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助力京津冀继续医学教育协同发展的设想

2018-07-16张璐郭琳笪宇蓉

继续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互联网+互联网

张璐 郭琳 笪宇蓉

摘 要:“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为各行业领域寻求突破创新指明了新的方向,探索二者的深度融合,特别是借助“互联网+”推动京津冀继续医学教育协同发展是教育管理者关注的热点。从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和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等相对成熟的网络继续教育机构的成功经验和发展趋势中,试图看到网络继续教育的目标定位和改革方向以及互联网技术实现继续医学教育不断创新的各种可能,从教育教学、技术支持、用户服务、各方投入等方面设想“互联网+”如何助力京津冀继续医学教育协同发展,以期为京津冀区域卫生技术人员协同培养提供新思路、新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京津冀协同发展;继续医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从2014年,腾讯CEO马化腾第一次公开提出“互联网+”这一概念,到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人大十二届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近年来,各领域都在尝试通过积极探索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来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

面对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和特点,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的形势驱动下,“互联网+”势必会为继续医学教育的有效开展,特别是京津冀继续医学教育协同发展带来巨大突破和变革,从而促进三地区域卫生技术人才培养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也对加快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产生推动作用。

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和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分别作为国内和国际同行业机构中的佼佼者,其在网络继续教育方面的经验和创新,能够为教育管理者探讨“互联网+”助力京津冀继续医学教育协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

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简称北医网院)成立于2000年,2002年成为经卫生部科教司批准的全国五家可以开展国家级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试点单位之一,2017年5月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在职教育培训中心整合并更名为“北京大学医学继续教育学院”。北医网院始终秉承“品质为魂、服务至善”的价值理念,根据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和在职成人教育的特点,不断探索教学改革,成为国内该领域的先驱和代表,在十几年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历经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初建起步期(2000-2004年)

由于起步较早,对远程教学的认识尚浅,缺乏可借鉴的经验,当时北医网院的网络教学同国内其他远程继续教育普遍照搬高校全日制教学体系和管理模式,服务意识不强。

(二)发展调整期(2004-2011年)

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和经验积累,北医网院在不同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探索出以网络为主、面授实践为辅的讲练型、辅导型、社交型以及三种类型两两组合衍生出的混合教学模式来为完成不同培训项目的不同教学目标服务。不同的教学模式体现为不同的教学过程,与此同时,多样的学习平台、丰富的课程资源以及灵活的评价手段等共同为混合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在提升服务质量方面,以口腔专业护士培训课程为例,自学员报名就有专职人员跟踪学员的整个学习过程,通过网络、邮件、电话、短信等为学员提供答疑和指导,同时调查学生的需求,回访学生单位,以便更好的做好学生支持工作。此外,联合当地口腔医院建立实习基地,学员在网络学习平台完成理论课程的学习和考试后即可选择实习单位并预约实习时间,进而完成实践部分的学习和考核。

(三)提升完善期(2011年至今)

结合网络教育特点、远程教育模式变革、成人学习和职业发展规律、社会和行业发展对在职人员需求等各方面因素,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哲学基础,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学为学科基础的理论支撑下,北医网院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在改革网络教学模式上,从宏观层面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探索和尝试。

1.重新定位培养目标

与改革前单纯注重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目标相比,改革后的专业培养目标突出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同时强调培养兼具教学、科研及管理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重点改革课程体系

摒弃传统基于学科的课程体系,不再是通过“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的形式完成单方面的知识传递,而是遵循职业发展规律、依据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发展的专业课程体系,并在国内首创了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护理学(专升本)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上,部分打破学科界限,不再完全沿用传统教材,针对性和实用性更强。

3.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

在平台运行和设计中,特别加强了对学习活动的支持和教学过程的监控,新增了诸如统计学习时长、监控学生上交作业时间点、答疑量实时统计等诸多功能,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和反馈,并及时开展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的评价,为进一步完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二、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

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School of Professional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简称SPACE学院)是香港大学的直属学院,也是规模最大的学院,明确将为香港、中国内地以及亚太地区提供专业而优质的持续教育和为完成香港大学致力为社会开拓终身学习机会为使命。自1957年成立以来,经过60年的探索和发展,SPACE学院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运作模式和管理体制,目前学院下设7个学院和10个教学中心,拥有约900名全职人员和1800名兼职教师,开展包括建筑、艺术、商务、管理、金融、语言、法律、醫学、传媒、教育、科技等众多领域多层次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教育及培训,开设课程3000多门,迄今累计培训逾262万人次,已成为全球三大专业人才培养机构之一和全球规模最大五所继续教育机构之一。

面对社会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特点,SPACE学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在实现互联网与继续教育深度融合的实践应用中,SPACE学院已经呈现出一套基础设施、管理系统、课程和教学相对完整的系统模式,特别是作为北医网院教学改革的补充,SPACE学院在管理系统、智慧学习、用户服务等方面的完善充分体现了远程继续教育与“互联网+”继续教育的本质区别,值得作为内地发展“互联网+”继续教育的重要参考。

(一)管理系统

1.资源管理系统

SPACE学院内部的网络学习资源管理和维护平台被称为“学院知识和信息交流系统”,资源不仅涵盖各学科领域,且能够支持多种媒体格式,各学科教师都可以通过该系统随时随地查询使用已有资源或上传分享新资源,教师既是资源的使用者,又是资源的发展者和创造者。

2.学习平台系统

S P A C E学院于1999年推出了网上学习系统SOUL,后又在目前国际上用户最多的网络学习管理系统MOODLE的基础上进行开发,于2011年推出“学院普适学习平台”SOUL2.0,优化后的网络学习平台将资源、学习、互动、作业、管理和评价等学习过程中各环节的基本功能扩展到五十多项,功能更加充实的同时,也实现了Web1.0资源传递、Web2.0互动交流甚至Web3.0智慧应用的整合式发展,更加突出系统功能的个性化和人性化。

3.教务管理系统

教务管理是SPACE学院网络学习平台主要功能之一,具体内容包括网络课程注册、网络课程缴费、教学大纲、网络课程内容管理、小组管理、作业与测验、成绩管理、教学活动追踪、课程意见反馈等。此外,学生还可以即时接收其所在组群发布新资源或新消息的提醒。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务管理逐渐实现全面网络化。

(二)技术支持

随着互联网技术由单向传输到双向互动再到全方位智慧化的变革以及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SPACE学院网上学习系统也历经了从SOUL(1999年)到SOUL2.0(2011年)再到SOUL2.0移动APP(2014年)的漫长开发过程,学院致力提供优质创新服务的努力备受认同,近年来已多次在国际级互动媒体及学院类网站评选中获得殊荣。

除了搭建平台,管理系统的运行和完善都离不开各种软件的开发运用。例如,SPACE学院采用的网络互动课件制作软件,不仅具有支持移动学习等优势,且易学易用,教师经过简单培训即能利用软件独立制作课件并随时更新;再比如,特定插件的开发帮助教师实现把资源管理平台中的学习资源直接转到网络学习平台的课程中,方便学生学习。因此,在管理系统和移动学习功能的设计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技术的一致性,才保证了各平台在实际应用中互相衔接。

(三)用户服务

1.用户培训

为了有效落实“互联网+”继续教育,SPACE学院重视对教师网络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培训内容除了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网络学习平台系统和移动APP的功能与使用以外,还包括网络课程开发和网络教学论等。学院每年大约安排50场面授培训和15场在线培训,另外为没有时间参加培训的员工或学生提供培训录像和使用指南,同时为解决用户问题设立热线电话和电子邮件服务。

2.用户追踪

在保证系统质量的同时,SPACE学院通过师生问卷调查、教与学活动追踪、意见反馈、作业与测验等手段对网络课程和教学质量以及学习成效进行监控。此外,SPACE学院目前将大数据技术和网络学习分析作为研究重点,预期在未来,利用大数据技术充分了解学习者的动态学习过程,进行学习行为的预测性分析,并建立学习的预警系统,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

三、京津冀“互联网+”继续医学教育发展设想

(一)多部门协作促资源共享和网络系统建设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打造试点平台。三地部分医学院校已经开展深入交流或签订框架协议,但具体合作项目的实施尚不明显。为了平衡教育资源,提高优质资源和稀缺资源的使用率,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打造区域网络继续医学教育交流共享平台是促进京津冀继续医学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尽管高校是继续医学教育的主导力量,然而“互联网+”继续教育不是单纯的远程继续教育,而是将基础设施、教育模式、学习平台、管理系统等多方整合的智慧教育新形态。因此,“互联网+”继续医学教育的实施和发展必然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投入和信息技术支持,单凭院校合作实施起来颇有难度,在开发、完善、运行、维护的复杂过程中还需要政府的财政投入、教育卫生部门的政策指导以及互联网企业的专业化技术支持,加强多方合作是建设“互联网+”继续医学教育的基础。

(二)互联网技术支持系统运行和智慧教育

京津冀“互联网+”继续医学教育系统可以在国际主流或现有的开源软件基础上,搭建能够满足实际需求的网络继续医学教育平台,并通过一系列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来确保各管理系统的运行和衔接,从而同步完成信息传递、资源共享、互动交流,甚至利用移动设备APP实现泛在学习(U-Learning)。用于支持网络学习和管理的相关配套软件的开发也要考虑到实用性和便利性,降低操作难度和复杂程度,避免教师、学员及管理者在技术操作上花费过多精力。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能够为京津冀继续医学教育协同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前景。例如,虚拟手术、数字医院、医学模拟演示、实训模拟演示、实训教学演示、医院虚拟仿真系统、虚拟医学仿真、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手术仿真训练等应用可以帮助实现学员实训与教师指导的实时化和远程化。

(三)针对职业发展需求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互聯网+”继续医学教育要在充分认识远程教育和成人学习特点,掌握卫生技术人员职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形成迎合卫生技术人员实际工作需求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教与学的过程由以理论输入为中心的知识传递转为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案例论析,注重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京津冀协同发展还要以地区常见病、多发病等区域疾病谱为导向,使课程设置更具应用性。

下一步,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学习诊断,对学习者选择的学习资料、学习过程以及阶段进行记录与存储,便可分析出学习者未来最大可能的选择情况,预测出人们的学习需求,以便有针对性的推送或调整相应课程,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四)充实教务管理系统和用户服务功能

京津冀“互联网+”继续医学教育系统既要为用户提供网络平台功能使用说明或培训以及在线客服,还要为学员提供注册、缴费、选课、考核、结业、追踪监控、评价反馈等服务。为了进一步增强用户体验,系统可以设置消息提醒模块,根据用户定制,即时推送新闻热点、制度政策、课程安排、资源更新等消息,还可以与学术会议、资格考试、技能大赛报名平台以及年度考核、职称评定系统进行数据同步加载,使之真正成为用户职业生涯一站式学习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高澍苹,孙宝芝.探索远程混合教学模式 提升远程医学培训质量——以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继续医学教育培训项目为例[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0(2).

[2]高澍苹.网络环境下成人在职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来自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的实践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15(9).

[3]张伟远,段承贵,封晨.香港大学“互联网+”继续教育系统模式的实践思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

[4]董红梅.面向“互联网+”的继续教育创新发展路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6(23).

[5]党志平.“互联网+”条件下传统继续教育发展模式革新[J].继续教育研究,2017(5).

猜你喜欢

京津冀协同发展互联网+互联网
文化认同对京津冀地区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分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