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女人正焦虑地等待着她的判决

2018-07-17兰川

方圆 2018年12期
关键词:玛塔军官法国

兰川

生于1947年的巴西作家保罗·柯艾略以《朝圣》和《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而闻名于世。他擅长赋予生活细节以哲学意味,更擅长用巧妙的寓言或童话故事为读者提供看世界的另一种角度。但在2016年,他一改往日风格,将一桩真实事件加以虚构,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他为故事取名为《间谍》。

巴黎,圣拉扎尔监狱。十几个法国军官走到监狱二楼,为的是把一个女囚带到荒野上行刑。女人名叫玛塔·哈莉。

“预备!”“瞄准!”“开火!”

三个口令后,玛塔·哈莉的生命按计划被夺走,因为,她是一个女间谍。她的死如此简单,但她的生前经历却复杂无比。她相信,但凡真正了解她人生经历的人,都会认为,她其实是无辜的。于是,在得知自己将被处以极刑后,她用两个星期的时间写了一份厚厚的遗书,寄给律师克鲁内,为的是让世人知道,一个死刑犯并不一定罪大恶极。遗书中,她特意叮嘱律师,一定要让自己的女儿读到她的这些话,从而了解她是怎樣的人,经历过什么。

死去的玛塔·哈莉曾是风靡欧洲的舞娘,在上流社会的各种沙龙中流转自如。她熟知上流人士之间的小秘密,并把这些在她看来无关紧要的闲言碎语转达给需要的人。于是,她被视为间谍,并因此丧命。

“我是一个生不逢时的女人,这无法改变。”这是她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回到1889年。这一年,荷兰姑娘玛塔·哈莉的家庭遭遇了不幸。父亲破产,母亲患病。父母不希望玛塔·哈莉面对这些家庭变故。于是将她送往另一座城市——莱顿读书,他们希望自己的女儿可以成为一个幼儿园老师。

事情并没有按预想的发展,甚至大相径庭。16岁的玛塔·哈莉遭到校长性侵,懵懂的少女不知道如何捍卫自己的尊严,她只是选择把这个事实接受了下来。此后,性便成了一件只和摆弄身体有关的机械运动,可以随意进行。性有无数种姿势,但每一种姿势,都与爱无关。

一天,玛塔·哈莉阅读报纸,被一个特别的广告吸引了:一位军官希望寻找一位年轻女子做他的新娘,共赴国外生活。玛塔·哈莉认为这个广告对她而言简直是天赐良机,但她不知道,这不过是军官的朋友开的一个玩笑罢了。后来,他们还是见面了。玛塔·哈莉的美貌征服了军官。不久后,就向比自己小二十岁的玛塔·哈莉求婚。婚礼在1895年顺利举行,距离玛塔·哈莉读到广告那天,只过去三个月。

新婚夫妇去了印度尼西亚。在那里,玛塔·哈莉生下了一个女儿。原本可以幸福度日的一家三口,却因为丈夫与印尼情妇相交甚欢而蒙上了阴影。不仅如此,丈夫还常常揪住玛塔·哈莉当年被校长性侵的事情不放,当面骂她“妓女”,接着施以拳脚。

时隔不久,上天又给她的人生路带来了另一次转机。军营的指挥官邀请军官和太太们去欣赏一场当地的舞蹈表演。玛塔·哈莉应邀出席,穿着昂贵的礼服,十分性感。舞会上,另一位军官看到了玛塔·哈莉,四目交接时,双方都漫出了款款深情。这位军官的妻子走到玛塔·哈莉面前,悄悄说了句:“我这样做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所有看似自由,实则生活在枷锁中的女人。”说完后,就从口袋掏出手枪,照着胸口扣下了扳机,就此撒手人寰。

军官太太的死惊醒了玛塔·哈莉,像是用血为她施了洗礼。她觉得再不离开这样的生活,军官太太的今天就是她的明天。所以她一反常态地强硬告知丈夫,她要回国,否则下一个自杀的就是自己。丈夫这回不敢反对她,带她回了荷兰。然后她受不了荷兰的枯燥生活,又跑去了法国。

巴黎“女神游乐厅”因半裸和全裸的舞女表演而著称,玛塔·哈莉是舞女中最摄人心魄的一个。她深谙脱衣舞要领,知道如何把看台上男人女人们的意念引向高潮。她的舞蹈不只是简单而低俗的肢体诱惑,还内含某种神秘体验。她通过身体,将印尼的异域风情带到了法国。法国人被深深吸引了。各大报纸争相报道这个叫作“玛塔·哈莉”的舞女的故事。赞扬与呵斥接踵而来,有人视她为艺界佳丽,也有人认为她是毫无才华的裸露狂,是卖弄肉体的娼妓。无论如何,她成了红人。

一个红人的影响力可想而知。于是,有人开始琢磨如何利用玛塔·哈莉的魅力来为自己服务。一位“朋友”把她介绍给了一个在荷兰工作的德国领事,经由领事安排,玛塔·哈莉可以打入法国政府内部,刺探军情。说白了,就是将玛塔·哈莉培养成女间谍。

“你的代号是H—21。记住,你的签名永远都是H—21。”

玛塔·哈莉认为自己在男人堆里摸爬滚打多年,极富经验,她只需要跳舞给那些官员看,听他们聊天,再把聊天内容向相关人员转述。就像朋友说的,“无论如何都不要表现出恐惧,要继续做你自己”。

时值“一战”,间谍玛塔·哈莉辗转于德国、法国、荷兰。她觉得自己的生命有了更为重大的意义,关乎好几个国家的命运。可她并不想给德国人刺探法国情报,于是故意提供边缘信息。后来因为出现了疑似故意陷害她的电报,指责她向敌人传播了重大军情而导致大量法国士兵死亡,这成为了她被法国判处间谍罪进而被处以死刑的证据。

1917年10月15日,一队法国军官将玛塔·哈莉从巴黎圣拉扎尔监狱的牢房带到东部郊区邻近万塞讷城堡的行刑场。面对黑洞洞的枪口,玛塔·哈莉拒绝被蒙上眼睛。不仅如此,她还向行刑者飞吻……

“预备!”“瞄准!”“开火!”

传奇女性的一生结束了,但她的传奇故事却还在继续。她的尸体被埋在一个浅坟里,她的头颅被割下来交给了政府。多年以来,一直被保存在巴黎圣佩雷路的一间解剖博物馆内。然而,2000年,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发现头颅消失不见了。他们坚信,头颅早在多年以前就被盗了。

这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小说,被译为53种语言,畅销全球。以真实事件为蓝本,保罗·柯艾略用他精准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女性在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中所领受的命运。为著成此书,柯艾略参考了众多玛塔·哈莉传记。有帕特·希普曼的《蛇蝎美人:爱、谎言与无名的生活》,菲利普·科拉斯的《玛塔·哈莉的真实人生》,罗素·沃伦·豪的《无罪间谍玛塔·哈莉的悲惨命运》等。此外,他还参考了1999年公布的英国情报机构撰写的玛塔·哈莉档案。确实可信的史实,加上适度的文学笔法润色,玛塔·哈莉这一人物又活灵活现地站在了读者面前。

或许,最了解玛塔·哈莉的,不是史学家,不是档案管理员,而是小说家柯艾略。柯艾略能如其所愿地将玛塔·哈莉塑造成一个自由选择命运的勇敢的人,而非卷入娱乐、政治旋涡的牺牲品。我想,这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猜你喜欢

玛塔军官法国
玛塔的一餐饭
法国(三)
法国(一)
跳伞
玛塔传奇
法国MONTAGUT教你如何穿成法国型男
俄罗斯订购100多辆“阿玛塔”主战坦克
法国浪漫之旅(二)
对中国军官预备役制度的回顾与思考
“军官”一词的由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