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教育学视频分析:教师课堂教学分析的别样视角①
2018-07-16彭杰
彭杰
摘要教育视频的引入弥补了传统课堂观察的不足,使得描述教学行为的复杂性成为可能。现象学教育学视频研究包含视频录制前的准备、视频录制和剪辑、视频描述以及视频分析等环节。视频分析旨在尽可能地接近“事物”本身,使教师从身体、空间、时间、物质等维度,更加清晰、全面地认识教与学以及二者间的关系。
关键词视频图像分析;现象学教育学;课堂观察;消极经验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18)06-0008-03
随着科技的发展,视频图像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日常实践之中。相比教师的日常现场观察,视频图像技术使呈现教育实践的现场性、动态性、复杂性以及可重复性成为可能,能够有效弥补传统课堂观察的局限性,进而更好地促进教学改进、反思和教师专业成长。
教育视频分析正在成为改进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得到越来越多学校管理者和教育研究者的重视。目前国内外教育视频研究分析的流派众多,本文仅以现象学教育学视频分析为例,通过介绍其独特价值及基本做法,希望能为中国教师进行视频分析提供一种可能的参照。
一、现象学教育学视频分析的独特价值
现象学教育学视频分析只是教育视频研究的一种取向,旨在通过现象学的描述尽可能地接近“事物”本身、呈现事物发生的过程及样态,使教师从身体、时间、空間、物质等维度,更加清晰、全面地认识教与学以及二者间的关系,以促进有效的教与学及班级管理。
现象学教育学视频分析以语言批判为基础,关注师生身体的表达,注重教育情境分析,为理解、分析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可能和方向。德国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不可见的,即教师看不见学生的“学习”(Prange,2005),只能看到学生的行为表现。现象学教育学视频分析恰是基于身体维度,再结合时间和空间等维度,可对研究学习发生机制贡献独特价值。
此外,现象学教育学自博尔·诺夫(Otto Friedrich Bollnow)以来就非常注重对于学生消极经验的研究,强调消极经验自身的独特价值和积极意义,倡导消极经验是学习的必备要素之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消极经验不仅包括失望、愤怒等负面情绪,也包含其遭遇的失败、注意分散、干扰行为、拒绝参与课堂等情形。现象学教育学视频分析为中国教师从消极经验角度了解教育及其实践提供了新的着眼点。
二、现象学教育学视频分析的准备与录制
1. 拍摄前的观察与记录
与一般的课堂视频录制不同,现象学教育学视频录制强调前期的观察与记录,旨在让观察者了解录制对象的背景信息,形成对观察对象的直观感受,并为后期拍摄做好准备。
(1)背景信息侧重学校、教师、学生三维度
观察者对于背景信息的了解,主要侧重学校、教师与学生三个维度。学校维度聚焦学校历史、地理文化、空间布局和环境布置、建筑风格、学校所提供的活动及类型等;教师维度关注教师的籍贯、教育经历、职业经验(教龄)、年龄、职称、行为方式、教学风格、班级管理、教学计划(是否有详细的教学计划、按教学计划推进教学的程度)、任务设置与引导、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工具的使用(教材、电脑、黑板、白板或电子白板等);学生维度聚焦学生人数、性别情况、学生籍贯、所住区域,及每日往返学校方式、行为方式、分组方式等。背景信息的观察不仅对新教师了解学校有帮助,对于一直置身其中的老教师也有独特意义,它有助于老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环境,并构建起环境与日常教育的某种联系。
(2)观察中注意“悬置”已有价值观念与标准
与传统观察聚焦教师、教学内容不同,现象学教育学观察尤其侧重课堂互动及互动中师生的行为表现、表现方式及所使用的媒介。现象学教育学观察强调“悬置”已有的价值观念与标准,尽管这对教师很困难。教师在观察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日常听评课的观念和标准,避免因对学生过度了解而产生的偏见和价值预设;要记录和描写看见、听见和感觉到的事物以及这些事物是如何呈现的。除了记录教学展开过程,教师还应关注教学情境下不同人的身体语言,如手势、身体姿态、面部表情、目光的朝向等。当教师聚焦学生学习行为本身的描述时,能够看到许多传统观察看不到的内容。教师撰写观察笔记后,可与其他研究者,例如同教研组或学科组的教师进行交叉分享与讨论,以呈现不同研究者关注的差异,寻找共同关注的主题。
2. 视频录制与选择
(1)视频录制的器材准备与空间布局
在对所观察班级、教师及学生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之后,教师可选择某一个教学主题录制视频(如果教师要分析自己所教的课堂,那么可以请同事帮忙录制视频)。录制视频至少需要两台固定摄影机(一台教师摄影机、一台学生摄影机)、两个三脚架、一台手提摄影机,教师应使用迷你麦克风。教师摄影机应放在远离教室门的教室后方,并尽可能将教师的所有活动空间收入镜头。学生摄影机应放置在远离教室门一侧的教室前方,与教师摄影机形成呼应。手提移动摄影机可以近距离清晰录制小组合作学习情境中师生、生生互动或单独学习阶段学生的表现,这样两台固定摄影机就不必转换镜头方向。所需设备应在上课前安装完毕并确保功能正常。(摄影机放置见图1)
(2)视频分析片段的选择与剪辑原则
课堂视频的录制时长一般都在40分钟左右,教师很难对整个视频进行分析,因此需要教师集体讨论具体要分析的某一主题或某一片段。一般而言,这一片段的时间尽量不要超过5分钟。分析片段确定后可对视频进行剪辑,原完整视频要保留以备后需。
三、基于现象学教育学视角下的视频描述与分析
1. 视频片段的描述
现象学教育学角度的视频描述,要求观察者只描述其所看、所听、所感受到的行为与表达,只描述事物所呈现的部分以及是如何呈现的。教师在对分析片段进行描述时也要首先“悬置”已有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价值和判断,以客观、不带价值预设或偏见的方式描述事物,尤其关注师生在某一情境下的身体语言、对于教学和学习材料的使用情况等。以下是上海某小学一节英语课中一个小片段(约50秒)的视频描述:
教师面朝中间第二小组并后退几步,在大约教室的中心点处停下,在后退过程中教师开始讲:“你们能用今天学的句子和你们的小组成员谈一谈你们的周末吗?和你们的小组成员。”这时教师仍然是站在教室的中心点,面朝左后方,说话时教师的双手一直放在胸前并时不时地交织在胸前顺时针转动,在说到“今天”时将双手停顿在胸前,而说“与你们的小组成员”时左手放下,右手手臂平举胸前,手掌做环绕型动作。此时教室中间第一组与教师背对背的女学生B高高地举起右手,之后左侧第二组的一名面朝教师的,本来含胸而坐的男学生C把背挺直,头转向右侧同桌,目光朝向同桌桌面上的任务卡然后将头轻轻转回,同时将左手臂放在桌上,以约45度斜角轻轻地举起手臂将手掌伸直大约到下巴的位置。
教师继续讲:“OK,两分钟时间。”教师的右手食指竖起,放在眼前约至眼睛10cm的位置。听到两分钟后,学生B迅速放下高举的右手,而学生C则将伸展开的手掌绻起并将大拇指放在嘴边。教师又以相同的动作和语言重复了两遍:“两分钟的时间,你们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你们多彩的周末。”学生C迅速将手臂放下,背部前倾,胸部伏在桌沿上开始在任务卡上书写。教师布置完任务后,左侧第三组男生D将朝向教师的身体慵懒地、慢慢地转向他左侧的同桌,打了个哈欠并问:“干吗?”他的同桌身体已向他倾斜过来并手拿任务卡将其放在二人之间,用拿着笔的右手做出招呼学生D一起讨论的姿势,口中说着“讨论……”,而本组另外两个学生E和F并没有参与讨论,而是在有说有笑地聊天……
在完成对视频片段的描述后,教师小组需进一步讨论在此段视频中所看到的内容以及教学观点,梳理总结相关经验,以呈现观察视角与维度的多元化,丰富教师对教学片段本身的认识。
2. 视频分析的具体途径
(1)身体维度分析
身体维度的分析包括对师生的手势、身体姿态、行为动作、面部表情(眼神、目光朝向、嘴形、面部肌肉状态等)等方面的分析。
如在上述视频描述片段中,师生的语言表达其实很少,主要是教师在设置任务时重复性地讲了两句话:“你们可以利用今天所学的句子与同伴或在小组内讨论你们多彩的周末”“两分钟的时间”;其余的描述全部来自视频中师生之间的身体性表达和呈现。这一段视频呈现了教师教学的两种方式:一是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二是教师借助于语言、身体或其他工具的教学展示。中国的教育文化更关注提问,尽管提问非常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另一层面的教学。针对视频中这一细节的分析,能够促使教师思考如何更好地在学生面前借助于身体性表达来展现教学内容,何种呈现方式能更好地激发、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以及如何创设一种有效的互动和学习环境等。
(2)空间维度分析
空间维度的分析可从班级空间的利用情况、座位的排列方式、学生座次安排方式以及教师在教室中的空间站位等方面着手。教学中的互动其实是他者在场下的“表演”,即学校中的教和学是发生在班级或校园这个“公共空间”内的、除了互动参与者还有其他非参与人员在場下的“自我呈现以及向他人的呈现”。
(3)时间维度分析
时间维度的分析聚焦如下问题:师生、生生在哪个时间点产生了怎样的互动,课堂时间配置情况如何等。
(4)物质维度分析
物质维度的分析聚焦教师和学生所用的教学材料和工具,如教师为何选择某种材料或工具;师生在课堂中是如何借助这些材料和工具进行表达的;教学材料和工具在使用过程中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等。
(5)关注学生的消极经验
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消极经验的产生及其转化机制,是教师“化消极为积极”的前提。以注意为例,人的注意的有限性不仅包括注意范围和对象的有限性,也包括时间的有限性,学生不可能连续45分钟处于同一注意状态,非注意是学生的正常现象。教师进行分析时需要考虑学生什么时候会产生非注意现象及其持续时间,非注意向注意转换的环境与条件是什么等。现象学教育学视频分析的过程类似“出乎其外”,即在现象外观看现象本身的样子,进而为“入乎其内”,即为改变教育实践提供条件与可能。
对于长期“就课堂分析课堂”的中国教师而言,现象学“出乎其外”的研究方式,能够避免教学陷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境,使教育教学实践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 Prange K.Die Zeigestruktur der Erziehung:Grundriss der Operativen P?dagogik [M]. Paderborn, München [u.a.]:Sch?ningh,2005.
[2] Brinkmann M.übungen der Aufmerksamkeit:Ph?nomenologische und empirische Analysen zum Aufmerksamwerden und Aufmerksammachen[M]// Reh S,Berdelmann K,Dinkelacker J. Aufmerksamkeit:Geschichte–Theorie–Empirie eines p?dagogischen Ph?nomens. Wiesbaden:Springer VS,2015.
[3] Brinkmann M.Aufmerken und Zeigen. Theoretische und empirische Untersuchungen zur p?dagogischen Interattentionalit?t[M]// Müller J,Nie?eler A, Rauh A.Aufmerksamkeit:Neue humanwissenschaftliche Perspektiven. Bielefeld: transcript , 2016.
[4] Sabine R,Labede J.Kamera-Interaktionen. Videoethnographie im ge?ffneten Unterricht[M]// Friebertsh?user B,Kelle H,Boller H,et al. Feld und Theorie:Herausforderungen erziehungswissenschaftlicher Ethnographie. Opladen [u.a.]:Budrich,2012.
[5] R?del S S.Der Andere und die Anderen. überlegungen zu einer Theorie p?dagogischen Antwortgeschehens im Angesicht von Dritten[M]// Brinkmann M,Kubac R,R?del S S. P?dagogische Erfahrung. Theoretische und empirische Perspektiven(Band 1 Ph?nomenologische Erziehungswissenschaft). Wiesbaden:Springer VS,2015.
[6] Tomasello,William M.Die Ursprünge der menschlichen Kommunikation[M]. Frankfurt am Main: Suhrkamp,2009.
[7] Scholz J.Aufmerksamkeit im Schulm?nnerdiskurs der Sattelzeit[M]// Reh S,Berdelmann K,Dinkelacker J. Aufmerksamkeit:Geschichte-Theorie-Empirie. Wiesbaden:Springer VS,2015.
注释:
①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基地重大项目“基于学校变革实践的理論原创和学派建设”(项目批准号:16JJD88001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