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路径探究

2018-07-17郭立娟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8年9期
关键词:内部监督制度环境

郭立娟

引言

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界而言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恰恰相反,在世界范围内内部控制制度都受到了重点关注。虽然在这一方面,我国的起步时间较晚,但是在制度建立过程中也进行了大量的实际探索,在借鉴国外优秀制度的基础上探索适合中国国情与发展道路的内部控制制度。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内涵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为了保障自身经济资源的安全性与完整性,以及经济信息的准确性,通过内部分工的方式产生的一种相互制约关系,在控制好经济活动的前提下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措施,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这项制度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资产的完整性,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例如销售与收款、成本控制与内部设计之间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关键。

我国的内部控制制度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项先进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企业生产运行状况与制度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也是其它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实现对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劳动生产率,减少企业内部与外部可能产生的欺诈行为。因此,内部控制制度如果出现各种管理问题,必然会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模式的混乱,财务管理活动失去有效的控制方案,让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影响。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

1.法律环境未保障。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整体趋势为,一些大中型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相对更加完善,但从整体的角度来看仍然不容乐观。首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法律环境的问题。我国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指导,让非法谋取利润变成了一种普遍存在的情况,在一个企业内部也无法形成追责标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出现了明显的管理缺失问题。

2.受益角色问题。对于一些国有企业来说,产权主体的权责划分不明确,让内部控制的受益主体也不明确。公司董事会很大程度上被少数人员掌控实权,责权不够分明的企业管理结构必然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出现体系问题。从现状来看,法人治理结构出现的漏洞让董事会这种重要的机构无法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收益主体不明确必然会导致重大专项的决策和执行缺乏明确的职能,和标准要求,缺乏民主性。

3.缺少审计与管控标准。企业的内部管理审计工作应该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完善,而目前很多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上体现出了“一成不变”的特征,甚至很多时候内部的控制制度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让企业对外部环境的了解程度不足,对于自身经济业务的水平也无法有效预测。此时企业的内部管理必然陷入滞后的状态,让管控仅仅停留在形式方面。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内部控制审计管控标准还没有完全建立,无法判断内部管理工作的合理性。而我国现代企业的经济活动几乎覆盖了企业日常运营的所有环节,但企业自身还需要进一步解决缺乏评价标准的问题。

三、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方案

1.改善内部控制,创建法律环境。控制环境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的目标与未来战略目标的实现。对内部控制环境的改善是实行内部控制的前提,也是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关键因素。因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必须建立在相同的道德规范基础上,消除被管理者与管理者之间的隔膜,才能真正地形成整体的团队认同。因此,企业也需要根据业务的需要,对控制环境进行有效的改善。另外在法律环境方面,为了保障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落实到位,加强外部监督,构建法律环境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企业的各个部门应该按照《会计法》的相关要求履行和落实自身的责任,加大监督和检查的力度。企业管理者也应该转变观念,真正树立内部控制的观念,结合政府部门的监管,根据相关的法律制度保障其权威性。对于一些违法行为,要坚决追究其相关责任,保障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到位。这样一来,企业内部可以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真正做到在关键领域的授权,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能力,便于主动地发现并解决问题。

2.明确受益主体强化内部监督。内部监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体现出制度落实与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在内部控制的监督过程中,内部审计会发挥显著的作用,通过监督手段来控制环境,以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并将这些信息进行反馈,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实现预期的目标。另外,在内部监督的过程中,企业本身也可以通过内部审计的方式,对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和优化,提升管理水平。此外,企业自身还需要明确受益主体,要始终坚持法人治理结构,让董事会能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即便是企业处于改革的过程中,也不能一味地过分放权,导致董事会成员与经理成员之间出现了角色重复。此时,企业就可以设计良好的控制活动,寻找到关键的控制点。这些工作包括复核业绩、查证、核对、职责分工等多项内容。从具体内容来看,内部控制要对资金的调度和使用进行严格管理,对于各项成本费用的支出要进行监管,防止作弊行为的出现。最后是要防止权力滥用,对经济活动管理工作的权力实施环节进行监控,防止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

3.风险评估与管控体系。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密不可分。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核心,也是内部控制的目标,内部控制是管理风险的一种手段,可以将潜在的风险进行针对性预防,减少企业可能面临的损失。因此在理解内部控制之前,首先要弄清楚企业有哪些风险,哪些是可以通过内部控制防范的,哪些是通过其他手段防范的。通常情况下,企业为了未来的发展,会根据自身的经营战略与发展目标,结合各种风险分析的方法,找出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方式来控制风险,这些风险一般是运营层面的风险。实际上,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与风险评估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对风险应该以预防为主,对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进行补充、完善,以此为基础降低可能出现的风险。必要时还可以建立内部监督机构,对存在风险的区域进行检查。企业本身也需要注重对风险的规避与风险的转嫁,例如通过购买保险的方式转移风险。总而言之,企业的风险管理需要始终贯穿于内部控制工作的全过程当中。而从管控体系方面来看,企业可以建立统一的管理系统,通过互联网技术来构建管理平台,在平台上发布相关的工作,交换信息,有助于对控制标准的建立和修改调节,并将这些有价值的信息传达给企业的相关人员,便于他们履行自身的职责。

四、结语

新形势下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成为了现代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的突破点,而强化企业内部的控制还能帮助管理部门实现经营的目标,让企业资产更加安全,降低资产流失的可能性,规避各种风险。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顺利执行发展战略,在国家法律法规的保障之下提升工作效率,促进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内部监督制度环境
刍议高职院校招投标工作内部监督与管理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加强国有企业内部监督的有效措施探讨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企业会计内部监督问题及对策探究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环境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