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战略背景下四川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合发展研究
2018-07-16胡英姝唐湘琪向剑峰黄海清郭倩倩
胡英姝,唐湘琪,向剑峰,彭 丹,黄海清,郭倩倩
(1.西南石油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2.仪陇县大寅镇小学校,四川 南充 637655;3.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1 丝绸之路经济战略与四川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合发展契机
作为西部地区经济总量最大、产业种类最全、市场辐射最广的四川省,少数民族聚集,民族文化资源颇多,在资源、文化、政治、经济、科技、物流、产业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战略背景和优势竞争力,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立,将更有力地推动两者之间多层面的深度融合。
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认为,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贯穿了多民族旅游文化富饶的地区,通过资源有效整合利用与开发将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与文化协同发展。丝绸之路经济战略的建立,无疑给四川民族传统文化带来新的契机与挑战,而四川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将为丝绸之路的文化长廊增添色彩。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依托其旅游、文化、交通、物流、人力、经济、科技、教育等资源,来助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汲取现代元素的多元化战略融合,进一步消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传统、单一和不良壁垒,打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新发展新型模式;同时,依附具有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本土民族民俗风情与当地旅游文化资源,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上的民族风情与人文气息,进一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影响的深度与广度,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现代保护及传承与发展,也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共融互利的积极效益和价值作用。
2 丝绸之路经济战略在四川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作用体现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目前世界上最长和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传统民族体育文化全面融入经济带建设,将进一步加强经济带民族沿线地区与省内外及国际上的合作,有效改善民族地区交通设施、构筑休闲体育旅游产业链、打造生态旅游圈、扩大国内乃至世界的非物质文化的广泛交流。此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响应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其传播与推广的影响力,让经济带甚至更多的中外资源开发者、产业合作者及旅游消费群众,通过他们的广泛动员与号召来打造新型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形象、品牌、赛事、民间活动、体育旅游、体艺文化活动,以便促进两者在经济、文化战略的共识共赢。与此同时,丝绸之路经济带也应抓住各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所能够带来的资源与特色,结合各自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强化功能融合和产业融合,促进民族体育文化与经济、文化创意、旅游、会展、休闲娱乐等产业协调互动发展;此外,各民族地区还应该重视民族文化品牌节庆活动的打造,提高集聚区知名度和对丝绸之路产业资源的吸引力,以增强城市与地区吸引力和辐射带动力,进一步提升体育相关产业多元化发展,推动城市与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更好地为群众的身心需求提供体育文化服务。
3 四川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丝绸之路经济战略中的价值表现
四川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民俗风情,而且还传承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精神和不同的民俗风情与色彩,为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不同旅游群众提供了异乎寻常的精神享受与身心体验。不仅如此,它还拥有着别具风格的原生态环境与自然风光,古老的传统文化,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从地理环境、气候,亦或是山、水、花、草、树木,还是独具魅力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都是全国人民所津津乐道之处。如今,各少数民族特有的资源将有效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的局部设计与规划,因为四川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战略能够有效的促进城市文化经济的发展的方向和发展潜力,其对于丝绸之路沿路的经济战略带的发展是潜移默化,与时俱进,因时因地制宜的。通过丰富区域专属特色文化,积极开展各类现代及传统特色体育运动项目,逐步形成地区文化核心竞争力;通过民族传统赛事为媒介平台,促进民族地区和经济带的共同的繁荣发展;通过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互动效应,丰富各地区文化建设的多样性发展,带动体育相关产业、旅游业、少数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并能够保证在有限的资源中发挥出最大社会效益,充分调动与发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各组合、各环节的有效结整合。
4 丝绸之路经济战略背景下四川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能够充分发挥沿线各省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人文优势、政策优势,促进贸易与经济发展。然而,在丝绸之路经济战略背景实施过程下,仍存在着不少问题:(1)丝绸之路经济带是空间跨度最大、建设周期最长、难度最大的区域一体化,也是一项长期战略,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此外,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区域较为广阔,沿线地区众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水平参差不齐,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都相对较差。(2)民族体育文化的建设能力与体育产业资源配置存在较大差距和明显供给不足,且在现阶段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有机融合的运行机制,导致市场运作难以规范建立;体育产业分工不足,产业链无法可持续性延伸,单一、传统的守旧模式,亟待需要被以合作、共融、资源互补与战略布局性等手段以达到带动产业的转型升级。(3)长期以来,川内少数民族所居住的地理位势错综复杂,环境相对封闭,民族间的相互协作与交流受到了很大的制约与文化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体育发展缓慢的历史进程。
5 丝绸之路经济战略背景下四川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合发展路径
5.1 弘扬四川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助力民族生态旅游协调发展
四川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国五千年悠悠历史长河弥留下来的珍贵文化印迹。至今,民族传统文化颇受重视,特别是对于深入西部大开发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在开发与挖掘民族地区自然、休闲、生态旅游资源的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把弥足珍贵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多方位的民族生态旅游、社会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同促进发展,大力开展文化+体育+旅游的组合。如可以选择娱乐性、趣味性、观赏性较强的体育非遗项目进行开发,以此作为民族特色体育品牌,吸引更多的国际关注,进一步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原生态旅游文化资源与社会经济建设三者有机结合,共同助力,健步发展。同时,通过“生态优先”变革发展理念,通过“民族体育文化共生”丰富发展内涵,通过“旅游引领”转变发展路径,形成以文化生态旅游业为核心的区域绿色发展模式,实现四川省民族地区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转变。
5.2 借力丝绸之路经济带,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转型为社会发展新型动力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潜在的巨大财富,加快丝路建设,一定要使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积淀元素融入其中。其次,注重与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经济产业、文化创意、民族旅游、民族会展、民族生态休闲娱乐等产业协调互动发展。通过对民族文化品牌形象的塑造,重点打造当地民族品牌节庆活动,有效提高集聚区知名度和对产业资源的吸引力,积极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转型为社会发展新型动力。此外,各民族地区还应加强交流与协作,团结与互助,共同努力,开发、保护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深度整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健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体系。而民族文化也只有紧跟时代号角,抓住时代经济、文化、政治发展时机与机遇,迎接丝绸之路建设的宏伟蓝图,才能让全国乃至世界更多的人民走进四川,进一步去了解、认识、欣赏与热爱四川千年传承下来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使其在滚滚历史长河中继续得到不断的传承与发展。
5.3 推动丝路经济带与四川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机融合,共赢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影响着城市和地区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潜力,而城市与地区特有的文化底蕴也影响着其自身的独特魅力。四川省民族文化资源丰厚,各民族地区应根据当地文化优势与特点,丰富区域专属特色文化,积极开展与打造各类具有浓郁色彩的传统特色体育运动项目。通过以传统体育文化为出发点,把赛事为媒介平台,大力宣传当地城市文化形象;通过加强丝绸之路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互动融合效应,丰富与提高两者之间的合作与沟通,进一步推动丝路经济带与四川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有机融合;通过加强经济带上的民族资源与体育产业的优势进行整合,促进优势产业与经济带的协调发展,形成优势产业一体化的产业模式;通过加强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力投入,积极发展现代物流,让经济带建设的交通枢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以实现高效、畅通的运输目标; 通过沿线地区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文化特色、政策优势,积极进行经济带建设,以促进区域经济与文化的共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