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
2018-07-16刘卫勇叶磊丁作鹏李喆胡春梅汪林朱娅娟刘乐
刘卫勇,叶磊,丁作鹏,李喆,胡春梅,汪林,朱娅娟,刘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南区超声医学科,合肥 230036]
颈动脉狭窄(CAS)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年龄大于65岁的健康人群中,颈动脉狭窄的发病率为0~3.1%[1],而CAS患者中,每年脑卒中的发病率达14%[2],发病后患者可出现中重度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死亡。CAS患者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发生明显变化,通常患侧颈动脉血流速度减低的同时,健侧颈动脉血流速度代偿性增快[3]。以往CAS狭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研究多集中在颅内基底动脉等血管[2],对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少见。超声检查可判断血管狭窄部位及程度,并测量血流方向及速度改变,从而为评估血流动力学变化提供重要依据[4]。本研究基于超声判断颈动脉有无狭窄,并评估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旨在为CAS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患者65例;男45例,女29例;年龄范围44~91岁,年龄(70.2±10.9)岁。按照华扬等[5]提出的血管狭窄超声诊断标准将65例患者分为CAS组和非颈动脉狭窄组(NCAS)。其中CAS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74.1±9.5)岁;NCAS组44例(67.7%),男33例,女11例;年龄(68.3±11.1)岁。
1.2研究方法使用Philips Elite 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患者取仰卧位,头略微偏向对侧并稍向后仰。首先采用9L4线阵探头二维灰阶模式,在颈总动脉球窦部下方1~2 cm处避开斑块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6],然后连续观察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上动脉有无斑块并测量斑块大小,切换至彩色多普勒模式观察血流方向。采用连续脉冲多普勒测量动脉狭窄处血流速度,并记录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及阻力指数(RI)。测量时校正超声声束与血流方向夹角≤60°,取样容积为动脉内径的1/2至2/3大小。椎动脉测量在C4-5或C5-6椎间段进行,连续脉冲多普勒条件下将速度刻尺调节在-30~30 cm/s范围内测量椎动脉PSV、EDV及RI[7]。再切换至频率4C1凸阵探头观察椎动脉走向。
2 结果
2.1CAS狭窄累及血管21例CAS患者中5例狭窄位于颈总动脉,10例狭窄位于颈内动脉,5例狭窄位于锁骨下动脉,1例患者颈总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均有狭窄。
2.2超声测值比较IMT厚度比较,CAS组大于NCAS组(P<0.05);CAS组的双侧椎动脉PSV及左侧椎动脉EDV均大于非CAS组(P<0.05),而双侧椎动脉内径、RI及右侧椎动脉EDV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以CAS为因变量,以双侧IMT、双侧椎动脉内径、PSV、EDV、RI为自变量,作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依据影响因素大小排列:左侧PSV、右侧PSV分别是CAS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颈动脉狭窄危险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3 讨论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症状性CAS患者中,20%~50%的患者6个月内再次发生脑缺血事件[2]。颈动脉狭窄发生后,血流动力学发生较明显变化,狭窄部近端出现异常的高切应力、狭窄部位形成高速血流,狭窄远端出现血压骤降,而狭窄下游区域可形成明显的血液涡流、回流等现象,出现紊流的血流动力学环境。这种紊流的血流动力学环境不仅可影响狭窄病变的血管,甚至可影响到相邻血管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8]。超声是一种无创性血流动力学检查方法,可识别血管内血流方向、测量血流速度,检测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首选超声检查。
IMT能较好地评估亚临床期血管损害的情况。IMT大于0.9 mm即可认为增厚[9]。本研究显示CAS患者的IMT厚度>0.9 mm,也大于NCAS患者,表明CAS患者的血管损害大于NCAS患者。椎动脉超声检查发现,椎动脉内径比较CAS组与NCAS组两侧内径均相似,而椎动脉血流流速CAS组大于NCAS组,这可能是由于CAS患者颈总动脉内血流动力学发生明显变化,导致椎动脉内血流量增多、血流速度增快所致。由于椎动脉血流速度增快,长期高速的血流导致血管顺应性下降,可能促进椎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研究表明,椎基底动脉狭窄与改良Rankin 量表≥3分呈正相关,患者不良预后的风险增加了1.9倍[7]。因此,CAS患者应尽早进行干预,纠正紊乱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避免椎动脉继发性狭窄,从而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表1 双侧IMT及双侧椎动脉超声测值比较
注:IMT为内膜中层厚度,PSV为收缩期峰值流速,EDV为舒张末期血流速度,RI为阻力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