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课堂,是灵动还是伤痛
2018-07-16范银丹
范银丹
摘 要:多数教师认为,一节语文课教学效率的高低,往往取决于一堂课的活跃程度。只要活跃,课就精彩。于是,许多教师对“活跃”趋之若鹜,认为一堂课“宁活不死”。其实,要提高一节语文课的教学效率,就要把握学生课堂的活跃程度,学生的思维行之有度,课堂就会灵动,反之,学生过度活跃在课堂中就会变成一把利刃,留下的只有伤痛。
关键词:活跃;课堂;灵动;伤痛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了实质性的转变。不过,多数教师认为,一节语文课教学效率的高低,往往取决于一堂课的活跃程度。只要活跃,课就精彩。于是,许多教师对“活跃”趋之若鹜,认为一堂课“宁活不死”。事实真是这样吗?活跃,对一堂课来说到底是灵动还是伤痛?
一、“活”有度,“跃”有时,尽显灵动
中国人做事,常言要把握好尺度,拿捏好分寸,这样才能办好事。我们授课也一样,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与参与者,做到了课堂飞扬而不张扬,热烈而不热闹,这样就能让课堂灵动。
1.真活跃,显风采
课堂上的活跃必须是真活跃,才能真正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教师要时刻牢记:让学生活跃,不是放纵他们,我们要把握活跃的度,不偏不倚,才能让授课有效进行。比如,在一年级语文的一次识字教学中,当我请学生识记“先”这个字时,学生纷纷举手、踊跃发言,课堂的热闹场面有些难以控制。于是,我当机立断,请了我们班的“识字大王”张××同学上台教大家识记。只见他一上台就闭目不语,上举右手,侧伸出右腿,又侧勾起左脚,然后睁眼朝大伙一瞪,紧接着问:“这个造型是什么?”“真像先、真像”!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我趁势说道:“对,识字要讲究方法,除了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还可以摆一摆呢,来,大家跟着摆一摆吧。”一时间,学生都认识到识字也是很有趣的。接下来的识字,学生不再随意发言,个个挤破脑袋想着更好的识字方法,一堂枯燥乏味的识字课,在学生的智慧碰撞中变得火花四射,热烈的学习氛围中尽显学生的飞扬神采。
2.活跃中,学做人
古人云:为人,言行必束之,反之,与禽兽无异。简单理解,就是人有再大的本事,没有道德也不行。课堂不仅是学习的地方,更是育人的场所,在学习过程中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例如,在上人教课标版一语下《失物招领》这一篇课文时,当我提出本课中心问题“失物”到底是什么时?有些学生未能领悟文章深意,仅仅停留在失物就是小朋友们丢的垃圾这一浅显层面上。为此,遭到了其他同学的嘲笑。此时,教师如果字正腔圆地狠批一顿,必然破坏原本充满生机的课堂,也会让学生失去再学习的兴趣。于是,我先肯定刚才那位学生的答案,并追问一句:“更重要的是他们丢了什么?就像我们班同学,一开始课堂回答问题积极,学习认真,可当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你笑了,这一笑让你丢了什么呢?你能不能把你的‘失物也领回去呢?”简简单单的几句话,立刻维持了课堂秩序,又引发了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让被动者变主动,让主动者思维更跳跃,让交流更出彩,让学习更有意义。
二、当断就断,不遭其乱
一堂课中,教师要学会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可以表扬胜过批评,以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宠爱他们,让他们的思维自由飞翔。但表扬绝不能是廉价过度的,宠爱也绝不是溺爱肓从的。
1.展个性,求共性
现在的学生由于生活生长环境的改变,大多思维活跃,有主见,急于表现自我。为了展现自我,学生很喜欢插嘴,一旦“活躍”起来,就像滔滔江水,大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在教学实践中,我想到了如下办法:又是一堂新课教学,提出问题后,学生又炸开了锅,但此次我不像平时那样一味多给予赞许,而是破天荒地打断了正在发言的一位学生,接着不愠不火地说:“同学们都有一张巧嘴,能说会道,不过,因为你们的音量太高,老师的耳朵想休息一下了,你们就把笔当话筒,把书中的主人公当成诉说对象,把你想说的话都说给他听吧,等老师的耳朵休息好了,再挑一张最有礼貌的小嘴上台说给我听,你们看怎么样?”一时间,大多数学生都意识到自己的“多嘴”了,只见他们连忙用小手捂住自己的嘴巴,睁圆了眼不好意思地望着我。顿了顿,我又说道:“现在老师想当一个文明的听众,有没有文明的小嘴愿意说给我听呢?”久而久之,学生在展示个人风采的同时,也渐渐学会了遵守课堂纪律。
2.显新异,留纯真
课要上得有滋有味,让学生乐在其中,学生才会想上、爱学。这样,教师就不得不动动脑筋了。如在教学人教课标版一语下《画家乡》一文时,我自信满满地制作了一组课件,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带到了语文课堂,并配以四段优美的音乐,想这样激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创新意识。但课刚上不久,发现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只停留在画面和音乐上,根本无暇顾及老师说了什么。于是,在听完一段音乐后,我果断地关掉音乐图像,并对学生说:“你们已经欣赏了第一位小朋友美丽的家乡,接下来几位小朋友的家乡就请你们边听老师朗读边大胆想象,用笔画一画,再说一说,然后和课文对照一下,比比看谁画得像,说得好。”就这样,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变成了一幅幅稚嫩却不失纯真的小画作,在学生兴奋地介绍自己的画作时,对课文内容又有了进一步的感知。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广大教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只有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才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行之有度,课堂就会灵动,反之,学生过度活跃在课堂中就会变成一把利刃,留下的只有伤痛。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