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花针、拔罐、新癀片药粉外敷联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2018-07-16陈智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3期
关键词:梅花针后遗神经痛

陈智华

(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护理部,江西 南昌 330003)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皮肤病,以皮肤上出现红斑基础上的成簇水疱,沿单侧神经呈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的神经痛为特征。好发于成人,老年人病情尤重,易留下后遗神经痛,易发生带状疱疹特征性皮损[5]。

带状疱疹属中医“蛇串疮”“缠腰火丹”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情志内伤,肝郁气滞,久而化火,肝经火毒,外溢肌肤而发;或为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邪内生,蕴湿化热,湿热内蕴,外溢肌肤而生;或因感染毒邪,湿热火毒蕴结肌肤而成。年老体虚者,常因血虚肝旺,湿热毒盛,气血凝滞,以致疼痛剧烈,病程迁延[8]。

我院自开展中医护理门诊以来,收集整理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的中医外治经验,发现采用梅花针叩刺、拔罐联合新癀片药粉外敷的中医外治技术具有疗效好,且无后遗神经痛、无毒副作用等优点,但该技术尚需进一步规范、完善。基于科学规范的临床研究,为带状疱疹提供一种客观有效的外治疗法意义重大,明确其疗效势在必行。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护理门诊收治的60例确诊为带状疱疹的患者。按诊疗顺序依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37~73岁,平均年龄 (51.3±1.9)岁。治疗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 (49.8±1.6)岁。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纳入标准(1)符合中华医学会2006年版《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和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蛇串疮的诊断标准;(2)年龄在20~75岁,男女不限;(3) 初次就诊时皮疹或疼痛出现时间在1~3 d,且未经过抗病毒、止痛、营养神经、免疫抑制或免疫调节等治疗。(4)能够完成治疗疗程,可判断治疗效果者;(5)自愿接受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1)特殊类型的带状疱疹,如眼、耳带状疱疹,内脏带状疱疹,泛发性带状疱疹等;(2)有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内脏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3)对阿昔洛韦类和新癀片过敏者或不能耐受者; (4) 有晕针及精神病倾向患者;(5)妊娠、计划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4治疗方法

1.4.1对照组 西药治疗:阿昔洛韦片口服,800 mg/次,5次/d;甲钴胺片口服,0.5 mg/次,3次/d;维生素B1片口服,10 mg/次,3次/d。疗程:7 d为1个疗程,共计1个疗程。

1.4.2试验组 西药治疗:方法和疗程同对照组。

中医技术:梅花针叩刺、拔罐加新癀片外敷。方法:患者取适当体位,皮损处常规消毒后,局部行梅花针叩刺,至皮肤潮红、散在出血为度,随后于梅花针叩刺处拔罐,留罐5 min,起罐后局部碘伏消毒后生理盐水清洁,将新癀片药粉加生理盐水调成糊状,根据创面大小均匀涂敷0.2~0.3 cm厚,无菌敷料覆盖和固定。每天治疗1次,连用5 d为1个疗程,共计1个疗程。

1.5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指标和疱疹疼痛指标。

1.5.1疗效观察指标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9]中“蛇串疮”的疗效标准判定:(1)治愈:患者能够完成治疗,皮损及所有的伴随症状消失。无新起水疱,所有水疱干涸结痂,或痂皮都已脱落,皮损处仅留表浅红色,无后遗神经痛发生;(2)有效:皮疹消退30%以上,疼痛基本消失,水疱大部分结痂,无新水疱形成;(3)无效:皮疹消退不足30%或未消退,疼痛未减轻,有新水疱形成,后遗神经痛。

1.5.2疱疹疼痛评价指标 采用国际通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法,单位:mm)判定疼痛强度。在记录纸上画一个由左至右从“0”至“10”的10 cm的横线,并标有mm刻度。“0”和“10”分别表示“无痛”和“想象中的最大疼痛”,患者根据其疼痛强度作记号,即为痛觉程度评分。于第1次治疗前及最后一次治疗完成后进行评定,比较镇痛效果。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根据试验数据的统计学特征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t检验(方差不齐用t’检验);等级资料和不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秩和检验;分类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2组患者疗效比较 试验组总有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2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 [例(%)]

2.2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 VAS评分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s,分)

表2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s,分)

注: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7.68±2.29 2.36±1.51#试验组 30 7.84±2.36 1.21±0.88#*

3 讨论

近年来,带状疱疹的发病率呈缓慢上升趋势,而发病年龄是带状疱疹最突出的危险因素。随着发病年龄的增高,带状疱疹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随之上升[1]。2016年Li等[2]报道国内50岁及以上人群带状疱疹的年发病率为3.4/1000人。Zhu等[3]报道广东省50岁及以上人群2011年至2013年带状疱疹的年发病率为4.1/1000人。目前临床带状疱疹一般以抗病毒治疗和止痛为主,常用抗病毒有阿昔洛韦类和干扰素类等用药。止痛药物主要分为四类,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钙通道调节剂(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钠、布洛芬),以及曲马多和阿片类镇痛(如吗啡、羟考酮)等。研究表明,早期及时、足量抗病毒及止痛治疗可控制病情发展、缩短病程,同时可以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发生率[6]。此外,营养神经、免疫疗法和局部治疗等在带状疱疹的治疗中亦多有应用[7]。以往治疗中患者大量口服药物,且药物的毒副作用不同程度地给患者带来困扰。关键是疗程较长且疼痛缓解不明显,治疗效果欠佳。

本研究显示,带状疱疹在西医抗病毒、营养神经用药基础上,配合梅花针叩刺、拔罐联合新癀片药粉外敷的中医外治技术具有明显疗效好,且无后遗神经痛、无毒副作用等优点,表明中医外治技术治疗本病具有一定的优势。

猜你喜欢

梅花针后遗神经痛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的Meta分析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30例
藏药如意珍宝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3例观察
梅花针叩刺增强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光线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的研究
早期应用加巴喷丁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效果
梅花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研究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