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氏3+疗法“胃五针”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2018-07-16杨才德郭立君王双平金芝萍马列胜高敬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3期
关键词:星状创可贴乳突

赵 晶 杨才德 郭立君 王双平 金芝萍 周 勇 马列胜 高敬辉

(1 七里河区中医院针灸科,甘肃 兰州 730050;2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中西医结合科,甘肃 兰州 730000;3 西固区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60)

(上接第12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 dyspepsia,FD)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的疼痛及饱胀感,有时伴有烧灼感,也可伴有食欲不振、嗳气、恶心或呕吐等[1]症状,临床上消化不良可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我们在临床上所见的大多数的消化不良病例为功能性,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加,功能性消化不良患病率逐渐升高[2]。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长期服药会有不良反应发生。笔者近几年运用导师杨才德教授所创的“胃五针”进行埋线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95例均为2015年6月—2017年5月我院消化门诊诊断以功能性消化不良为主的患者。采用电脑生成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男22例,女26例;平均年龄43.22岁;平均病程7年8个月。对照组47例,男21例,女26例;平均年龄42.89岁;平均病程7年5个月。

1.2纳入标准 年龄18~65岁,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罗马Ⅲ诊断标准[3],病程超过半年,最近连续发作3个月,并且自愿受试者。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 采用胃五针埋线治疗。

1.3.1.1胃五针定点(1)星状神经节点: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略下方处,即胸锁关节上2 cm与前正中线上旁开2 cm的交点;(2)乳突下点:乳突尖下方、寰椎横突前缘处;(3)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4) 内关点: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5)胃俞点: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3.1.2针具 采用7#埋线针刀。

1.3.1.3线体 3.0 cm长4-0#PGA线体。

1.3.1.4治疗 定点,埋线区域常规碘伏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

(1)星状神经节:采用杨才德教授所创的“手卡指压式星状神经节穿刺术”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旋转针体埋线、出针,按压针孔,创可贴贴敷[4]。

(2)乳突下点:患者仰卧位,乳突下1 cm处,即乳突尖与下颌角连线的中点,术者左手四指握于患者项部,左手拇指紧压寰椎横突尖,右手持带线埋线针刀,刃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刃口斜面与冠状面平行,突破皮肤至第一颈椎横突尖骨面,调整方向,沿第一颈椎横突骨面后缘继续刺入约5~7 mm,旋转埋线针刀,留线,缓慢出针,按压针孔,创可贴贴敷。

(3)胃俞:患者俯卧位,术者左手拇指按压进针点,右手持带线埋线针刀向脊柱方向斜刺,针下酸胀感明显时旋转埋线针刀,缓慢出针按压片刻,创可贴贴敷。

(4)足三里:患者仰卧位,术者左手拇指按压进针点,右手持带线埋线针刀直刺2~3 cm,针下酸胀感明显时,旋转埋线出针,按压片刻,创可贴贴敷。

(5)内关:患者仰卧位,术者左手拇指按压进针点,右手持带线埋线针刀直刺约2 cm,针下酸胀感明显时,旋转埋线出针,按压片刻,创可贴贴敷。

每2周1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3.2对照组 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生产厂家: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3977),每次餐前1 h口服20 mg,每天2次;香砂养胃丸(浓缩丸)(生产厂家:兰州佛慈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62020810),每次8丸,每天2次。疗程均为6周。

2组治疗过程中配合心理疏导和指导饮食,均不采用其他方法治疗。

1.4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随访3个月无复发;显效:上腹痛、上腹烧灼感、早饱、餐后饱胀不适、反酸烧心、嗳气等症状明显改善,不影响工作和睡眠等日常生活;有效:上述症状略有改善,影响工作和睡眠等日常生活;无效: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2组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用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同时计算检验统计量和相应的P值,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如表1所示,治疗组临床治愈率64.6%,总有效率97.9%,而对照组分别为31.9%和78.7%。2组治愈率有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杨氏3+疗法“胃五针”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明显优于口服奥美拉唑缓释胶囊和香砂养胃丸治疗。

2.2不良反应 治疗组观察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观察期间见3例腹泻,1例头痛。

3 讨论

传统医学中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归于“胃脘痛”“痞满”等范畴[5]。本病多由外感寒邪、饮食所伤、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等病因而引发。胃痛的病位在胃,常与肝脾等脏有密切关系。胃气郁滞、失于和降是胃痛的主要病机。病理因素主要有气滞、寒凝、热郁、湿阻、血瘀。病理性质:早期多为实证;后期常为脾胃虚弱,但往往虚实夹杂。治疗以疏肝健脾、理气和胃为大法,根据不同证候,采取相应治法。

近年来人们通过不断深入研究针灸对脏腑机能的影响,发现针刺足三里等穴能缓解胃张力、解除幽门的痉挛;同时能调节胃泌素、胃动素以及胃肠激素的分泌,抑制胃酸分泌[6]。

杨氏3+疗法“胃五针”取星状神经节、乳突下、足三里、胃俞和内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其中足三里为胃经的下合穴,是治疗胃痛的要穴,能理气解痉、健脾和胃、消食导滞的作用;胃俞为足太阳膀胱经之背腧穴,起宽胸理气、健脾和胃、降逆止呕的作用;内关为手厥阴经之络穴,具有理气、降逆、和胃、安神、止痛的作用,是治疗脏腑气机失调病症的常用穴、特效穴;星状神经节阻滞可通过调节丘脑的机能来维护内环境的稳定和植物神经功能正常;对周围神经的作用是由于阻滞部位的节前和节后纤维的功能受到抑制,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明显使疼痛患者血中皮质醇及P物质的含量降低,从而使交感神经纤维支配的心血管运动、肌肉紧张、腺体分泌及痛觉传导也受到抑制[4];乳突下埋线主要干预迷走神经,迷走神经 (vagus nerve)为第10对脑神经,是脑神经中最长以及分布最广的一对。迷走神经含有躯体感觉纤维、躯体运动纤维、内脏感觉纤维和内脏运动纤维四种纤维成分,属于副交感神经系统,与交感神经系统拮抗性地调整人体的呼吸、心率、腺体分泌及肝、肾上腺等重要器官的血流量分布等,迷走神经前、后干于贲门附近分别发出胃前支和肝支、胃后支和腹腔支等分支,含一般内脏运动和感觉纤维。胃前支分布于胃前壁和十二指肠上部。其分支有:贲门支,分布于贲门附近;前胃壁支,常为3~4小支,分布到胃体前壁;“鸦爪”形支,分布于幽门窦、幽门管、幽门及十二指肠上部,此支与胃的排空运动有密切关系,前二支是重要的胃酸分泌神经。因此乳突下埋线干预迷走神经食管丛,从而对胃有很好的功能调节。穴位埋线疗法的整个操作过程既包括了针刺、留针、埋针反应,又有物理疗法对特定经穴的刺激,是一种融多种疗法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能够激发经气,调和气血,从而治疗疾病,疗效更确切。目前很多临床研究[7-10]表明穴位埋线治疗FD疗效显著。

通过临床观察,“胃五针”穴位埋线可调理人体脏腑功能是,具有疏肝解痉、健脾和胃、宽胸理气、消食导滞的作用,具有整体性和多效性,既安全、有效,又避免了治疗的缺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星状创可贴乳突
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
缺氧诱导因子-1α对肝星状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The Six Swans (II)By Grimm Brothers
流感疫苗“创可贴”
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炎的手术护理配合
马大哈与创可贴
送创可贴的救护车
你不知道的创可贴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痛经
求星状多边形的内角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