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税负的影响因素及经济解释

2018-07-16

商学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税负纳税小微

蔡 昌

(中央财经大学 财税学院,北京 100081)

一、企业税负的不同影响因素分析

(一)地区差异

1.数据来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表报告指出①,中国所沿袭的东、中、西区域划分方法已经不合时宜,并提出“十一五”期间内地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并可将四个板块划分为八大综合经济区的具体构想。为探究不同地区的企业是否存在显著税负差异,笔者从国泰安数据库的深证A股和上证A股的非ST企业中选取上千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除去数据异常的公司②后,以剩余1591家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区域的公司样本数及其特征

续表

区域省份特征样本数大西北经济区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这一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地广人稀, 市场狭小,向西开放有着一定的条件47西南经济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这一地区地理位置偏远,土地贫瘠,贫困人口多,对南亚开放有着较好的条件。形成以重庆为中心的重化工业和以成都为中心的轻纺工业两大组团108南部沿海经济区福建、广东、海南是最重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地和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地这一地区面临港、澳、台,海外社会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程度高317东部沿海经济区上海、江苏、浙江这一地区现代化起步早,历史上对外经济联系密 切,在改革开放的许多领域先行一步,人力资源丰富,发展优势明显482北部沿海经济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这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达,在对外开放中成绩显著292黄河中游经济区陕西、山西、河南、内蒙这一地区自然资源尤其是煤炭和天然气 资源丰富,地处内陆,战略地位重要,对外开放不足,结构调整任务艰巨。是最大的煤炭开采和煤炭深加工基地、天然气和水能开发基地92长江中游经济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这一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良,人口稠密,对外开放程度低,产业转型压力大。是以水稻和棉花为主的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基地及相关深加工工业;以钢铁和有色冶金为主的原材料基地174

2.数据分析

借鉴刘骏等(2014)的研究思路③,即以现金流量表中的“支付的各项税费-收到的税费返还”除以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的方式,衡量涵盖流转税在内所有税费的企业税负。

企业税负=(支付的各项税费-收到的税费返还)÷营业收入×100%

我们以上市公司的企业税负为代表,比较税负的区域特征。经过分析计算,2017年第一季度不同地区的平均企业税负如图1所示,呈现出不同的区域分布特征,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上市公司实际税负普遍低于经济欠发达的西南地区,西南经济区、北部沿海经济区、黄河中游经济区的企业承担的税负最终能够,东北综合经济区、大西北经济区的企业税负居中,长江中游经济区、东部沿海经济区和南部沿海经济区的企业税负最轻。

(二)行业因素

1.数据来源

行业税负=行业税收收入÷行业GDP贡献额×100%

其中,行业税收收入数据来自《中国税务年鉴》中的“全国税收收入分产业收入情况”,行业GDP贡献额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分行业增加额”。

2.数据分析

表2 2008—2015年不同行业的税负比较④

图2 2008—2015年不同产业税负比较

图2显示2008~2015年三大产业税负比较,第一产业税负极低,而第三产业整体税负与第二产业大致相同,并未明显体现出国家向第三产业倾斜的产业政策意图。表2是2008—2015年主要行业的行业税负水平,综合各行业而言,建筑业、采矿业、批发零售业的盈利能力较弱,却承担更重的税负;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盈利能力较强,却承担相对较轻的税负。这一税负差别有悖于税收的公平原则。

(三)产权性质

1.数据来源

为探究不同产权性质企业的税负差异,本文将企业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指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包括中央企业和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包括中央企业和地方国企。民营企业按照国家统计局设管司2001年10月10日颁布的《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中的关于“私营企业”的范围界定,所采用的年度实际纳税额均来源于《中国税务年鉴》中“私营企业”的年度纳税总额。

2.数据分析

图3为2006—2015年不同产权性质企业年度纳税总额占全国税收收入的比重,可以看出,十年间企业年度纳税总额占全国税收收入比重大致为50%左右,但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国有企业为纳税的“主力军”,其纳税总额为民营企业的3~4倍。同时可以发现,国有企业的纳税比重略有下降,但仍是最重要的纳税主体,而民营企业对我国税收收入的贡献稳步提升。

图3 2006—2015年不同产权性质企业年度纳税总额占全国税收收入的比重⑤

以企业总体税负率,即年度实际纳税总额与年度营业收入总额的比重衡量企业的税负。由于全部民营企业的相关数据的不可获得性,本文以上规模的民营企业500强作为评估纳税效率的研究对象。

图4 2006—2015年不同产权性质企业的年度总体税负率⑥

由图4可知,国有企业总体税负率明显高于民营企业,大致为民营企业总体税负率的3倍。其中,中央企业税负率最高。2009年,国有企业出现异常波动,地方国企波动最大,笔者认为该异常波动主要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后政府采取一系列财政政策导致国有企业的税负率波动,而民营企业总体税负率并未呈现该异常变动,这从侧面印证国有企业与政府行为具有更为显著的关联性。

(四)企业规模

1.数据来源

该部分数据来源于《中小企业税收发展报告》(北京国家会计学院,2014)和《小微企业税收政策研究报告》(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2016)。

2.数据分析

2014年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调研形成的《中小企业税收发展报告》显示,小企业税负高于大中型企业,其中小微企业的税负较高,新三板企业综合税负远高于其他板块企业。根据报告,12.93%的企业认为“较重的税负”是经营过程中除“用工成本上升”(17.67%)及“原材料成本上升”(14.76%)以外最主要的困难。小微企业的所得税税负明显高于大中型企业,差距甚至接近一倍。另外,小微企业的直接税收负担并不轻,就增值税而言,小微企业和大中型企业的税收负担(增值税/收入的比例)大致相当。从纵向来看,中小型企业集聚的创业板企业(新三板企业2012年推出,数据尚不能纵向对比)2007年至2012年间,综合税负已由40%大幅升至2012年的71%,特别是在2010年后,增势较快,表明中小企业税负负担持续加重。

报告同时指出,国内小微企业的纳税遵从成本较高,37.91%的小微企业遵从成本在5万元以下;36.38%企业在5万元到10万元;13.07%企业在10万元到20万元;12.64%企业在20万元以上。这一结论与国外学者的调查研究也相符合,国内关于企业纳税遵从成本的实证研究很少,而国外学者实证研究发现,中小企业的纳税遵从成本普遍高于大型企业,流转税的纳税遵从成本普遍高于所得税。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CHFS)于2016年发布的《小微企业税收政策研究报告》再次印证“小微企业承担较重税负”的结论,该报告通过2015数据分析发现,我国小微企业税收负担高于上市公司,超过1/3的小微企业认为税费负担程度重,52%的小微企业更是渴望政府进一步加大税费优惠力度。

图5 2015年度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和上市公司纳税负担

2015年,小微企业GDP贡献度为30.0%,提供了2.37亿个就业岗位。规模庞大的小微企业是当前及未来我国经济创新和发展的新动力,对激发市场活力、释放发展潜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过重的税费负担成为阻碍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GHFS数据表明,起征点由月营业额2万元提高到3万元,小微企业死亡率下降0.24%,增加83个就业岗位;据核算,起征点提高到10万元后,将创造2287亿元的社会财富,拉动经济增长率达0.36%。这说明,给予小微企业适当的税收优惠有利于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降低企业死亡率,使得更多的小微企业存活于市场,增加就业,促进创新,提振经济活力。

2017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两部门联合发文,扩大我国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范围,将小型微利企业的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由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有助于缓解我国小微企业税负重的状况。

二、企业税负影响因素经济解释与政策建议

(一)企业税负影响因素的经济解释

1.地区差异

总体情况来看,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上市公司实际税负反而低于经济欠发达的西南地区。根据汪德华等研究⑦,地区间企业税负差异的方向与其宏观税负差异的方向基本一致;俞杰等研究发现⑧,影响我国地区税负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不均衡的经济发展水平、调整不一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差异化的财税政策三方面;黄夏岚等提出税收能力与税收努力与地区税负差异也有显著关系⑨。笔者推测企业税负的地区差异可能由以下原因导致:

(1)从微观层面来看,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化程度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强,能够创造更高的税前利润;同时,东部地区市场发达,企业能够利用多种筹资方式,使得资本结构与欠发达地区企业显著不同,进而影响税收;发达地区的企业可能具有卓越的纳税风险防控能力,能够合理筹划企业纳税事项,重视纳税筹划;沿海地区企业对外开放程度高,能够享受更多的出口退税优惠政策,流转税负方面享有天然优势。

(2)从宏观层面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不同地区财力不同,财政预算对于税收收入的依赖程度不同,税收征管能力也有差异。欠发达地区需要更多财政支出完善公共设施和服务,对税收收入需求较大,但征管能力可能逊于发达地区,相较个人,企业(尤其是大型公司)更易征管,因此该地区宏观税负中,企业可能倾向于承担相对更重的税负。

(3)从行业分布来看,不同地区行业结构各不相同,可能导致地区间企业税负不均衡。尽管是相同行业,不同地区的行业特点差异性可能较大,可能产业链也有差别,如沿海地区更偏重于外向型经济,而大西北经济区、黄河中游经济区等区域占有资源优势。

(4)从数据本身来看,由于选取2017年度第一季度的截面数据,数据较新,但由于所得税按年计算,按季预缴,季度数据可能不能完全体现出对于西部地区的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实际税负的分子采用现金流量表数据,与会计上权责发生制的准确数额可能有所偏差,但由于数据指标选取一致,能够较为准确地代表区域间企业税负的不均衡情况。

2.行业因素

张伦俊等提出⑩,税收政策和征管制度是导致行业税负失衡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来说,国家的产业政策意图在税收政策方面有所体现。国家鼓励第三产业发展,支持国家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行业的有效税率与国家产业发展意图相吻合。从另一方面来看,行业税负仍存在部分问题。

(1)虽然政策向第三产业有所倾斜,但就第三产业内部行业而言,各行业间税负不一,存在较大差距,其中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等,税负甚至高于第二产业。但是,税收占GDP最高的行业,同样是利润增长率最高的行业,是现代化的行业。这说明简单的用税负高低衡量税制优劣的做法并不可取。因为行业中虚拟经济的成分越高,会导致税负越高。例如,房地产二级市场产生大量税收,但是二级市场的交易并不对应体现在GDP中,因此该行业税负陡增。金融行业亦是如此,公司上市资产价格倍增,产生巨额税收,但是并未因此对GDP产生贡献。

(2)就对正外部性较强的行业来说,其税负处于行业中游水平。国家政策鼓励正外部性较强的行业发展,但从税负来看,这部分行业税负却并不比其他行业低。例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税负并不显著低于其他行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虽有税收优惠政策,但其并没有明显的低税负优势,可能是由于对该行业的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为针对水利、环境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经营所得实行“三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但研究选取的样本公司均为A股上市公司,在公司上市时对营业时间、获利能力等有所要求,故样本中该行业的上市公司基本已设立多年,无法享受“三免三减半”等税收优惠待遇,因此其税负并不呈现明显偏低状况。

(3)研究选取数据为2008—2014年行业税负,2016年“营改增”后,各行业的企业税负有所变化。整体来看,“营改增”对各行业所得税负作用不大,但对流转税负有较大影响。“营改增”的目标是全面降低全行业税负,但由于人力成本无法得到抵扣,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企业税负不降反增;对于建筑业而言,进项发票难以获得、部分机器设备支出无法抵扣等原因导致其流转税税负攀升约2.75%。随着“营改增”相关政策和增值税链条的不断完善,预计个别行业税负“不降反增”的状况将有所好转。

3.产权性质

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税负存在差异,国有企业的企业税负普遍低于民营企业,几乎已成为学术界公认的命题。罗党论等提出,公司的政治关系能够显著降低所得税税负,民营企业政治关系的作用尤为明显;刘骏等发现,国企税负低于非国企,高于央企,且地方政府层级越低,其控制的企业税负越高,他们将原因归结为我国目前高度集权的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的“税收竞争”和“税收攫取”。笔者针对不同产权的企业税负存在差异的原因推测如下:

(1)由于历史原因,不同所有制企业形成不同的行业分布、规模大小和经营特点。一般来说,国有企业规模比民营企业大,且大多处于高资源密集型和高资本密集型领域,如烟草制品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且多处于垄断地位,高额的垄断利润必然导致较高的企业税负。

(2)由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差异性、承担社会责任的差异性、税务管理成本的差异性、避税动机和行为惯例的差异性等因素,不同所有制企业导致显著的实际税负率差异。国有上市公司由于其特殊的产权性质,形成复杂的委托-代理链条,信息不对称弱化了国有上市公司的税收筹划意愿,其提升税务管理水平及降低税收负担的愿望并不迫切,缺乏强烈的纳税筹划动机;相反,民营企业倾向于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进行纳税筹划,尽可能降低税负。另外,国有企业并不将利润最大化作为绝对的最终目的,由于政府的行政干预,作为公有制主体的国有企业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税收责任正是国有企业的主要社会责任之一,因此国有企业税务管理的积极性较低。

(3)不同所有制企业与政府的政治关联度不同,显著影响其税务决策行为和实际税负率水平。国有企业的政治关联度通常高于民营企业,其所有权和决策权最终控制在政府手中,各种经济行为必须对政府负责。多年来,国有企业并未实际解决“政企分离”的问题,而民营企业不需要迎合政府,也没有该方面的强制性约束。同时,由于国有企业与政府的政治关联度较高,有机会享有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扶持政策,这实际上会在一定程度降低国有企业的实际税负。

4.企业规模

同等条件下,规模较小的企业税负往往重于规模较大的企业,基本成为理论界的共识。通常认为,中小微企业应对税收负担的承受能力低,以流转税为主的税制加剧其负担,核定征收方式加重中小微企业负担,“费”重带来“税”重错觉。具体来说,笔者推测企业规模影响税收负担的原因如下:

(1)目前,我国税制仍以间接税为主,而间接税具有较强的累退性。虽然所得税政策给予小微企业更多优惠,但是由于我国间接税比重过高,导致我国税制整体累退性较强,规模较小的企业承担相对较重的税负,尤其承担相对繁重的间接税。营改增后,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抵扣链条不完整,所以面临价格劣势,在供需双方交易谈判时容易处于不利地位,使得其市场范围缩小,竞争力不足。

(2)小微企业缺乏明确的法律地位,税收优惠政策单一,且门槛较高,手续复杂。我国现行税收法律没有“小微企业”这一特定标准,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所得税中,与流转税中的“小规模纳税人”概念并不完全一致,可能使得小企业无所适从。多数税收优惠政策要求提供大量证明材料,手续复杂,很多小微企业实际无法享受优惠。

(3)根据相关研究,纳税遵从成本和企业规模呈现反相关变动,即企业规模越大,纳税遵从成本越低;反之,企业规模越小,纳税遵从成本越高。主要原因在于规模较小的企业难以吸引优质财务人员,会计核算可能不准确,面临更大的税务风险,且小规模企业往往缺乏合理的纳税筹划,不能及时跟踪税收政策的变动,难以实时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4)从企业自身来看,规模较大的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利润空间;且规模较大的企业往往具有较大的话语权,能够通过提高价格转移税负。相反,规模较小的企业通常只能作为价格的接受者,难以转嫁税负,导致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税痛感更强。

(二)降低企业税负的政策建议

由于我国企业税负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体现出差异化特征,且与企业自身的产权形式和规模紧密相关,我们对均衡我国企业税负、合理降低企业负担提出以下建议:

(1)从区域来看,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企业税负整体低于西部欠发达地区,有悖公平原则。建议国家调整地区间的税收政策,对营业收入净利率较高的地区加大征税力度,对营业收入净利率较低的地区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平衡各个地区之间的真实实际税负水平。

(2)从行业来看,对正外部性较强的行业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采取多样化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对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放宽要求,注重对科技开发的投入,对盈利能力较弱行业的研发费用采用税收返还形式的税收抵免等,鼓励企业科研创新。从产业角度出发,对第三产业中税负较高的行业(如租赁业等)予以合理支持,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积极完善“营改增”,保证各行业税负“只减不增”,通过结构性减税政策,促使不同行业的企业税负与行业的纳税能力相匹配。

(3)从产权性质角度来看,促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将民营企业灵活的市场应对机制和管理创新体制引入国有企业,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同时带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共谋发展机会。另一方面,加强对民营企业的税收监管,建立纳税信用评级体制,采用各种激励手段,提高民营企业的纳税人意识。

(4)从企业规模来看,重点关注新三板企业的税收负担,完善纳税服务,保障中小企业能够切实享受到现有优惠政策和税收返还政策;对小微企业进行纳税辅导,切实保证小微企业享受到优惠政策;鼓励小微企业发展,在降低小微企业所得税负的同时,合理降低其流转税负,采取多样化的税收优惠政策,并辅以其他相关政策,如进一步放宽小微企业融资政策等,为小微企业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市场发展环境,以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带动就业,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注释:

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基于不同尺度的中国区域碳机理及碳减排格局、路径研究”课题组,《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碳减排:类型分区与政策建议》,中国经济时报,2014-10-17.

②此处所指的数据异常指企业利润为负或企业当期实际支付的税款小于返还的税款。

③刘骏,刘峰,《财政集权、政府控制与企业税负——来自中国的证据》,《会计研究》,2014年,21~27页。

④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税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计算整理。

⑤数据来源:《中国税务年鉴》。

⑥数据来源:《中国税务年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分析报告》。

⑦汪德华,李琼,《宏观税负与企业税负地区间差异之比较——基于工业企业数据计量分解的分析》,《财贸经济》,2015年,17~29页。

⑧俞杰,祁毓,《我国地区间宏观税负差异的比较与分析》,《财贸经济》,2015年,73~75页。

⑨黄夏岚,胡祖铨,刘怡,《税收能力、税收努力与地区税负差异》,《经济科学》,2012年,80~90页。

⑩张伦俊,李淑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行业税负研》,《统计研究》,2012年,66~72页。

猜你喜欢

税负纳税小微
小微课大应用
建筑企业实施纳税筹划的几点思考
●小规模纳税人的纳税期限是否可以自由选择?
“营改增”条件下建筑企业如何降低税负
小微企业借款人
适应纳税新常态 树立为民新理念
小微企业经营者思想动态调查
交通运输类快递业营改增税负比较及对策
中国适度税负水平的估计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