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成长途径探索
2018-07-16傅鑫伟
傅鑫伟
(浙江省乐清市磐石镇小学,浙江 乐清 325602)
“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等诸多体育教育思想的出现,对我国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要求与冲击,对小学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为全面适应教育环境的新要求,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化途径探索成为本次研究的重点。体育教师被称为“人类健美的工程师”,但受制于多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师专业化成长并不理想,迫切需要寻找新路径。
1 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现状
1.1 缺乏专业化发展原动力
但所有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并非都存在思想观念落后、教学素质较低、个人业务能力差等问题,这些内容仅是在农村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当中的个别现象,需要正视这个问题。农村基础教育在近年来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对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评价需要有一个正确的度与衡量标准。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角度出发,对体育教师而言要考察其是否具备专业化发展的原动力,如果教师本身对专业化发展有强烈的需求,那么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可以说指日可待。但从实地走访与调查中发现,多数农村小学体育教师更愿意维持现状,对专业化发展的积极性不高,发展原动力的缺失导致其自身专业化成长陷入困境。
1.2 缺少有效的专业指导
在交流中借鉴体育教学新经验,将这些全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在这一方面并不占优势。受到城乡资源差异的限制,农村小学体育教师接触的事物及专业人员较少,无法实现行之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接触不到新的事物及全新的体育教学方法,导致教学内容得不到创新,专业化成长的支撑力度也存在明显差距。在这种环境下,如果个人的专业化发展原动力不足,势必在专业化的发展方面很难有所提升。从这一角度来看,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缺乏有效的专业指导,导致专业化成长路径受阻,无法在全新的教育环境中来提升自我,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发展要求。
1.3 长期发展规划不完善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上到国家教育部、下到各个地区的教育部门都出台一系列有关于新课程改革的优惠政策,虽然这些政策看似对教育领域而言是公平的,但实际这些优惠政策的倾斜都集中在城市中小学,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学具备新课程改革的基础条件。这就导致一些农村学校面临发展困境,政策的倾斜不足,自身的发展规划不完善,教师看不到自我成长的未来发展路径,因而对自身的专业化成长积极性下降。
2 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成长途径
2.1 小课题研究实现专业成长
农村小学体育教师想要实现专业化成长,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提升自我。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阶段,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学生的个体价值,深度挖掘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潜能,推进全新体育课堂的研究,为教学实践过程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元化的新方法,小组合作教学的具体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提高自我探究能力,做到自我准确定位。在此基础之上教师需要不断地自我提问、自我探究,从教学实践中形成小课题,实现以小课题的申报来带动和引领自身的专业化成长。有了小课题的引领,借助学校所能够提供的科研平台,通过不断地探究与学习得出全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实现对传统课堂内容的革新,探索出一条由传统课堂向着合作型课堂转型的道路。这种方式既能调动小学体育教师对科研的积极性,长期在这种环境中也能够养成勤于思考、勤于探究的科研精神,从而发挥带动作用,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条件。
2.2 多元培训跟上教育发展进程
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还需要多元培训发挥出应有效用,从而保证农村教育发展高度可以跟随教育的发展进程。当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对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明显不足,不单单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样会产生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有条件的农村小学可以开展“校内+校外”培训方式。其中校内培训主要是结合当前学校已有的条件开展培训工作,通过聘请校外专家的方式来学校开展讲座,对体育教师进行新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普及与传播,从而让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内容。在完成校内的培训之后,还需要积极探索教师校外培训途径,对优质教师提供外出培训的机会。以体育教学的“微课程”为例,通过外出学习的方式,使得教师掌握“微课程”的制作、使用等多方面能力,从而回到学校之后将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传播,让更多体育教师可以学会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真正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打破传统体育教学的时间、空间限制,更好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展现出体育教学实效,让学生可以充分理解体育教学内容,提高自身体育综合素质。农村小学开展多元培训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顺应教育的新要求,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
2.3 深化小学体育教师校本教研
2.3.1 加强多途径学习 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要通过多元化途径来提升自我,通过一些武术网站去阅读学术期刊,从前人的研究中总结体育教学经验与方法,寻求应用到现实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需要不断提高自我的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接触全新的教学内容,在学习中“取长补短”,做到自我全面成长。
2.3.2 形成良好的交流圈 在学校内部,体育教师之间要加强相互交流,在沟通中理解和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下一次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改进,逐步完善自我。通过网络平台与高水平的体育教师进行交流,借鉴经验,提升自我,完成自我定位。
2.3.3 积极钻研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以学生为核心,促进自我专业化发展。在教学之前认真设计优质教学方案,在教学实施阶段检验方案的可行性与实效性,体育教学结束之后进行自我反省,最后在大量的实践教学中提升自我综合能力,在研究与钻研中促进自我发展,培养自身专业化成长的原动力。
2.4 不断充实与提高综合素质
不断充实与提高综合素质,是指教师要做好自我发展,但对学校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一方面,农村学校要不断增强对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师资待遇方面都需要坚持公平性,注重体育学科的教育作用与教育价值,形成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要利用政策的倾向性及科学的指导,保证校内体育教师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与引导教师实现专业化成长;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去学习新的知识与新的内容,接触更多的体育教学新理念,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适应体育教学新环境,感受体育教学新变化。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为促进自我的专业化成长奠定坚实基础。专业化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农村小学及体育教师要不断地做到条件的优化及自我素质的提升,为推动农村体育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韩英灵.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思”与“行”[J ].体育教学,2017,37(4):52-54.
[2]罗国荣.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调查研究[J ].体育师友,2015,38(1):55-57.