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

2018-07-16华俊皓

运动 2018年14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体育教师体育

华俊皓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解决农村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对于落实《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意见》具有重要的意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背景下,应加强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发挥其在学校教育中中流砥柱的作用,从而更好的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18年1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发布《教育部教师工作司2018年工作要点》中提到,“打好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攻坚战,有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体育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在《2015年度中国教育改进报告》中指出:“2015年教师职业倦怠形势不断蔓延,发展到多年来范围最广、程度最深的程度。《报告》最后明确指出,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成为中国教育亟待改进之处。”现阶段由于一些原因,教师对自身职业所产生的倦怠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工作目标:“到2020年,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师资保障。”体育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健康体格和健康心理的重担,然而也存在着职业倦怠的现象,由于农村地区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情况不容小视。因此,为了更好的加快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进程,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农村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本文通过对农村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找到和采取解决相关问题的重要举措。

1 研究内容

1.1 概念界定

国内一些学者对有关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王晓芳(2007)在“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概念解析”一文中结合形式逻辑关于定义的规定,种差加属性对体育教师职业倦怠进行了全面的解析,并定义为: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是指体育教师因本职工作长期得不到学校及社会应有的尊重和支持而缺乏成就感,进而产生的厌烦冷漠情感及相应的行为表现。王守恒(2005)在“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消解策略探析”中认为,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就是指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体育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何尔清(2006)在“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及其应对策略初探”中认为,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是指体育教师不能有效缓解由各种因素造成的工作压力,或深感付出与回报不对等而对所从事职业表现出的消极态度和行为。

1.2 农村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特征

1.2.1 不同性别的农村体育教师存在差异女性农村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要高于男性,女教师不仅要面临教学问题,还要应对一些家庭、子女教育等其他问题。

1.2.2 不同年龄段的农村体育教师存在差异 那些刚入职不久的青年教师对自己职业充满激情、斗志昂扬,但随着年龄段和教龄的不断增长,加上农村地区环境条件较为艰辛等,在同一个地方工作久了容易失去刚入职时的新鲜感,以及有了稳定工作后变得安于现状、不求上进。

1.2.3 不同学历背景的农村体育教师存在差异 学历水平低的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的情况,高学历的体育教师接受过高质量的体育教育,因此,高学历的体育教师无论技能和教学水平都比那些学历水平低的体育教师要高,同时,高学历的体育教师接受过良好的心理教育,抗压能力强,拥有良好的身心健康水平,因而不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情况。

1.3 农村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成因

1.3.1 社会层面原因 虽然社会和时代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但人们依然受传统“重文轻武”思想和“应式教育”模式的影响,体育教师与学校其他科目教师相比往往会被轻视,以及公众对体育教师认可度偏低,这一点在农村地区尤为突出。由于我国城乡区域发展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地区的父母往往会以中考、高考作为孩子人生的“跳板”,对待孩子文化课尤为重视,一些家长甚至认为体育锻炼影响孩子文化课成绩。此外,农村体育教师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与城市体育教师相比依然存在差距,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

1.3.2 师资审核层面原因 由于农村地区资源相对缺乏,一些具有高水平、高学历的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很少考虑在农村地区发展,造成农村地区体育师资缺乏,为了应对这种现象,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降低教师入职“门槛”,让非体育专业的毕业生,甚至是不具备教师资格证的人担任体育教师,有时甚至一个教师担任多门课程,从而造成“人人都可以教体育课”的现象,且不具备相对完善的考核制度,大大降低了体育教师对自身职业价值的肯定。

1.3.3 学校层面原因 校长作为学校领导机构的核心如果不重视体育课,那么体育教师将会受到直接的影响。现今我们对一个学校教学水平的评价是只关注升学率而忽视其他方面,一些学校的校长为了增加本校的升学率,公然压缩体育课为文化课学习腾出时间。同时,由于农村地区体育设施建设比较落后,器械设备相对比较匮乏,在大班教学的环境中,给体育教师课堂管理带来不便,增添了体育教师教学负担,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给体育教师的身心带来严重的影响。

1.3.4 生活环境层面原因 农村地区生活条件相对比较艰辛,缺乏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的支持,对一些前沿性体育知识的教学带来困难。一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长期生活在城市或出身城市地区,对农村偏远落后地区的不适应,以及缺少亲朋好友的陪伴,不可避免的产生心理落差,长期居于这种环境中,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严重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

1.3.5 体育教师自身层面原因 由于一些体育教师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缺乏教书育人的责任及敬业意识,造成体育教师在外人看来就是体魄强健、文化素质不高等负面形象,从而对体育教师群体产生偏见。此外,一些体育教师自身技术及教学能力比较差,不能向学生展现运动之美,课堂枯燥乏味,教学方式呆板,语言组织能力比较差,对教师形象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使学生缺乏运动兴趣,这些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2 建 议

2.1 加大国家政策支持力度

加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优化城乡体育教师资源配置,继续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及扩大乡村教育“对口援助”,从而将优质体育教师资源引入农村等偏远地区。同时,提高农村体育教师的待遇,提高生活补助、医疗服务等,在经济上对农村体育教师给予大力支持。此外,加强对农村优秀体育教师的宣传与表彰,配合有关部门建立层层表彰制度,从而在社会层面上对农村体育教师价值认可,改变社会对体育教师的传统看法。

2.2 开展具有地区特色的“一校一品”活动

农村地区学校应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要求:让学生熟练掌握1~2项运动技能,逐步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教学模式。通过(依据地区特色开展的“一校一品”活动如江西萍乡县麻田中学在校长大力支持下所开展的“摔跤特色”体育活动),根据现有资源打破场地设备限制,学生通过长期体育活动,性格逐渐变得开朗而阳光。因此,促使校长参与“一校一品”活动之中,使其充分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及乐趣。

2.3 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管理与建设

提高体育教师资格准入标准,避免非体育专业教师教授体育课程,定期对农村体育教师进行培训,如国培计划等,使体育教师应不断地学习,强化自身专业技能。同时,省、市、县级有关部门建立相应监管和考核机制,定期对农村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师德师风建设进行考核,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严惩。此外,发挥示范性院校引领示范的作用,定期组织师范类院校学生支教活动,为农村地区体育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促进体育教师间的交流与学习。

2.4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学校管理者应为体育教师营造舒畅、宽松的工作氛围,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创造平等和谐、愉快宽松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要更加重视体育教师辛劳的工作。同时,及时了解体育教师的家庭生活,帮助体育教师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在学校管理方面上,要更加公开、平等、民主化,鼓励体育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相关的决策与管理,提高体育教师主人翁意识。

2.5 加大农村地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偏远地区体育基础设施的财政支持,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保证农村学生拥有最基本的体育器材与设备,降低体育教师教学负担。同时,对那些贫困地区“爱心捐赠”的企业及相关人士进行表彰和宣传,充分肯定他们的行为与价值。

2.6 体育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建设

一方面,体育教师应不断增强自身思想素质建设,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避免唯利是图、缺乏责任感。另外,体育教师应加强自身在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体育教师要认识到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职责,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在学生面前做好表率。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应增强自身专业素质能力,熟练的掌握相关的运动技能,以及能够正确、简洁明了的讲解动作的技术要领等。体育教师还应增强自身的科研与实践能力,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认真研究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相关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体育发展的变革。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体育教师体育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