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科学素养的培养工作研究
——基于学校体育部主任的调查

2018-07-16刘永强刘全明

运动 2018年14期
关键词:总数科学素养院校

刘永强,刘全明,靳 强

(1.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北京 101601;2.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 100015;3.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 100010)

开展高职院校学生科学的体育素养教育不仅是增强学生健康体质,提高运动技能,建立良好品格的手段,更是学生积极社会化、职业化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大力营造校园体育文化,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养。研究显示,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入学前学过的体育项目比较单调,兴趣爱好不够广泛;高职体育教学存在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相脱节、身体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脱节、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相脱节等一系列问题;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体育理论知识匮乏、运动技能较差、体育参与自觉性不强等问题。可见,摸清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科学素养教育开展状况,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解决方案与措施,是高职院校体育工作的重点。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国高职院校开展学生体育科学素养培养工作的现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科学素养发展和培养工作的研究文献,分析原因。

1.2.2 问卷调查法 调查问卷主要从学校对开展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态度认知、重视程度、内容选择、方法策略和经验做法等方面进行设计;向17位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广西、内蒙古等17个省份的高职院校体育部主任发布问卷,并进行了问卷相关处理工作。

1.2.3 访谈法 选取个别高职体育部主任、高职体育研究专家、高职在校学生和分管体育工作校领导,针对如何开展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科学素养培养工作,进行访谈。

1.2.4 数理统计法 对获得的数据运用Excel 20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结 果

2.1.1 对“您认为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开设体育素养教育的必要性”的结果统计在“您认为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开设体育素养教育的必要性”的选项上,有5人选择了“非常必要”,占总数的45.5%;有4人选择了“必要”,占总数的36.4%;有1人选择了“一般”,占总数的9.1%;有0人,选择了“没必要 ”;有1人选择了“非常没必要”,占总数的9.1%。

2.1.2 对“您认为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学生最需要的体育科学素养,从高到低如何排序”的结果统计 在“您认为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学生最需要的体育科学素养,从高到低如何排序”的选项上,多数人认为,运动安全教育、运动健康教育和运动方法教育是学生最需要的体育科学素养;运动历史教育、运动文化教育和运动原理教育是最不需要的体育科学素养。

2.1.3 对“您认为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最能体现高职学生体育科学素养特点的内容是哪个”的结果统计 在“您认为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最能体现高职学生体育科学素养特点的内容是哪个”的选项上,有5人选择了“与职业技能相关的体育科学素养”,占总数的29.4%;有2人选择了“与学校相关的体育科学素养”,占总数的11.8%;有1人选择了“与家庭相关的体育科学素养”,占总数的5.9%;有6人选择了“与社会相关的体育科学素养”,占总数的35.3%;有3人选择了“与个人相关的体育科学素养”,占总数的17.6%。

2.1.4 对“贵校在培养学生体育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视程度表现在哪些方面(可多选)”的结果统计 在“贵校在培养学生体育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视程度表现在哪些方面”的选项上,有3人选择了“设立了培养学生体育科学素养的长期规划”,占总数的15.0%;有6人选择了“在年度体育工作计划中设立了学生体育科学素养建设目标”,占总数的30.0%;有8人选择了“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体育科学素养”,占总数的40.0%;有3人选择了“相关方面考虑不多”,占总数的15.0%。

2.1.5 对“在课外活动中,贵校开展了哪些学生体育科学素养教育活动”的结果统计 在“课外活动中,贵校开展了哪些学生体育科学素养教育活动”的选项上,有5人选择了“开设体育知识讲座”,占总数的17.9%;有3人选择了“邀请校外专家讲解体育健康或其他相关理论知识”,占总数的10.7%;有6人选择了“利用体育新媒体开展学生体育科学知识传播”,占总数的21.4%;有9人择了“在体育活动中注重学生体育科学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实践学习与教育”,占总数的32.1%选;有2人选择了“开展校外体育参观或体验活动”,占总数的7.1%;有2人选择了“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理论知识学习与教育活动”,占总数的7.1%;有1人选择了“其他”,占总数的3.6%。

2.1.6 对“您认为贵校在课外活动中开展学生体育科学素养教育的困难有哪些”的结果统计 在“您认为贵校在课外活动中开展学生体育科学素养教育的困难有哪些?”的选项上,有6人选择了“学生课余时间不足”,占总数的15.8%;有7人选择了“学生兴趣不浓”,占总数的18.4%;有2人选择了“学生基础不牢”,占总数的5.3%;有4人选择了“学校硬件条件不够”,占总数的10.5%;有8人选择了“相关制度不全”,占总数的21.1%;有5人选择了“经费不充足”,占总数的13.2%;有5人选择了“师资力量不强”,占总数的13.2%;有1人选择了“教育方法和理论缺乏”,占总数的2.6%。

2.1.7 对“在课外活动中,学生更喜欢哪种方式接受体育科学素养教育”的结果统计 在“课外活动中,学生更喜欢哪种方式接受体育科学素养教育”的选项上,多数人认为,体育社团、新媒体、课外体育竞赛是学生最喜欢的体育科学素养教育形式,也最容易接受;自学、咨询师咨询和校内讲座是学生不易接受的方式。

2.1.8 对“贵校在课外活动中开展学生体育科学素养教育的经验”的结果统计 在“课外活动中开展学生体育科学素养教育的经验”方面,体育部主任认为主要有如下5种:(1)充分发挥学生体育社团作用,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充分发挥社会时代影响力;(2)在体育竞赛中渗透素养教育;(3)开学第一课上,由体育部主任在礼堂给全体新生讲课、每月更新一次体育场馆宣传栏等方式;(4)组织学生各种竞赛,丰富学生业余生活;(5)做专项研究,在体育课上通过教师的讲述,循序渐进的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灌输。

2.1.9 对“您认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应加强哪些方面的再学习(可多选)”的结果统计 在“您认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应加强哪些方面的再学习”的选项上,有6人选择了“运动技能教学”,占总数的16.7%;有4人选择了“运动竞赛管理”,占总数的11.1%;有8人选择了“运动健康原理与促进方法”,占总数的22.8%;有7人选择了“体育理论知识”,占总数的19.4%;有6人选择了“运动损伤的处理”,占总数的16.7%;有4人选择了“体育演讲能力”,占总数的11.1%;有1人选择了“其他”,占总数的2.8%。

2.1.10 对“您认为我国高职院校如何开展学生体育科学素养教育”的结果统计在开放性问题“您认为我国高职院校如何开展学生体育科学素养教育”方面,体育部主任们主要回答了如下解决办法:(1)以学生为主体,深入学生中去;(2)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制定相应条例,在教学计划、教案中有所体现,并用于教学;(3)制定管理制度,加强师资培训,院校重视宣传等;(4)开设学生喜欢的课程;(5)做好顶层设计、有规划有文件要求、有指导(培训);(6)学校高度重视,教师加强理论修养,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聘请知名专家来学校讲座;(7)走出去,请进来;等等。

2.2 分 析

(1)高职院校有关学生对体育科学素养地位、作用和价值的理解与态度比较深刻,认知比较正确。(2)高职院校在学生体育科学素养教育途径方面,主要以传统实践授课形式为主,学校对体育社团、新媒体、课外体育竞赛、信息化宣传、学生体育参观活动、专家讲座等形式需求迫切。(3)高职院校在学生体育科学素养教育内容方面,认为运动安全教育、运动健康教育和运动方法教育是学生最需要的体育科学素养;与职业技能和社会相关的体育科学素养最能体现高职学生体育科学素养特点的内容。(4)高职院校在学生体育科学素养教育规划方面,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在操作过程中的随机呈现与行动总结,有关长期规划或年度计划较少,顶层设计比较缺乏。(5)高职院校在学生体育科学素养教育保障方面,普遍表现出“制度不全、师资队员缺乏、经费保障不足、学生课余时间不充分”等问题,保障制度、措施和方法有待完善。从调查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对体育科学素养的认知、诉求和实施行动正在快速提高,但与国家对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希望、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要求标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纯粹需求,以及终身体育对学生生命历程中生活和工作的支撑作用与意义,还有不小的距离。

3 意见与建议

3.1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科学素养与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顶层设计与长期规划

建立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学生体育科学素养培养的顶层设计,从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方面,设计学生体育科学素养培养的宏观愿景和长远目标;从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学生管理等方面,加大对学生科学素养,尤其是体育科学素养培养的力度和措施;从学校体育工作发展规划方面,重点提出和拓宽学生体育科学素养培养的办法和要求。

3.2 研究揭示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科学素养与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科学发展规律

进一步研究确立高职学生体育科学素养培养的特殊性、规律性和发展性,发现高职学生体育科学素养中各项指标与职业岗位和技能的对应关系,挖掘高职学生体育科学素养与学生终身锻炼和学习的促进关系,寻找高职学生体育科学素养与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交叉领域,探究高职学生体育科学素养的形成对终身体育意识,尤其是职业环境中主动进行体育锻炼和学习意识的促进作用和正相关性。

3.3 确定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科学素养的核心要素与培养措施

高职院校要进一步研究确立学生体育科学素养的核心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集团化办学等高职办学与发展模式,明确学生体育科学素养的核心要素在职业岗位、职业技能、职业环境和职业发展中的价值、地位、作用和效果,进而通过高职课程开发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提出高职学生体育科学素养核心要素的培养措施。

3.4 探讨建立基于工作岗位和职业技能、具有专业或专业群特征、符合高职学生发展的体育科学素养培养体系

高职学生体育科学素养的培养体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更要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特色和要求;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高职的趋势和目标,高职学生体育科学素养培养体系要基于工作岗位和职业技能,体现工学结合的实质,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个性发展与职业需求,建立具有鲜明职业化特征的高职学生体育科学素养培养体系。

猜你喜欢

总数科学素养院校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我国“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超12万个
哈哈王国来了个小怪物
“一半”与“总数”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