮汕人的普通话,都是先在脑子里说一遍潮汕话,再翻译成普通话。讲普通话对他们来说就如同说外语,不是语言层面的问题,而是思维方式的问题。

那么,潮汕人的固执,以及这种固执的逐步失守,我们究竟是守护什么呢?我认为是以潮汕方言为基础的思维习惯和文化传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需要每个潮汕人都站出来誓死捍卫的优雅的部分。更具体说,这种语言方式的差异,会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而潮汕语言的独特性也就决定了潮汕人思维的独特和活力。我这样说并非说潮汕人就很独特或者很有活力,潮汕方言为基础的思维方式,里面有太多太多的糟粕,有太多太多值得反思摒弃的东西。我身在其中,深受其害,也一直在和潮汕文化中黏糊糊的部分保持距离。但我誓死捍卫其中优雅的部分,如果要说哪一部分是优雅的,以潮汕话为例,我认为最优雅和最有活力的语言,不在潮剧里,不在潮州歌谣,而在于以林江先生为代表的潮汕讲古人那里。他们保留了潮汕话最为典雅和晓畅的部分,他们对潮汕话音韵的把握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如果要说我的语言有什么师承,我想,我语言中的节奏艺术就来自于林江先生。

4

当然,这是我的一厢情愿,我显然不是一个说书人,我只是一个写小说的。

即使在现在的潮汕,潮州讲古艺术也已然没落了。在林江、陈四文等老一辈讲古大师之后,我再也没听说过有什么年轻的讲古师。再也没有人将一个充满杀气的世界用一种优雅而幽默的方式演绎出来了。

而在当下,我们的杀气也从文字的世界直接移植到游戏里。比如在游戏《王者荣耀》里,杀气就被直接渲染为砍杀,劈死野怪和对方的英雄。在《绝地求生》之类的游戏里,则直接变成枪杀。我玩过几次这种跳伞吃鸡的游戏,唯一杀掉的是一个手无寸铁的女人,其他时候我笨手笨脚,都是直接被人两枪干掉,死了连杀气都感觉不到。

我突然发现,在现在这种杀气腾腾的游戏里,古典的杀气并没有被演绎出来,而是直接被生产为戾气,并不具备任何美感。对于参与到这样的虚拟世界中的玩家来说,杀人的快感比美感重要。这让我意识到,虚拟现实的到来,在直接的感官对接的背后,其实是对中间转换表达所需要的美感进行“降维打击”的过程。未来的许多文化产品,可能都直接跳过语言优雅之美,呈现为可视的、可直接感知的东西。

如果再往后看过去,就能看到一条清晰的线索:我们从对神的崇拜,通过文艺复兴,回归到对人自身的崇拜,明白人性之美的重要,然后工业革命又让我们感受到机器的力量,从人的崇拜到机器的崇拜,我们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而现在,人工智能将会替代机器,成为我们下一个崇拜的对象。这几乎成为一种不证自明的必然,不需要什么深邃的思想就可以预见。我们的科幻作品早就预言了我们必将被自己创造的文明所遗弃,眼看许多科幻作品也慢慢在变成现实主义作品了。

直到这个时候,我们才意识到那个有杀气的世界,竟然是我们的古典时代,而不是最先进最新奇的想象。

5

作家大概会成为最后的麦田守望者。

这些顽固信任语言表达之美有其价值的人,必将会用最残酷最彻底的方式对抗科技野蛮的改变。也或者,一个转身,成为与人工智能结合最为顺畅的工种之一。被消灭或者被驯服,这必然是一个问题。我常常在想,我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的那些切肤之痛,我手持竹竿赶着鹅群的那个时刻,难道会在虚无的技术革命之后成为机器人的素材吗?

只能相信艺术创造是人工智能最后无法征服的领地。因为如果剥夺了艺术感觉,剥夺了美的创造,剥夺了生存感觉中的爱与痛,那么,人何以为人就会成为一个悬案。如果那样,则人和机器人也就合而为一,人类也将生活在一个杀气腾腾的世界:“前面是人类管理区域,没有机器人,请走安全通道。”

据说两个智能机器人随机交流,居然能产生一门属于机器人自己的语言。这种语言更为便捷和高效,按人类的分类方式,也必然属于方言之一。我不知道如果有更多机器人参与聊天,他们会聊成一种统一的语言,还是一专而多能,普通话与方言多元并存。机器人也会有语言美感上的焦虑吗?还是假设有吧,因为毕竟是人类创造出来的。

如果可以,希望他们能创造一个像林江先生一样会讲古的机器人,最好能长出一张林江先生那样的书生脸。当然,林江先生的脸长什么样其实也不太重要,只需要保留他那独特的声音,保留他那精妙绝伦的语言才华,能够讲出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潮汕古。

谨以此文献给2014年8月去世的林江先生。听他讲古的这段隐秘往事一直是我内心深处最为美好和隐痛的部分。记忆里站着我的爷爷,那个民国少爷,拄着拐杖。他喜欢养玫瑰,他还喜欢古怪的山石。此刻,一个冬夜,您的孙子在远方想您。

责任编辑 苗秀侠

猜你喜欢

潮汕人潮汕普通话
潮汕牛肉火锅
嗜甜的潮汕人
潮汕:把一碗粥吃成了传奇
潮汕为何让人欲罢不能
潮剧创新要坚守“潮味”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潮汕人的生意经
潮汕人做生意赚钱技巧大揭秘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
潮汕文化进课堂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