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堂观察的“问”

2016-06-24杨晓君

考试周刊 2016年46期
关键词:课堂观察课堂提问

杨晓君

摘 要: 本文从一线教师角度阐述了教改试验个人体验,从研究的背景与意义谈起,到研究的主题,再到研究的过程,最后介绍了研究的特点。在学习课堂观察与课堂提问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设计了观察表进行课堂研究,并在研究实践过程中对观察表进行修改再实践。通过实践,总结了行之有效的课堂观察方法,针对课堂提问给出了教学建议,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推广。

关键词: 课堂观察 课堂提问 教改试验

一、“一问”为什么?

随着教育专业化的发展,小学教师不仅需要做合格的教书匠,更需要向科研与实践型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转变。为了进一步提升和学习,每一位教师都要积极投入到自主学习和听课、借鉴他人的教学中。可是,在繁重的常规教学工作之外,如何有效地学习更多教育理论,如何能够运用先进的理论武装教学是每一位一线教师在专业化发展道路上必须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话语不仅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工具,还是学生可以理解语言输入的一个主要来源(Nunan,1991)。几年前,我市部分骨干英语教师在市教研员的带领下做过一个有趣的课堂观察实验:通过记录和分析不同教龄与资历的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了解小学英语课堂中师生的话语比例。结果表明,课堂上,越有经验的教师话语越少,所占课堂话语比例越低,教学效果越好。

课堂提问是教师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师生课堂互动活动中的关键环节。对教师的课堂提问进行分析研究,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语言素质的发展,对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也有明显的好处。“减少教师课堂话语比例,提问是捷径。”著名特级教师韩佩玲老师的话启发了我走上《基于课堂观察的课堂提问研究》之路。

二、“二问”是什么?

课堂观察,是一种广为使用的课堂研究方法,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和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课堂提问,是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方法。高效的课堂提问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深入研究课堂提问的艺术,对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有着深远的意义。

基于课堂观察的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研究,是指把课堂观察作为研究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一种方法。好的课堂提问,不仅要精心设计问题,还要求教师能够恰当把握提问时机,巧妙设置情景,合理设置问题难易度,合理评价。研究表明,越是初级阶段的英语教学,师生课堂问答的频率就越高,无论是提问人次还是提问频率都多于或高于其他学科。通过基于课堂观察的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研究对于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营造学校的合作文化等方面都非常有帮助。

三、“三问”怎么做?

话语就是以语言为媒介进行的实际交际行为(Johnstone,2008:2)。课堂话语就是课堂上产生的话语,包括学生话语和教师话语。课堂提问是教师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师生课堂互动活动中的关键环节。

根据著名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外语学习应该强调隐性教学,强调语言输入的重要性。因此,英语教学的课堂用语也是学生学习英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在教师课堂提问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成果。钱虹利用课堂观察量表分析发现师生问答效率不一定成正比。在《从教师提问技巧看小学英语师生课堂互动实效》一文中,他指出教师需要对提问的类型、提问发生的情况、提问的语言、提问对后来的学习或其他相关的影响进行观察及反思,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高丽娟根据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对教师课堂提问从提问数量、提问形式、提问指向及提问调整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基于语料的教师课堂话语分析——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应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充分运用课堂提问,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交际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利于学生有效的语言输出。

余文君在《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一文中指出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十分重视有效课堂提问策略的研究,提问要面向全体,注意层次性。提问要渗入“信息差”,引发挑战性。提问要选择时机,注重时效性。提问要掌握难易度,合乎逻辑性。提问要吸引注意,充满趣味性。提问要开拓思维,具有启发性。

曾华文指出教师提问技巧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和决定课堂教学的成功,在《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提问策略》一文指出: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思路,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巩固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兴趣。潘静在《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艺术》一文中认为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课堂提问的实施策略有:调控课堂提问的“度”;调控课堂提问的“量”;调控课堂提问的“时”;调控课堂提问的“衡”。探索课堂提问的方式有:启发式提问;比较式提问题;递进式提问;发散式提问。

基于相关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我首先设计了一张课堂观察表,主要将每节课划分为导入、呈现、新授、巩固和运用五个环节进行观察,针对问题的类型进行数据分析。其中参考性问题一般无确定答案,要求学生解释、说明、提出个人见解、引起更高层次的探究。学生可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回答,可以各抒己见、自由发挥。展示性问题一般有确定的答案,教师期望学生说出那个确定的答案便于检查。参考性问题可以增加学习者在课堂上的语言输出,从而促进语言习得,而展示性问题在课堂以外的环境中很少使用。

通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和推广,部分老师反映课堂观察表无法还原课堂真实的师生互动,尤其是课堂生成部分无法真实记录。同时,我还发现教师们在综合评价一栏中只能较准确地给出对一节课提问有关的印象,但是无法进一步给出更明确可行的教学建议。

在广泛听取意见和进一步研究理论的基础之上,我对课堂观察表又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调查表设计主要分为三个版块:1.真实记录教师课堂提问、学生回答和教师反馈的情况。2.用客观数据分析教师的提问。3.从教师的问题设计、提问策略和个人素质等方面给予评价并给出建议。

其中第一版块参考了IRF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理论,即教师问(Initiation)——学生答(Response)——教师继续问(Follow-up)的IRF模式,促使学生主动提出话题,课堂更多意义协商,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加了,大大促进了学生的课堂参与(Hall,1998)。

第二版块将预设性问题和生成性问题及展示性问题和生成性问题分别进行数据量化对比。生动的课堂是因预设而存在,因生成而精彩,预设是生成的前提和基础,生成是预设的结果和延续;展示性问题意在落实词汇语法理解语句所表达的意思,而在回答参考性问题时,学生使用的语言更复杂,更接近自然环境的话语。教师只有合理、机智地使用不同种类的提问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教学过程会随之更加生动、活泼、丰富。

第三版块教师提问的评价表内容主要涉及提问的不同方面。有效性、问题的设计、提问的策略、学生的反馈、教师的素质等方面:⒈教师的课堂提问有针对性,能体现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难点。⒉教师的问题设计有层次性,兼顾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等情况。⒊教师的提问面向全体学生,能照顾到学生的能力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⒋教师的提问有效、有意义,数量合适,且问题的类型比例安排合理。⒌教师提问的时机合理,能够将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机地串联起来。⒍教师能经常转换课堂提问的角色,激发和鼓励学生提问,促进和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⒎教师提问注重问题的开放性,允许学生作出多种可能的问题。⒏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追问,增加话轮。⒐教师在提问时能运用表情、言语和手势等方式激励学生,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给予学生信心和力量。⒑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能够作出正面、积极的回应,注重课堂话语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最后一个版块便于教师进一步写出个人的分析与建议。

四、“四问”有什么?

即使再微小的草根研究也会有自己的特点与价值。

1.边学习边研究。从最初的不知道什么是“课堂观察”,到独立进行课堂观察研究,我一边学习一边研究,在学习中抓线索,在研究中理脉络。通过近两年的试验与研究,我也有了一些个人研究的成果与思考:(1)年段不同,问题的设计也不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思路,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巩固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兴趣。(2)调控课堂提问的“度、量、时、衡(因人而问)”。(3)教师的个人素质,包括语言能力、教育专业知识、教学策略、表现力等对课堂提问的影响,并将这些成果在一定范围内实验和推广研究。

2.边研究边实践。研究一定要结合实践才有意义,观察表不用不知道好坏,数据不分析不知道价值,我在实践中初次尝到了试验的甜头。根据英语课堂观察实践反馈情况,将课堂观察表的观察内容简化,更突出以课堂提问为主题的课堂观察,增加学生回答与教师反馈语的观察。同时,明确基于教师提问的学生提问的价值,增加了观察学生提问的相关项目。根据不同课型,例如语法课、复习课和新授课等将观察表细化与区分,便于观察与统计。

3.边实践边分享。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利用每次教研活动发动身边小伙伴的力量并且集思广益,一起观察、讨论;抓住每一次亲近专家、名师的机会,不断提问、学习。交换一个苹果,我只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个想法,我就拥有了两个想法。好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将教学环节自然连接,将学生轻松导入学习的情境中,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实现英语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问题设计要注意“真”和“准”,“难”与“易”,“面”与“层”和“趣”与“新”。增加学生提问的机会,让学生“多问”;注重提问策略的传授,教学生“会问”;提供小组合作的时间,助学生“敢问”;改进师生之间的关系,激学生“乐问”。

4.边分享边收获。在不断地分享中,我收获了市级课题,收获了研究成果,收获了这篇论文,更重要的是,收获了拥有绝对话语权却吝啬少说话的课堂,而学生们正如我的预期目标一样纷纷开口、思考、提高。观察的目的是进一步更新提问的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只有不断地进行理论学习才能保证研究的持续性,进一步更新研究的方法和目标。

微信登陆界面上那个眺望蓝色星球的孤独小孩大家一定不陌生,据说那是微信之父张小龙再三坚持下的结果。他说:“我从没有见过一个不孤独的人,会发出耀眼的光芒!”教改试验的个人研究注定是安静、孤独的,但是我们注重研究过程而非结果,水到自然渠成;抓住真实课堂和草根研究,才能贴近教育本质;不断思考和实验,就能乐在其中。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

[2]陈瑶.课堂观察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王蔷.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徐立新.教师课堂话语手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4.

[5]马丽萍.从课堂用语反思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J].基础教育,2010.08.

[6]林显峰.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教学用语之我见[J].观察思考,2011.10.

[7]文欣益.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用语规范[J].新教育,2012.10.

[8]钱虹.从教师提问技巧看小学英语师生课堂互动实效.[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9.02.

猜你喜欢

课堂观察课堂提问
高职教学“课堂观察”方法的有效性探究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教师提问有效性的课堂观察探析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