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关于保险理财应当回归保障的思考

2018-07-17尚小琳

时代金融 2018年18期
关键词:保险产品理财产品保险公司

尚小琳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0)

一、保险理财产品

保险理财,就是指个人投资者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通过投资相应的保险产品,例如财产险、寿险、养老保险、建行保险、万能险、教育储蓄险、意外伤害险等等保险产品,即保险类的金融工具,达到对个人(家庭)财产进行风险管理投资的目的。保险理财产品,也被称为投资性保险,主要有投资连结型保险、万能保险以及分红型保险三种。

保险理财产品其产品设计的本身,在具有保障功能的同时,也能投资理财创造利益,而与银行理财产品相比较来说,保险理财产品其投资门槛低且无募集期,一般的保险理财产品一千元起就能起购,且生效日期也很快。但保险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长而且单一,从资金的流动性角度看,其流动性比较差,投资收益短期内难以看到,而且保险理财产品的额度有限,资金投向的信息披露透明度差等缺点也是直接关系投资人切身利益的。

二、保险业应该回归保障

(一)保险理财产品现状分析

2006年以来,随着保监会逐渐放宽的保险资金入市限制与保险公司逐渐丰富的资金账户,中国的投资型保险也尽快成熟和发展起来。在“保值、稳健”的理念主导下,保险理财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理财考虑的范围之一,不仅仅因为可以对资金进行合理地安排和规划以使得资产得到保值与增值,更重要的是还可以防范和避免疾病或灾难而带来的财务困难,是人们才跌宕起伏的股市之外寻找到的新的财富之路。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冲击更加促使人们将投资转向谨慎安全的理财产品上,选择保险理财产品也更趋于理性。

每年的十月份左右保险公司都会制定下一年的“开门红”产品的销售任务,主推“主险分红型年金和附加万能账户”的年金保险形式,例如国寿2016年的开门红主打产品为分红型的鑫福年年年金组合计划、2017年的开门红主打产品为分红型的鑫福赢家年金保险、2018年的开门红主打产品也为分红型的盛世尊享年金保险,由于这类产品收益率高、还能快速返还,近年来广受欢迎,而保险公司每年的第一季度“开门红”的保费收入几乎是保险公司全年保费收入的三分之一,这也是给保险公司每年带来大量现金流的主流产品。

而从保险公司每年的销售数据来看,保险理财产品销售排名也是名列前茅,例如表1太平洋保险寿险销售排名前五的产品中,2017年有4种是分红型保险,而2016年也有3种是分红型保险。而保费收入情况同样可以看出分红型保险占比相对较高,分红型保险在2015年是传统型保险的3倍多,而2016年和2017年也是传统型保险的2倍多,充分说明保险理财产品近年来的销售收入已经超出了传统型保险,是保险公司销售收入的主流产品。另外从平安寿险的销售数据来看,也是有关相同的情况:销售排名前五的保险产品(表3)中,2017年与2016年都是有4种是分红型保险;而保费收入(表3)方面,分红型保险、万能型保险都是占比相对较高的,且仅仅分红型保险的保费收入就是传统寿险的3倍左右,保险理财型产品已经成为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的重要来源。

再者,通过分析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以及中国平安等大型保险公司保险理财产品销售收入占比图(图1)我们可以看出,保险理财产品保费收入占比在不断下降,这与前面所提及的保监会下发的一系列保险产品回归保障类的政策实施的有很大程度的相关。尽管如此保险理财型产品的保费销售收入占比仍然很高,中国太保连续5年的保费收入占比都在百分之六十以上,中国平安保险公司连续5年的保费收入占比最少也在百分之四十左右,而中国人寿的保费收入在寿险收入中的占比虽从百分之七十减少到百分之三十四,但仍然是占有很高的比例。总之,保险理财产品仍然占有保险市场很大的份额。

(二)保险理财产品的本源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保险理财产品的前景一片大好,首年高额返还的各类保险理财产品更是层出不穷,保险理财的本质追究已经逐渐把保障与储蓄投资颠倒,但是越来越多的以储蓄性和投资性作为最大卖点的保险理财产品的出现,是否意味着保险产品的核心属性在一点点的丧失?如果未来的保险理财产品基本上没有了保障性,过多的追求储蓄性和投资性,保险也不再是保险,不如说是基金,不如说是债券,保险的意义何在,保险理财产品存在的到底变成了什么。所谓保险的本源,是分摊意外事故的一种财务安排,是社会经济保障制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生产生活的稳定器,而不仅仅是储蓄与投资。因此,保险理财产品应当回归保障本质,应当补充传统的寿险,而不是一味地挤占传统型保险的市场。

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现在的老龄化问题已经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充分明显的体现,这既有不利影响,但也给一些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这其中也包括保险行业,虽然我国政府在积极地解决城乡居民的养老以及医疗保障问题,但是政府的财力有限,其覆盖的范围以及覆盖的深度都有待进一步地加强,仅仅只能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并不能满足人民的养老和医疗保障需求,因而人们的养老与医疗保障等需求还是需要依靠商业保险依靠市场来满足,在2014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新“国十条”)中就明确了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中的支柱地位。因此,保险理财产品更应当回顾保障功能,比如在年金保险方面,应当将延长年金产品的初次给付时间,并且拉长年金产品的给付期,真正地实现年金产品的长期保险规划功能,发挥年金产品在教育金、养老金等长期资金规划方面的功能,同时区别于银行、证券理财产品,发挥出年金产品的生存保障功能。

三、保险理财产品如何回归保障

(一)加强保险行业文化建设,提高居民保险意识

保险文化是指从业人员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被比尔所认可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保险理财产品的本质还是在于保障功能,因此应该加强保险文化建设,重塑保险行业的社会形象,积极引导客户理性购买保险产品。再者,我国居民的风险意识并不强,对于保险行业存在很大的误解,对于保险的认识并不全面,而对于短期高风险的保险理财产品又比较偏好,因此,要加强保险宣传,提高居民的保险意识,使得居民了解保险理财产品的保障功能,理性购买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

(二)引导保险公司以保障功能作为产品创新核心

保险理财产品从本质上并没有背离保险产品的社会保障功能,而是在客户进行股票、基金等投资产生不利因素的保障。但是部分公司关注点集中在保险资金带来的现金流,并将大龄的资金投资资本市场获取利益,高回报的短期产品吸引了客户购买,但是短期保险资金长期投资带来了了巨大的风险而忽略了真正的保险需求,已经不是保险,而更像银行理财产品。保险理财产品也应该是具备长期保障功能的产品,像年金产品具有长期保险规划功能和生存保障功能,这些功能应该被正视,应该作为今后保险业设计和研究新产品的思路,把保障功能作为新产品创新的核心理念,针对不同人群研发不同类型的保险,积极引导客户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满足客户不同的保障需求。

(三)提高保险从业人员素质,严防销售误导

近几年,保险业外勤从业人员大幅度增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对于大量保险从业人员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因为保险从业资格从考试制度转变为审查制度,使得保险从业的门槛变低,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加入到保险行业。这一制度既有有利影响,更有不利影响,很大程度上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无法考量,甚至有时候保险从业人员自身对于保险产品都并不了解,收益率高、还能快速返还的保险理财产品自然成为从业人员争相售卖的产品,对于保险理财产品的介绍也比较模糊。因此,应当提高保险从业人员的素质,规范展业资料,制定产品说明规范标准的用语,加强对外勤人员的业务品质管理,禁止使用容易引起误解的语言,确保客户是在真正了解了产品功能的前提下来购买产品,严防误导销售。

四、结语

保险行业的竞争不是片面地追求保费数额与市场占有率,而是真正做到保障核心理念,应当具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和规划,加强保障性产品的创新,使保险业进一步发挥保险保障和长期储蓄的功能,真正使保险成为社会生产、生活的稳定器。

猜你喜欢

保险产品理财产品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之间的停止损失再保险策略选择博弈
不慎撞死亲生儿 保险公司也应赔
保险公司中报持股统计
互联网保险新业态下的保险产品开发策略探讨
保险公司预算控制分析
企业年金基金配置投资型保险产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