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旅游城市酒店业空间演化路径研究
——以湖南株洲市为例

2018-07-16唐健雄陈宁刘炼鑫

商学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经济型株洲市酒店业

唐健雄,陈宁,刘炼鑫

(湖南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近年来,酒店业作为旅游支柱产业飞速发展,势头强劲,为国民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一个地区酒店业的发展往往折射出其服务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水平,酒店空间发展格局也会直接影响经济热区的繁荣和扩散以及城市空间重构,乃至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和居民生活品质高低[1~2]。此外,在工业城市向旅游城市转型的过程中,以市场化发展为主体导向因素的酒店业,往往导致酒店空间分布不合理,有必要深入研究工业旅游城市酒店业空间结构演化路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这对规划酒店微观选址、宏观布局以及城市结构重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

酒店业的空间结构和布局特征向来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领域。国外学者关于酒店空间结构的研究多集中于酒店微观选址、内部构造及空间集聚等[4~9]。Ashworth以定量方法建立Ashworth 模型,用来研究城市酒店空间分布特征[5];Van doren 和Wall等研究酒店投资,从酒店业绩效来分析酒店选址的影响因素[6~7];国内学者对酒店空间结构的研究领域多集中对单一类型酒店的空间分布特征、从不同视角和方法上研究酒店空间分布规律等。李彦兵等研究经济型酒店空间结构特征发现酒店布局多向商业区附近、交通干线以及旅游资源丰富的区域集聚[10];姜海宁、肖海平等从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对五星级酒店空间布局进行了研究[11~12];彭青, 张晓鸣等以2010 年亚运会与广交会为例研究节事会展项目对酒店业空间结构的影响[13];李飞从扩散理论视角对经济型连锁酒店布局结构及其演化规律进行研究[14]。唐健雄等地理角度研究城市群酒店业空间结构和影响因素[15]。

从对酒店空间布局相关研究的梳理再现,可以看出学术界对酒店空间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酒店空间分布特征、微观选址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具体城市或单一酒店的空间布局等[15~16]。而对特殊类型城市的酒店业或是不同档次、星级酒店进行比较性的研究较少,涉及主要影响因素、具体影响程度、酒店集聚与扩散的时空演化规律等更加细节性、综合性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并且研究方法上单一、趋同,创新不足,并且从未有过对工业旅游城市酒店业发展的研究。目前越来越多的老工业城市向新工业旅游城市转型,其城市内部酒店业空间结构有待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因此,本文特以转型中的老工业城市湖南株洲市为例,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和SPSS数据分析来研究酒店业空间结构的时空演化路径及空间布局特征,全面系统地揭示工业旅游城市酒店业的空间分布格局及主要影响因素,对酒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与工业旅游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8~19]。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区域

以工业旅游城市湖南株洲市为研究区域。株洲市地处湖南东部,是建国初期重点建设的八大工业城市之一,也是全国重要铁路枢纽城市、湖南省重点建设工业城市,被誉为“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16]。2012版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提出城市开发将以“北联、东拓、南进”为导向,构建“一江两岸双中心,二主五次七组团”城市空间发展框架[27],创设“一体三级”的都市空间发展形态,巩固“一区七园”工业发展格局。当前,株洲市正处于火力全开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芦淞区"四城一中心”,着力打造“三湘第一商圈”;天元区聚力打造中国动力谷,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荷塘区着力打造“五大片区”、“六站合一”的中央商务区和综合交通枢纽。面对大有可为的发展前景,株洲市酒店业也迎来了春天,优化酒店业空间结构,规划未来发展格局,势在必行。

(二)数据来源

研究选择株洲市星级酒店和经济型连锁酒店为样本(此类酒店档次较高,数据比较完整注重区位选择,可有效地反映酒店业空间布局变化。酒店样本选择标准:星级酒店只考虑二星级及二星级以上的酒店;经济型酒店只考虑标准间价格在300元以下且将客房作为核心产品的连锁化经营酒店)。通过《2016年湖南省统计年鉴》、《2016年株洲市统计年鉴》、《株洲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从湖南省旅游局、株洲市旅游局、各品牌旅游预订官网、星级酒店官网和连锁品牌酒店官网整理数据。2017年底,株洲市星级酒店与经济型连锁酒店共有158家,其中星级酒店39家,经济型连锁酒店119家,去除信息不完整或暂停营业的酒店,两者共150家(表1)。

表1 株洲市星级、经济酒店统计

(三)研究方法

1.核密度估计法

核密度估计法(KDE)是空间技术中估计未知密度函数的空间分析方法,以研究区域的样本点为圆心进行运算,通过在对应的样本点处设置相应的核函数,计算样本点核密度的增减幅度,研究样本点的增减幅度[17]。

其公式如下:

(1)

2.最邻近指数法

最邻近指数法(又叫最邻近距离法)是一种通过研究最邻近样本点之间的距离来描述研究对象空间分布状态的空间分析方法。其中每个样本点所代表的面积表示点对间距离程度。 本文通过计算分析最邻近指数R(R是株洲市酒店行业内任一目标酒店点和最邻近点的距离dmin的平均值min与随机分布模式下最邻近距离E(dmin)的比值)。通过R与数值1的比值来判断酒店业的空间分布状况。

其公式如下:

(2)

本文通过对酒店数据的空间特征进行最邻近距离分析、计算和比较,来评价、判断株洲市酒店业的空间结构分布特征。由此得出株洲市酒店业R值为0.31,证实株洲市酒店业呈集聚状态分布。

3.标准差椭圆分析法

标准差椭圆( SDE) 是1926年美国社会学教授Welty Le-fever)提出的一种常用空间分析方法,用来分析样本点数据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通常一个标准差椭圆可以将约68%的研究对象样本点包含在内。本文利用标准差椭圆模型测度株洲酒店空间结构分布特征,反映酒店空间分布状态和走向变化趋势。标准差椭圆长轴代表酒店分布的主趋势方向,短轴代表次趋势方向。

其公式如下:

(3)

(4)

(5)

4.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法

对影响酒店经营、空间布局有关因素进行Pearson分析,探究影响工业旅游城市酒店业空间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

其公式如下:

r=

(6)

二、株洲市酒店业空间结构时空演化分析

(一)时间尺度下酒店业演化特征

20世纪末期,株洲市酒店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开始萌芽。本文根据株洲市近30年来酒店的增长状况(图1),对株洲市酒店行业发展阶段进行划分,将2000年作为分界点,划分为 2000年之前、2000—2005 年、2006—2011 年、2012—2016年4个发展时间段。

由图1可知,株洲市酒店业发展迅速,酒店数量急剧增长。无论是高档星级酒店,还是经济型连锁酒店其数量都呈增长态势,尤其是经济型酒店增长趋势更加明显。具体来看:2000年之前,酒店业发展尚处于萌芽期,数量寥寥无几;2000—2005年,酒店业发展处于成长期,总体发展呈快速增长态势,星级酒店发展迅速,经济型连锁酒店尚处起步阶段;2006—2011年,酒店发展处于上升期,酒店数量高速增长,星级酒店平稳上升,经济型酒店后来居上;2011—2016年,酒店发展处于高位扩张期,酒店数量急剧扩张,虽然星级酒店增长趋势逐渐放缓,但经济型连锁酒店仍处于爆发式增长阶段;2017年后,受国家政策调控的影响,酒店业总体增长趋势趋于放缓,呈现出稳步式增长态势。

图1 株洲市近30年酒店数量变化图

(二)空间尺度下酒店业演化特征

株洲市酒店业空间布局整体呈集聚状态,北密南疏,内密外疏,存在多处酒店聚集区,且表现出沿重要的商业圈、重要交通要道和枢纽、行政中心、会展中心、公园景区、体育中心附近分布的特征。从各星级酒店分布来看,高、中、低不同层次的星级酒店在空间布局上有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酒店星级越高,空间分布的不均性就越显著,区域集中性就越强。从各经济型酒店分布来看,同一品牌酒店在空间上均衡分布在各商圈、景点等人流量大的区域;不同品牌酒店则在各大商圈、交通枢纽等区域扎推分布。

利用Arc GIS中核密度分析方法分别制作1999年、2005年、2011年和 2017 年株洲市酒店分布密度图(图2)。由图2可知,随着时间的推进,株洲市酒店业空间分布呈现低密度-中高密度-高密度发展态势,离心扩散与向心集聚并存。酒店业主要分布在株洲市区,占比高达72.36%,主城区的酒店数量占株洲市总体酒店数量的65.88%,仅荷塘区就占20.13%,其次是芦淞区、天元区;市区酒店主要聚集在株洲火车站—中心广场、神农城—炎帝广场—株洲市政府、新华西路—红旗广场等区域,并且在株洲站呈同心圆状向外分布,在株洲西站附近成块状集聚分布,其余由高密度区域向在低密度区域、边缘地带逐渐扩散。株洲市4县1市中酒店空间结构呈多组团集聚分布,且多沿市政商业中心分布。其中,炎陵县酒店数量集聚度最高,占比达8.56%,其次是攸县。以株洲市主城区酒店空间分布为例,在2000年之前,沿市政府、火车站一带新增星级酒店数量较多;2005年之后,围绕火车站—中心广场分布的酒店商圈紧密集聚,形成辐射范围广的高密度聚集区;2010年之后,在以火车站—中心广场为高密度核心圈层的基础上,沿沿江南路、新华西路、天台路、建设中路为路径呈放射状发展,主要是因为在此时段经济型酒店进驻株洲市,发展迅速,多选择交通便利、商务活动多、人流量大的经济热区。2017年,在主城区内,酒店环绕天台路—株洲大桥—新华西路—红旗广场一带,以及长江北路,建设中路,红旗中路,形成“三纵一横”分布模式,且新增酒店仍以高速向外扩张,此外随着高新技术开发区打造“中国动力谷”战略的落实,周边经济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务型酒店、经济型酒店在此落户,在河西示范园、田心高科园、董家塅科技园形成酒店集聚区。

总体来看,2005—2017年株洲市酒店分布开始由单一式向组团式多核心演化,呈现“一主两次七组团”的聚集式发展,在株洲火车站、中心广场商圈形成主核心,并在长江广场和神农城-炎帝广场形成两个次核心,红旗广场商业圈、云龙商业圈以及醴陵市、攸县、茶陵县等市县中心形成七个组团集聚区,其中2011年、2017年株洲市酒店业新增酒店速度明显加快,且分布越来越向核心区域集中,酒店逐趋饱和,并随时间向外逐渐扩散,同心圆圈层式扩张显著。

(三)株洲市酒店业总体时空演化特征

对株洲市星级酒店和经济连锁酒店的点数据运用 Arc GIS标准差椭圆进行处理,以1999年、2005 年、2011 年和2017年为时间节点探究株洲市酒店业空间结构总体时空演化特征,可得到这四个时间节点酒店分布的标准差椭圆图(图2) 。

株洲1999年酒店分布

株洲2005年酒店分布

株洲2011年酒店分布

株洲2017年酒店分布

由图2可知,1999年、2005 年、2011 年和2017年株洲市酒店业标准差椭圆的长轴、短轴、质心坐标以及旋转角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相应变化。四个时间节点的株洲市酒店空间分布的标准差椭圆扁率分别为0.0781、0.0953、0.09824 和 0.1021,可见随着时间标准差椭圆扁率逐渐增大,酒店业空间分布的方向性也越发显著。1999年之前,株洲酒店数量有7家,且以三星级酒店为主,分布也多集中于市县中心城区;2005年、2011年株洲市酒店数量大幅增加,出现两个中高密度中心,多个低密度中心,标准差椭圆面积进一步扩大,酒店布局逐渐向外扩散,和1999年相比2005年和2011年的标准差椭圆长轴分别缩短了45.7千米、36.4千米,由此可见1999 年是株洲酒店数量最少、分布最为分散的时候,随后逐渐紧缩,呈西北-东南走向,分布的方向性越来越明显,向心力显著;2017年株洲市酒店呈现爆发式增长,此前的两个中高密度中心合并成一个核心高密度圈层,并逐渐向外围扩散,其他低密度中心也逐渐向更高一级演化,标准差椭圆的长轴较2011年缩短了26.7千米,酒店分布方向呈西北-东南走向,与城市空间发展方向一致。

三、酒店业时空演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经济发展水平

酒店行业的高度关联性决定了其对国民经济的高度依赖性,也决定了酒店空间结构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密不可分[20]。一方面,经济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等方面相对完善,对于酒店投资者的吸引力就越大;另一方面,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高,消费观念也会进一步加强,具有更高的消费能力。此外,从株洲市酒店业核密度图来看,酒店空间分布的核密度高值区主要集中经济发达的荷塘区、天元区、芦淞区等区域,可见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对酒店业的空间结构布局具有显著影响。以酒店数量作为因变量,同时选取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4个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Pearson分析(表2)[21~22]。由表2得出,4个指标变量与酒店业发展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人口数量、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酒店业发展相关性极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酒店业发展呈中等相关。

表2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注:“**:”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作为工业旅游城市,株洲市“一区七园”的工业发展格局,同样影响酒店业的空间布局。随着各类园区的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酒店也根据园区的大小、影响范围在其周围纷纷落户,形成多个大小不一的酒店集聚区(图3)。除此之外,商业中心集购物、餐饮、旅游、娱乐、商务为一体,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相对集中流通的区域,住宿需求大,是酒店空间布局重要指标[23]。商业中心对酒店空间布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酒店与城市商业中心的距离,二是酒店周围的商业繁华程度。城市CBD、复合多种较高功能的商圈(如火车站-中心广场商圈、神农城-炎帝广场商圈)分布的酒店数量明显多于其他商圈(表3)。

图3 不同年份株洲市各工业区酒店占比雷达图

表3 株洲市主要商业圈不同时段新增酒店数量

(二) 交通便捷程度

城市道路交通作为连接游客与酒店的桥梁,对酒店业的空间结构布局尤为重要。城市道路交通便捷不仅有利于增加酒店的可达性,适应长期运营发展需求,而且还能为游客带来旅行便利、节约出行成本[24]。株洲市交通发达,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现已形成两条高速铁路、三条高速公路以及国道、省道围绕的对外交通网络;市内“三环七射”的道路格局更 是为酒店业带来便利,酒店空间结构布局在主干道沿线形成“三纵一横”分布格局。其中,株洲站等交通枢纽附近星级酒店17家,占43.5%,经济型连锁酒店48家,占42.8%;沿新华西路、建设中路、长江北路和合泰路分布的酒店分别有38家、29家、18家、23家,占总数量的25.33%、19.33%、12.00%和15.33%。

(三)土地价格因素

不同等级层次酒店对地价的承受能力影响酒店空间选址[23]。一般而言,高档酒店对地价的承受能力相对较强,往往占据商业中心等地价高的地域,低档酒店对低价承受能力弱,只能占据地价较低的边缘地区。根据株洲市国土资源局公布的《2015年株洲市城区基准地价公报》和株洲市星级酒店和经济型酒店的分布情况,制作出株洲市不同地价区域酒店的分布表(表4)。

表4 株洲市不同地价区酒店的分布情况

由表4可知,株洲市各类型酒店在不同等级地价区呈阶梯状分布,具体表示为随着酒店等级的提高,酒店在低地价区分布的数量逐步减少。但并非所有酒店都是完全按阶梯分布,四星级、三星级酒店也有在三、四类等低地价区分布。

(四)旅游业发展水平

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密集程度等都与酒店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旅游业发展水平高,旅游消费能力强,就会吸引大量酒店投资者,随着旅游人数的增长,与旅游景点邻近的酒店经济效益自然而然也会提升[25~26];另一方面,株洲市自然和人文景观各具特色,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丰富的旅游资源促进了株洲市旅游业的发展,进而也带动了酒店业的繁荣。株洲市各县区旅游资源分布不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酒店空间分布的不均衡(图3),使酒店在空间分布上除向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聚集外,还纷纷向各知名景区集聚,并且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景区集聚程度成为酒店分布的主导因素。

图4 株洲市各县市旅游资源和酒店数量分布图

为进一步佐证旅游业发展水平对酒店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选取与旅游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4个指标(旅游业收入总额、旅客运输量、入境游客人数、旅游景区数量)作为自变量,以酒店数量作为因变量,进行Pearson分析。由表5得出,4个指标变量酒店发展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酒店业发展水平与旅游业总收、旅游景区数量具有极强相关性,与旅客运输量、入境游客人数的较强相关性。

表5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注:“**”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五)酒店自身因素

酒店空间分布不仅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便捷程度的影响,而且还受其自身因素的影响[25]。由于细分市场和目标群体不同,等级规格不同的酒店空间选址注重的指标也有所不同。对经济型酒店而言,流动人口规模、商业聚集密度和开业时间对其空间选址影响较为显著,经济型酒店对空间集聚的依赖性使其倾向于布局在集聚程度较高的区域;此外由于受用地限制,开业晚的经济型酒店不得不布局在中心城区外围或次城区地带;对于五星级、四星级等档次高的酒店而言,由于其建设成本高,人力、物力、资金等投入大,空间区位的选址不仅要考虑以上因素,还需综合考虑城市空间发展规划、国家政策等多方面影响因素。而近年来三星级、二星级酒店空间分布由于受土地价格、集聚效应等影响,向外扩散趋势明显,趋于布局在市中心边缘地带。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湖南株洲市酒店业为研究样本,基于株洲市酒店业统计数据,将近20年划分为4个时间节点,运用ArcGIS软件做核密度分析、最邻近指数分析和标准差椭圆分析,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上探讨酒店业空间结构时空演化路径和特征,并对影响酒店业空间结构布局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从时间上来看,根据株洲市近20年来酒店的增长状况,可将其酒店业发展历程划分为 2000年之前寥寥无几的萌芽期 、2000—2005年快速发展的成长期、2006—2011年的高速增长的上升期和2012—2016年急剧扩张的高位扩张期四个发展阶段;

(2)从空间上来看,株洲市酒店业空间分布总体北密南疏,内密外疏,离心扩散与向心集聚并存,呈现“一主两次七组团”的多核心聚集式发展;主城区酒店集聚程度高、趋于饱和,并随时间向外逐渐扩散,同心圆圈层式扩张显著。并且近年来酒店业空间发展呈西北-东南走向,与城市空间结构发展趋势协调,分布的方向性明显,向心力显著;

(3)酒店空间结构分布与城市经济发达程度、交通可达性、土地价格梯度、旅游业发展水平以及酒店自身发展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 不同类型、等级的酒店因特定的细分市场与目标群体,影响酒店空间布局的主导因素也有所不同。

针对上述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依托城市发展规划,优化酒店空间布局。根据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城市发展框架,一方面,投资者在酒店选址上应随城市的发展不断向周边新城区迈进,寻求新的发展空间,缓解中心城区酒店扎堆聚集现状。另一方面,政府应在规划、用地等方面给予酒店政策协助,引导酒店业向城市新区开拓新的发展空间,优化株洲市酒店业布局结构,从数量、质量、结构上促进酒店业整合,促进株洲酒店业服务的完善和发展。

第二,以基础交通设施为脉络,增强酒店空间可达性。株洲城市应围绕“三环七射”的城市道路布局,加快城市主干道路网和快速公路建设,完善城市道路网络,拉近边缘地区与中心城区的时间距离,增强酒店交通可达性,拓宽空间结构分布格局,均衡优化不同层次酒店发展空间。

第三,依托区域产业优势,创新酒店发展模式。针对目前株洲市酒店业扎推分布严重、同质化现象突出等现象,可以依托株洲市区域产业优势,突破传统酒店发展模式,开发特色主题酒店。株洲发挥轨道交通产业优势,发展火车、动车轨道体验式酒店;依托株洲是炎黄文化重要发祥地和红色文化革命热土的历史文化优势,发展“寻根祭祖”炎黄文化主题酒店和“忆苦思甜”红色旅游体验式酒店。依托全域旅游发展酒店行业,将酒店业与工业、农业、文化、养老、教育等进行产业融合,标新酒店发展模式,促进株洲市酒店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经济型株洲市酒店业
槐庭槐花开
——湖南省株洲市秋瑾故居之歌
株洲市白石港河道治理探析
国内酒店业危机管理的应对及措施
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小算盘”
中国酒店业的海外生意经
株洲市:建章立制,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R 经济型连锁酒店营销策略分析
创新生活多姿彩——记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学生刘泽鹏
酒店业基于顾客满意的顾客忠诚研究——以池州大九华宾馆为例
经济型数控车床自动化加工系统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