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分析

2018-07-16黄玲杨洋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3期
关键词:药浴黄疸灌肠

黄玲 杨洋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辽宁 沈阳 110001)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因胆红素代谢异常而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上升,出现以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1]。临床上一般将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其中生理性黄疸是指单纯因胆红素凋谢特点引起的暂时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则相对严重且持续时间更长。新生儿黄疸的病因较多,其中生理性黄疸主要是因为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不足,血浆白蛋白联结胆红素的能力差,胆红素配些能力缺陷。肠肝循环增加等均可导致患儿出现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则是因为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和胆汁排泄障碍等原因所致。本研究对中医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黄疸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黄疸患儿中选取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男26例,女24例,患儿日龄2~25 d,平均 (14.15±3.94) d,体重2.4~4.1 kg,平均 (3.18±0.22) kg。试验组患儿男27例,女23例,患儿日龄3~23 d,平均 (14.08±3.85) d,体重2.3~4.2 kg,平均(3.22±0.19) kg。2组患儿基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给予其光照和抚摸护理。光照主要是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过程中采用间歇性照射的方式,温度控制33℃,湿度66%,照射过程中应将光源置于患儿50 cm外的位置,将蓝光的波长设定在427~475 nm,治疗过程中应使用黑纸遮住患儿的双眼,并且要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儿补液治疗。同时,要给予患儿抚摸护理,其中主要是从头部开始对患儿进行抚摸,然后依次抚摸患儿的胸部、腹部、四肢和背部,每天给予患儿3次抚膜护理,连续抚摸6 d。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干预,其中主要是采用穴位按摩、中药药浴和中药灌肠等方式。①穴位按摩:穴位按摩主要是选取患儿上肢的内关穴与合谷穴,背部肝俞、胆俞、肾俞和脾俞,腹部中脘、天枢,下肢阳陵泉和足三里,足部隐白和内庭等穴位。按摩过程中护理人员主要是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接触患儿穴位,每个穴位的按压次数在15次,之后对患儿的腕关节和前壁部位进行按摩护理,按照80次/min的频率进行按摩,连续按摩6 d;②药浴:在患儿治疗过程中还要给予其中药药浴护理,主要是选取蒲公英、野菊花、黄柏、金银花等药物,按照一定比例配置方药后加水煎煮取汁500 mL,按照1∶20的比例加入温水,并将温度控制在37℃左右,然后对患儿进行药浴;③灌肠:重要灌肠主要是选取茵陈、黄芩、郁金、泽泻、焦山楂、大黄、山栀和炙甘草等药物,按照一定比例配置药物后加水煎煮,取汤汁20 mL进行灌肠,其中汤药的温度应控制在36℃左右,按照1次/d的标准进行灌肠。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黄疸指数变化情况,对患儿胎粪转黄和完全退黄时间进行统计,并观察患儿胆红素下降幅度和住院时间。患儿的黄疸指数检测主要是以额头部位的检测结果为准,连续检测3次,以3次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连续检测6 d。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分析,用%和 (±s)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黄疸指数变化情况 患儿治疗第1天和第2天时,2组黄疸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之后黄疸指数比较试验组更优 (P<0.05),见表1。

表1 患儿黄疸指数变化 (±s)

表1 患儿黄疸指数变化 (±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试验组对照组例数50 50第1天 第2天 第3天19.32±1.09 19.68±1.25 17.15±1.43#19.48±1.14 19.81±1.32 19.96±1.29第4天 第5天14.28±1.52#11.79±1.65#18.65±1.14 17.46±1.82

2.2胎粪转黄和完全退黄时间 患儿胎粪转黄和完全退黄时间比较,试验组更早(P<0.05),见表2。

表2 患儿胎粪转黄和完全退黄时间 (±s)

表2 患儿胎粪转黄和完全退黄时间 (±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试验组 50对照组 50胎粪转黄(h) 完全退黄(d)39.62±4.85# 6.05±1.22#49.73±6.94 8.34±1.56

2.3胆红素下降幅度、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 胆红素下降幅度、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试验组更优 (P<0.05),见表3。

表3 患儿红素下降幅度、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 (±s)

表3 患儿红素下降幅度、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 (±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试验组对照组例数50 50胆红素下降幅度(μmol/L)115.62±8.64#73.25±12.18住院时间(d) 护理满意度(分)10.49±2.15# 90.62±5.78#16.47±3.84 81.25±6.49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上常见的新生儿疾病,患儿发病后会因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其中生理性黄疸患儿的病情相对较轻,在足月儿中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患儿发病后以面颈部呈浅黄色为主,分别为黄色且尿液中无胆红素[2]。病理性黄疸患儿的病情相对较重,患儿发病较早且病情进展速度较快,患儿发病后面部、躯干、四肢和手足心均会黄染,并且会出现精神萎靡、厌食和反应差等情况,并且会有呼吸困难、高声尖叫和惊厥等症状,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3]。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较多,其中主要是采用光照疗法、药物疗法、换血疗法和支持治疗等。支持治疗是指在患儿治疗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其补液、吸氧、抗寒抗损伤和其它对症治疗措施[4]。中医认为新生儿黄疸病因为寒湿阻滞、感受湿热和瘀积发黄,肝失疏泄和脾胃湿邪是其主要病机,因此在对其进行治疗时应以温中化湿、消积祛瘀和清热利湿为主[5]。本研究采用中医穴位按摩结合中药灌肠和中药药浴的方式对患儿进行治疗,其中通过对患儿的穴位按摩能有效促使其体内阳气振奋,加快肠胃蠕动并促使其排便基本原则的提升[6]。同时结合中药药浴和中药灌肠护理,让患儿的脾胃和肝脏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促使其恢复正常代谢,从而有效降低其血液中胆红素的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儿治疗后黄疸水平比较,第1天和第2天时2组无显著差异(P>0.05),第3天开始试验组患儿黄疸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患儿胎粪转黄和完全退黄时间比较,试验组更早(P<0.05)。患儿胆红素下降幅度、住院时间和家属满意度评分比较,试验组更优(P<0.05)。综上所述,中医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药浴黄疸灌肠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新生儿出现母乳性黄疸可以继续喂母乳吗?
苦夏药浴正当时
藏药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
藏医药浴法治疗关节炎88例
藏医药浴对产后风的治疗及护理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