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现代化畅想:未来社会将全面形塑教育新图景

2018-07-16张家勇

中小学管理 2018年6期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教育现代化人工智能

张家勇

摘要未来社会将是以流动性为显著特征的液态社会,是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城乡融合的生态文明社会,是信息科技支撑的智慧社会。与之相应,教育系统将更具发展性、生长性和创新性,共产主义有望在教育领域率先实现,田园教育或将整合城乡二元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将更具叠加、聚合和倍增效应。对未来社会和未来教育的前瞻性、战略性思考,对于研制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大有裨益。

关键词未来教育;未来社会;液态社会;田园教育;教育现代化;人工智能;学习型社会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18)06-0022-03

教育是社会的产物。伴随信息科技和人工智能的日新月异,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着史无前例的深刻变迁。未来社会将具有哪些显著特征?未来教育将是怎样一幅图景?这个话题引来无数学者探讨和深思,大家基于不同视角给出了不同答案。笔者认为,未来社会将呈现四大特征,教育也将相应发生颠覆性变革,教育结构与实践将呈现全新图景。

一、流动性显著的液态社会:未来教育将更具发展性、生长性、创新性

未来社会将是流动性显著增强的液态社会,社会形态不再固定不变,内在结构稳定性弱化,流动性是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液态社会是理性减退、概念增加的创新时代,知识的生产、学习和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断出现的新信息、新知识、新技能、新产业、新业态、新职业将改变人口迁徙的路线图和人口分布的新地图,教育的目的和学习的组织方式需要被重新审视。

1. 学校教育重心将越来越低

(1)低龄儿童保育教育将成重中之重

学校教育重心必然下移,越是低年级、低学段、低龄儿童,学校作为专业育人机构的价值越是突出,义务教育年限不是延长而是不断缩短(学生只要掌握终身学习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就可以离开学校,没有必要被强制性接受长达9年或更长时间的义务教育),学校对学习者的需求将更具回应性。出生即为学习之始,让幼儿走稳人生第一步,在未来社会显得格外重要。幼儿早期保育教育将成为重中之重,政府的基本教育职能是建立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服务体系,让所有儿童获得优质的保育和教育服务,满足婴幼儿的健康、营养、安全和教育需求,确保婴幼儿的认知、语言、社会、情感和身体发展。社会要特别关注最贫困和最弱势的儿童,实施全纳、综合、有质量的学前教育项目,确保由训练有素的教育工作者为这些儿童提供三年免费优质的学前教育。

(2)学习目标将聚焦于创新与创造

具备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之后,学习者就应该像鱼苗回归大海,自由自在地成长,这时候传统学习必将让位于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创新导向、任务导向的学习,更多的学习发生在生产生活场所、与生产生活高度融合,学习者更多是知识的创造者,学习的目的是创新、创造和创业,不再是为学知识而学知识。创新能力、反思能力、表达与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讲故事的能力、整合事物的能力、共情能力、感性思考力、生涯应变能力、让自己幸福的能力,审辨性思维、积极情绪、优良品格等,这些都是适应未来社会变化的必要装备。

2. 教育系统将更具发展性、生长性和创新性

社会发展到哪一步,科技进步到哪一步,教育创新就跟进到哪一步。未来社会将大力支持和鼓励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更加包容、更具反应力和复原力的教育系统,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指向,为各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提供实验场,不为任何一种教育供给和需求人为设置障碍。

未来教育体系中,学习需求有多少种,就会创造多少种学习途径;学习者将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混龄学习为主,跨越国界的全球化学习格局将最终形成,每一位学习者的学习轨迹将完全不同,统一完整的学制概念将成为历史。知识的创造、获取、认证和使用可以是个体行为,更需要社会集体共同努力,班级排名、学校排名、劳动力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等不再具有指标意义。

二、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共产主义有望在教育领域率先实现

学习型社会的教育形态和社会形态将合二为一,学习将与生产生活无缝对接、融为一体,社会制度和教育制度都将沿着共产主义方向迭代重组。

1. 教育与生产生活无缝对接

学习型社会是自组织、非权威化、原子化的大众社会,终身学习时代将是非正规、非正式教育重返教育主导地位的时代。从个人角度看,是终身学习;从社会角度看,是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是手段,终身学習是目的,终身学习做到了,学习型社会也就形成了。

学习型社会本质上是教育领域的共产主义社会。国家、社会和市场的力量将不分彼此,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的界限不再明晰。教育向社会和产业开放,教育真正成为整个社会的责任,所有机构都兼有教育职能,更多的学习不再仅依赖独立设置的学校完成,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文化场馆等学习型组织,都是社会成员健康成长的助推器。农村、街区、单位等地缘共同体,网络等跨地缘共同体,都将是终身学习网络的组成部分,好像是通了电流的电网焕发出无比强大的生命力,真正实现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组织育人。整个社会是生活场所,也是教育场所,生活之地即教育之所,生产生活的需求就是教学内容,学习如同空气弥漫于整个宇宙,产教融合、家校合作、校企合作、学校与社会合作,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有机衔接,真正实现教学做统一。多元办学主体形成公私伙伴关系,共同举办公办学校、私立学校、特许学校、营利性学校、混合所有制学校等多类型学校,提供学校教育、在家上学、网络教育、人机互动等分散化教育供给服务。

2. 人人都是教师,人人都是学生

正如陶行知预言的那样:“这种学校是以青天为顶,大地为底,二十八宿为围墙,人人都是先生都是学生都是同学。” [1]伴随学校、教育乃至社会形态的变迁,学习型社会的教师资格体系、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必将作出重大调整。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与生俱来的某些天赋,需要教师教育的培养和继续教育的培训,也需要教育系统外工作的历练。社会化程度高、社会情感智力高、非智力因素突出的人,更适合为人师。知识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学历证书和教师资格不应是教师任职的硬标准,人们只要能解答学习者成长过程中的任何问题就都可以为师,可以选择终身性为师、偶然性为师、阶段性为师。

现代信息科技能够轻松实现师徒供需适时动态匹配,彻底破解教师结构性、阶段性和区域性供需矛盾。未来教师可能会无校籍、无国籍,突破学校、地域和国界限制,实现全球共享;信息技术将很准确地记录并导出任何教师的付出和贡献。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帮助学习者营造合适的环境,传授正确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策略和方法,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3. 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将日臻完善

学习必将超越功利主义和经济主义成为生活的核心,更加凸显可持续发展和生命价值。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将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按自己的节奏学习并即时得到反馈,泛在化、网络化、个性化和终身化的跨校学习,以及在线学习、工读结合、自主学习、弹性学习将是常态。经济、技术、体制、地域、身份和时间等学习障碍将被彻底清除,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贯通、横向衔接,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互融合,通过不同学习途径和方式获得的学习成果认定和认证、学分积累和转换更加顺畅,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完成人才培养,实现个人成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将深度融合,形成立体的育人共同体。工作场所、地方社区和日常生活中,以自我指导、家庭指导和社会指导为基础的社会化成长体验将更受重视,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将再次整合为一体。

三、城乡融合的生态文明社会:田园教育将整合城乡二元教育

1. 生态文明社会更加关注绿色、可持续发展等重大命题

人类文明从原始文明到农业文明,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农业社会,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由工业社会到生态文明社会,每一次迭代都源自既有文明或社会形态遭遇无法持续下去的挑战。工业文明不可持续,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恶化和自然灾害频发,“增长的极限”导致人与自然的关系持续恶化,“卡辛斯基的警告”警示人们科技进步也可能带来灾难。生态文明价值凸显,绿色、可持续性成为全人类关注的重大命题,回归理性生产和生活方式是历史的必然。新时代的兴起总是伴随旧时代的式微,但人类社会发展是多项选择,新时代总不能完全取代旧时代,而是多种文明叠加融合构成混合型社会。

生态文明社会里,传统的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产业的生产过程将逐渐趋同,边界将越来越模糊,甚至融为一体,生产过程将更注重个性化定制。[2]农村在全球范围内的生态布局中不会消亡,乡村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将永恒存在,古老的文明形式、祖传的谋生手段不会一去不复返。田园城市将增添更多乡村元素,传统城市和乡村两极之间将出现城中有乡、乡中有城、城乡融合的连续体,信息和通讯技术将让城市和乡村的界限逐渐模糊。

2. 田园教育将成为教育发展新的生长点

生态文明是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杂交的产物,更多更直接的基因来源是农业文明。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二元分离的时代必将终结,二者在人类历史上将再次融为一体,农村教育将在涅槃中升华为田园教育。田园教育兼具城市教育和乡村教育的优点,并将二者融为一体,是可持续发展的新教育形态,是与生态文明社会相适应、与终身学习社会相匹配的教育形态。

田园教育具有全民性、终身性、与生活高度融合性等本质特征,必将成为教育发展新的生长点,必将代表人类教育发展的前进方向,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新希望,是人类最高理想的新载体,必将成为生态文明社会的主导教育形态。优质教育资源将充足供给、充分共享,教育的开放性、创新性、选择性和公共性显著提升,校际差距、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将降至最低,将更加能满足特殊学习者的教育需求,既帮助落在最后面的学生,也不忽视跑在最前面的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享有适合自己的优质教育。

四、信息科技支撑的智能社会:“人工智能+教育”将更具叠加、聚合、倍增效应

1. 智能时代以追求幸福为最高目标

人类社会将依托信息科技走进智能时代,智能社会是以追求幸福为最高目标的社会,创意日益成为更重要的稀缺生产要素。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3D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量子科技、区块链、物联网、脑机交互、云端计算、全息再现、即时转换、自我进化型网络、传感器与控制系统、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和手势识别等,将成为教育的中枢神经、战略资源或变革动力,更广泛地融入教育活动中,颠覆传统教育内容和学习方式,重新绘制全新的无边界教育蓝图。

2. 精准化教育服务私人定制得以实现

标准化、统一化的行业技能,将被更具机动性、灵敏度及智能性的机器人取代,高概念化、高感性的人才越来越珍贵。物联网将人类与万物互联,人类智慧得以共享,个人的学习需求与教育供给将精准对接,实现教育服务私人定制。量子编程、云端量子计算、量子通讯卫星等量子科技将为知识传播和知識创新提供新的手段和工具。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将成就智能学习体验中心,让体验者仿佛置身群星闪耀的外太空,轻松实现可视化、场景式、体验式、交互式、沉浸式学习。很多知识不再需要掌握,通过植入芯片、人类增强科技、物联网连接、可穿戴设备等可以把实时信息直接输入人类感官,从而突破人类生理极限,给人类带来特异功能和超常能力,有效化解知识膨胀与人类学习能力之间的矛盾。人工智能将全程记录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结构化采集学习的过程化数据,基于核心素养能力模型,对学生的学情图谱进行建模,对个人的学习成长大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和诊断,从而实现精准分层和个性化教学。

3. 学习与教学形态更加智慧多元

学校将是全国乃至全球教育信息与资源接收和发送的节点,通过开发国家教育数据、搭建在线学习平台、催生虚拟学习共同体,推进优质公共教育资源共享。语音识别等同声传译机器人将替代人工外语口译,从而提高语言学习和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效率。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规模化教育和个性化培养相结合,课程电子化、虚拟化、精品化、慕课化,智慧校园、智能教学、智能管理将营造更加友好的学习环境,自主建构学习、项目式学习、翻转式学习、同伴合作学习、移动学习、游戏化学习、创客教育等将是主流学习形态和教学形态。

总之,未来社会正在扑面而来,未来教育必将呼啸而至,不管你乐意不乐意、答应不答应,这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上述对于未来社会和未来教育的畅想未必精准,但对于一个国家的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来说,前瞻性、战略性思考终究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2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2] 潘教峰.科技发展新态势与我国科技发展战略[J].科教发展评论(第一辑),2014,(15).

猜你喜欢

学习型社会教育现代化人工智能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智慧教育平台助推大连教育现代化
开放大学: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载体
学习型社会视野中的媒介素养教育之思考
下一幕,人工智能!
终身学习视野中的社区教育研究
学习型社会下对职业教育学生培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