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医术语规范化的中医英语教学探讨※

2018-07-16崔家鹏杨茗茜袁东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3期
关键词:英译术语规范化

崔家鹏 杨茗茜 袁东超 倪 菲

(辽宁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辽宁 沈阳 100847)

1 研究现状

1.1中医英语教学中面临问题 自90年代,中医英语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中医教学中崭露头角,开展了编撰教材、各中医院校陆续开设中医英语课程等工作[1]。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也随着教学成果逐渐显露,存在中医英语教学方法单一、教师队伍专业能力欠佳、教材不够规范等问题[2]。中医英语的存在是实践需求的必然产物,所以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培养对象的实践能力培养是关键。目前中医院校的中医英语专业课程培养对象以大二以上本科学生为主,学生大多处于中医专业知识学习的初级阶段,专业知识累积量少,知识背景薄弱。学生在中医学习过程中,大多处于被动,局限教科书。中医英语的教学在教师、学生双方面均面临着困境,教师无法有效达到教学目标,学生不能熟练掌握要领。

1.2中医术语规范化研究现状 中医走向世界的的关键,不仅仅是依靠其过硬的关键技术,同时需要“世界语言”的引荐。在全球各国竞争国际标准,争先恐后地掌握其话语权的急迫情况下,我们国家推出多项国家性战略部署,促进标准制定。中医领域标准的制定也是中医学重中之重的任务。国家建立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中医药标准化研究中心,各省针对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作出相应规划等工作应接不暇。2014年全国首个中医术语学学科暨中医药术语标准化研究中心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成立,也标志着中医术语标准化的教研工作上升到新的阶段,中医术语标准化方向的人才培养也成为了满足社会转型的刚需[3]。中医术语的规范化以及相应术语英译的规范化均是中医术语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社会需求驱使下,更突显其任务重,难度大的现实情况。

1.3中医英语教学中中医术语相关问题体现 中医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相结合的一门中国独特的科学。其历史悠久,术语以古文今用形式居多,理解起来很难,易引起歧义。同时中医术语存在隐喻、模糊认知的特点,对同一术语理解也存在百家争鸣的现状。象思维难以可视化、逻辑化一类的问题,也是中医术语规范化正在面临的难题。中医英语教学同样面临这些问题,并不能脱离对中医术语的认知。在中医英语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中医英语的学习以死记硬背为主,并不能灵活运用。若中文词语稍有变化,则不能准确地翻译出来,这也体现了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很多时候来源于对中医术语理解程度不够。由于学生未曾接受过相关术语规范化的培训,故很难从术语角度出发对中医词语进行剖析理解。同时调查研究发现,在中医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学术交流所需的口语、论文写作等方面需求和兴趣很少,反而对专业词汇理解、阅读兴趣更大[4]。这也表明,学生有对中医术语进一步学习的需求。中医英语教学应根据学生兴趣需求,进行相应教学调整。

表1 多版本中英对照比较

2 中医术语规范化在中医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1中医术语规范化 中医英语教学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就是学生们对中医原字句的理解,基于精准中文语义的理解,才能从根本上掌握中医英语这门课程。对中医术语理解的准确性决定了英语翻译的准确性。我们长期致力于中医术语规范化,尽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中医术语,以达到回归术语原义的目标。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短语类的术语,语素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掌握是学习的突破口。以脏象类术语为例,“脾主口”“脾开窍于口”均为脾与口的关系,但是在内在逻辑上却不同。根据2006年《中医基础理论术语》国家标准的术语释义,前者是脾运化的水谷精微营养于口,而后者是脾通过口接纳水谷以司运化。根据前期术语关系研究[5],可以分析出“脾主口”术语中脾与口的关系是脾管理口,“脾开窍于口”术语中脾与口的关系则是口是脾的现象表达。显而易见的是,对术语内部逻辑的剖析,更有助于对专业词汇的理解,从而对应英语翻译也就手到拈来了。再举一例“肝藏魂”“肝藏血”术语比较。在两个术语中都存在“藏”字,但是这个字内在隐藏含义却不同,根据2006年《中医基础理论术语》国家标准的术语翻译,前者翻译为liver housing soul,后者翻译为liver storing blood,前者强调的是对一种无形的藏,而后者是有形的,故在翻译时选择了housing与storing两个不同的词。中医术语需要规范的内容很多,常见的术语类型也很多,四字格的术语就是中医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四字格术语在理解与英译过程中也存在的很多问题,例如对表达内容的高度概括而省略词句的省略类术语“脾不主时”,这个术语就是省略了内容,需要通过填词加意才能够理解,“时”所指的是四时,也就是春夏秋冬。再例如由于行文语言对仗需要所形成的对仗类术语“温补脾阳”,这个术语内涵则需要去掉没有意义的部分,温与补所指意思相同,实际所指就是“补脾阳”。中医术语规范化的道路还很长,诸如以上所述中医术语还有很多,有待进一步规范化。教研相长,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科研服务于教学,回馈学生,才是中医术语规范化在实践中的归宿。

2.2中医术语翻译规范化 中医术语规范化不仅仅是对专业术语的规范,同时中医术语英译的规范化也是势在必行的工作与责任。中医术语的常用同类术语很多,在理解与翻译时很容易混淆,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点掌握困难,更不用说知识点的灵活运用。同时中医英语教材内容以对应词句翻译为主,缺乏纵向或横向同类术语翻译的区分以及总结。以下面所举为例,对同义术语以及同类术语进行简单剖析。

同义术语:以“月经”为例,英译为“menstruation”,又称月水、月水汁、月行、月讯、月使、月运、月事、月经水、月脉、月客、月浣、月候、月候血、月期华水、月漏、月潮、月秀、红脉、红漏、红潮、血经、血信、血脉、经水、经月、经汁血、经事、经脉、经信、经候、信水、癸、癸水、朝信、朝水、水中金等,这36个术语与月经同义,均可在适当语境下与月经英译相同。

同类术语比较:(1)以部位类术语为例子,如少腹、小腹、脐腹、胁肋、胸胁、胸脘、胸腹、心胸,参考不同的中英对照书籍,对于胸腹部位类术语翻译如表1。(2)以“热”类相关术语为例,如发热、身热、低热、微热、高热、壮热、烦热、潮热。参考不同的中英对照书籍,对于热类相关的中医术语翻译如表2。

表2 多版本中英对照比较

3 小结

中医英语区别于公共英语,更多关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获取能力的培养,强调中医专业术语、英语词汇的累积,以及逻辑严密的专业表达方式的培养[6]。中医术语规范化以及中医术语英译规范化是中医英语教学的新角度,可以为新的教学模式提供参考。教学的目标就是应用于实践,在中医英语教学中对同义词、近义词进行示范教学,引导学生从术语规范化角度学习,培养运用同类术语比较学习方法的能力,在理解与实践中更深层次地认知中医。

猜你喜欢

英译术语规范化
摘要英译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论语》英译的转喻分析
珠穆朗玛峰的命名及英译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